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97KB ,
资源ID:475797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7579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必修1-2的主要名词解释.doc)为本站会员(eukav)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必修1-2的主要名词解释.doc

1、必修 1-2 的主要名词解释学习要点:历史是由社会多个角度构成的,因此对三个模块的学习要相互贯通融合。必修 1 主要名词:1,禅让制:在生产力水平落后、土地财产共有的原始社会,血缘部落管理权的更替制度。它以传位以贤为主要特点,以保证“公天下” ,促进整个部落的共同发展。2,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渐提高,经济上形成了私有制,部落成员分裂为贵族和平民。贵族为了维护其私有财产和权力时代不受侵犯,在政治上形成了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本质特点是“家天下” ,即以王为核心,维护王、诸侯权力继承的王权专制制度。它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完

2、善的过程:形成: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了王位,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发展:商朝发展了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为传子制。完善: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基本上成为了以后封建社会地位继承的正统规定。3,分封制:是奴隶社会(西周)时期巩固奴隶制王朝统治的主要政治制度之一。在奴隶社会(周朝),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王。为了对周朝实行有效的统治,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被分封的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诸侯在封地内可以是实行再分封。分封制造成了土地和政治权力的层层分割。封君中的下一级

3、要对上一级承担义务与责任,而且,如果越级实施有关义务和责任,并不符合礼制的规定。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逐步形成全国的交通网络,有利于促进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井田制的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逐步建立,诸侯的实力逐渐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了破坏。分封制所造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而且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之中。如,大夫以上食肉,士食鱼炙,庶人食菜。4,宗法制: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二来,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

4、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它通过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同支的嫡长子、嫡长孙称为大宗,次子、庶子被称为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从而形成庞大的宗族网。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表现。天子是全国的大宗,通过分封的诸侯是小宗。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通过分封的卿大夫是小宗,卿大夫再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宗法制的推行一方面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另一方面,使我国古代形成了“尊祖、敬宗” 的观念,影响深远。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称为君主专

5、制或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是封建社会时期,封建地主为维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和权力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广泛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小农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生产的主要方式。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有三大要素:(1)形成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的皇

6、帝制度;(2)形成一套中央行政制度;(3)建立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核心,体现的是专权,中央和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的分权,通过分权实现专权。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延续至清朝,约计两千多年。这一制度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朝。封建社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秦、西汉、东汉、(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其中晋包括了西晋和东晋)、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蒙(其中宋包括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发展历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

7、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西汉巩固。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北宋加强。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元朝新发展。为

8、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明清达到顶峰。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给当时的社会和后世有极大的影响。在当时:(1)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3)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

9、治,造成了不可根本解决的阶级矛盾;对后世而言,(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但是,到了明清之际,随着君主的权力达到顶峰,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达到了顶峰。它给社会的发展带去了极大的消极作用:(1)经济上,进一步促进了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停滞不前,成为了近代科技的落后的根源,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社会;(2)政治上,政治腐败,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农民起义不断;(3)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压抑和僵化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知识分子的创新精神,严重阻碍

10、了我国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6,三公九卿制:秦汉时期的中央行政管理制度(中央政权组织)。三公九卿制是在皇帝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即皇权至高无上,所有官员都是由皇帝任免。三公是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其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正式,受御史大夫的牵制;御史大夫负责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国家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其中秦朝不常设)。在汉朝时,由于三公的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加强皇权,汉武帝起用布衣(非贵族)为相,同时任用亲信侍从为尚书令(后发展成为尚书台),两者共同形成了称为“中朝”的决策机构,原来的三公九卿发展为执行机构,称为 “外朝”。“ 虽置三公

11、,事归台阁”。九卿:三公之下设置九卿掌管各项事务。三公九卿制的特点是分权与相互制约(制衡),最后实现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7,郡县制: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由于在西周末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王权衰落,诸侯实力的提高,周天子已经不能凭借分封制有效地管理地方,从而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秦朝统一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经商鞅提议,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在汉初(刘邦),地方在实行秦朝的郡县制的基础上,同时又实行分封制,历史上称为“郡国并行制”。结果地方王国坐大,形成了汉初的“七国之乱”。后来,汉武帝肯定了董仲舒的罢

12、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点,为皇权的加强奠定了理论基础,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了王国的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在郡县的基础上,把全国分为 13 个州,州作为监察区,设置官吏刺史为监察员。东汉时期,刺史逐步拥有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州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地方行政机构正式由郡县制发展成为州、郡、县三级制。8,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指形成于汉代,正式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的一种古代中国中央政府机构设置制度。这个制度中的三省在元朝灭亡之后,被明朝废除,而六部制沿用至清代。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小农经济高度发达,在小农经济的推动下,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发达,国力强盛;政治上,唐朝

