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为 100 分,时间 90 分钟。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元素周期表、选修四第一章。本卷分为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3.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2、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5.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12 N:14 Na:23 K:39 Cl:35.5Cu:64 Fe:56 Ca:40 Mg:24 Ag:108 Ba:137 I:127第卷选择题(本题有 2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下列有关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说法
3、中,不正确的是A. 陶瓷、水泥和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B. “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C.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从氧化铝中获得铝D. 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2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叙述正确的是A 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 淀粉、纤维素、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C 根据丁达尔现象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阳离子只
4、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C.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D.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4短周期元素 A、B、C、D、E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和 B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A 和 C 同主族,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在中学常见的酸中 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氧元素与 A、B、C 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只有两种B. 简单离子半径:ECDBC. 由 A、B、E 三种元素只能形成含有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2 -D. C、D、E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能发
5、生反应5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A B质子数为 17、中子数为 20 的氯原子: 2017Cl CHClO 的结构式:HOCl DNH 4Cl 的电子式:6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最本质原因是A. 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大小约为 10-9 m10 -7 m B. 光是一种胶体C. 雾是一种胶体 D. 发生丁达尔效应7已知下列实验事实:Cr 2O3固体既能溶于 KOH 溶液得到 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将 K2Cr2O7溶液滴加到淀粉和 KI 的混合溶液中,
6、溶液变蓝;向 KCrO2溶液中滴加 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 K2Cr2O7溶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 KCrO2中 Cr 元素为3 价 B实验证明 Cr2O3是两性氧化物C实验证明氧化性:Cr 2O I 2 D实验证明 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78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 1mol CH3COONa 和少量 CH3COOH 形成的中性溶液中,CH 3COO-数目是 NAB. 1.68gFe 与足量高温水蒸气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09NAC. 氢原子数为 0.4NA的 CH3OH 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1.8NAD. 常温下,2L 0.
7、1molL -1FeCl3溶液与 1L0.2molL-1FeCl3溶液所含 Fe3+数目不同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透明溶液中:Zn 2+、SO 、NH ,Cl24 4 B0.1molL 1 NaHCO3溶液中:Mg 2+、Al 3+、K +、NO 3C能使甲基橙变黄的溶液中:Na +、CH 3COO 、MnO 、Fe 3+ 4Dc(H +)/c(OH )=11012的溶液中:NO 、I 、K +、Fe 2+ 3 10常温下,下列四种酸溶液,能跟铝片反应放出 H2且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20mL 18.4molL 1的硫酸溶液 B10mL 3molL 1的硫酸溶液
8、C20mL 5molL 1的盐酸溶液 D30mL 4molL 1的硝酸溶液1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3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2ONH 3SiH 4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C图 1 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SiD用中文“ ”(o)命名的第 118 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 0 族12. 将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w1,物质的量浓度为 c1 的较浓氨水沿玻璃棒加入到 u mL 水中,稀释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w2,物质的量浓度为 c2的稀氨水。若 c1 =2c2,则:A. w12w2,u50 B. w1Q3 B. Q1
9、+Q22Q3 C. Q1+Q2Q3 D. Q1+Q22Q3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A 向某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并将红色石蕊试纸置于溶液中 试纸变蓝 原溶液中有 NH 4B 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均冒气泡 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C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 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中一定有 Fe3+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 SO2423一定量的 CuS 和 Cu2S 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到气体 V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 Cu2 和 SO 2)加入足量 NaO
10、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4CuO 12.0 g,若上述气体为 NO 和 NO2的混合物,且体积比为 11,则 V 可能为A9.0 L B13.5 L C15.7 L D16.8 L24铁、铜混合粉末 17.6 g 加入到 800mL 1.0mol/L 的 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Fe2+和 Cu2+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8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混合粉末中铁与铜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2B. 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可以溶解铁粉 5.6gC.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c(Fe2+)=1.0mol/L (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D.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2.0 mol
