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调查分析方法,第一节生态规划的思想方法 一、生态规划的基本思想 绿地系统规划理论思想是经过了“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田园城市”运动、战后的大发展等三个阶段而发展为生态规划的思想。 1984年,MAB提出了“生态城市”的五项基本原则: (1)生态保护战略 (2)生态基础设施 (3)居民生活标准 (3)历史文化保护 (4)自然融合城市 生态城市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1)自然地理层 (2)社会功能层 (3)文化意识层,生态城市衡量指标:,(1)生态滞竭系数:测量城市物质、能量流畅程度 (2)生态协调系统:测量城市组织合理程度 (3)生态平衡系数:测量城市生态成熟度
2、。 二、生态规划的基本方法 生态规划方法的实质是从人类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出发,通过对土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等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规划区内的土地对人类活动的适宜性及其可承受能力,并据此合理安排、布局区域内的工业、农业、交通、居住、商业、文化等各项建设活动。 生态规划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需要考虑:一是规划区土地的水文、地质、生物、人文等特征所决定的土地对某种用途的固有适宜性;二是规划区土地在不损失或不降低其生态质量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可接受程度,即对人类活动的强度所能承受的极限值。由这两方面内容而发展起来的土地利用适宜度分析和土地承载能力分析,是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方法的核心。
3、,三、生态规划的基本程序,1、确定规划目标 2、建立区域生态资源的数据清单 3、区域生态适宜度分析 4、土地承载能力分析 5、规划方案的制定与选择 6、规划的执行 7、规划实施的评价与反馈 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 生态规划方法能充分体现人为调控生态功能的能动性,具有明确的整体性、协调性、区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有明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目标,因而被公认为是一种现代规划方法。 1、整体性原则 2、循环再生原则 在生物圈里,物质和能量都处在不断循环的运动形式之中。生态规划要求将自然界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富集、转化、分解、与再生的过程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中,使各种资源达到最佳利用,保护人
4、类健康和居住环境,并把人类活动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3、区域分异原则,第二节绿地系统基本生态因子分析,生态因子:地球环境的物质与能量中,凡是能对生物起直接作用的因素,在生态学里就被称作“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总和称为“生态环境”。 特定群落地段上生态因子的总和,称为“生境”。包括生物本身所创造的环境条件。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须的那些生态因子叫“生存条件”。 影响人居环境生态绿地系统的基本生态因子:太阳辐射、大气圈中的气候现象、水圈中的自由水、岩石圈中的地形和土壤,以及生物圈中的动植物和人类活动。这些因子通过地理、气候、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城市化水平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构成了生态绿地系统保护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第三节绿地系统生态利用潜力分析,绿地的生态利用潜力主要指绿地在未来指定时期对人类生存所能提供的生物量产出能力,尤其是粮食和副食品生产的最大能力。,第四节绿地系统生态干扰因子分析,生态干扰因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力的突变过程,如洪水、飓风、海啸、地震、太阳黑子活动异常、干旱气候等 二是人工行为的污染和侵占,包括各种形式的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与建设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