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43KB ,
资源ID:446933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4693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拉祜族边民生存状况调查.doc)为本站会员(ysd1539)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拉祜族边民生存状况调查.doc

1、云南拉祜族边民生存状况调查程喜【内容摘要】:建国 60 周年之际,本文通过实地的调查,从民族、地理、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医疗等方面详尽地展示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可以看出西部边疆的农民和农村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已经 30 年了,西部大多数农民仍然极为穷困,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很多村民靠国家的救济粮生活。 “不患寡而患不均” 。“藏富于民”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平衡的 发展、共同的发展才是真的发展。 【关键词】澜沧拉祜族 糯福边民 农民生存 东西部差距 三农问题一、糯福边境基本情况1调查区域的界定糯福乡位于澜沧县境内南部,地处东经 99。42、北纬 22。13,东靠惠民乡,西和

2、孟连县接壤,北接东回、酒井乡,南部边境一线与缅甸接壤,辖区面积有887.67 平方公里,边境线长 56.84 公里,共 9 个行政村、90 个自然寨、17300余人。糯福最远的寨子洛勐村洛三勐距乡政府约 93 公里;最高海拔(南段后山)2150 米,最低海拔(洛勐河)760 米;糯福边防派出所位置海拔 1452 米,距县城 97 公里。2地理概况(一)界碑界桩辖区有界碑从 203 至 214,共 13 棵桩 12 个号。(二)出入境通道。出入境通道有二条。一条是从阿里村班角(203 界桩附 1与附 2 桩之间)至勐平开发区约 23 公里;另外一条是从阿里六四寨(206 界桩)至掸帮民主同盟军三

3、六九师师部所在地色勒县城。(三)人行便道。人行便道有 8 条通往境外。即 203 界桩附近至包麦靠、204界桩附近至巴沙寨、206 界桩附近至普都、207 界桩附近至南莫、208 界桩附近至境外、211 界桩附近至南西板、212 界桩附近至境外、214 界桩附近至完达寨。(四)境外与缅甸佤邦勐平区、掸邦色勒区相邻。其中阿里村民委员会(片区)与缅甸佤邦第二特区(主席鲍有祥)彼邻;南段村民委员会、坝卡乃村民委员会、洛勐村民委员会部分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主席林明贤)毗邻。目前二个特区与缅政府军关系一度紧张。3村庄糯福乡有 9 个自然村如下:糯福村、宛卡村、南段村、勐宋村、戈的村、坝卡乃村、洛勐村、阿

4、木嘎村、阿里村。与缅甸接壤的有 5 个边境村。4村里的居民糯福辖区居住着 17569 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4%,主要是拉祜族、爱伲族、布朗族、彝族、白族、傣族、佤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信仰基督教、民族宗教和小乘佛教,辖区内有信教人数约 3000 人。其中杂居着部分汉族,还有部分流动的暂住者,多是从事小商小贩的湖南、四川、江西籍人,另有境外临时居留人员 79 人。5选择这个调查区域的理由执行走访使我有了充分的调查条件,糯福是我到云南边境正式工作的第一站,拉祜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拉祜族自治县,糯福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是典型的边境自然乡村,改革开放 30 周年和共和国建国

5、 60 周年已经到来举国欢庆的时刻,好好看看边境贫困村寨的发展,深入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农民的生产生活,肯定有其特定的意义。二、农民生存现状1、经济背景2006 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 819 元,农林牧业是糯福乡的三大支柱产业。全乡绝大多数为农民,拉祜族等少数民族解放前从原始公社时期直接过渡到所谓的社会主义社会,人少地多,大部分是山地林地,目前还保留着刀耕火种的习俗。在山谷低洼的地段有部分水田,新近开垦出了部分梯田。水田种水稻收成相对较好,山地种旱谷靠天吃饭,2008 年由于雨水过多,大部分田地减产,导致部分村寨粮食供应紧张。另外,山上最近种有少量咖啡,可能是气候或技术的因素,没有形成产业化;部分

