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贸易发展的概况日常生活中,成功所必需的策略,就是发现某种需求,并发明某种方法去满足这种需求。在追求这种需求中,亚当.斯密指出了贸易是通过让人们专业化来使人们受益,而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认为贸易利益被贸易伙伴之间存在的差异放大,即比较利益或绝对利益原则逐步发挥作用,推动人们在资源禀赋的差异下,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一般而言,贸易存在三种形式:人格化交易小规模生产与地方贸易、重复往来、文化同质及缺乏第三方的实施;非人格化交易契约、交换、抵押或商人的行为规范;由第三方来实施的非人际交换。而就旧中国来说,贸易基本停留在人格化交易层次,市场仅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余缺调剂的地方。此时,贸易虽然有一定程度
2、的发展,但仍旧保留在小规模、品种少的范围内活动,按吴承明先生的研究,中国直到 16 世纪尚未形成全国性市场。如此特征直接影响了中国工农各业的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深化,也制约了封建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或现代化因素的发展,无法促使他们在自身因素的积累下,实现量变向质变的飞跃。一、传统时期的贸易情况贸易的发展,基本表现在国内和中外贸易两方面。国内部分体现在贸易圈的形成,中外贸易则体现在贸易路线的产生和演化,以及由国内的朝贡演化为与周边国家,形成以中国朝贡- 互市为核心的世界体系。一)国内贸易的情况国内贸易具体的过程、贸易物品等方面在大多数经济史的著作、教材,以及文章中多有涉及,故此处就贸易
3、地域、交易对象作一介绍,察看传统时期贸易发展的趋势。1、以行政区域为中心形成几个贸易圈 1地方以集、墟为核心形成地方市场,构成了中国贸易的最基本的市场雏形,进行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的交易,以弥补家内生产的不足和多余的交换。该种市场体系的形成,加强了中国经济的地区封闭性的特征,阻碍经济的国内扩大。中级以县、府、省为中心形成核心市场。其功能主要是从政治上的需要发展而扩大和频繁起来,具有明显的税收聚集和各地土特产品交往特征,至少到16世纪中期,全国尚未形成以基本生活生产资料的长途频繁的交换,亦即尚未形成全国性以经济为目的的市场。全国以都为中心构成全国市场。根据吴承明的研究,在16世纪中期以前,尚未形成
4、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市场;当时,它的主要功能不是经济上的,而是政治为目的,通过税收活动把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品和黄金白银等集中都市,以满足各级政府官僚的需要。16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些经济为特征的城市(如当时的四大市:佛山的铁、景德镇的瓷器、开封的朱仙镇、湖北的汉口镇)和以某一物品为核心的地区经济,开始出现了以粮食等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长距离运输活动,始逐步形成全国性市场,但终至近代尚未完全形成。这点可以从当时形成的十大商帮得到佐证,如晋商,他们把南方的茶、丝等物品返销到北方,并把全国各地的产品输送到游牧区,以此延伸到国外,形成一个较大的市场流通网络。在此过程中,他们形成了一个全国
5、性的贸易网。并以此为契机,为了1 中国市场的形成受到国家的建立影响较大。在全国尚未统一的时期,基本围绕黄河、长江分割成多个小国,而受河流流向、各地资源要素等影响,商业流通相对发达(如西汉以前的中国在中国内的活动,出现了众多的商人,如范蠡、子贡、吕不韦) ;而随着国内的逐步统一,中央政府在二重结构下维持低成本的不贫不富社会构想,用国家的力量替代了早期发达的商人阶层,由此引发了政府控制利润丰厚的产品,如盐、铁、茶、酒,国家加大对各种产品的调剂,以解决资源分布不均和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进入到 16 世纪之后,受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冲击,一些商业性城市逐步发展起来,并形成了十大商帮,全国性商业网络渐趋发展成
6、熟。2方便贸易的发展,逐步实现对信用制度的飞跃,形成相对发达的汇兑网络。当时只是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没有进一步把传统信用制度提升到现代化水平,但毕竟为此做出了很大一步。上述三层贸易活动圈,我们可以下面的图加以表达。各个小圈表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集或墟,由一些集或墟构成中级贸易圈,而在中级的基础上形成全国性的贸易网。从此基础上形成的国内贸易网基本体现出以税收为核心的土特产品的交易,而不是西方那种通过经济功能自然形成的商业贸易圈或地区市场。2、国内贸易的发展传统贸易的发展过程,根据贸易方式的变迁,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时期。1)原始社会末期的物物交换贸易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有人类活动以来。只是当时
