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古代英雄的石像 人教义务版【课文背景知识】本文作者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圣陶,江苏省苏州市人。1911 年中学毕业,因家境贫寒,无力升学,从 1912 年起当小学教师约10 年,1914 年开始用文言文写小说,1919 年就完全用白话创作。1921 年开始,先后在五所中学,三所大学任教。著名小说有潘先生在难中 、 夜 、 倪焕之等。叶圣陶是我国最早的童话作家,有著名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石像 。【字词综合运用】生词崇拜(chng bi):尊敬钦佩。模型(m xng):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鞠躬(j gng):
2、弯腰行礼。不屑(b xi):认为不值得。吹嘘(chu x):夸大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伶俐(lng l):聪明;灵活。【重点难点讲解】重点本文重点有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是丰富的想象。这篇童话讲的是一尊石像的故事,因此石像是怎么雕成的,雕成的石像是什么样子,石像被雕成后干了些什么,石像最后的结局等,这一情节的发展脉胳全是靠作者的想象完成的。童话中一块块石头具有“人性” 、 “人情” ,石头、石像居然讲起“人话”来了。这儿运用的是拟人手法,而它靠的是作者的艺术想象,童话对石头、石像的形象描写,生动而真切,这些想象新奇而又自然,可惊而又可信。其二是对话的巧妙运用。本文故事情节主要
3、靠对话展开,人物思想性格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主要靠对话来揭示的,双方的对话在文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石像的性格就是在与小石块的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他因为自己有“特殊的地位”而摆出“骄傲的架子” , “我高高的在上是应当的,你们在我的下面垫底,就你们的身份说也是应当。 ”但是当他遭到小石块的迎击,听到全体石块要“把他扔下去 ”时,他吓坏了, “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 ”“用哀求的口气”提出请求,前倨而后恭,暴露了石像外强中干的性格特点。另外,本文的中心也是靠“我们集合在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高高兴兴在上面走!”这样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其三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本文的语句简洁明
4、快,大部分是短句,而且有很多口语化的句子,像“一丝也不多,一毫也不少” ,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等,既好懂,又上口,特别是石像与石头的对话,就像日常谈话,简明而通俗。难点本文的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为文中的对话虽然通俗,但大多含有哲理的成分,所以,对于每一段对话,都要思索一下它的深层含义。如小石块对石像说, “正因为改成现在的式样,你的地位倒不安稳了。 ”“市民最大的本领就是纪念空虚,崇拜空虚。 ”等。其二为阅读本文,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是阅读时必须弄清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原本不复杂,但由于各人有各人的“悟”法,各人有各人的“深度” ,所以反而成了难点。其实,这个问题不必追求答案
5、的唯一性,可以容许多人探究,有多种解释。作者的本意理解为: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是平等、自由和为人类作出贡献。【知识延伸检索】这篇童话写于 1929 年 9 月,解放前有几种语文课文(那时叫“图文教科书” )都选了这篇童话。解放后曾有段时间,出于当时刻意强求作品的思想性和政治意义,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个石像指的是谁?是不是蒋介石?当时叶老的儿子叶至善同志进行了否认。他认为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不宜过于机械地对号入座,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是正常的,但如果读者的体会都是以作品为依据,就不会相差太远。如何理解这篇文章,同学们不必拘泥于一说,可以有不同解释,这实际上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我们最好可遵照作者
