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67.50KB ,
资源ID:456274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5627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十个文言虚词.doc)为本站会员(buyk185)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十个文言虚词.doc

1、106江苏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十个文言虚词一、而1 用作连词。(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与” “和”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 (石钟山记 )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才” “接着” ,或不译。城入而璧留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祭十二郎文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

2、为“但是” “却” 。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谏太宗十思疏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之欢。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祭十二郎文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子产而死,其谁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六)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2用作代词。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史记项羽本纪

3、 )3复音虚词“而已” ,语气助词,表示限止,相当于“罢了”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齐桓晋文之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 )二、何1用作疑问代词。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 “也” ,可译为“为什么” “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作宾语,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 “什么” 。译时, “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鸿门宴 )作定语,可译为“什么” “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4、然则何时而乐也?(岳阳楼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作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 “怎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 “多么” “怎么这样” 。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二 )3复音虚词“何如” “何以” 。(一)“何如”表示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二)“何以”即“以何” ,介宾短语,相当于“拿什么” “凭什么”等。何以

5、战?(曹刿论战 )三、乃1 用作副词。(一) 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 “这才”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 (1997 年全国高考试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2001 年全国高考试卷)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2001 年全国高考试卷)(二)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 “竟(然)” “反而” “才”等;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

6、求之。(石钟山记)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祭十二郎文 )(三)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限制,可译为“才”仅”等。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羸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毅怪视之,乃殊色也。 (柳毅传 ) “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 、 “至于” 、 “如果”等。臣不意永昌风

7、俗敦直乃尔。 (三国志蜀书吕凯传 )四、其1用作代词。(一)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 , “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柳毅传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愚溪诗序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作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 “它” ,不能加“的”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 “其闻道”作主语。)秦王恐其破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赤壁赋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作定语或小主语,译为“我的”或

8、“我(自己)”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勾践灭吴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 “那个” “那里” “那样” 。其后楚日以削,几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赤壁赋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 ,后面多为数词。3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山木)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可译为“大概” “难道” “还是” “可要”等,或省去。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

9、子 ,表测度。)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表测度。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祭十二郎文 ,表测度。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 ,表反诘)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表反诘。)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表婉商。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睢不辱使命 ,表期望。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表期望)2 用作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表假设)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荀子

10、劝学 ,表假设)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表选择)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也?(祭十二郎文 ,表选择)五、所1用作助词。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 、 “所的事物” 、 “所的情况”等。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祭十二郎文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 “为”和“所”呼应,

11、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1 复音虚词“所以” 。表示原因或表示手段或凭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六、为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 “对”等。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 “给”等。公为我献之。 (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 “等到”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12、。(晏子使楚)(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 、 “为了”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孔雀东南飞)(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 。 “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柳毅传 )4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用如“乎”

13、,可译为“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七、以1、用作介词。(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 “拿” “凭借” “依据” “按照” “用(凭)什么身份”等。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愚溪诗序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陈情表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永以书抵幕府。 (1996 年全国高考试卷)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199

14、8 年全国高考试卷)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1996 年全国高考试卷)俅以幸臣躐躋显位。 (1998 年全国高考试卷)(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 “由于” 。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情表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兰亭集序 )毋以此贾祸。 (1996 年全国高考试卷)(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 ,可译为“在” “从”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信陵君窃符救赵)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15、。 (祭十二郎文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和” “跟” ;有时可译为“率领” “带领”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2002 年全国高考试卷)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基本相同,但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 “又” “而且” “并且”等,或者省去。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省去。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三)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而” “来” “用来” “以致”等。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16、。 (谏太宗十思疏 )以资觞豆之费可乎?(1996 年全国高考试卷)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出师表1999 年全国高考试卷)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1999 年全国高考试卷)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2001 年全国高考试卷)(四)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 ,或省去。舟遥遥以轻飏(归去来兮辞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得全首领以没。 (1998 年全国高考试卷)扈从以行。 (1998 年全国高考试卷)3复音虚词“以是”

17、“是以” ,相当“因此” ,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5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八、因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 “趁着(机) ” “随着” “凭借”, “通过”等。前所谴责,因而获免。 (柳毅传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鸿门宴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过秦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000 年全国高考试卷)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2000 年全国高考试卷)1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 “便” 。侯

18、生因谓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鸿门宴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毅因诘之。 (柳毅传 )飞骑因番请见。 (1997 年全国高考试卷)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2001 年全国高考试卷)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2001 年全国高考试卷)九、于“于”是介词,构成介宾短语。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 “在方面” “在中”“向” “到” “自” “从” “跟” “同” “对” “对于” “给” “由于”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游褒禅山记在)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祭十

19、二郎文 ,在)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墨子公输在方面)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中)遣使约降于燕。(2001 年全国高考试卷,向)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韩愈进学解到)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墨子公输从、自)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愚溪诗序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对、对于)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鸿门宴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陈情表 ,为,给)2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有时可译为“胜过”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陈情表 )师不必贤

20、于弟子。 (师说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3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有时动词前还有“见” “受”等字和它相应。故内惑于郑袖。(屈原列传 ,2001 年全国高考试卷)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4复音虚词“于是” ,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瓿。 (廉颇蔺相如列传)吴民方心痛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 )(二)作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或补语,相当于“在这” “从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

21、这职业上” 捕蛇者说)十、之6用作代词。(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 “它”(它们)。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輮使之然也。 (劝学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 ,作复指性定语。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译为“的”或不译。沛公之骖乘樊哙也。(鸿门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陈情表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译为“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者说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译时应省去。宋何罪之有?(公输)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四)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柳毅传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 )(五)音节助词。调整或凑足音节,无义,译时应省去。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 )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