6、山地种植用来生产蔗糖的甘蔗,糖厂目前是保护价收购甘蔗,效益好时能部分增加村民收入;茶叶曾经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7 年茶叶价格卖到 30 到 100 多元一公斤,2008 年茶叶价格低迷,每公斤跌至 2 至 4 元,销路还很差;糯福作为澜沧的主要林区除国有林外,除 5 个边境村外的四个内沿村拥有集体林木,林地生长思茅松,采集松油生产松香,部分弥补了茶价剧跌的损失。2教育学前教育。全乡目前只有两地办有学前班,一处在乡完小内,另一处设在阿里村完小内,各有一个班级,每班 20 来人。学前教育依托小学设施办理,处于萌芽状态,尚未推广或普及。义务教育。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近几

7、年实施“两免一补”以后,一般情况下,村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能够普及,学习用品有免费发放,不够的自己购买。课堂教育实行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双语教学,阿里村完小一名 55 岁的高级教师王文清,除普通话外,还会佤族、拉祜、哈尼等 6 种民族语言。全乡以前办学力量分散,大一点的村民小组,几十户人家,几乎都设有小学班级, 1997 年全乡实行集中办学改革,至 2004 年 9 月,办学点由原来的 47 所减少到所。目前在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下,义务教育趋向集中,比较统一规范,在糯福乡政府所在地设乡完小,在各村委会设立村完小,改变了过去分散零乱的状态,有效缓解了校点分散,教师缺乏现象,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8、优化配置了教育资源。有的山寨离村小学较远,学校实行寄宿制,学生从 6、7 岁开始在村小学大院内集中住宿,学校老师不光负责课堂教学,还负责寄宿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和管理,如在阿里村小学,学生宿舍按年级管理,每名教师专门管理 1 到 2 个学生宿舍,从学生起床、洗漱到洗衣,从叠被、熄灯、睡觉到财物保管都有专门的制度,每个宿舍大门张贴有学生名单和负责老师的姓名。住校生有条件的每周能回家一次,低年级小一点的学生由父母于星期天下午送来学校,6、7 岁的孩子还小了,最小的儿童来校时甚至有哭闹着要回家,父母不停哄小孩留在学校,实在不行就硬下心肠、果断走开。值得欣慰的是,几年前常发生的因学生逃学回家,家长送子女

9、入学积极性不高,甚至以做家务为借口不想送子女读书、不予配合学校而造成学龄儿童就学率低的问题,这几年较少出现,但时有发生。2000 年全乡基本完成小学六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吃的粮食由父母从家中背来学校换成粮票,学校专门有负责的教师管理,有职工家属负责学生的伙食。国家补贴的日用生活费发到家长手中,有的也由学校统一管理,学生吃饭使用粮票,吃菜可购买菜票,粮票和菜票同人民币一样可在校内小卖部流通,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和日用品,很多学生用节余的菜票购买零食。阿里村委会 2008 年有学生 232 人,其中有 197 名学生寄宿,其中有毗邻阿里村边境线的来自缅甸佤邦和掸邦的境外小学生共有 18 人。据老教师

10、王文清介绍说,境外学生年龄相对较大,但学习成绩普遍较本地学生优秀,境外没有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学生入学读书较晚,但从外表无法判断谁是中国学生谁是外国“留学生”。高等教育。这几年,全乡每年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能考上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据调查所知,本乡学生考上的有普洱市师范专科学校、云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云南师范大学等。乡政府总的趋势是比较重视高等教育,能出台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例如,乡政府对初中年级每个考上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一次性给予 3000 元人民币资助,对考上高等院校的开学时资助一次性 5000 元。脱盲教育。以前办扫盲夜校的频率较多,现在由于义务教育的逐渐重视,每个村寨每户人家有能识汉