7、受到生产活动等因素约束,人类无法提供足够的物品来交换彼此所缺的需求,故从现在已有的资料来看,中国最早的贸易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部落之间所获取物品出现剩余、各部落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等条件的形成,各部落开始展开最初的贸易活动,即不见面的贸易交往。彼此之间在一个固定的场所,从事各种产品的交往。当时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彼此的交往无法像现在一样,可以专门脱离生产。他们只能把自身的产品拿到固定地点,放好后,继续从事生产活动,以获取更多的收益,而对方则在他们放好后,来到现场按照自身需求与内心欲望,在对方的产品旁放上一定量的自身产品,然后回去从事原来的生产活动。原先放入产品的一方则会等另一方离开
8、后,回到交易场所察看对方的需求,此时如果原来一方认为对方所提供的产品类型和数量符合自身要求,则交易成功,如果不成,则需要重复多次。这点,据中央电视台二套的调查,在当前云南的某些地方仍然存在类似的做法。2)奴隶社会的贸易进入奴隶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供贸易的产品增多,由此导致贸易的扩大。按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希克斯 2的说法,市场经济的产生来源于习俗和指令性经济。前者通过祭祀活动的发展,引发了某些专门以祭祀物为交换的商人出现,并在祭祀活动的所在地逐渐形成最初的交易场所;后者则借助与他国或部落的来往朝贡中,随双方所带物品的交往而扩大起来。如此交往最终引发了专业商人
9、的出现,并逐步在交往频繁的地方形成了城邦。后来在此基础上,经过货币和信用、财税、农业、劳动市场等四个领域的现代化后,逐渐形成了现代市场经济。而中国奴隶社会的交易情况,应该与此具有相似之处,只是中国偏向习俗经济那条发展路线而已。中国奴隶社会贸易的展开除了沿着上述路线展开外,从商之后,逐步形成了部落之间的朝贡,以此促动彼此之间的贸易,从而也为以后贸易的发展铺垫了契机。2 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 ,商务印书馆 1999 年。小资料“血亲复仇” ,或血族复仇是古代盛行于氏族部落之间的一种原始习俗。某个氏族内部的成员受到其他氏族的侵害时,将被认为是对这个氏族全体成员的伤害。如果经过调停后未取得和解,就会
10、引起对肇事者氏族的集体复仇。33)封建社会的贸易由一般的物品(日常生活用品)扩大到各种各样的物品(如各地的土特产品) ;再到长途贸易的出现(如米、盐、茶、皮毛等,这点在中国十大商帮 3中完全体现出来)到16世纪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为此,中国商人团体逐步发展成走贾、坐贾。3、国内贸易发展的有限性从上面的贸易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的贸易开端很早,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仍停留在小范围,市场的规模没有得到有效的扩大,最终形成全国性的市场。1)国内贸易发展的原因:地区差异,一方面为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促使市场加以调剂,另一方面受到各地习俗、信息不对称等影响,增加了交易成本 4,这点在山西商人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明显
11、,为了保证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大多借助在不同地点设立贸易站,跟各级官员建立紧密关系,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等引致的较高交易成本,同时又能增加自身对市场的影响力;诚信(如冯梦龙的“三言” ,即喻世明言 , 醒世恒言 , 警世通言中所描述的大量例子;如施复在捡到一些银子后的内心变化。还有晋商中的例子等等) ;勤奋与节俭(如徽商,俗称徽骆驼的例子) 。2)基本局限在家庭小农业经济与中央集权政府的控制中,没有自由的发展,受到了很多的约束,导致中国贸易发展不充分。(1)重农抑商。商鞅发起、汉武帝的“告缗”措施、唐肃宗的“率贷” 5、明万历的“ 苛政”。由此导致了中国商业团队素质下降,即“学而优为仕” 。但有
12、一个例外,就是山西人从宋开始逐步形成了一种“学而优为商”的特性。按照山西太原府志的记载,北宋时,山西人抵抗宋军,遭到宋的打击,一方面迁山西人到别的地方;另一方面则把太原城的街道都改为丁字路,意为碰丁字,同时禁止山西人为官,从而促成了山西从商的习惯。(2)专卖制度(如盐、铁、酒、茶等) 。专卖制度,亦称为“禁榷制度”,是指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营的制度。禁榷制度从西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制度,到了明、清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明清不仅扩大禁榷的范围,而且以严刑保障禁榷制度的推行。明清统治者不仅继续把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而又一般不能自己生产的盐、铁、茶作为禁榷的主要
