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282.50KB ,
资源ID:446546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4654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电镀镍与无电镀镍实验.doc)为本站会员(eukav)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电镀镍与无电镀镍实验.doc

1、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1电镀镍与无电镀镍实验杨聪仁教授编撰一、 实验目的由低碳钢的电镀、无电镀镍来了解电镀、无电镀之原理及差异,并可认识电镀、无电镀镍之施镀方式与镀层特性。二、 实验原理2.1 电镀技术电镀是将镀件做为阴极 ,浸于含欲镀金属离子之电解液中,另一端置适当阳极,通入直流电后,在镀件表面析出金属膜的表面处理。电镀目的在于表面改质,提高附加经济价值,例如装饰性用途,镀贵重金属、光泽镍、铝等;提高表面硬度,增加耐磨耗性,如镀硬铬;增加抗蚀性,如镀锡、铅;增加导电性,如镀银、铜等。为了达到需求性质,皮膜色泽、硬度、均一性、被覆力、厚度、焊接性等,皆是考虑因素,此外,为达到

2、适当管理与镀浴稳定性,如何分析、补充,都是应考虑的操作要点。电镀作业步骤,依序为(1)研磨,(2) 前处理,(3)电镀,(4) 后处理,(5)干燥等,就欲镀对象之材质、形状、加工后情况,选择适当处理方式。当电解液受外加电压作用时,电解质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而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此现象称为电解(Electrolysis) ,在电解时,通入之电流量与析出金属量,需遵守法拉第电解定律,即第一电解定律与第二电解定律:第一定律:在阴极析出之金属量与通入之电量呈正比。第二定律:在不同电解液中,通入相同电量时,各溶液析出物质质量与其电化当量成正比关系。以1秒钟通过1安培电流,在阴极析出之物质重量,称为该物质之

3、电化当量,单位为毫克/库仑,为使用方便起见,亦可用克/安培一小时为单位,表一为常见金属之电化当量。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2名 称 锌 镉 铜 铜 镍 镍 锡 锡 铬 铬 银 金化合价 2 2 1 2 2 3 2 4 3 6 1 3毫克/库伦 0.339 0.582 0.658 0.329 0.304 0.203 0.615 0.307 0.18 0.0896 1.118 0.681电化当量 克/安培-小时 1.22 2.097 2.372 1.186 1.095 0.730 2.214 1.107 0.647 0.324 4.025 2.452电解时,实际析出重量与依电解定律

4、计算理论值之比例,用百分率表示,称为电流效率,即 %10CtIm式中 m:实际析出重量(克),I:通入之电流( 安培)t:时间( 小时)C:电化当量(克/安培一小时)根据电解定律和电化当量,电流效率公式,可以导出电镀层厚度之公式为: 10tDk式中 :镀层厚度(毫米):金属比重Dk:电流密度(安培/平方公寸)2.1.1 电极电位(Electrode Potential)当金属(阳极)置入电解液中,溶解的金属阳离子,受电解液中的极性分子吸引,往电解液方向移动。但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亦有吸引阳离子的作用,使金属阳离子聚积在金属与电解液界面附近,形成电双层(Electrical double laye

5、r),产生了电压,即金属的电极电位。金属的电极电位,可视为金属释出电子能力的电化学位能,金属释出电子倾向愈大,其电化学位能愈高,金属的电极电位绝对值无法测定,通常以相对于氢标准电极零电位比较而得。Mn+ + ne- M E0H+ + e- 1/2H2 E0 = 0 伏特按照能斯特方程式(Nernst equation) nM0alFRTE2H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3在25时,并假设金属为标准热力状态(a M=1)nMaElog059.离子浓度的改变为影响电极电位的主要因素,将溶液稀释的话(即降低 值),会使nMa得E值向负方向移动,也就是金属更容易溶解,当 = 1,E = E

6、0 = 标准电极电位,nMaE0值为较大之负值时,代表金属易溶解成阳离子,此类金属如钾、钠、铝,活性大或容易氧化。2.1.2 极化与过电压(1) 极化的成因当有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极上发生一系列的化学过程,例如析出气体、金属离子沈积、金属或气体的溶解、产生氧化膜等等,过程的每一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阻力或障碍(barrier) ,为了使电极过程能够继续不断地进行,就需要消耗自身较多的能量或额外增加一定的电压去克服这些阻力,越过能量障碍高度(height of energy barrier),表现在电极电位上就会出现与可逆电极电位的偏离。任何电极反应至少包括下列三个步骤:1.反应物扩散到电极表面2.