11、/L NaOH 溶液至金属离子恰好全部沉淀时,需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是 1.6 L25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 NO)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3molL1 NaOH 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 5.1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 V100mLB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 NO 气体的体积一定为 2.24LC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 3.6gm9.6gD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0.4mol第卷(共 25 分) - 6 -26 (11 分)碘是
12、人类必需的生命元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小组进行碘单质的制备。【查阅资料】碱性条件下,I 2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I-和 IO3-,酸性条件下, I-和 IO3-又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 I2;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0.029g。【碘的制取】以海带为原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将海带灼烧成灰后再用水浸取,目的是_。(2)步骤 B 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这一操作中可供选用的试剂:Cl 2;Br 2;稀硫酸和H2O2,从无污染角度考虑,你认为合适试剂是_(填编号),反应中 I-转化为 I2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3)步骤 C 中使用的起到分离作用的仪器是_,使用该仪器时,第一步
13、操作是_。(4)有同学查资料后发现 CCl4有毒,提议用乙醇代替,请判断该提议是否可行,原因是_。【碘的分离】得到含 I2的 CCl4溶液后,利用右图装置进行碘的提取并回收溶剂。(5)图中有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_ _;_ _。(6)对实验装置的错误改正之后进行分离操作。预期锥形瓶中得到无色的 CCl4,实验结果锥形瓶中得到紫红色液体,请分析出现该实验结果的原因_,为了保证实验成功,请提出改进方案:_。27 (14 分)实验室可通过反应:3Cl 2+6KOH 5KCl+KC1O3+3H2O 制取 KC1O3,再用稍潮湿的 KC1O3和草酸(H 2C2O4) 在 60时反应制取 ClO2气体,装置
14、如图所示。ClO 2是一种黄绿- 7 -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59,沸点为 11.0,易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A 中反应的主要产物有:某种正盐、ClO 2和 CO2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请分析装置图,进行补充和完善。A 部分缺_装置,B 部分还应补充_装置,还有一处设计明显不合理的是_(填“A” “B”或“C” ) 。(3)C 中的试剂为 NaOH 溶液时,反应生成 NaClO3和 NaClO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在密闭容器中向 9的 KOH 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此时 Cl2的氧化产物主要是_;继续通入适量 Cl2,将溶液加热,溶液中主要离
15、子的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的离子是_(不考虑 Cl2的挥发) 。(5)测定 KClO3样品中 C1O3-的含量,称取样品 ag,准确配制成 1000mL 溶液,从上述溶液中取出 10.00mL 于锥形瓶中,准确加入 30.00mL 1.00 molL-1 (NH4)2Fe(SO4)2溶液(过量) 。再在锥形瓶中加入 100mL 蒸馏水及某种指示剂,用 0.200 molL-1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5.00mL。样品中 C1O3-的质量分数为_。(已知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C1O 3-可被 Fe2+还原为
16、Cl-)- 8 -20182019 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答案必修一、必修二元素周期表、选修四第一章第卷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C D C D C A D B A B C A C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D C B C B B D D B A C B第卷(共 25 分)26 (11 分,每空 1 分,特殊标明除外)【答案】(1) 破坏有机物质,使 I-充分溶解(2) ; 2I -+2H+H2O2=2H2O+I2 (2 分)(3) 分被漏斗 ; 检漏(4) 不行,乙醇与溶剂
17、水互溶,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5) 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太深,没有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处 ; 冷却水进出口接反了(6) 加热蒸馏过程中碘也会发生挥发(升华) ; 改进方案一 :用水浴加热法进行蒸馏(减压蒸馏),改进方案二:向含 I2的 CCl4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之后向水层中加入硫酸,将反应得到的固体过滤即得到碘单质。或者其他的合理答案27 (14 分,每空 2 分,特殊标明除外)【答案】(1) 2KClO 3+H2C2O4 K2CO3+CO2 +2C1O 2+H 2O(2) 水浴加热 (1 分) ; 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或冰水浴) (1 分) ; C(3) 2ClO2+2OH- = C
18、1O2- +ClO3- +H2O(4) KClO ; Cl -、ClO 3-、ClO - (5) %- 1 -2018 年-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 ”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19、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答案】B【解析】材料“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反映了分封制下士、庶民重家而轻国,这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 B 正确;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应该具体分析,故 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故 C 错误;材料未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故 D 错误。故选 B。2 “史实” “史论” “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20、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史实” “史论” “史识”的定义来分析,可知 AD 项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 项是对郡县制的评价,属于史论,排除;而 C 项中的认识是在分析大量史实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故 C 项正确。3明仁宗时科举取士一度南北分卷, “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这实质上反映了:A 文化教育发展
21、的不平衡 B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 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 南北方矛盾日益加深【答案】C【解析】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南北方文化发展程度不同,从材料中的“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来看,南方的发展水平远远超出北方。故答案为 C 项;A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中“实质上”的要求,排除;这种南北不平衡的现象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南北方的矛盾“日益加深” ,排除 D 项。- 2 -4康熙帝曾创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
22、政效率 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答案 B解析:康熙帝创建密折制度的目的是“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 ,可见“密折奏事”本身使政令完全体现了皇帝的意志,当然这样做也方便皇帝获得更多信息,方便最终的决策。据此可知,答案是 B 项。密折大致属于皇帝个人安排,跟整个中央政府关系不大,排除 A 项;C、D 两项刻意夸大了密折制度的影响。5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C城邦是个人