11、字说汉语的人。村寨的社长或队长(村民小组组长)基本上能够和村上乡上沟通,能够听懂普通话并使用汉语表达。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扫盲教育作为一种常规的教育形式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职业教育。由于本乡主体人口为农民,职业教育基本为空白,农业生产靠传统的家庭传帮教,只有在需要专门指导的新兴产业,如甘蔗、咖啡等新兴起的经济作物的种植过程中会有专业的技术员对农民加以指导,如阿里村委会从前几年开始推广种植甘蔗,每到需要的时候,相邻的孟连糖厂会专门培训或指派技术员上门查看,进行技术服务,我所认识的便有阿里村老寨一名本地青年成为孟连县糖厂的甘蔗种植专业技术员。3人口控制因属于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本地实行有区别

12、的计划生育政策,拉祜族、哈尼族等民族村民可生育三胎,但每胎间隔至少应为五年以上,不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处以严厉的罚款,农民最高可罚到两、三千元,而对于有国家编制的事业单位或乡政府公务人员只可生育一胎。村民可在村公所(村民委会员)领取免费的计生用品,村里定期发放避孕套,村里每年开展不定期的计生保健教育。本乡人口总数稳中有增,五年前全乡为 16000 多人,现在总人数为 17300 人。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10%以内。4婚姻与繁衍婚姻方面农民家庭比较民主,父母包办的少,就算由父母操办的也须征求本人意见,少数民族传统多倡导恋爱自由,青年人恋爱大多数比较自主,很少发生内地常见的家

13、长因为某种利益关系而粗暴干涉子女婚姻自由的行为,偶尔可能出现父母家庭和青年人个人意见不统一现象,但不至于发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内部能够妥协解决。而在拉祜族内流传有一种异常现象,据说拉祜族男女青年因恋爱问题同家庭发生矛盾而受阻,男女青年想不开就会上山找到一种有毒的草吞食,相约自杀殉情,5 年前糯福村曾发生过一起这样的案例。民族地区宗社“香火”意识没有内地严重,思想观念相对比较自然朴实,女方可以嫁到男方,同样男方到女方做上门女婿在每个村都很正常,“上门女婿”不受歧视。5、妇女外流。近几年来,群众反映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本地妇女的大量外流,男女青年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如阿里村委会小新队有 26 人家,

14、目前有达到结婚年龄未找到配偶的男青年有 11 个,而本队的未婚女青年只有一个,这种现象在边境村寨普遍存在。一部分本地青年妇女出境到境外缅甸、泰国、马来西亚长期务工不归,阿里村一名老迈寨妇女出境后经泰国进入马来西亚,后进入印度尼西亚,嫁给印尼华人,勐宋村东漂寨有多名妇女到泰国务工;另有部分妇女到外地打工时或经熟人介绍远嫁到湖南、河南、浙江、山东、江西等内地农村。经常有外省男子来辖区村寨找“媳妇”,阿里村小新寨便有一户人家,大女儿李娜在 13 年前的 20 岁时跟熟人外出务工,受骗后被带到山东青州,后嫁给山东农民,2008 年 12 月时隔 13 年后携夫第一次回糯福探望父母,目前已完全忘记民族语

15、言,改说汉语,据她家人说当年李娜可能是被拐卖到山东青州,但如今已为人母的李娜不愿提及 13 年前的事实真相。2008 年发生拐卖妇女案一起。仅有 20 多户人家的小新寨,发现竟有两名已婚青年妇女因为嫌弃贫穷弃家逃离,其中一名妇女留下不满 1 岁的儿子由公婆抚养,自己不知去向,据老人说现在小孩完全靠喂养牛奶养活,无疑昂贵的奶粉加剧了家庭的困窘;另一名妇女留下丈夫在家务农,去邻县县城打工却连续多年未回过家,虽然目前政府正在实施“安居工程”,本人也要出一定费用,目前全寨唯一一户住茅草房的就是她家。由于村寨青年男女比例失调,早婚、近亲结婚现象有所抬头,影响优生优育。大龄男青年在附近找不到结婚对象,他们