13、对象,而且进一步把金、银、铜、锡、硝、矾、硫磺等商品的专营权也网罗在政府手中。这样,把利润比较高的物品都集中到国家的手中,民间要涉足这些物品或行业自然要向政府管理者“寻租” ,才有可能从中获得许可证,如此严重影响了国内贸易的发展。(3)三大绳索。榷关制度从早期的市舶司制度、明朝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发展到清朝的榷关制度,其实质是征收税收的海关制度。、牙行制度(评估、帮助政府购买、征收税收) 、行会制度 6。(4)奇异的交换(如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埃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7。3 指的是晋商、徽商、广东商、福建
14、商、江西商、宁波商、陕西商、洞庭商、龙游商、山东商。4 如“大葱与大蒜”的例子。5 唐代的一种杂税,即对富户按其财产的比率强制举债。 新唐书食货志一:“肃宗即位,遣御史郑叔清等籍江、淮、蜀、汉富商右族訾畜,十收其二,谓之率贷。 ”6 思考一下行会制度的功能在古代(行业内部的规范) 、近代(行业之间扩大到与市场,部分替代了政府功能的不足) 、现代的变化(内卷化了,成为政府的摆设) 。7 该句诗的内涵具有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谈到的“医生希望所有人都生病,玻璃商希望所有玻璃都被冰雹打破”的趋向,即如韦伯所言的资本主义精神。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撤。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两骑翩翩来是谁?
15、黄衣使者白衬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该诗体现出了中国古代贸易中已经具备了某些资本主义精神,懂得价值规律,但受到强权的约束,扭曲了交易的本质,价格完全偏离了价值。由此,我们可以思考政府在贸易中的作用问题?西方在重商主义时期,政府是保护本国贸易的发展,到自由时期则提供各种法律法规加以保护;而中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或目的需要,不但把利润较高的商品,如盐、铁、茶,控制在政府手中,形成垄断性生产与交易,而且对民间贸易、市场等加以强制干预,极大地扭曲了交易的本性。二)对外贸易的情况1、贸易的类型:中国跟国外的贸易,大致通过陆路、海
16、路展开。陆路集中在西北、西南地区,海路沿海地区,但贸易的集中地则为东南沿海。1)西北和西南的陆路贸易(如西北的丝绸之路) 。西北的陆路贸易开展很早,比较成型的是西汉之后的丝绸之路,以及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茶马互市;西南的陆路贸易则集中在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上。2)唐代以后的东南沿海的海路贸易。随着沿海地区海外贸易的逐步崛起,唐宋朝廷为了加强管理以适应开放的贸易,逐渐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市舶司制度。但到明清之际,政府则实行了海禁政策,即在早期的郑和下西洋把中国传统的海外贸易推向了高潮,随后不断收缩,到后期实行海禁,以防止倭寇;到清初以来,为了阻挡明朝后遗的反抗和对付西方侵略,实行严格的海禁,后来随着台湾
17、的收复,政策有所放松,开放四口与西方贸易。在此期间,伴随西方传教士的大量来华,中国的物品,随着来华人员输送到了欧洲,引起了欧洲各国对华产品的狂热追求,如茶叶,随英国东印度公司来华贸易的大量输入欧洲,曾在各国宫廷中引发了一场了“康尔乐”之风,而瓷器的输入则在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引导了一场了销毁银器而以中国瓷器代之的所谓“日用品革命” ,时有诗人曾为之赋诗赞美“中华土产有佳瓷,尤物移人众所思,艺苑能辟新世界,倾城不外亦如斯” 8。中国产品在欧洲引起的狂热,很快受到了因来华传教的“习俗”之间的争论,即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礼仪之争” ,而遭遇中国朝廷的驱逐,致使中欧之间的交流日益维艰。尤其是8 谈敏:法国重
18、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第 49 页。小资料:商人团体的演化在中国商业贸易发展过程中,中国商人团体也逐步出现,形成了维护自身利益的组织:最初基本是在政府的强制下形成“编审行役制” ,即匠籍制;随着匠籍制的松动,在 16-18 世纪逐步产生了依靠商人团体的捐款、租建的“会馆、公所制” ,以保护商人群体的利益;到近代后,随着政府中商会的出现,民间也把会馆、公所改组为“商会制” 。通过如此组织的演化,一方面为贸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制度性保证,如商会出现后,提供给各成员统一的度量衡尺度等;另一方面则为贸易的开展降低了“交易成本” ,如商会制后,提供议价、沟通信息等作
19、用。当时中国产品在欧洲的影响,英国世界杂志上曾载文:“现在的风气,一切都变为中国式或中国化了。椅、桌、炉橱、镜框,甚至最平常的用具,无一不受中国的影响。”51757年“洪任辉事件” 的爆发,更使清廷关闭三口,只开放广州一口与西方贸易,多次颁布“防范夷人章程” ,并严格执行外人不得在广州过冬的规定,一切贸易由十三行负责,由此导致中西交流几乎处于中断、隔离状态。当然,西方国家,如英国仍然没有放弃开通与中国的外交活动。2、对外贸易的怪现象朝贡贸易制度(汉唐发展起来、明代制度化、谈谈弗兰克的白银资本 ) 。该体制是以朝贡-回赐和以中国为中心形成的两国关系而呈现放射状网络体制,其特征是以商业贸易行为展开