7、反应物在电极-溶液交界处进行化学反应3.产物离开电极的扩散这三步中若有某一过程受阻而缓慢,那这一过程将影响整个电极过程的电极电势。如果反应缓慢是由1,3步造成的,则将产生浓度极化(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如果缓慢是由第二步造成,则将产生活性极化(activation polarization)。(2) 极化对电镀的影响可说利弊互见,可得到结晶细致镀层,且镀层均上性较好,但是阴极氢气析出加速,降低电流效率与镀层附着性,阳极因极化而溶解不正常,浪费电力,也影响镀液安定性。(3)影响极化作用的因素A. 电解液浓度低时,极化作用较强,这是因为浓度低的电解液,更不易补充

8、阴极区域阳离子缺乏的缘故。B. 电流密度提高时,极化作用增强,因为离子扩散速度和放电速度,更落后电子运动速度所致。C. 升高电解液温度,可降低极化作用。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4D. 加速搅拌,使离子扩散加快,降低极化作用。2.1.3 氢的过电压电解时电极电位发生改变,并产生反向电动势,阻碍电流通过,此现象称为极化,由于极化所增加电压称为过电压(over voltage)。由于极化作用,氢的实际析出电位,往往高出其标准电位,此超出之数值,即氢的过电压,由于锌、镍、铭、铁、镉、锡、铅等之还原电位,都比氢的电位要小,亦即在电解时,氢要比这些金属优先析出,那么这些金属便无法析镀出来,

9、但是由于氢的过电压,使得这些金属可以析镀,而且减少氢的析出,可降低氢脆影响,提高电流效率,增加镀层附着性。氢的过电压值,受下列因素影响:(1)电极材料与表面特性表三、各种电极材料的氢过电压材料 过电压(伏)材料 过电压(伏)材料 过电压(伏)电镀铂 0.030 黄铜 0.640 石墨 0.779光滑铂 0.068 碳 0.700 铬 0.826金 0.390 锌 0.746 锡 1.077电解铁 0.557 镍 0.747 铅 1.030铜 0.584 银 0.762 镉 1.134(2)电解液温度升高,则氢过电压减少。(3)随电流密度增加,和电解时间增长而增高(4)降低氢离子浓度,可提高氢的

10、过电压。2.1.4 镀镍沿革镍是银白色金属,在空气和碱液中有良好的化学安定性,抗蚀性比铜佳,化性比钢铁不活泼,适合镀于铜或铁表面 。镍电镀始于1842年,Bottger由硫酸镍铵沈积出镍层, 1869年Adams使用氯化镍铵,1878年Weston在镀液添加硼酸,1882年Vander mersch提议在镀液中加入硫酸,1906年Bancreft记述添加氯化物的重要性, 1916年Watts 的镍电镀液含硫酸镍、氯化镍和硼酸,电流密度由0.5 A/dm2提高至4.0 A/dm2,成为典型的镀镍液,也是电镀镍的转泪点,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51938年Cambi与Piontel

11、li提出铵基磺酸盐镀浴,而氟硼酸镍镀液在1909年时,Kern曾提出报告,1939年Wesley 及Carey使用纯氯化镍镀液。光泽镍电镀填加剂的专利,首先由Schlotter得到(U.S.Pat. 1,972,693 (1934),使用苯二磺酸镍与奈三磺酸盐,Wetslerg则以硫酸钴、蚁酸钠和甲醛之添加,在1936年得到专利(U.S.Pat. 2,026,718),至此以后光泽剂之开发甚为迅速,添加物种类繁多。2.1.5 电镀液的组成(1)欲镀上金属之离子欲镀上金属之离子在电镀液中或以简单的水合离子(hydrated ion)形态存在,通常用Mn+表示,或以错合离子(complex ion

