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老师一、这篇文章系节选,原文有四千多字,写了三个教师。作者说过:该文“是教师报一个熟人热情索稿逼出来的。然而,又不能说是逼出来的, 硬写出来的。因为在动笔之前,我确实回到我的童年,或者说沉入到我的童年,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遨游。这样,童年时遇到的几个老师,便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我写的那位蔡老师,又重新激动着我的感情。可以说,那篇文章是真情实感。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热爱、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是用童心回忆往事的,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二、作者回忆了七件小事。即
2、:蔡老师假装发怒;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教我们读诗;对老师的依恋;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梦中寻师。这七件小事的顺序是,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现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这七件小事,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三、本文开头、结尾简洁明快又蕴含深情。用“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开头,立即进入回忆。用“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结尾,充满了惋惜、依恋之情。开头、结尾不仅从内容上呼应,而且使爱老师的感情贯穿全文。关于练
3、习一、作者一共选取几个典型事例?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这道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课文。一共选取七个典型事例。前五个事例写蔡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后两个事例,写“我”对蔡老师的依恋。后两个事例是在前五个事例的基础上写的,是爱戴、依恋蔡老师感情的步步加深。综合起来:作者通过回忆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蔡老师的爱戴、依恋、思念之情,感情步步加深,使文章有巨大的感染力。二、本文的感情波澜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是蕴含在平实的文字里,好像一股涓涓细流,绵长深远。阅读下边几个句子,回答问题。这道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领会本文充满情趣和极其委婉的语言。1仅仅有一次,
4、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划线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仅仅”限定“有一次” ,说明是仅有一次。 “好像” ,意思是不过做做样子,不是真打。“落”的速度慢,手里有控制,与“抽” “挥”大不一样。 “迎”与“落”相当,说明不是真打。 “敲” ,又是在“边上” ,也说明不是真打,用词极有分寸。全句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狡猾” ,是调皮、机灵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
5、,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 ,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 ,有什么好处?)一般的情况下,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三、联系上下文,比较下列各组的两个句子在语意、感情色彩、表达效果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哪个好?说出点道理来。引导学生领会本文朴实、生动、准确的语言。1 (1)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2)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第一句的词序是“接近”在先, “爱好”在后,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
6、规律,先接近,有了了解,才产生爱好。第二句违反了事物发展规律。2 (1)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2)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不愿意和她亲近呢?第一句连用了两个“怎么会不” ,加强了语气,抒发了学生热爱自己老师的感情。第二句“并且”以下易发生歧义,表达效果不如第一句。3 (1)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2)急于模仿她握铅笔的姿势。第一句把宾语“她握铅笔的姿势”提到动词“模仿”前边,突出学生们急于模仿老师范围之广,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和学生对老师的爱及乐于接近。第二句则只表达了模仿执笔姿势,没有第一句的表达效果好。4 (1)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