20、活动,内涵通常由如下三部分构成:一是由贡使带来的贡物以及由中国方面对应的回赐物构成的授受关系;二是贡使的随行人员在官方指定限定规模的北京同文馆内所进行的交易;三是伴随共识而来的商人团体在国境上所设的榷长或在沿海港口与中国方面商人进行的交易。9二、近代中国贸易的发展一)近代中国贸易的制度安排1、1840年打破了贸易的正常发展。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是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中国为主导的朝贡贸易体制下铺展,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周边国家中的优势地位。随着中西方贸易的展开,早期西方为了得到中国的茶、丝、瓷器等物品,不得不从国内输送大量的白银等贵金属到中国,如此趋势导致西方国内
21、白银等的减少,与重商主义等理论、实践不相吻合,促使西方商人开始寻找新的贸易媒介。在此过程中,从16世纪就开始垄断东方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摸索出中英印为核心的茶-棉织品-鸦片三角贸易。三角贸易的展开,逐渐改变了早期白银等贵金属的流向,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部分引发了国内银贵钱贱,引起了清朝朝野的密切关注,最终促成了“禁烟”运动的开展,打破了中西之间的正常贸易,引发了鸦片战争的爆发。2、不平等条约制度框架下的发展和扩大。积弱积贫的晚清王朝在西方强权的威迫下,只有任人宰割而无力反抗,在短短的半个多世纪内前后被迫签订了一千一百多个不平等的可耻条约,其中四十多个条约影响深重。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宣告
22、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向条约框架下的转化:平等到不平等、主权独立到半殖民地、完整税收到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子口税制、海关行政权、租界行政权、沿海及内河航权、鸦片贸易合法化、掠卖华工合法化、在华筑路开矿设厂驻军、租界(“租界既辟,商贾云集,贸迁有无,咸恃钱业为灌输”10)等等。3、自由贸易体制的形成及破坏。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西贸易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物物交换制,即“进行交易的商人或是运货来售,或者是回航时运走土产品,或者是订购土产9 日滨下武志著,朱荫贵、欧阳菲译: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第 41 页。10 上海县续志卷三,1918 年刊行,第 1 页。小资料:
23、近代中国关税体制的变化自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之后与外国列强订立值百抽五的协议关税之后,清政府一直无法让列强同意改变税制。清亡以后,北洋政府曾先后两次提出修订关税:一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向西方列强提出修改关税,协约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中国参战为条件,同意修订关税税则。于是北洋政府在 1917 年 12 月颁布了一个国家关税条例;二是在 1919 年凡尔赛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修订税则,要求切实实行值百抽五,另加 2.5的附加税。此次修改关税获得同意,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正式承认。南京政府时期,曾在 1928 年到 1936 年之间,先后在 1929、1931、1933、1934 年进行了 4 次关
24、税修订。通过修改,明显达到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部分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目的;同时,对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6品而以英国货物支付。 ”11如此方式,外国商人自然无法立即获得现金收入,双方的交易活动变得极其缓慢, “一般总需十二三个月才能贩得货物回国,又得六个、八个乃至十二个月才能把货售出。 ”12随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中西时空距离的变化,帆船向机制船的转变, “轮船的便捷及航程的缩短,大大降低了商业经营中的冒险时间,电报的应用又可在中外市场推行期货交易 。 ”13中西的贸易方式的变化,自然引发了中国贸易体制的变迁。到八十年代后,在中国内部逐渐形成了沿海-内地的自由贸易网。 “在鸦
25、片战争以后,外国商品的进口,逐年增加;它们要从中国搜刮的原料,亦年比一年的增加。为了将大量商品推销到中国内地和从内地吸收原料,就非有就地的金融机关替他们经营货款的汇划不可。外商银行虽然资金雄厚,但他们尚不能深入内地,故必须提拨中国的土著金融组织。最初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青睐的,乃是江浙一带的钱庄。钱庄与外商银行的关系是这样:当外货进口时,钱庄就代进口商开出庄票或公单 ,外商银行就凭这张单票向钱庄取款;土货出口时,出口商所领得洋款和公单 ,亦必须经过钱庄而向外商银行兑换或付清。在这种情形之下,钱庄与外商银行的关系便密切起来了。洋商银行在剩余资金的放贷上,需要钱庄做他们的媒介;而钱庄在庄票流通上,则