12、)形态存在,离子浓度一般为1.03.0M。在合适电流密度条件下,简单的水合离子适合于形状简单的镀件,电镀时金属沈积速度快,生产率高。但对于形状复杂的镀件,为了使其厚度均匀,通常采用金属错离子,使金属在镀件上的沈积速度减慢,以得到细致的光亮平滑的镀层。实际中采用何种形式的欲镀金属离子,应视镀件表面状态及镀层质量要求而定。一般情况下,以简单金属水合物离子形态存在的电镀液比较稳定,不易变质,而以金属错合离子形态存在的电镀液则较不稳定,容易分解。(2)电解质合适的电镀液导电性是通过调整电解质的浓度来实现的。电解质在电镀液中同时还有控制pH值的功能,尤其是在阳极析出氧气或阴极析出氢气时,电解质对 pH值

13、的变化能起缓冲之作用,即减少pH值的变化量。这是因为不论是阴极析出氢气,使阴极附近的pH值增大,还是阳极析出氧气使阳极附近pH值减少,都会造成氢离子浓度的改变而影响某些电解质的电离度或电解质形成金属氢氧化物沈淀,故需使氢离子浓度变化很小,pH值维持不变。(3)错合剂(Complexing agents)为了使某些金属沈积电位更负,尤其是防止镀液中的金属离子被阴极金属还原,需加入错合剂。例如,在铁基材上镀铜时会发生下列反应:Cu2+ + FeFe2+Cu 如果在电镀液中加入错合剂(CN -),则可使Cu 2+/Cu的电极电位低于Fe 2+/Fe的电极电位,使反应不能进行。在合金电镀时,为了控制镀

14、层中的合金成分,也加入错合剂。常用的错合剂有:氰化物、氢氧化物、甲基硫离子(sulfamate ion)等。(4)有机添加剂(Organic additive)电镀液中常含有各种不同的有机添加剂,用以改善镀层的结构和性能。有机添加剂对镀层作用的原理至今仍了解很少,添加剂的种类和加入量主要由经验确定。有些添加剂参加电极反应并改善金属离子在阴极上电沈积的电位,有些添加剂则被金属镀层吸附且有时包含在镀层内部。根据有机添加剂在镀层中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6(a)光亮剂(Brightner):加入光亮剂是为了提高金属镀层的反光性能。要使金属镀层反光性能好则须使其

15、表面的微观粗糙度(micros-copicroughness)大大低于入射光的波长。因此加入光亮剂实质上是减小沈积颗粒的粒度,使镀层光亮。对于镀镍而言,加入光亮剂后,阴极电位升高,使金属镍沈积更为困难,为了继续沈积就必须采用更高的电位。(b)结构改善剂(Structure modifier)这类添加剂用于改善金属镀层结构,并可能改变晶格的类型和取向。也用于调整镀层的应力等。(c)整平剂(Flattening agent)能减小镀层微观凹凸不平幅度,使镀层表面平整光滑。许多光亮剂同时具有整平作用。将一定的光亮剂和整平剂结合使用可以在很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平整的镀层。(d)润湿剂(Wetting

16、 agent)当电极上有气体析出时,为加速气体的排出,常加入润湿剂。润湿剂的加入实质上是降低气体与镀液间的表易形成面张力,使气泡更和长大。若不加润湿剂,则由于阴极氢气析出困难,会使氢气析出与金属沈积并列进行,从而使镀层氢含量较高,引起材料的氢脆(hydrogen embrittlement) 。2.1.6 瓦兹浴(The Watts bath)瓦兹浴的基本配方组成为 :NiSO46H2O 330 g/lNiCl6H2O 45 g/lH3BO3 37 g/lH2O2 (30%) 0.5 ml温度 60 pH 3.5电流密度 5.0 A/cm2镍阳极在电镀过程易钝化,使用氯化镍可促进阳极之腐蚀与溶