7、,多么伟大的人啊。(2)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第一句从孩子的眼光谈论老师给“我”的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第二句直接用“多么慈爱” “多么公平” “多么伟大”来颂扬蔡老师当时的作法,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5 (1)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2)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第二句感情深沉含蓄,第一句感情平直,联系课文前后的语气和感情,第二句表达效果更好。四、介绍你的一位老师,要有生动事例,写二三百字。略。教学建议一、这篇课文较为简单,可以指导学生先听朗读录音,然后凭借听的印象,用概括性语言写出蔡老师爱学生的五件事,以练习听、记能力。二
8、、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练习。1 “温柔”一词形容蔡老师的_,揭示了她的内心美;“美丽”一词形容蔡老师的_,指出了她的外表美。2第三段中的“从来” “仅仅” “好像” “轻轻” ,她也“笑”了,这些词语表现了蔡老师怎样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3 “狡猾”一词常形容人很不老实,作者却用它来形容“我”的目光,应该如何理解它的含义呢?4文中两次用了“默默地” ,请你很快地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 “迷迷糊糊”和“模模糊糊” ,两个叠用形容词的意思一样吗?在文中找出它们各自的用法,若把两个词调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6文中接连用了两个“才”字,请尽快找出来。 “我才醒了”
9、中的“才” ,说明了什么?“我才睡熟了”中的“才”又说明了什么?联系“梦中寻师”的情景,说说两个“才”字饱含着怎样一种感情。7 “我记忆中的珍宝” ,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珍宝”与文章开头第一个字“最”有什么内在联系?8最后一段中的“可惜”一词和全文哪些内容有联系?9你能从本文中选一个词准确地形容“我”和蔡老师分别前的感情吗?三、关于“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一句,老师可不必过多解释,告诉同学这是一个比喻句,它表示了孩子依恋老师的心情,就可以了。四、教本文,不必划分段落,可从理清作者思路入手,分析各个片段间的联系和照应,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关资料一、关于本文的
10、引诗本文所引的诗,刊载在少年中国第一卷第二期上,题目是过印度洋 ,作者是诗人周无,是他乘船去法国途经印度洋时写的。全诗如下: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哪里是非洲,哪里是欧洲?我美丽亲爱的故乡却在脑后!怕回头,怕回头,一阵大风,雪浪上船头,飕飕,吹散一天云雾一天愁。二、作者简介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 年 6 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 12 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 4
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长篇小说东方等。三、 怀念我的母亲蔡芸芝 (节选)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节选了魏巍同志我的老师一文。我看了以后惊喜万分,因为文中的蔡芸芝先生是我的母亲。遗憾的是,母亲已经去世 8 年了。作为她的儿子,我想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和母亲平生的点滴事迹作一回忆,以表示我怀念母亲的心愿,或者也可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有所裨益。我的老师全文最早发表在 1956 年 10 月 1 日的教师报上。那时偃师高中有位韩老师(我们住在一个村子里)看到了这篇文章,酌度再三,最后他从文中“右嘴角边有榆钱大
12、小一块黑痣”中,认为确实是我母亲。于是,他就把这篇文章给我母亲看,母亲默认了。后来,设法询到了魏巍同志的地址,从此,阔别了 30 年的师生又重新恢复了联系,以后就经常书信往来。从魏巍同志的信中,看到了作为当代的著名作家对于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记得,每次信来,母亲都要念给我听,还教我模仿他的笔体,练习写字。后来,我才慢慢地知道了不少关于母亲的往事:母亲在洛阳女小附设的一年制师范班毕业后,由于外祖父的工作由洛阳转到了郑州,1928 年秋,母亲也来到了郑州。外祖父微薄的收入支撑不了这个七口之家,母亲想要继续求学的愿望便无法实现。强烈的求知欲使她下决心自谋职业,筹集些钱后好继续读书,就托人介绍,到一所平
13、民小学任教。那时,她才十七八岁。19281930 年的三年中,魏巍同志在平民小学读二、三、四年级。1938 年 8 月,我母亲考上开封女师离开平民小学,魏巍同志也由平民小学转到城西的县立五小读完最后一个学期。平民小学设立在郑州城东门外的一座古庙里。上这个学校,一是不收学费,二是不做制服。在当时,这对贫家子女确是一个福音。对于这些无钱上正规学校的学生,母亲特别地同情爱护。她一生喜爱文学,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学生们都能同她畅所欲言,她也不断地为学生排除忧苦。像课文中叙述的教学生读诗、跳舞,领学生看蜜蜂,吃蜂蜜,还写信给学生排难解忧,都是确有其事的,这些都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可见,教师这种