6、的本意去理解为好。叶圣陶先生说:“就石头来说,铺在路上让大家走,比作一个偶象,代表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英雄有意义得多。 ”那么很显然,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是平等、自由和为人类作奉献。【课文阅读指导】读本篇童话不是读一篇故事。如果因为它故事性不强,没有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便觉得读不下去,或者不求甚解,那就不可能真正读懂这篇童话。建议同学们:(1)边读边思考。这篇童话主要以对话(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主旨。它不像一般的文学作品,介绍故事多靠客观的叙述,以致大段的描写,而是充分运用了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对话,闻其声如见其人,故事情节也寓于其中。如:“喂,在上面的朋友,你让什么东西给迷住心了
7、?你忘了从前!”“从前怎么样?”“嘻!”另一块小石头忍不住,笑出声了。“笑什么!没有礼貌的东西!”这些富有个性而又简洁的对话,不但活灵活现地展示了 “人物”的不同心理和面貌,而且巧妙地交代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层次,有波澜,是写人物的高明手笔。这些都要靠一边读,一边思考来体味。 (2)在幻想世界里遨游。童话最突出的特点是幻想(想象) 。通过幻想反映现实生活,是这一特殊文体惯用的手法。文学作品中成功的幻想,往往是既张开彩翼,又合乎情理。阅读时也应该像作者一样进入想象世界。文章中不论是对石像“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 , “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的形象描写,还是对小石头对那高高在上的石像的批评和自言
8、自语的内心刻画,都是既“幻 ”又“真”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需加入到其中的“人物”行列, “身临其境”地遨游其中,才能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较好感悟出文章的妙处。 (3)抓住一些议论性的语句,去揣摩作者的本意,领悟作品的主旨。作者为了加强童话的思想教育力量,增添其艺术的情趣,常常在适当的地方,穿插少许的议论,夹叙夹议,相得益彰。如石像在自我炫耀之前,作者特意插写了以下一节:“人是最容易骄傲的,看见人们这样尊敬他,当然就禁不住要骄傲了。 ”又如写石像骄气复又抬头之际,文中以形象的比喻,穿插议论:“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这些情文并茂的议论,大大有助于对童话中人物形象特征
9、的把握和理解,同时也使作品平添了不少艺术光彩。【课文结构分析】这篇童话以石像是怎么雕成的,雕成后的石像的情状,雕成后的石像的表现和作为石像的最终结局构成情节发展的脉胳。首先写石像产生的经过。雕刻家接受了雕塑石像的工作,他先是着手研究英雄的历史,想象英雄的形象,然后采石动工,精雕细刻,最后完成了石像的雕塑。接着写石像雕成后的情况:石像“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 , “嘴张着, ”“右手握着拳, ”“筋骨突出像老树,”这些“情状”不仅展现了石像的“形” ,更揭示出其“神” ,石像有了“这一切”随即便被立在了市中心的广场,从此他就每天接受市民们的“恭恭敬敬地鞠个躬” 。再然后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石像
10、的表现和所作所为:由于许多市民的崇拜,它渐渐骄傲起来,不可一世,而清醒的石块们立即给他指出“让什么东西给迷住了” ,用以前大家本是一个整块的历史催它猛醒,但是石块仍执迷不悟。石像的这些作为后来导致了石块们深感上当并认识到自己“受了罪一辈子垫在底下” ,于是石像和石块双方各自都进行思索。文章的主体写到这里,其实预示了石像最终的结局。童话最后写石像的结局:石像坍倒了,市民的反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不出一句话;”雕刻家为了 “哀吊”自己杰作而“大哭了一场;”石块们说, “我们真平等!” “我们集合在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高高兴兴地在上面走!”这时文章水到渠成,用石块们的话揭示出中心,也是