16、不得不从附近的缅甸边境村寨找配偶,导致这部分外国妇女不能落户、村里不给分给田地的问题。其余一部分适龄未婚男青年或部分配偶离家出走的男性多有酗酒滋事、打架斗殴乃至发生性犯罪等倾向。如 2007 年 12 月 10 日上午,糯福三社发生李小明(34 岁)强奸恶性案件一起;2008 年 7 月 30 日,芒信镇红卫一社 3 名青年到糯福村戈的村糯切社找女青年玩耍,引起本地糯切社男青年不满,双方发生口角后,芒信青年邀约本社青年乘拖拉机运来 7 人在村外空地上示威,争执中芒信镇青年岩尚持一木棍将糯福青年李二头上砸了两棒,致李二当场昏迷;2008 年坝卡乃村发生一起多名男青年酒后猥亵妇女事件。勐宋村委会东

17、漂寨是辖区唯一的一个傣族寨,共有 101 户,其中,年龄 16 到 45 周岁的男性有 200 人左右,其中 18至 35 周岁的单身男青年大概有 40 名,而该寨有多名妇女到泰国务工,现有在家的单身女性人数为零,适婚女青年严重“供不应求”,以致这个村民小组有青年女学生初中刚一毕业回家就成亲。另据 2006 年 12 月普洱市关于西盟、孟连、澜沧边三县妇女外流的统计资料显示,出国的本地少数民族妇女多从事保姆、家政或在歌舞厅、赌场等娱乐场所务工,不排除从事色情服务行业可能,个别妇女返回后发现染上了艾滋病,传染给丈夫或其他人,有个别妇女染上毒瘾。6、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正在进一步发展中,糯福乡政府到县

18、城澜沧的公路基本修通,到澜沧县城只要 2 个小时左右,比以前坑坑洼洼漫天灰尘的土路,时间上缩短了一半。2003 年改造了糯福至勐宋村公路 30 公里,改善了个村 20 个自然寨,840 余户的交通条件;2004 年改造了南段至坝卡乃公路 11.3 公里,为公路沿线的个自然村寨 347 户的生产物资和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自 2007 年来 ,糯福乡相继开工建设东回至糯福、酒井至勐宋、惠民经洛勐至南段几条乡村公路。芒信至糯福、阿里村的边境巡逻路(国防路)正在建设,阿里村到糯福的弹石路能正常行车,该其他村级道路尚在规划中,但上述几条正在施工的出入辖区的乡村公路雨季经常发生滑坡,导致通行困难。阿里

19、村离孟连县城近,阿里方向的甘蔗种植直接供应孟连糖厂,但到孟连县城的路年久失修,雨天泥泞,无法通行,糯福至孟连县城的道路亟待修缮。村寨山路崎岖,自行车不实用,农民交通运输主要靠拖拉机和二轮摩托,超载现象严重,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群死群伤的可能性加大,2008 年发生死伤多人的重大交通事故 2 起。7、用水用电村民用水是接引山上的泉水。以前,村民要到山上背水饮用,现在饮用水和日常生活用水由政府接水管到村寨,完全免费,用水基本实现使用“自来水”。2003 年年在坝卡乃村、勐宋村、洛勐村实施人畜饮用水改良项目,解决了控六寨、革新寨、坝卡乃南波迪寨、勐宋南波迪及洛勐村委会等 378 户和 1000 牲畜的饮

20、水困难。2003 年投入 50 多万元建设洛勐大沟水利项目,解决了洛勐村别西组 300 多亩水田的灌溉困难。 糯福乡一直以来都是靠本乡马岭的小水电站提供生产生活用电,但由于小电站发电量小,加之输电线路老化,干季河水枯竭后无法发电,不能满足全乡农民生活用电。2003 年乡政府投资架设了东回至糯福的输电线路,部分缓解了糯农民电力匮乏的状况。全乡用电存在发展不平衡状态,因地理位置原因,部分村委会如勐宋、阿木嘎等长期以来没有通电,照明用发电机或点松枝、煤油。还有部分村民由政府投资建设沼气发电设备,如南段新、老寨建沼气池 100 口,部分解决了照明用电。2008 年全乡实行电网改造工程,预计到今年年底,