14、职业,除了具备相当高的文化知识外,还应有一颗真诚热爱儿童的心。母亲一生的际遇千变万化,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经历了人间的风霜。在开封女师上了五年,因外祖父病逝,只得第二次休学教书。1936 年又复学,到第二年毕业,毕业后在洛阳教书。后来,由于生活的逼迫以及孩子和家务的拖累,不得不离开教育事业。母亲一生酷爱文学,并在这方面有较高的修养。学生时代,曾发表过断鸿声里等作品,但母亲在这方面的才华始终没有得到发挥。当她 44 岁那年,即 1956 年,司马私立中学聘请她任教。记得,那时她非常高兴,精神焕发,感到能为国家培养人才而欢欣鼓舞,魏巍同志的我的老师又给了她极大的力量。对于魏巍同志给她的评价,她很自谦
15、,认为自己只是做了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一个教师就应该具有爱生的品德。(选自 1983 年中学语文教学第 6 期,有删节)四、 我的老师原文简介1 我的老师系节选,原文有四千多字。开头是这样写的:“教师报增加了副刊,编辑同志嘱咐我给教师朋友们写篇文章,写些什么好呢,想了好半天,也没有一点儿进展” “我想来想去,记忆解救了我。我想起了一同和我度过童年的几位老师。他们的样子甚至他们的衣服样式和颜色,都是这样清晰地浮在眼前。童年的记忆是多么珍奇!愿这些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我愿永远地感念他们。当然,在我想起他们的时候,也不免回想起我自己当时一个孩子的一些甘苦。而这些甘苦,却未必是他们能够知道的。因为这些
16、是存留在距成人很近又很遥远的另外一个世界。今天让这个二十多年前的孩子来谈谈心吧,这对许多教师朋友,虽然无益,也会是有趣的。 ”2在节选的课文前,写了柴老师,原文如下。在我八岁那年,我们县城的一个古庙里开办了“平民小学” 。这所小学有两个好处,一是不收学费,二是可以不做制服。这对县城里的贫家子弟是一个福音。也就在这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变成了学生。我们新领到了石板、石笔,真是新鲜得很,整日在上边乱画。新领的课本,上学下学都小心地用手帕包起。回家吃饭,也觉得忽然高了一头,有了十足的理由。我们非常爱自己的学校,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而且自满。可是过了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班上换来了一个姓柴的老师。
17、这位柴老师是一个瘦瘦的高高的个子。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有下面三点:一是他那条扁起裤管的灰色的西装裤子,这也许是在小县城里还很少见的缘故;二是他那张没有出现过笑容的脸孔;三就是他手里拿着的那支实心竹子做的教鞭。终于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也许我歪着头正看窗外的小鸟吧,或者是给邻座通报一件在当时看来是应当立刻通报的事情,总之,冷不丁地头上挨了重重的一下。散学后,我两手抱着头哭着回家,头上起了像小馒头那么大的一个血包。 (当然,今天也并没有影响我的工作!)我当时哭着说: “我再也不上学了。 ”妈妈也在心疼的情况下对我采取了妥协。可是呆了不几天,我就又跳跳蹦蹦地跟同伴们一起回到学校里去,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
18、发生过。然而今天我愿意揭开当年儿童世界里的一件秘密:我之所以又重新走进学校,实在是因为我舍不得另一个程老师,舍不得那些小伙伴,特别是舍不得学校里的那个足球!3在“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和我们的蔡老师分别了”之后,还写了一位宋老师,原文是这样的。我转到城西的县立五小去上完最后一个学期。虽然这时候我同样具有鲜明而坚定的“立场” ,就是说,谁要说“五小”一个“不”字,那就要怒目而过,或者拳脚相见。可是实际上我却失去了以前的很多欢乐。例如学校要做一律的制服,家里又做不起,这多么使一个孩子伤心啊!例如,画画儿的时候,自己偏偏没有色笔,脸上是多么无光啊! 这些也都不必再讲,这里我还想讲讲我的另一位老师。这
19、位老师姓宋,是一个严厉的人。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走不整齐,那就要像旧军队的士兵一样遭到严厉的斥责。尽管如此,我的小心眼儿里仍然很佩服他,因为我们确实比其他学校走得整齐,这使我和许多“敌人”进行舌战的时候,有着显而易见的理由。引起我忧虑的,只是下面一件事。这就是上算术课。在平民小学里,我的“国语” (现在叫“语文” )比较好,因而跳过一次班,算术也就这样跟不上了。来到这里, “国语”仍然没问题,不管作文题是“春日郊游”或者是“早婚之害”,我都能争一个“清通”或者“尚佳” 。只是宋老师的算术课,一响起铃声,就带来一阵隐隐的恐惧。上课往往先发算草本子,每喊一个名字,下面有人应一声“到” ,
20、然后到前面把本子领回来。可是一喊到我,我刚刚从座位上立起,那个算草本就像瓦片一样向我脸上飞来,有时候就落到别人的椅子底下,我连忙爬着去拾。也许宋老师以为一个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做羞惭!从这时起,我就开始抄别人的算草。也是从这时起,我认为算术这是一门最没有味道的也是最难的学科,像我这样的智力是不能学到的。一直到高小和后来的师范,我都以这一门功课为最糟。我没有勇气,也从来没有敢设想我可以弄通什么“鸡兔同笼”!4原文还有一个结尾。上面就是和我一起度过童年的几位老师。今天,当我回忆着他们并且叙述着他们的时候,更加深了我对于教师这种职业的理解。这种职业,据我想并不仅仅依靠丰富的学识,也不仅仅是依靠这种或那种的教学法,这只不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也许正因为这样,教师这才被称作高尚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