11、作者的理想之所在。这篇童话就是这样按时间的推移,以石像由产生的消亡的全过程为纵线,来构架全篇内容的。【课文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写一块大石头被雕成石像到最后被摔碎的故事。讽刺了那些骄傲自大、脱离群众的人,说明了人们只有彼此平等地结合在一起,脚踏实地做实事,生命才有意义。【课文写作特色】本文在写作特色上,下面三点比较突出。1合理幻想,巧示深意。童话叙述的是一块大石头被雕成石像,在受到人们尊敬和崇拜后,就禁不住骄傲起来,它和昔日的伙伴,后来垫在它脚下的小石块发生了饶有兴趣的两场辨论。第一场,石像自觉高人一等,出言狂傲,而当小石块要“把它扔下去!”时,石像最后只得哀告求饶。第二场,是石像傲气又复生了,又
12、经一场舌战,最后以“大家不再说话了,像是都在想事情”而告终。到最后石像倒塌,它们 “共同集合在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高高兴兴在上面走!”这些合理的幻想把石头人格化,随着情节的进展,最终揭示深刻的主题。2运用语言描写。文章的情节展开和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都是靠语言描写(对话)来展示的;作品的中心思想也是靠对话来揭示:“我们真平等!”“我们一点儿也不空虚!”“让人们高高兴兴在上面走!”在整篇文章中,语言描写占有极重要的地位。3语言通俗有趣,适当穿插议论。童话主要是写给少年儿童读的,故通俗易懂兼有趣味是很重要的。本文运用拟人手法,人物语言既好懂,又简洁,还有趣味。如全体石块一齐说“马上给他看看,
13、把他扔下去!”面对“众怒”石像随即改用哀求的口气说“别这样!彼此是朋友 千万别把我扔下去!”这样的语言极适合儿童的口味。另外,作者在文中适当的地方恰到好处地穿插少许议论,有助于读者对文中人物形象特征的把握和理解。【词句品味鉴赏】课文第五段这样描写石像:“这石像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表示他的志向远大无边。嘴张着,好像在喊:啊! ,左胳膊圈向里,坚强有力,仿佛拢着他下面的千百万群众。右手握着拳,向前方伸着,筋骨突出像老树干,意思是谁敢侵犯他一丝一毫,他就不客气给他一下子。 ”这里连用一些动词“抬” 、 “盯” 、 “圈” 、 “拢” 、 “握”等,这里尤其是“盯” 、 “圈” 、 “拢”字用得好
14、。 “盯”表示长时间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着,而前边又用“直”加以修饰,不仅表现了他的志向远大,也表示他的坚定。用“圈”而不用“弯” ,因为“圈”更显得有力,与后面“拢”字相照应。 “弯”没有力量,与说他“拢着他下面的千百万群众”就不相符了。而“握”字也准确地表达了石像拳的形态,也与“筋骨突出像老树干”相符。用字准确,乃是文章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要求。【课文难题点拨】第一题,这篇童话写一个大石块被雕成石像,后来逐渐骄傲起来,与垫在下面的小石子发生了冲突,然后终于倒了下来,最后和其它石子一起铺路。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那种骄傲自大、个人英雄主义的不好品质,提倡要人人平等,共同服务于社会。结尾几句话,
15、表达了石块们追求平等、真实、有意义的生活的理想,点明了全文的中心。第三题第 1 小题,这句话写雕刻家想象石块应该是什么样子,从整个姿态想到面目表情,想到一个手指头甚至一根头发,突出了思考的周密、细致,强调了他对这个雕刻的认真和重视。第 2 小题,先说两个“不是” ,然后强调“是” ,突出了石像在朋友面前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的心理。最后一句则把这种心理推而广之,讽刺了人世间的这种陋习。第 3小题,这个比喻十分新颖,说明石像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度骄傲起来,生动而形象。【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各组词中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钢凿(zo) 石垫(din) 酒坛(tn) 砌(qi)成B不屑(xi) 鞠
16、(j)躬 傲(o)慢 恭(gng)敬C崇(chng)拜 膝(x)盖 囚(qi) 嫩(ln)芽D曾(cng)经 筋(jn)骨 瞟(pio)一眼 规矩(j)2、下列句子中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两句是( )A喝干了几千坛酒,挤破了几百身衣裳,摔伤了很多人的膝盖。B他这话不是向浮游的白云说,白云无精打采的。C骄傲像隔年的草根。D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的。3、下列各句无错别字的一句是( )A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不出一句话,无精打彩地走散了。B雕塑家想象他的客貌,他的性情和气概。C咱们还是一整块,不过改了个样垫。D没礼貌的东西!胡说!敢吓唬我!4、对第十一自然段末“他看不起自己的伙伴,不屑于