17、解,氯化物亦可提高阴极电流效率,使镀层平滑,硼酸的主要作用为缓冲剂,硼酸为弱酸,H 3BO3 H2BO3 + H+ , KA = 510-10 ,大多数呈未解离之分子状态,会与阴极表面附近之Ni(OH)2生成 Ni(OH)22H 3BO3错化合物,减少胶状氢氧化镍的形成。瓦兹浴的pH 值可在2.05.2之间 ,pH 5.25.8通常用于镀暗镍(dull nickel),2.44.8 则适于镀光泽镍,pH值太高,易于生成氢氧化镍沈淀,对于钢铁镀件而言,易生成铁盐的沈淀,pH 值太低的话,阴极会产生氢气,降低电流效率,镀层也易产生微孔;镀层硬度也与pH 值有关,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

18、實驗7溶液之pH值较高时,镀层硬度较大。在析镀过程中,需经常测定 pH值,因为pH值会逐渐升高,必须以适量稀硫酸调整。所使用之阳极镍,有三种型式,即(1)去极化辊压阳极,(2)含碳阳极,与(3)各种形状之电解镍块( 置于阳极篮中),去极化阳极(depolarized anode)含仔细调整过的适量氧化镍(0.251.10%)与硫( 约0.003%),在电流密度高时,仍可均匀地溶解 ;在光泽镍电镀时,使用含碳量0.260.32%, Si 0.280.35%,Cu 0.20%(max),Fe 0.05%(max)之含碳阳极,阳极沈渣对电流之流通没有影响,适宜之电流密度约为3 A/dm2,pH 值为

19、4.5至5.0;置于钛篮之镍块可为电解级纯度,或含活化成份(如硫)之镍。在瓦兹浴中加入润湿剂,可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减少氢气在镀面之吸附,操作之电流密度为24 A/dm2(或2040 A/ft2),图一为假设阴极电流效率为 95%时,各电流密度之镍析镀速率。圖一、電流密度對析鍍速率之曲線圖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82.1.9 镀镍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缺 陷 特 征 产 生 原 因 排 除 方 法(1)镀层剥落,附着不良 pH值太高;镀前处理不良;有机杂质过多。 调整pH值;改善前处理;过滤除去杂质。(2)镀层粗糙 电流密度太高。 降低电流密度。(3)阳极钝化 氯盐含量少;阳

20、极电流密度高。 补充氯化物;加大阳极面积或降低电流密度。(4)镀层呈黑色条纹 电解液中含锌杂质。 加碳酸镍,沈淀后过滤。(5)局部无镀层 零件相互重迭;pH值不准确;吊挂情形不当,气体无法顺利逸出;前处理不良。 调整排列方式,或抖动;调整pH值;改变吊挂方法,使产生之气体顺利排出;加强镀前处理。(6)镀层明亮,有纵向条纹 电解液含铁杂质超过0.1克/升。 加入过氧化氢,使铁氧化物除去。(7)镀层粗糙,孔隙度高 电解液有杂质,气体停滞表面。 加强过滤镀液,适当抖动镀件。(8)镀件麻点 电解液中存在有机杂质。 用活性碳过滤除去。(9)析镀速率慢 电解液温度低。 保持在18以上2.2 无电镀镍无电镀

21、法亦可称为自身催化镀法(Autocatalytic Plating),先在工作物表面形成具有催化力的金属面,或是利用工作物表面本身的催化作用,以化学还原方法,使金属离子成金属状态析出。无电镀法可用来产生镍、钴、钯、铂、铜、金、银和含这些金属合金的镀层。使用的还原剂为次磷酸钠、甲醛、联胺、硼氢化物及胺基硼烷,其中应用最早且最为广泛者,为使用次磷酸钠的无电镀镍,所得的镍层并不是纯镍,而是含磷 3 至 15%的镍磷合金。无电镀法具有下列特性,使得其应用更为有利:(1) 镀层的均一性良好,不论工作物之几何形状如何复杂,各部份析镀的厚度近乎一致;可以镀到任何所希望的厚度。(2) 镀层的孔隙度比电镀法的镀

22、层还要小。(3) 不需电镀设备。(4) 包含玻璃、陶瓷及塑料等非导体,经过适当前处理后,便可施行无电镀法。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9镀层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机械性质或磁性。2.2.1 无电镀镍之沿革1846 年时,A. Wurtz 发现次磷酸镍水溶液,当加热至 100,有一部份还原成金属镍析出,1911 年 P. Breteau 研究此反应,说明此反应为自身催化反应,而且反应产物有磷的成分,1920 年 L. Frederich 观察镍盐与次磷酸钠在钯触媒存在下与不存在时的反应;同期(1916 年 12 月),法国 F. A. Roux 获得美国专利编号 1,207,218 的

