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课 端午的鸭蛋【教学任务】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自由闲适的写作风格。.学习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体会作品流露出的对故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俗文化的情感。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难点解读文本,品味经典。课时两课时课型教读课【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汪曾祺( ) 系( )百索子 倘( )若 咂( )摸( )城隍( ) 拧( )成小绳门楣( ) 用酒和( )苋( )菜 籍( )贯硝( )药 腌(
2、)腊络( )子 车胤( )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咂摸: 门楣: 莫名其妙: 曾经沧海难为水:囊萤映雪:1学生自愿到前后两块黑板写答案,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学生充当小老师在黑板上讲评。每人把出错的题写在纠错本上。提示:及时纠正学生的拼音书写不规范。练习答案:略。方言,仔细辨别(滋味)。门框上的横木。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经历过浩瀚壮观的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现在常比喻人的阅历广,眼界就开阔,追求的目标就更高。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利用萤火虫的光刻苦读书和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明确任务1.故事导入。有一位文学青年对汪老先生说:“高邮古有秦
3、少游,今有汪曾祺。”汪老先生当时在餐桌上,微笑着听了之后,便抿了一口酒,慢慢悠悠的说:“不是的。高邮鸭蛋第二,我是第三。”汪老先生当然是在调侃自己不如高邮鸭蛋有名,但是可以看出高邮鸭蛋在汪老心目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高邮,看看汪老笔下的那枚家乡端午节的鸭蛋里究竟装着什么特别的东西,让汪老先生念念不忘?.让学生介绍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教师给予补充。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走进作者,解读经历。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
4、选集。各个学习小组讨论本课的学习目标。合作探究一、读文本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二、谈鸭蛋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那么多风俗,他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家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明确:【“与有荣焉” “曾经沧海难为水”】一、家乡的端午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
5、”:“放黄烟子”;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二、1生: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其中“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两个词最能体现“高邮咸蛋”的名声。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生:与众不同的,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说起“故乡情结”,最难忘的要属儿时的记忆了吧。因而有人说,本文写得最有趣的要属四、五两段了。你的看法呢?你认为有趣在哪里?读出来。明确:【挂“鸭蛋络子”、蛋壳装萤。】【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
6、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还”、“不如多”、“成批”写出了自豪之情。“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喜不已。”生:历史悠久的,因为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200年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生: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造型式的语言生动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让人垂涎欲滴。 生:“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生:“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生:“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生:“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