13、统治者吸取东汉末年相权过大危及皇权的历史经验,注重加强皇权的集中,分散相权,以保证政治上的稳定。三省是指三个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负责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负责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都是宰相,三省的设置使相权一分为三,三省间相互牵制和监督,实现君权的独尊。六部是指为了更好在各部门执行政令,在尚书省下设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负责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负责人口户籍、赋税财政等;礼部负责典礼、科举、教育等;兵部负责军事,防卫等;刑部负责司法刑狱;工部负责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三省六部制

14、的建立给封建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9,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 762 年)结束,前后达七年之久。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1)经济上,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

15、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2)政治上,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3)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4)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5)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随着唐朝均田制的破坏和政治的腐败,中央统治的实力削弱,为巩固唐朝统治,镇压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地方军阀(节度使)的实力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安史之乱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第一,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浩劫,生灵涂炭。人民是战乱的最大受害者;第二

16、,标志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后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地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后来这种状况遍及全国;第三,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第四,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10,藩镇割据:中国唐代中叶后,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与唐廷抗衡的政治局面。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为控制和防御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边兵,并创设节度使制,节度使以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之权。这些节度使统掌的军镇有藩卫(即保卫)唐廷之责,故又称藩镇。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的实力严重削弱,无力监管地方,导致地方藩镇的

17、进一步坐大,形成了割据叛乱,或藩镇相互兼并的现象。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以后,在宋朝建立的初期,这种现象才被解决。它给唐朝社会带来严重的恶果:(1)导致唐朝的灭亡,引发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2)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南移;(3)藩镇多为胡人,不重文教,不知收揽人才,中国北方文化降低。11,宋朝的强杆弱枝政策:“强干弱枝” 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所谓“干” 是指中央,尤其是皇帝;“枝”则指地方。宋太祖鉴于唐末五代藩镇拥兵自重,中央无力控制,造成割据局面。为强化中央统治,加强皇权,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实现宋朝的长治久安,故采取中央集权政策。强干弱枝政策之原则:中央集权,使中央各项权力如军事、

18、行政、财政、刑法等权都超越地方。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1)分割相权:中央设“ 二府”:“中书门下” 是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称宰相;“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于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2)设置监察机构“御史台”;(3)改革地方管理制度:宋朝地方政权分州、县两级,由中央(皇帝)任命文臣做地方官,防止武将掌权,并设立地方监察机构“路” (唐朝时称“路” )。宋太祖中央集权政策的影响(优点和缺点) :优点:( 1)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分散了相权,削弱了地方的实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2)由于宋初推行重文轻武

19、,造成学术发达。儒家思想迅速发展,推向高峰,形成了两宋的程朱理学。缺点:地方贫弱无权,行政效率低下。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宋朝国力衰弱。12,明朝的内阁制度:明朝时皇帝的顾问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明朝统治,实行了两大政策:(1)分散地方权力。废除行中书省,设立分管地方的行政、军事、监察的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合称三司。(2)彻底取消中央丞相的权力,废除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管全国事物,直接对皇帝负责。在丞相制度废除后,皇帝的政务繁重。因此,明成组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文渊阁)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标志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明宣宗时,

20、授予内阁官员替皇帝批复奏章的票拟权,但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逐渐形成了明中期“部权尽归内阁” 的现象,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内阁官员的任免、职权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因此内阁只是皇帝的辅助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13,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满洲人的议事制度。满洲人按照部落贵族共同议事,八旗旗主共治国事,清王朝建立后,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和六部。票拟权由内阁负责,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之上。甚至皇权也无法干预。皇权受到很大限制。14,南书房:康熙帝时的中央行政机构。

21、面对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康熙帝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置南书房,参与机要事物,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15,军机处:雍正帝时为皇帝服务的办事机构。雍正帝时,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机大臣拟写奏章,经皇帝审批后,再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官员执行。随着军机处的建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南书房形同虚设,全国的军政大权通过军机处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处的建立标志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16,出超和入超:在对外贸易中,买卖成交额的对比名词。出超:在对外贸易中,出口金额大于进口金额,称为出超。在鸦片

22、战争前,中国由于长期处在自然经济之中,对外国进口商品需求不大,因此中国处在出超地位。入超:在对外贸易中,进口金额大于出口金额,称为入超。在鸦片战争前夕,英法等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因此向中国无耻输出鸦片,从而使大量金银流出国外,中国处在入超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外贸易长期处在入超地位。17,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前夕,由于鸦片走私严重,危机清政府统治。18,南京条约: 1840 年 6 月,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输给了以英国为代表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1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20,

23、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称为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2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侵略者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从 1858 1860 年发动了第二次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22,马关条约 1895 年,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23,资本输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叫做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在甲午战争以前是以商品输出为主,以后则以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就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24,义和团和扶清灭样口号:甲午战后农民阶级掀