23、荣誉的源泉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材料没有体现海外流放生活状况,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古代希腊人珍爱自己的城邦,将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因此流放被视为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故 C 项正确。D 项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6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权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或取回其木料。 ”“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 ”材料主要表明该法:A维护私有财产 B条文清晰内容全面C协调邻里关系 D保留习惯法的内容答案 A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他人” “所有人”的权
24、限及其利益都应当得到保护。故答案选 A。71867 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 ”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君主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自 18 世纪中期起,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走向完善。内阁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对议会负责,由此可见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内阁,故选 C 项。8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下面的四句
25、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 3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人的日子就更难过了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去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时间上判断解答。1895 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无论从赔款数额还是从危害上,都大大超过了南京条约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B、C 项符合史实;D 同盟会 成立于 1905 年。故选D .9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
26、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国纪年的变革: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答案 A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随后,资产阶级仿行西方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并采用公元纪元(阳历),这些都是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故 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观念” ,故 B 项错误;帝王纪年不会自我更新成公元纪元,故C 项错误;阳历的采用不能说明实现了民族主义,故 D 项错误。10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27、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A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 B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C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 D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答案】A【解析】 “新型人民军队”新在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即党的领导是这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显著特征,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的是秋收起义而非南昌起义,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的是北伐军,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11 敌机飞临南京为拉贝日记的南京卷,是德国商人约
28、翰拉贝于 1937 年 9 月至1938 年 2 月在南京撰写的日记,同时还附有拉贝保存的 80 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及其详实说明。该史料可用于研究: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始末 B中国局部抗战的事迹C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 D国共联合抗战的原因【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 1937 年 9 月到 1938 年 2 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体现了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故答案选 C。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开始于 1937 年七七事变,于 1945 年抗战胜利结束,排除- 4 -A;题干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中国局部抗战,排除 B;题干没有提及国
29、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 D。1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下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B 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 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D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耻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新中国,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故 ABC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13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
30、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 1871 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生产力高度发展条件不具备,因为资本主义还没有获得充分发展,这一客观条件不具备;无产阶级准备成熟的主观条件不具备,因为巴黎公社起义是一种揭竿而起的起义,也没有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14有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中提到“亚非会议” “不结盟运动”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
31、界的崛起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答案】 B【解析】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亚非拉国家联盟无关,故 A 项错误;“亚非会议” “不结盟运动”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都表明第三世界 的崛起,故 B 项正确;时至今日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但多极化格局并未真正形成,故 C 项错误;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的瓦解,故 D 项错误。15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 ”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 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农用动力
32、没有实质变化【答案】D【解析】屠宰耕牛不属于经济活动,故排除 A。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5 -排除 B。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D。材料反映了明朝法律对屠宰耕牛的行为实施严惩,从侧面体现了耕牛对当时社会的重要作用,表明明朝时期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是铁犁牛耕技术,故选 C。16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等、法制的社会观念,而古老的中国则衍生出对权力的膜拜和鲜明的等级尊卑秩序。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 生活方式上动与静的差别 B 经济形态上商品经济与农耕经济的差别C 经营方式上开放与封闭的差别 D 文化观念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别【答案】B【解析】西方
