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考点专练 1 等值线(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2014浙江杭州)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图”,图中实线表示等高线,R1 为输水管道,R2R3 为天然河流。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某村与甲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 A42 米 B18 米 C62 米 D20 米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BR1 可自流输水CR2 西流补给 R3DR3 可能有凌汛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为华北地区,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图例是用题干中文字告诉我们的,图中实线表示等高线,R1 为输水管道,R2、R3 为天然河流。根据图中等高线及河流位置可以判断甲的海拔为 25027
2、0 m,某村海拔为210230 m。两地相对高度为 2060 m,但是不等于 20 m。引水路线 R1 由低处向高处引水,不能自流输水;R2 地势东高西低,河流向西流;R3 由高纬流向低纬,不会有凌讯。答案 1.A 2.C3(2013山东省临沂市)甲为“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乙为“沿甲图中某剖面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乙图所示地形剖面是沿甲图中的哪条线段所作 ( )。 Aab Bcd Cef Dgh解析 乙图中,起点处海拔约为 210 米左右,故 a、g 两点不符合。最高点靠近右端点,故 cd 线不符合。答案 C(2011(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3、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 45 题。4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5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解析 第 4 题,台风过后,学生在实习中不可能得到溪谷的蒸发量和台风的降雨量;但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求出溪谷的坡度,也可测量出堆积物粒径大小。第 5 题,甲、丙两点位于溪谷中。答案 4.D 5.B( 蚌埠市 2014 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文综)安徽省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
4、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据此完成 67 题。6根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7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A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B皖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C皖北地区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D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解析 第 6 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形势可知,冷锋位于安徽省北部。受其影响,安徽省北部受冷气团控制,温度低,气压高;南部受暖气团控制,温度高,气压低。锋线地区两侧气团物理性质差异大,风力大;暖气团被迫沿锋面爬升,水汽凝结形成云雨天气,锋线北
5、侧云量多。第 7 题,未来两天,冷锋不断南移,安徽全省受冷锋影响强。冷锋过境,易产生云雨天气,对空气起净化作用,可吸入颗粒物减少;皖北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滑坡、泥石流灾害少;但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强对流天气多出现在赤道附近、山区、中低纬度夏季午后,江淮地区冬季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答案 6.B 7.C(四川省雅安市 2014 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试题)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完成 89 题。8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 500 毫米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D4
6、00 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9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梅子黄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秋风狂解析 第 8 题,甲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比乙地区更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更大。第 9 题,乙地为华北平原,丁地为江汉平原。华北平原 7、8 月份降水最多,为淋盐时期,此时江汉平原为伏旱天气。答案 8.C 9.C(2013 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安徽卷)下图为 19592009 年秦岭山地 1 月 0 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 1011 题。10该地 1 月 0 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
7、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1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解析 第 10 题,对比图中 19591969 年与 20002009 年该地 1 月 0 等温线的位置可以看出,该地 1 月 0 等温线向北移动。该地为秦岭山地,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向北偏移即为向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偏移。第 11 题,图中甲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地区弯曲,说明该地温度比两侧温度低,海拔较高,应为山岭;根据 19591969 年与 20002009 年该地
8、 1 月 0 等温线的位置的变化可知,其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图中乙地等温线向高纬度地区弯曲,说明该地温度比两侧温度高,海拔较低,应为山谷;根据 19591969 年与20002009 年该地 1 月 0 等温线的位置的变化可知,其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从图上看,甲、乙两地基本在同一纬线上,由两地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地海拔应高于乙地海拔,甲地的年平均气温应低于乙地的年平均气温。答案 10.D 11.B二、综合题12( 2013 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新课标 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 1 月
9、平均气温达 13.6 (昆明为 7.7 ,成都为 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 1 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图 1图 2(1)分析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 分)(2)推测攀枝花 1 月份的天气特征。(6 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 分)解析 第(1)题,攀枝花位于河谷中,北部有高山阻挡冷气流,所以受冷气流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使河谷处气温升高。第(2)题,应从气温、阴晴、风等方面描述。攀枝花位于背风坡,云雨天气少,晴天多;
10、受到北部山脉阻挡,风力弱;气流运动弱,气温较高且变化小。第(3)题,应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物扩散两方面分析。工业以重污染的钢铁工业为主,且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多;河谷地形封闭,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空气质量不佳。答案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11、13( 2013 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四川卷)_图 1 和图 2 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 年 12 月 1 日2013 年 4 月 15 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 分)(1)选择图 1 和图 2 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 分)(2)据图 1 和图 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 分)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读图提取、描述地理信息的能力。对于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的比较要从总体情况、具体分布和变化上分别进行比较。气温:从总体上看
12、图示区域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具体分布情况是西部偏低值最大,东部偏低值较小;偏低值由东南向西北增大。降水:从总体上看图示区域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具体分布情况是西南部偏多值最大,东部偏多值较小;偏多值由东北向西南增大。第(2)题,涝灾的形成首先是因为水多,其次是蒸发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等,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应该是气温较往年偏低、降水较往年偏多、地形平坦的西部平原地区。答案 (1)图 1: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 2 4 );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 4 以上。图 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 12 倍。(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最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