23、许可,其内容为在柠檬酸铵促进下,镍在金属表面的沉积(尤其是铝金属面)。1946 年与 1947 年间,在美国国家标准局服务的 A. Brenner 和 G. Riddell,为了研究钢铁镀镍的去极剂,与使用不溶性内部阳极做镍钨合金管内面电镀时,发现了次磷酸钠异乎寻常的还原力,使得电镀的电流效率超过 100,获得美国专利,编号为2,532,283(1950),从此工业界开始注意其实用价值,1947 年通过美国运输公司(General American Transportation Corporation)的工程部,为了降低运送浓氢氧化钠(72%)槽车内部衬里的制造成本,预估使用电镀镍衬里的费用,

24、觉得不划算,公司的研究开发部,建议使用无电镀镍,衬里厚度可以较薄,镀层孔隙度很小,而且使用期限较长,于是1948 年初,正式研究工作开始,试验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1952 年 8 月成立试验工厂,1953 年末期建立两座大型生产工厂,该公司开发出来的专利程序,注册商标为 Kanigen(是 Katalytic Nickel Generation 的缩写),经过该公司大力推动,工业界不断改良,无电镀镍技术出现了不少专利。 Brenner 与 Riddell 是公认无电镀镍的发明者,通过美国运输公司则为工业界第一家应用此技术的厂商。2.2.2 无电镀镍原理无电镀镍可用一些基本反应式来说明反应的进行

25、;首先次磷酸根(还原剂)被氧化成亚磷酸根离子,释出的电荷,可使镍离子还原,金属镍沉积在具催化作用的活化表面上,而析出的镍,又继续催化反应的进行,所以析出反应连锁进行,镀层呈层状结构,厚度可任意控制。析镀的反应机构,可以下列方程式表示:H2PO2 Ni(触媒) PO2 2H(Ni) (1)PO2 H 2O HPO32 H (2)H(Ni)代表吸附在 Ni 表面 ,活性很强的氢原子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102H(Ni) H2 (3)Ni2 2H(Ni) Ni2H (4)H2PO2 H(Ni) POH H 2O (5)H2PO2 3Ni 2 7H(Ni) Ni3P5H 2H 2O

26、(6)第(1)式中,次磷酸根的脱氢反应速率较慢,而第(2)式与第(3)式的反应速率最快;在相同 pH 值时,第(5)式、第 (6)式的反应速率较第(4)式缓慢,无电镀镍层是镍与镍磷合金( 包含 NiP、NiP 2、Ni 6P5、Ni 2P、Ni 5P2 及 Ni3P,而以 Ni3P 居多)的共析层,并非纯镍,镍的含量为 93-97%左右,余者为磷量。图二、次磷酸根在酸性溶液中的解离过程图三、次磷酸根在碱性溶液中的解离过程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11图四、次磷酸根水解产生氢气的过程在无电镀镍中之重要因素为触媒作用(Catalytic Action),钯、铂等周期表中第八族元素,其

27、原子表面极易吸收氢原子,再较高温度时,次磷酸根离子极不稳定,放出氢原子,被触媒金属吸收,引发无电镀镍反应。在较酸性情况下,镍析镀速率缓慢,相对磷含量较高,一般酸型无电镀镍液之 pH 值在 4.64.8 之间,超过 5.0 析镀速率快,镀液易倾向瞬间分解;碱型镀液之 pH 值则控制在 8.5 与 9.5 之间,在 10.0 以上镀液不稳定。析镀速率与操作温度有关,在 65以下析镀速率缓慢,超过 95以上易分解,通常操作温度范围 8090间较适当。2.2.3 镀液组成实用的无电镀镍溶液,为包括下列主要成份的水溶液:1.提供镍离子的盐类,如氯化镍(NiCl 2 6H2O),硫酸镍 ( NiSO4 6