33、社会商业文明的发展容易形成平等、法制的社会观念;而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具有分散、保守、独立性,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中西方经济形态的差异决定了生活方式、经营方式和文化观念的不同, A、C、D 都是由 B项决定的。故选 B。17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从材料“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
3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原因,符合题意;是影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A。18明朝各种商税如盐、茶、坑冶、酒、醋等依旧照征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工商税种。例如,洪武、永乐年间,在南京和北京征收塌房税(政府建造的供商人贮藏货物的房屋,称塌房。商人贮货于此,需按规定纳税) 。洪熙元年为了流通钞币(发行纸币)而开征的市肆门摊税,征税对象、是以贩卖为主的蔬果园、塌房、库房、店舍、受雇运货的骡马车等。对材料内容理解最准确的是:A明朝国内的工商业十分发达 B明朝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C明朝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D明朝海外贸易十分发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了明朝国内商品经济十分活跃,政府的税收
35、种类增多了很多,所以 A 项正确;B 项重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而 C 项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是我国重农抑商的高峰时期;D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答案选择 A 项。19在北宋的清明上河图中,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但在南宋,已是“衣服之章,上下混淆”了。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了:A.等级制度逐渐被打破 B.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6 -C.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 D.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时,上层人物与平民大众之间在服装上没有太大差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影响了社会风尚和思想观念,故 D
36、 项正确;材料反映南宋时上层人物与平民大众之间在服装上没有太大差距,属于衣着方面, A 项范围太大,排除;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民阶层壮大,故 B 项也是 D 项推动的结果,排除 B;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是材料反映的表象,与材料强调经济不断发展推动社会风尚的变化不符,排除 C。20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 ,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 1853年至 1863 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D. 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1853 年至 1863 年南方发生
37、了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社会动荡,所以才出现了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的现象,这就说明了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银行制度并未取代传统汇兑模式,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社会动荡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而非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21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38、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答案】B【解析】古希腊城邦时期,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上述战死者的父母要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和其子幸免于难者为失去儿子的人悲伤,都是把他人为城邦做出的贡献或者说是城邦其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故选 B;题干中的“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 、 “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体现了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利,故 A 不符合题意;纲常伦理是古代中国的观念,不符合古希腊,故排除 C;题干没有体现阶级矛盾怎样,故排除 D。22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
39、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7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 A 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 B 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 C 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 D项错误。点睛:2018 年 4 月 16 日美国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
40、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 7 年,无疑会重挫中兴的发展。中兴事件对中国企业是个镜鉴,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创新,尽快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本题隐性契合民族工业的热点问题,强调民族工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不能受制于人。本题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23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A都是根据具体国情作出的正确分析 B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C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 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答案】A【解析】党的十
41、九大和八大都对我国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都是根据具体国情作出的正确分析,故 A 正确;八大的分析是正确、科学的,没有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故 B错误;中共八大并不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故 C 错误;十九大时期生产关系并未发生质变,故 D 错误。故选 A。241933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 1929 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 200 万到 300 万,而总的图书流通率增长了将近 50%。据此推断,图书管理员可能听到借阅者说的是:A.“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B.“幸好有图书馆,我中午可以打个瞌睡,晚点回公司。”C.“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每天守在壁炉
42、边收听广播。”D.“幸好有图书馆,我和全家不至于冻死在街头。”【答案】A【解析】据材料“自 1929 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 200 万到 300 万”和“总的图书流通率增长了将近 50%”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美国正在遭受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人民失业,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结合该时代背景可以得出 A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大题,25 题 24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6 分,共 52 分)25.(24 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30 年 7 月 13 日至 7 月 30 日,国际足联决定在乌拉圭举办第一届世界杯。