26、需要洋商银行买办的抬举,在资金的通融上,亦需要洋商银行作后盾。钱庄所发出的庄票 ,特别是远期的庄票,必须洋商银行收受无阻,才能流通市面,否则进口洋行便不接受它们以清偿进口货款了。在外商银行这种提携之下,钱庄日益发挥其对外商之便利,同时,亦从外商不断地取得佣金或津贴,于是,便肥胖起来了。 ”14由此可见,外商通过借助外资银行对钱庄的融资和庄票的使用,使钱庄功能逐步为外商服务,为洋货的销售、搜括内地原料提供资金融通便利,最终达成控制中国的贸易交易网,并把它融入到世界市场之中,其供需和价格的决定由早期国内向世界市场转化。如此转化,被动地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如下表:1865-1910年间中国进
27、出口贸易货值统计表(单位:百万关两)年份 进出口总值较5年前增长进口值 较5年前增长出口值 较5年前增长1865 109.8 55.7 37.751870 118.9 8.3 63.7 14.3 55.3 46.41875 136.7 19.9 67.8 6.4 68.9 24.51880 157.1 14.9 79.3 16.9 77.9 13.11885 153.2 -2.5 88.2 11.2 65.0 -181890 214.2 39.8 127.1 44.1 87.1 34.01895 315.0 47.1 171.7 35.1 143.3 64.51900 370.1 17.4 2
28、11.1 22.9 159.0 10.91905 675.0 82.3 447.1 11.8 227.9 43.31910 844.0 25.0 463.0 3.6 381.0 67.1资料来源:历年海关统计报告 ,转引自张国辉:晚清钱庄和票号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03页。到一战爆发,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中英、法、德、俄等卷入战争,无法继续向中国输入棉布、面粉等机制商品,反而加大对中国农业等资料的需求,导致了内地-沿海贸易网的破11 B.P.P: Returns of the trade of the various ports of china. Down to the la
29、test period ,1847,第 45 页;转引自张国辉:晚清钱庄和票号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年,第 114 页。12 B.P.P: report from the select committee of the commons on commercial relations with china ,1847,第 89页;转引自张国辉:晚清钱庄和票号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年,第 114 页。13 聂宝璋: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产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第 102 页。14 许涤新:官僚资本论 ,上海:海燕书店刊行 1951 年,第 13-14
30、页。7坏,继之出现了进口替代企业的出现。二)对外贸易的增长情况对外贸易的状况,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840-1867 增长迅速后又急剧下降。以璞鼎查在英国议会上的讲话“倾兰开厦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供给她中国 一省的衣料” 15为契机,引发了英国工业品迅速进入中国,1843 年为 143 万英镑,到 1845 年则提高到 230 万英镑,如此快速的增加,并没有迎合中国市场的需求,相反,在中国出现了滞销。为此导致英国内部发生了争论,一方面认为中国开放度不够,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另一方面则以某些资产阶级为代表,派出了米契尔等人到中国进行调查,以他们的调查报告为基础,认为是本国产品成本尚未降低
31、等因素导致的。当然,在西方侵入势力在华推销商品的过程中,他们也逐步在中国培植起一个为他们服务的特殊阶层买办阶级。洋商可以通过买办帮助推销洋货,买办可以借助内地商人扩大洋货的倾销网络。只是此时受到土布成本低、耐用等特性,内地广大民众仍然偏好于土布,使洋布等洋货尚未法打开中国内地市场。1867-1882年年均增长率为2.82%。英国逐步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迅速下降,加之中西时空的缩短,更进一步降低了他们产品的成本,开始在中国打开商品销售面,在通商口岸地区部分实现了瓦解中国自然经济的目标,使耕织结合的基础发生部分分化,扩大了家庭对市场的依赖,促成了西方机制品在中国某些阶层的偏好。此时,洋商