28、H2O)。2.次磷酸盐,通常为含一结晶水的次磷酸钠(Na(H 2PO2) H2O),作为还原剂与镍磷合金中,磷的提供者。3.有机钳合剂(Chelating agents),避免镍离子与亚磷酸根离子生成沉淀,同时可作为防止 pH 值迅速下降的缓冲剂,一般为含羟基的羧酸,如羟基醋酸、羟基丙酸、柠檬酸等。4.促进剂,活化次磷酸根离子,加速镍沉积速率,此类化合物为碱金属卤化物,不饱合的短键二羧酸盐,如琥珀酸钠( Sodium Succinate),己二酸钠(Sodium adipate)。5.安定剂,用来遮蔽或吸收溶液中的亚磷酸镍细粒,防止镀镍液分解,如有机或无机之硫代复合物,像硫尿(thiourea

29、) ,和一些含硫重金属盐,硫化铅或硫化锡,都有安定作用。6. pH 调整剂,调节溶液的 pH 值,使 pH 值在连续操作时保持一定,常用之酸,如硫酸,常用之碱,如碳酸钠、氨水。7.润湿剂,增加欲镀物被溶液润湿的情形,如醇的硫酸盐,脂肪酸的磺酸盐等。8.光泽剂(Brighteners) ,如苯磺酸钠、硒盐、镉离子或铅离子等,与一般电镀镍光泽剂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12相同;无电镀镍,通常是半光泽,使用此类填加剂,可增加其光泽度。常用的镀浴有两种,包括碱型镀浴(pH 810) 和酸型镀浴(pH 46),其中以酸型镀浴较为广泛使用,所有镀浴基本上皆源自 Brenner-Riddel

30、l 浴之组成,只是各成份量和缓冲剂、钳合剂之选择,略有更改。2.2.4 镀液之安定性与寿命无电镀镍溶液本身是一种介稳定状态(Metastable State),有外来刺激因素时,容易引发瞬间分解,快速地消耗镀浴寿命,并且在与溶液接触的所有表面上,包括镀槽槽壁,生成镍磷合金,其发生情形为(1)在镀浴各部份,都有温和且均匀的冒泡现象,并非局限于工作表面;(2)随后有更激烈的气体发生,使镀浴充满泡沫;(3)最后生成黑色沉积物。瞬间分解的原因,可分述如下:1. 局部过热;2. 次磷酸钠的填加过于迅速;3. 次磷酸钠的浓度太高;4. 碱的加入速率太快;5. 在槽的内壁或加热线圈上,有过量的镍沉积;6.

31、镀浴在建浴的过程,pH 值甚高,造成镍化合物的沉淀;7. 用钯将工作表面活化后,没有完全除去钯;8. 新镀浴的不安定性;9. 镀浴负载量太低;10. 镀浴过度使用,产生亚磷酸镍沉淀。针对这些原因的某些对策很明显,即控制镀浴的操作温镀,维持在适当范围;次磷酸钠和其它镀浴成份要填加或补充时,不可直接加入高温镀浴中,最好使浴温冷却到约 50,或冷却至室温,才进行大量填加,若要直接填加的话,需先配成稀释液,一边搅拌,一边加入,如果是分次填加各成份时,需俟前一种成份充分混合后,才可再行填加其它成份,此外,设备要经常清洗,槽内或加热线圈不能有沉积物累积的情形。化合物的含量,不可超过操作限制范围,一个良好且

32、安定的镀浴,会因过量的亚磷酸盐存在而降低反应速率或分解;次磷酸盐增加,不仅造成浪费,也使得镀浴功能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13迅速退化;pH 的调整也很重要,尤其当镀浴没有良好缓冲液保护时,更需注意;随着镀液的操作,pH 逐渐降低,镀镍速率也下降,所以尽量避免低负载量的镀浴操作,一般操作负载量为每加仑 50 到 100 平方吋。2.2.5 镀后处理刚析镀完的无电镀镍层是非晶形构造,系磷溶解在微细晶状镍粒内,呈层状排列,经过400热处理一小时后,有Ni 3P晶相析出,使得镀层表面硬度提高,具耐磨效果。若为防蚀目的,可利用析镀时的非晶形状态,若底材光滑时,厚度为5m 的镀层就有防蚀