21、除极个别偏远村小组外全部能实现通电,如洛勐村的洛三勐寨子因山高路远,离乡政府近 93 公里,还要过一段无电的日子。电网改造后农民生活照明用电价格在每度 0.5 元左右,村民反映对这个价格能够承受。8、住房、医疗卫生政府 2003 年开始实施扶贫安居工程,对农民茅草房实施改造,至 2006 年对部分特困户扶持建设木制房屋,人畜居住分离,如 2002 年在南段老寨实施安居工程,改善了南段老寨 40 户 180 人的居住条件,近两年修缮了糯福袜块寨、竹棚寨、阿里班角老寨的居民住房。实施“安居工程”的试点村寨,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如阿里村班角老寨新搬迁至平地,住房统一规划,厕所和猪圈统一集中在村寨周边,

22、改变了牲畜与人紧靠在一起居住的做法。“安居工程”目前还在试点阶段,全面推广革新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持,全乡进行试点建设的村寨不到十分之一,多数村寨仍保留过去的不良卫生习惯。2006 年糯福乡争取到国家专项扶贫款用于改良村寨卫生,部分村寨下拨 1 到 2万元用于修建公共厕所。如南段老寨、新寨由上级财政拨款修建公共厕所个,部分改变了少数民族大小便都在房前屋后树林地里的陋习,但目前还有部分村民未养成到到卫生间如厕的生活习惯。乡政府所在地有一所中心卫生院,4 个村有村卫生室,共有医务人员 10 人,病床 18 张。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后,农民医疗条件有所改善,医疗费用按规定核销。以前少数民族妇女在家中生产

23、,发生生小孩难产事件时无法及时救治,如 2004 年阿里小新寨有一名妇女难产,事前没有准备住院,在送乡卫生院路途中本人死亡,后留下 4 岁的儿子由外祖母抚养。目前,政府要求孕妇必须到卫生院进行生产,保证母子平安,到卫生院生产的基本都能报销费用。9、文娱体育民族地区节日较多,过年过节逢婚庆喜事时,村民杀猪屠狗,按民族习惯,各村寨相互串联开展歌舞娱乐活动。乡机关、学校建有标准的篮球场地,糯福乡政府每隔三年组织开展一次“青松杯”农民运动会,政府能拉到部分赞助款,2008 年乡政府共筹集赞助款 100 余万元,一部分来自县城相关部门,一部分来自辖区做林业开发生意的外地老板。运动会在每年 12 月下旬开

24、展,历时 8 天,乡政府用赞助款项给予参赛队生活补贴,颁发奖品。场地设在乡政府大院和乡中学,主要竞赛项目有篮球赛、爬竿比赛、射弩比赛以及打陀螺比赛,后三个项目为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所特有是农民喜爱的运动形式。运动会是也是各民族文化表演的盛会,在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均安排有各村组织的民族文艺分队,平时锄田种地的能手,闲时他们是舞台上载歌载舞的主人。已通电的村寨大部分能够购买电视,电视用无线接收器收看卫星电视。乡政府所在地开通了闭路电视,改造了电视干线,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2004 年,由拉祜族农民为主体组建的业余文艺团体“麦雅艺术团”接受邀请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魅力 12、星光大道栏目,对宣传少数民族

25、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10、宗教。糯福辖区多数居民信仰合法宗教如基督教、佛教等,佛教活动场所主要有勐宋村东漂寨、南段大寨两处。该乡原来有一处大型宗教活动场所,糯福基督教堂,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教堂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从 2006 开始废弃,如今,各村寨在本寨的小教堂开展宗教活动,多数村寨宗教头人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地位与威信和较强的号召力。但部分村寨农民文化程度偏低,生活相对贫困,生产水平低下,医疗条件差,有的群众多年来身受疾病困扰,这为非法宗教的传播、滋生提供了土壤,非法宗教极易占领山寨贫苦农民的精神世界。在糯福辖区,境外非法宗教分子容易潜入境内,到落后的村寨传播非法宗教,有的境外宗教