32、依赖买办商人逐步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耕织结合结构,纺与织逐渐分离,市场功能有了很大扩大,开始出现一些专门为市场而生产的人。1883-1915年年均增长率为3.42%。随着沿海与内地贸易网的形成,西方凭借自身势力逐步完成了对中国产品市场,进而金融市场的控制,促使中国市场逐渐纳入到以西方为核心的世界市场之中。产品价格受其控制,贸易物品也由早期相对集中在茶、丝、瓷器等少数品种向多样化转化,中国开始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来源与西方工业品的销售地。1915-1929年年均增长率为4.20%。三)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1、1925年,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口额占世界第12位,出口额占世界第13位。如此状况,与中国经济发
33、展等不相适应。2、地位低下的原因政治(前期腐败、官员的愚昧、主权的丧失;后期政权更迭、军阀割据、战争不断)“查中国江海河面,失主权而丧民心,无过洋商领单运货内地、华船愿持洋旗一事。华民畏官,官虐船户,盖数百年积成之习俗。自外势日张,关卡官吏,慑而媚外。于是同一民船也:此受雇于华商,则刁难而索,节节阻滞;彼受雇于洋商则否。今日受雇于洋商,则理直气壮,处处畅行;明日受雇于华商则否。趋利避害,人之常情。迹象既已悬殊,心志不安得不易?故谓外人所索加税免厘,仅为其畅通商市计,犹利用之一方面也。而我之官吏利厘卡为生活者,虐待商船如故,一若明知厘之将免,利之将失,而为是得寸则寸之计。一遇邻府州县彼此交通之土
34、货,不能挂洋旗者,则尤专以需索刁难为事。 ”。经济因素(关税的不合理、汇率风险、币制紊乱、交通困难、国内税制繁杂) 。社会因素:社会方面的因素很多,影响我国贸易发展的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习惯保15 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 经济研究 ,1955 年第 2 期。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的通商都市直至穷乡僻壤造成了一个买办的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造成了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以便利其剥削广大的中国农民和其它人民大众。毛泽东8守和落后。传统保守势力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往往利用祖先、风水之说阻挠近代企业的设立,这种情况在风气未开的经济落后地区更是经常发生。
35、当荣氏兄弟在无锡建立保兴粉厂时,地主封建士绅数十人联名控告荣得生,其主要罪名就是工厂的高烟囱会影响好风水,要求官方勒令停工。经荣得生花费疏通官府后,方才开工。烟囱安装工作稍有不顺,厂外立时谣言四起,说是立烟囱时需用童男童女祭造,方竖的起。二是商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缺乏。如外资企业经常指控华商企业冒用商标。英美烟公司的实销卷烟只有几十种牌号,却先后向中国政府登记备案了各种名称、图案的商标八百余种,常年指控华商烟厂冒牌或影射它的“注册”商标。它在国民党商标局安置了“坐探”。凡华商烟厂申请登记商标,都抄送英美烟公司法律部审核,然后商标局就据此“极力设法核驳”。事情发展到连盛宣怀都看不下去了,他说:英美烟
36、公司“往往借查拿冒牌为名,至内地倾箱倒匣,稍加阻止,复扭送地方衙门令其惩办。地方官明知华商冤抑,慑于外商势力,往往含糊科罚,而损失主权,冤以吾民,在所不计。”三是商业道德低下。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国民经济对贸易的依赖程度1887年 1914年 1931年对外贸易的依存度 6.44% 10.52% 12.05%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的说法,一国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贸易,会促成大国的兴起;一国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则会促成一个文化相似的封闭性国家的形成;而一国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租金,则会导致一个小国的出现。而就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来看,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
37、提高,但与国民经济的比例还是极低,很难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效果。2、与国民收入的比较(年均增长率 %)时期 1850-1887 1887-1914 1914-1931 1887-1931国民收入 -0.64 1.00 1.58 1.22对外贸易 2.47 2.58 2.39 2.67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虽然远远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但其增长率极低,无法真正达到拉动国民收入的作用。这点也是近代中国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当前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中国之路” (即高储蓄率、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经济发展路径)形成鲜明的反差。五)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从下面表格中看出来:中国