24、起的一场自发性的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25,闭关锁国:明清时期外交的基本国策。2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日本全面侵华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奋起抗战。28,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革命前夕,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十分严重,农民没有土地。29,资政新编: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0,天京变乱:天平天国的内部权力斗争。34,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6,辛亥革命:20 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被称为中国 20 世纪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3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

25、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根据美国、法国的法制原则,颁布了临时约法。39,巴黎和会: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发展分赃会议。一战的爆发,公开了帝国主义国家对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巴黎和会表面上是实现一战后和平。实际上它是英、法、美和日本等国借以从战败国中夺取领土、殖民地和榨取大量赔款的分赃会议。会议在美、英、法三国操纵下进行。各大国为了自身利益,出卖了中国,日本接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外交上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40,五四运动:工人阶级领导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前,(1)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6、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长期混战,对外卖国,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政治根源;(2)中国的民族工业利用战争间隙得到发展,促使产业工人队伍壮大 ,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根源;( 3)苏俄十月革命后,中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思想根源;(4)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41,中共二大:( 1922 年 7 月上海)在领导工

27、人运动过程中,分析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共二大提出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2)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意义:(1)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初步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42,国共合作:19241927 年和 19371945 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族民主革命而进行的政治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 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目的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目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

28、民族的解放。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它使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4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识到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不符合中国国情,决定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此,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开展

29、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壮大,为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它的指导下,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44,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45,遵义会议:中共在长征中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 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2)在事

30、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3)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问题;(4)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5)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6,抗战期间根据地建设:抗战相持阶段,日本加强了对根据地的扫荡,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造成了根据地的严重困难,为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中共进行了根据地建设:(1)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实行三三制,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2)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和大生产运动;(3)思想建设,在党员内部开展整风运动。47,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春天,在解放战争取胜利的前夕,中共即将从在野党变为执政党,为解决中国由

31、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主要内容:一个“炮弹”: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 的进攻。两个“ 务必”: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艰苦奋斗。三个转变:党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大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历史必修二 名词解释 作者: 黄燕婷 井田制:夏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土地规整像“井” 字形,庶民和奴隶在土地上集体耕种。均田制

32、:北魏至唐朝前期,面对土地高度集中,朝廷采取措施抑制兼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是从战国开始(由商鞅在秦国变法中首倡)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沿用至明清,通过法律手段贬低商人、抑制商业发展,原因是商业的发达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农业和统治。交子:北宋出现了世界上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交子最开始一种民间的存款凭证,后演化成政府承认的法定货币,使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更加方便,为古代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商帮:随着商业的繁荣,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称为“商帮” ,其中人数最多、实

33、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补充:宋朝最早打破了坊市限制。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它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同时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黑奴贸易:盛行于 15-19 世纪,欧洲人讲工业品卖到非洲,从非洲贩运奴隶到美洲,再从美洲采购烟草蔗糖等回到欧洲,从而获得暴利。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潘、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民族工业短暂春天:1912-1919 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中

34、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支持,同时,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热潮掀起一阵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27-1937 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这其间经济增长迅速,工业各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一五计划:1953 年-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实行农业生产

35、责任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特区: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大萧条:1929 年,由于过度的分期付款、贷款购物,以及垄断和巨大的贫富差距,美国经济一夜之间从繁荣到危机。大萧条从农业开始,波及范围大,在世界市场上都有影响,导致了世界经济大萧条,而美国总统胡佛却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导致状况愈演愈烈。罗斯福新政:大力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整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歇业,

36、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蓄委员会的权利;管制证劵业。工业方面: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国家关于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农业方面: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防止生产过剩。社会福利方面: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儿童残疾人失业者提供保障;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新就业,刺激消费、生产。影响:渡过难关促进发展;制度创新;本质局限评价:新政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也重新定义了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二战后到 1970s,西方国家盛

37、行这种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凯恩斯著有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福利国家:实行全民性高福利、高税收,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国家干预财富的分配,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但对国家财政造成了负担,也起了“养懒人” 的消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国内战争期间,苏维埃政权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些非常措施:包括余粮收集制、工业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引

38、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 年俄共十大决定以两是谁代替余粮收集制;解除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弃实物分配制。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由于英国在战争中遭到巨大的损失和破坏,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持,1944 年 44 个国家共同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没有保持固定的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但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欧洲联盟: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最早为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而来的,现在除英国外,他们使用同一的货币欧元,降低消除成员国之间关税壁垒,促进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但它不是一个常设组织,也缺乏解决争端时法律性强制措施,所以被世贸组织所取代,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防卫内的贸易自由化,同时尽量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多的重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