17、靠近他们,甚至还有溜到嘴边又咽回去的一句话”中“溜到嘴边又咽回去”的原因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想摆骄傲的架子,又怕激化矛盾,被小石头们掀倒,内心虚弱。B怕话一出口,太伤小石头们的心。C从心里瞧不起小石头们,不屑于说出口。D认为现在还不到说这种话的时候。5、第十三自然段中写到“上面那石头觉得出乎意料” ,这出乎意料是指( )A石像没想到小石头们听得出他上面那些话是对他们说的。B虽然石像那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但小石头们仍从石像的神情中看到了对自己傲慢。C小石头们对他的傲慢有不满的表示,还不断地向他提出警示。D小石头们说话慢吞吞,但又说得清楚、着实。6、阅读题这石像抬着头,眼睛直盯着远方,表示他的
18、志向远大无边。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左胳膊圈向里,坚强有力,仿佛拢着他下面的千百万群众。右手握着拳,向前方伸着,筋骨突出像老树干,意思是谁敢侵犯他一丝一毫,他就不客气给他一下子。“看我多荣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所有的市民都在下面给我鞠躬行礼。我知道他们都是诚心诚意的。这种荣耀最难得,没有一个神圣仙佛能够比得上!”半夜里,石像忽然倒下来,像游泳的人由高处跳水里。离地高,摔得重,碎成千块万块。石像,连下面的台子,一点儿原来的样子也没有了,变成大大小小的石块,堆在地上。按照语境,解释下列词语。荣耀:特殊:语段中用神态描写、 描写的方法,表现了石像的 的特点。这段故事通过石像最终
19、倒塌说明了 的道理。“离地高,摔得重”包含的哲理是 。石像最终倒塌的原因是 。【创新能力训练】一、下面的话都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发人深思,说说你对每句话的理解。人是最容易骄傲的,除非圣人或傻子。骄傲的架子要在伙伴面前摆,也是世间的老规矩。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二、从第 20 自然段小石头的话中可以看到,小石头认识到石像之所以产生骄傲情绪的原因是什么?三、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可否删去?为什么?从这一天起,大家心里有这位英雄,眼里有这位英雄,做什么事情都象比以前特别有气力,特别有意思。一块石头也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岂但上了当,简直受了罪,一辈子垫在空虚的底下”新路筑成以后,
20、市民从那里走,都觉得很方便,又开了一个庆祝的盛会。四、这篇童话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多方面的,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主旨的是( )A当不了英雄的人,只配当辅路石。B只有和群众结合在一起,甘当铺路石,人的生命才有价值。C不能骄傲、狂妄,否则,就会招致群众鄙弃甚至推翻打倒。D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力量大。E英雄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一旦脱颖而出,总会遭到非议。【学科渗透训练】1 根据“某数比它的 大 ”一句的理解,指出下列方程有误的一项( )5416A B.x-016x54x5416C. D.x= x+2根据“某数的 与某数的 的和等于 8”的理解,列出方程。23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D 2B,D 3D
21、4.A 5C6自己感到非常光荣和显耀,特别突出;语言,傲慢骄傲;一切不可一世的人都会失败;越把自己估计得过高,越是不可一世,则失败得越惨;意识到自己代表的是空虚,人们崇拜的是空虚。【创新能力训练】一、作为古代英雄标志的石像受到人们的纪念和崇拜而产生骄傲情绪是不值得奇怪的,这也警示人们要防止骄傲思想的产生。指在同伴面前骄傲自满是社会丑劣的积习,其危害很大;骄傲的情绪只要有合适的气候条件就会顽强地滋生蔓延,要消除它不那么容易。二、石像看不起台基石,是因为雕刻家使它成了“英雄”并且“高高在上” ,是地位的改变,滋长了石像的骄傲情绪。三、不可。 “象”字表明后面所写只是人们的一种感觉,去掉“象”就变成事实上的了,表述欠准确。 “特别”表强调,突出英雄石像对市民的鼓舞作用非常大。加线的词表示认识上的深入一层,表现了小石头见识的深刻。“又”字与前文“为石像曾经开过一个盛大的纪念会”相照应。既使行文结构显得紧凑,又有助于表现市民的心态。四、A,E【学科渗透训练】1C 2 8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