38、基本停留在初级、农村的地位,成为西方国家产品倾销、原料来源的场所。小插曲不注重广告等宣传,导致中国产品的销路狭小。后来随着外国传销思想的传入和为国人重视之后,国内产品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如上海五洲公司在同外商竞争时,令各地代理商在柜台上放两只注满水的碗,其一放一块本公司的固本肥皂,另一放一块外国肥皂,结果固本肥皂不易溶化,外国肥皂溶化殆尽,而中国人使肥皂希望耐用,因此,固本肥皂在同外商的竞争中占了上风。再如天津东亚毛纺厂的抵羊毛线,商标图案是两只羊相抵,虽然有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用意,又不授人以柄,再加产品质量优良,于是也畅销国内。9中国各年进口货物分类统计(1873-1936 年;%)生产资料
39、 消费资料年份机器及大工具设备,小工具等原料 合计 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1873 - 8.1 - 8.1 8.5 83.4 91.91893 0.6 7.8 - 8.4 13.0 78.6 91.61903 0.7 14.3 - 15.0 22.3 62.7 85.01910 1.5 16.0 0.1 17.6 17.0 65.4 82.41920 3.2 25.1 0.2 28.5 16.9 54.6 71.51930 3.7 21.3 1.9 26.9 17.3 55.8 73.11936 6.1 35.6 2.7 44.4 13.0 42.5 55.5中国各年出口货物分类统计(18
40、73-1936 年;%)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年份农产品 矿产品手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1873 2.6 - 不到 0.5 37.4 - 58.3 1.71893 15.5 - - 28.4 0.1 53.4 2.51903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1910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1920 36.4 0.9 2.8 8.2 12.3 31.2 8.31930 45.1 1.2 3.4 3.5 12.2 27.1 7.41936 44.1 2.6 1.6 6.7 5.6 32.4 7.1六)对外贸易的特点近代
41、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存在如下一些特征:第一,中国长期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1864、1872-1876 、1948年除外) 。鸦片战争前,中国长期是贸易入超,后来在鸦片输入中国以后,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为此,采取了禁止鸦片的措施,但引发了中西之间的争端,最终酿成鸦片战争的爆发。随后,西方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但就中国而言,基本上是处于入超的。第二,中国对外贸易条件日趋恶化(由自主向被动转化) 。在中国国门被迫开放以前,贸易上,中国是自主的、独立展开,很大程度上占据优势,是围绕“朝贡”展开的;而1840年之后,独立自主地局面被打破,被迫在不平等条约的框架下安排
42、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动。第三,英日美先后成为中国主要贸易对象国。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件以前,英国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对象国,占据着很大份额;之后到1945年日本投降之间,日本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开始独霸中国的对外贸易;日本投降后到全国解放,美国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对象国。第四,中国进口以机制品为主,出口以农、矿产品为主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未发生变化。三、建国以后的情况1、结束与西方各国的贸易2、与社会主义整营的贸易3、另起炉灶的时期4、1978年以后5、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10思考题1、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中地位低下的原因2、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3、古代中国国内贸易发展有限的因素分析4、名词解释:沿海-内地贸易网进一步阅读1、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4 年2、赫延平:中国近代商业革命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3、刘佛丁、王玉茹:中国近代的市场发育与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