1、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能力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为输血和义务献血树立科学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三、课时安排(1 课时)四、教具准备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情境导入 观看图片,讨论失血过多引起死亡的原因分析资料展示车祸图片,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失血过多会死亡?出示资料新知探一、血液的组成1.观看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实验现象讨论回答
2、:样品血分三层2.观看血液化验单,分析化验单上的各项代表什么意思,总结血液的组成3.小组合作以表解的形式写出血液组成3.猜测1. 演示实验:提问:加入抗凝剂后的鸡血出现什么现象?分几层?2. 分析血液化验单提问:化验单中的 RBC WBC PLTHb 都代表什么意思?这说明血液由什么组成的?请你用表解的形式将血液的成分概括出来3.如果这些数据出现异常说明人得了哪些疾病?究新知探究二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研究教材彩图,思考血浆中各成分及功能2.分组实验,观察人血永久涂片找到视野中的红细胞、白细胞3.观察,思考讨论,代表发言4.积极自学,完成表格形态结构功能异常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5.进一步巩固总
3、结1.指导观察教材中血浆成分示意图2.引导学生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复习显微镜用法3.出示多媒体幻灯片显示问题:1)什么细胞数量最多?2)如何识别红/白细胞?3)能否找到血小板?为什么?4.组织学生查阅课本,自学完成表格,对比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5.多媒体展示(1)红细胞(RBC):无核、两面凹的圆饼状。含血红蛋白(Hb) ,呈红色。功能:运输氧(2)白细胞(WBC):有核、数量少。功能:吞噬细菌和病毒(3)血小板(PLT):无核、最小、形状不规则。功能:凝血、止6.分析血常规化验单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收集到的血常规化验单,(1)贫血(2)炎症(3)血流不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贫血病症,容
4、易头晕、乏力、心悸等,应该补充含铁和含蛋白质的食物或听医嘱服用补血的药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是炎症,想到自己发烧、伤口红肿、化脓等身体异常表现,应该注意消炎。血6同学们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血常规化验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PPT)在血常规化验单中哪种血细胞数目异常?他有什么病?他的身体有哪些异常表现?对这个病人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治疗或缓解?巡回指导,找出一些典型的单子,投影分析红细胞较少或血红蛋白较少白细胞数目过多(血小板数目异常的单子比较少,可以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血小板起作用的时候)课堂小结以组为单位,总结本节收获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 反
5、馈、释疑。六、板书设计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二血液的功能血液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运输氧气血小板:止血、加速凝血白细胞:吞噬病菌血细胞运输、防御、保护七、课下作业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八、教学反思学生几乎都有流血、抽血和见血的经历,对血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那些成分及其各成分的主要功能。因此,本节课教学主要围绕着血常规化验单展开,结合实验观察,使学生对血液这一既熟悉又神秘的结构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了以往的一些疑虑。通过对化验单的分析,令同学感觉到学为所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重在设计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质疑,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训练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特别关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着眼于“以人为本”课程价值取向,注重了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通过让学生以学习血液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学生不仅感受到血液为人类带来的一切,而且懂得要关注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