43、但在临近开幕的 2 个月,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申请参与比赛。后来经过雷米特(Jules Rimet)会长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四支欧洲球队法国、比利时、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于 6 月 21 日- 8 -从欧洲启航,途经好望角并于 29 日抵达里约热内卢,在那里他们与巴西队汇合后重新起程,终于在 7 月 4 日来到了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下表是国际足联在欧洲举办世界杯的相关资料:届数 年份 举办地 参赛球队数2 1934 意大利 163 1938 法国 1512 1982 西班牙 2416 1998 法国 32摘编自足球简史材料二:比赛结束了,比赛结束了。第二十届世界杯的冠军已经产生,德国队他们在 199
44、0 年之后,时隔 24 年之后再次获得了世界杯冠军!德国队本届比赛的踢法充分的发挥了团队的战斗力,他们每个位置分工合作,既要精诚团结,又要独当一面,每个个体的队员都有出色的专项位置技术,同时,他们和周边的同伴也能够产生高效的呼应,建立在完备的个人能力上的高效团队足球,他们几乎把每个人都融入了集体,无法找到明显的漏洞,这样的作战模式就如同一架精密运转的机器一样呼啸而来,所向披靡。勒夫和他的团队在简练高速的运作过程当中生产出了最佳的作品,同时德国人严谨谨慎的性格也为这种踢球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可能有些人不喜欢德国队踢球的特征,但是你无法不佩服他们,德意志战车真是名不虚传!” 2014 年巴西世界杯决
45、赛央视解说词(1)第一届世界杯欧洲球队参赛不积极,但此后欧洲国家参赛热情不断高涨,很多国家相继成 为世界杯的举办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2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十届足球世界杯冠军队战术的主要特点。分析工业革命对这种战术的启示。 (12 分)25.(24 分)(1) (12 分)不积极的原因 (6 分):比赛地点在美洲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旅途费用高昂;本届世界杯处于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第一届世界杯的举办,影响力不大(吸引力小) 。欧洲各国积极参加的原因:(6 分)各国经济在不断恢复或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联系日益紧
46、密;交通工具的改进,尤其是民航业的发展;世界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民间体育运动的发展等(要求至少答出三点)(2) (12 分)个人技术、能力全面;分工合作,高效团队;简练高速的运作。 (6 分) ;- 9 -工业革命相关的启示:(6 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机器生产时代,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简练高速的运作;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化生产使人们分工协作,精诚团结,从而达到生产的最高效率分工合作,高效团队;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脱颖而出,发明新技术,创造新模式个人技术能力;机器生产要求科学合理,严谨缜密个人技术能力。 (要求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26.(12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47、 美国19371945 年中华民族积极抗击日本侵略;国民政府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向中国提供贷款 69 亿美元,依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 825 亿美元19451949 年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国共两党内战;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出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关贸总协定成立;提出了稳定和复兴日本经济的九原则19501980 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成功;19591961 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 ;1969 年“珍宝岛”事件;“乒乓外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尼克松主义发表;“
48、阿波罗”11 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尼克松访华表为 20 世纪三十至八十年代中美两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6.答案示例论题 1: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调整外交政策的必要性。- 10 -阐述:中国:外交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奉行孤立、封锁的对华政策; 20 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严重恶化。我国急需改善外交环境以满足国内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经济方面,经历“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和“文革”的破坏,加上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我国经济发展缓慢,急待调
49、整经济政策与体制。美国:外交方面,由于陷入越南战争泥潭,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国与欧、日矛盾加深等因素的影响,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以改善外交处境。1969 年“尼克松主义”发表。经济方面,20 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涨” ,美国总统采取措施效果有限,凯恩斯主义失灵,美国经济政策需要调整。总之,外交政策应根据国家所处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主动调整,审时度势。论题 2: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阐述:20 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 , 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深陷越战泥潭;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高
50、了我国国际地位,原子弹和氢弹爆炸使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但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调整外交战略,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中国“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美建交并开展广泛的合作。总之,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其他论题,言之有理,围绕论题,史论结合,即可得分)27.(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
51、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摘于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语录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12 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4 分)27(1)创新: 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2 分)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2 分)背景:英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成功;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思想。 (4 分,写出其中 2 点即可)美国:美国民主制度;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4 分,其中 2 点即可)(2)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 (2 分)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11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