26、组织邀请本地宗教神职人员到境外参加培训及进行一些庆典活动,并借机拉拢,有的以聘请教师为名,对出境从教人员进行腐蚀,使之成为传播非法宗教的工具。2003 年至 2006 年在糯福辖区曾多次出现过村民参加了内地公布的有社会危害的邪教组织“门徒会”并受到边防派出所的严厉处罚。11、境内外联系及小“留学生”糯福有阿里等五个自然村毗邻缅甸, 九个自然村很多群众有境外关系,许多人家亲戚生活在境外寨子。境外不远的缅甸村寨有南西板、包麦靠、格巴拉、河边寨、帮枯、景栋、芒俄、南勐、模来、南模、巴沙寨、勐北、贺岛、南西板红雨、袜当、糯岛等,境内外民族同宗同源,每个村都都存在娶外国媳妇的情况,有外国(缅甸)亲戚的农

27、民或嫁入中国的妇女,每年均有一次以上出境探亲访友。一般情形下村民能办证从阿里通道出入境,五个边境村出入境便道较多,在需要绕道的情况下不排除边民直接从边境便道进入毗邻的境外村寨,如在阿里 203 界桩、203 附 1 号界桩以及宛卡村、南段龙竹棚寨附近的山间便道无证出入境经常发生,大部分属于便民互市、探亲访友、求医就学等历史形成的正常往来。一部分孟连、澜沧商贩利用便道绕过阿里边防工作站的检查拉运境外农资、谷物入境,不排除违法犯罪人员利用上述便道出入境从事走私违禁物品的可能。境外缅甸边境农村没有正规的义务教育,在阿里村小学及糯福学校就读的 40 多名外国村寨的学生,没有学籍,不享受中国“三免一补”

28、的政策,对于境外农民来说,送子女到中国的小学接受教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只有条件好的“有钱人家”才能让小孩来糯福“留学”。三、治安及毒情辖区 2008 年发生刑事案件 17 起,其中有一起强奸案和一起乡政府保险柜被盗案,其余多为盗窃案。盗窃案中主要是山上松油盗采、摩托车遗失案,2008 年发生松油盗窃案 6 起。目前糯福松油收购价每斤收购价格达 5.5 至 6.0 元,在2008 年茶叶价格不景气的情形下,部分群众盗窃承包商和其它林农的松油,7月 14 日,勐宋村东漂寨两名群众上山盗窃广西承包商的松油被发现后报警被派出所查获,糯福村和其它村零星偷盗松油时有发生。摩托车丢失被盗案件上升,群众防范意

29、识不高二轮摩托车在山寨的日益普及是主要原因。另外,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打架斗殴较多,主要是酒后闹事、口角争端、经济利益引发。辖区紧靠“金三角”佤邦毒源地,历史上一直存在吸食鸦片现象,缺医少药的村民很早就将鸦片用于治病,前些年部分村寨发现吸食冰毒案件。目前在派出所的管控下,全乡吸食毒品人员数量保持平稳,毒情基本受到控制。2008 年派出所查获毒品犯罪 6 起,缴获毒品 8139 克,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 161 人,吸食毒品案件 4 起,送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 4 人。多数农民能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和违法的严重后果,但阿里班角街小组、六四寨、中寨、海班寨仍有部分青年男子吸食麻黄素(冰毒),这部分青年经常跑

30、外国,可能是由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贫乏,受到境外的不良因素引诱所致。群众提供情报称,紧靠阿里班角街的缅甸巴沙寨队长的媳妇(外号叫“乡长媳妇”)是附近毒品生意的主要源头,她家是寨子里的大户人家,盖有一幢价值 50 多万元人民币的新房,可能靠贩毒起家。近年佤邦当局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开展罂粟替代种植,在边境一线尚未发现罂粟,但佤邦纵深地域可能还大量种植罂粟。在缅甸小勐拉方向出境旅游产业和赌场被封闭后,毒品由打洛入境势头明显增加,公安机关近年多次查获自打洛入境的贩卖运输毒品案件,普洱公安边防部门 2009 年上半年查获运输毒品案件 200 余起,缴获毒品 200 余公斤。2008 年 12 月 8 日下

