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2,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即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定的资源与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的产量组合曲线。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需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3,机会成本不变的PPC机会成本递增的PPC机会成本递减的PPC,X,X,Y,Y,Y,X,4,3.2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递增: 一国为了获得多生产1单位某商品的资源而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另一种商品的产量。 特点: 斜率为负凹向原点,5,成本递增条件下国家1与国家2的生产可能性曲线,3.2A 对于成本递增的说明,6,3.2B边际转换率边际转换率:是指一国每多生产一个单位x
2、必须放弃生产y的数量。边际转换率是x的边际成本,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7,3.2C 机会成本递增及生产可能性曲线差异的原因,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a) 资源(要素)非均质b) 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要素不是固定不变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同的原因:a) 两国有不同的要素(资源)禀赋b) 两国生产技术不同,8,3.3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X,Y,CIC1,CIC3,CIC2,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9,特点: 斜率为负凸向原点 互不相交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10,3.3A 对无差异曲线的说明,边际替代率:一国为保持
3、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一单位x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它是由社会无差异曲线在该消费点的斜率的绝对值给定,并随着消费点沿曲线下移而下降。,11,3.4 孤立均衡,在封闭经济中,孤立均衡位于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处。,12,3.4A 对于孤立均衡的说明,孤立均衡时,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 即国内均衡点,福利最大化。同样B国的均衡点为A。,13,3.4B 均衡相对价格和比较优势,(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线的斜率就是孤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Figure 3.3: A国X的孤立均衡相对价格PA= PX / PY=1/4, B国X的孤立均衡相对价格PA
4、= PX / PY=4, PA PA,所以A国在商品X上有比较优势。 同理, B国在商品Y上有比较优势。,14,3.5 成本递增条件下贸易的基础和所得,两国之间同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是两国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表现,也构成了互利贸易的基础。,相对价格较低 比较优势,相对价格较高比较劣势,15,3.5A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收益,通过贸易,A国的生产从A点移到B点。 A国用60X与B国交换60Y,最终消费组合为E点;同样, B 国的生产从A点移到B点。 B国用60Y 与A国交换60X,最终消费组合为E点;贸易达到平衡时的均衡相对价格是PB= PB=1,16,3.5B 贸易条件下的均衡相对价格,
5、贸易条件下的均衡相对价格就是贸易平衡时双方共同的相对价格。,国对(国的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强(弱),而国对(国的出口商品)的需求越弱(强),贸易均衡相对价格就越接近1/()(注意,它们分别是,两国的孤立均衡相对价格),(或者)国在贸易中的所得也就越低。,17,3.5C 不完全分工,在贸易中,A国生产更多X(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同时,仍继续生产一部分Y。同样,B国在贸易中仍继续生产一部分X。,原因 : 机会成本递增,18,3.5E 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交换所得: 消费从点 A 到点 T的增加. 分工所得:消费从点T到点E的增加.,19,A,T,C,B,I,II,III,P0,PW=1,PB =
6、PW=1,Y,X,O,交换所得: 消费从点 A 到点 T的增加. 分工所得:消费从点T到点E的增加.,如图, A点的斜率为1/4,即PA =1/4。假定开展贸易后,A国的生产仍在A点,X商品的国际价格PW=1,20X换20Y,消费点为T。A点至T点消费的增加即交易所得。若A国分工生产X,生产B点的消费组合,并用60X与B国交换60Y,最终消费组合为E点。 T点至E点消费的增加即分工所得。,3.5E 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20,3.6 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1、两国生产边界线相同:供给特性相同。 2、两国需求不同。两国的封闭均衡点不同:A与A。两国的国内价不同:PA与PA 3. 两国的开放均衡。设国际价:PB(在两国的国内价之间)两国的生产点相同:B(B)。两国的消费点不同。1国的消费点:E(出口BC,进口CE) 2国的消费点:E (出口BC,进口CE),21,Questions:,孤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的涵义?在每个国家它是如何被决定的?怎样决定该国的比较优势?,为什么生产中的分工过程一直持续到相对商品价格在两国相等时才停止?贸易条件下的均衡相对价格是如何被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