33、力,底材粗糙时,镀层厚度要加大,才能有同等防蚀力。三、实验设备及材料3.1 电镀低碳钢片(2cmx5cmx0.1cm) 、电镀槽、瓦兹浴、镍电极板,直流整流器、加热槽、温度计、微小硬度计、电子天平。3.2 无电镀低碳钢片(2cm2cm0.1cm),10% H2SO4溶液,无电镀镍液,搅拌器,2公升之加热烧杯,可变电压器、温度计、酸碱度计、微小硬度计、热处理炉,慢速切割机。四、 实验方法4.1 电镀镍1.将低探钢片以砂纸研磨至#1200,并加以抛光至镜面。研磨时应与予倒角处理,去除试片之尖锐突起处。2.以游标尺量测试片之长、宽、高,计算其表面积,并称重之。3.以量得之表面积及所须之电流密度,求出

34、需施加之电流。4.制备电镀液NiSO46H2O 330 g/lNiCl6H2O 45 g/lH3BO3 37 g/lH2O2 (30%) 0.5 ml温度 60 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14pH 3.5电流密度 5.0 A/cm25.将直流电源供应器之正极端以导线与镍板相接并将整块镍阳极浸入镀液中。6.电源供应器之负极端则与欲镀之碳钢片相连接,相同的也将碳钢片浸入镀液中并与镍阳极平行分隔一段距离。7.开启直流电源供应器,将电压值调至最大。压下【cc set】钮,切换至电流调整,旋动电流调整钮至所须之电流。8.析镀10分钟,镀后充分水洗,以天平称取析镀镍重量。9.将镀镍后之试片切

35、割、镶埋、研磨,以微小硬度计测定镀层硬度,并做金相观察。4.2 无电镀镍1. 试片依前述方法经研磨、抛光后,称取其重量。2. 前处理脱脂:将低碳钢进入含中性清洁剂之超音波震荡器内,震洗约5分钟,取出并以蒸馏水清洗。酸洗:试片脱脂后,以10% H 2SO4酸洗5分钟,取出并以蒸馏水清洗。酸活化:再浸入10% H 2SO4中30秒3. 依下列组成配制,俟前一成份完全溶解后,再行填加另一成份,最后稀释至1升体积,并调整pH至4.8。硫酸镍 (NiSO46H 2O) 20克/升琉珀酸钠 (Sodium Succinate) 16克/升次磷酸钠(NaH 2PO2H 2O) 27克/升4. 以2公升加入烧

36、杯盛装无电镀镍液,置于磁石揽拌器上,将转速旋钮旋至刻度2之位置,进行搅拌5. 将可变电压器的输出端以电线连接至加热烧杯之加热丝两端。以温度计监控浴温,并随时调整输出电压,使浴温维持为88土l。6. 将试片浸入镀液,经过 40分钟之析镀后,取出试片,充份水洗,干燥后,经切割、镶埋、研磨后,观察其金相组织及镀层厚度并以微小硬度计测量镀层硬度。五、 实验结果材料基礎實驗(一) 電鍍鎳與無電鍍鎳實驗151. 观察并探讨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2.学习实验操作程序及相关技巧。六、 问题与讨论1. 瓦兹浴中各成份之功能为何?2. 由镍析镀重量、镀层膜厚、试片表面积,计算镍之密度,并与查得之参考值比较(镍密

37、度8908克/毫升)。3. 由操作之定电密度、时间,依法拉第电解定律,计算使用直流电镀镍之阴极效率(Cathode Efficiency)。4. 试比较电镀镍与无电镀镍之硬度,并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5. 试说明无电镀酸型镀液与碱型镀液之优缺点。七、 参考文献1. F.A. Lowenheim, “Electroplating”, McGraw-Hill, Inc. (1978)2. 熊楚强,王月, ”电化学”,文京出版社 (1997)。3. “无电镀之介绍”,杨聪仁(逢甲大学材料科技,第3期,第919页,七十三年四月)4. 杨聪仁, ”无电镀镍及其应用”,国璋出版社(1987)。5. Lester F. Spencer,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A review”, Metal Finishing, Oct. 1974, p. 35; ibid, Nov. 1974, p. 50; ibid, ibid, Dec. 1974, p. 58; ibid, Jan. 1975, p. 38.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