31、午,在国境线203 界碑 50 米处,发现一名四川凉山布脱籍彝族男性死尸,查获两名四川彝族同伴,因死者家属未到达现场,没有进行尸体解剖,法医鉴定结论是麻风病致死,二名同伴说是在边境山上帮人放牧,但不排除四川布脱彝族人在边境线从事涉毒活动的嫌疑。四、政治文明建设1改革中落马的乡政府领导2003 年糯福松香厂进行企业改制,由浙江人潘柏清以 710 万的价格购买,改制为私营企业后的松香厂以每人补偿 3 万余元的方式导致 100 多名职工下岗待业,乡长罗华明因在乡属企业松香厂的改制中牟取私利,一次性受贿 60 余万被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另一名副乡长也涉嫌犯罪被拘;2007 年接任的乡长罗正兴因利用

32、办理林权改制贪污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 11 年,前两任乡长均在服刑中。乡政府建了 300 多万的办公大楼,是全乡最“宏伟”的建筑,2008 年乡政府购买了日产 40 多万元的高级轿车, 2009 年仅车辆维修费达到了近 20 万。作为国家级贫困乡,群众生活水平处于脱贫阶段;作为林业资源大乡,乡级政府机构的福利较有保障,但政治文明建设任重道远。2村委会农民居住的普遍是传统的木屋(称做吊脚楼或干栏式建筑),但村委会都建立了相对整洁的砖瓦盖的现代办公房,有专门的党员活动室、学习室、接待室,村一级组织的硬件设施的财政保障看来没有问题。勐宋村委会和阿里村委会有一辆轿车,据称从境外低价购买。五、职业分化1、

33、农业-基本职业农业靠牲畜耕作,灌溉靠沟渠引水,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程度低。根据统计材料显示,2006 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 41751 亩,粮食总产量640 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 350 公斤。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旱稻、玉米。种稻是本地农民的基本职业,农民可在山谷水源充足的地段开垦小块水田,在山上种旱稻,保留刀耕火种的习惯,化肥已开始使用,但鉴于成本问题未推广。在气候正常、年景好的情况下,勤劳的农户粮食能够自给,困难家庭靠政府扶贫款和救济粮生存。2008 年雨水过量导致全乡粮食减产,对部分水田面积少的村民生活有所冲击。2、新兴的甘蔗种植与保护价收购甘蔗种植是前几年才兴起的行业,这

34、有赖于政府的引导和孟连糖厂的扶持,甘蔗的价格目前承诺实行保护价收购,按品种,一般一点的每吨 160 至 180 元,好一点的每吨能卖到 200 元。阿里村小新寨的甘蔗种植量为每户 20 到 70 吨,收入扣除化肥、工钱、成本、运费等实际纯收入很微薄,但这样一年下来,收割的时候村民能积攒点钱来做事,不至于平时喝光用光。据阿里村的农民介绍,种植面积太少的农户可能连本还捞不回来,只有大面积的规模种植才能获得理想的利润,种甘蔗是个费时费力的活,一点也不轻松。3、茶叶经济的低谷1991 年糯福乡南段村建有一个政府扶持的村办企业南段茶厂,1992 年投入生产开始进行茶叶加工,1995 年改制后转让给私人经

35、营。南段茶厂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增加对农民的投入,加快了茶厂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种茶的积极性,现在,南段茶厂已发展成为南段村的支柱产业,2005 年已建成高产茶园 1047亩,农民职工有 202 人。2002 年南段村莫谷寨 49 户人家实施推广无性系茶叶种植 200 亩,提高了经济效益。茶叶是南段村委会及附近村子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2007 年茶叶价格虚高,一般初加工的生茶最高卖到每公斤 30 元,给村民带来一定的福利。但这只不过是短暂的春天,到 2008 年茶价突然急剧下跌,现在每公斤最低价格只能卖到 2 元左右。南段村没有多余的地推广种植甘蔗,也不象糯福、勐宋村有松树林可以采松脂卖钱,

36、今年普洱茶销售业的低谷是茶农的灾难,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具体表现是农民可支配收入减少,购买力降低,集市萧条。现在有许多村寨,茶树已没有人去打理,农民也懒得去采茶,过于低廉的产品价格与他们付出的劳动严重不成正比,农民去帮人做短工一天的收入也有 30 来块,而摘茶很辛苦,一天下来却挣不到 8 块,茶叶种植业到了危机的关头,以种茶为经济命脉的村似乎是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了。4、林业改革糯福是澜沧县境内主要林区,森林覆盖率达 78.6%,居全县之首,远远高于全省 44.28%和全县 53.9%,主要树种有思茅松、薪炭林和其他灌木。林区面积106 万亩(其中国有林 23 万亩),是全县最大林区;活立木蓄积量

37、 618 万立方米,占全县蓄积量的 24%,其中思茅松有 511 万多立方米,占全乡活立木总蓄积的 82.7%。每年可采伐 8000 立方米,可采伐松脂 4000 吨。全乡农业人口人均占有林地面积 3.26 公顷(折合 49 亩),人均占有活立木蓄积 291.7 立方米。糯福乡集体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北部的阿木嘎、戈的、勐宋、糯福等村。近年来国家加强对林业的管理,木材砍伐的指标逐年减少。2005 年至 2006 年部分农民与外来的木材商贩自行协商交易,卖林、卖山(实际上是农民一次性将自留地和集体林地上的林木所有权出卖),收入增加,这部分农民用变卖山林后修葺了砖房,还有部分农民购买摩托车,也有的无

38、节制地吃光花光,到 2006 年 12 月,有的农户已经把林地卖完,松树林的所有权转给了木材商人,松树大量被砍倒,山上再没有松油可采,到 2008 年,他们已经没有持续的收入来源,困难户只得变卖拖拉机、摩托车等来过日子。乡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进行控制,并中止了木材的无节制砍伐,对农民松树林的价格重新评估,木材商人意见很大,但这项工作还在协调当中。在 2007 年林权改革过程中,糯福村部分村民不满村干部在集体林承包过程中侵占群众集体利益曾引发纠纷,糯福村干部未经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定,将上缅庄部分集体林以低于市场价和实际价值私自承包给木材开发商,林农实际分到的集体林租金与实际价值有很大出入

39、,上缅庄林农因此怀疑村干部中饱私囊,侵占集体利益,引发群众不满,干群关系紧张。有松树林的村寨,采割松油卖给本地松香厂制作松香能获取很大的经济效益,采松脂农民人均每年有 270 元左右的纯收入,这一项林业收入占农户经济总收入的29.6%。今年松油价格与往年有所下降,原来最高一度卖到每公斤 15 元,2008年最高至每公斤 7 元,仍是松树资源丰富的糯福等 4 个村民委员会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当地一部分乡级管理工作者意识到松油采割的长远利益,将木材资源的循环利用,环境的保护和林区村寨的可持续发展正提上议事日程。林业改制涉及到权益分配,发放林权证对政府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政治考验。六、结语:东西部差距的

40、不容忽视和依然沉重的“三农问题”糯福乡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在全县经济条件居于中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边民的情况在云南边境比较有代表性,拉祜族农民生存状况并不代表中国广大农村,但“管中窥豹”,同样的情况在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中都会存在。“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事关国计民生,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藏富于民”,国家才能真正的富强,与 5 年前相比,边境地区农民生存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处在解决温饱、脱贫的初级阶段,文化生活比较匮乏,远没有实现“小康”,造成当前我国两极分化的加剧。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快,但还是有许多严重不足:我们的城镇和综合国力飞速发展在国际上扩大影响的同时,是不是不应遗忘了闭塞偏远贫穷的西部农村,“中华巨龙”的整体腾飞是否将边疆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民的生存发展提上议程。西部大开发固然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我们应有理由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辽阔的边疆,在资源丰富的祖国大西南,只要上下一心,锐意进取,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一定还会实现新跨越,最终缩小与东部沿海的差距。注:1、关于村组织称谓的说明:本地村民委员会下的村民小组农民习惯沿用旧时叫法,称作社、寨子或队;、边民即国家边境地区居民,文中指当地的农民;3、松油即松脂。作者单位:普洱市公安边防支队司令部参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