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性训练十(实用类文本阅读二) 专题 17一、(2014石家庄市教学质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2006 年 1 月 9 日,91 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位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 ”1916 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4 岁考入南开中学,1935 年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结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日后影响中国的核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
2、学。1945 年,叶笃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斯贝。硕士、博士都师从叶笃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阔,不是就事论事来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 ”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笃正身上。叶笃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这样的字眼,如果有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1949 年,叶笃正结束在美国的学业,他的博士论文引起了美国气象界的关注,并借此获得了一份年薪 4300 美元的工作,而当时,美国一个大
3、学教授也只有 5000 美元。但是叶笃正选择了离开,他对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 ”1950 年 10 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笃正与妻子登上轮船,辗转回到了中国。回国后的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 10 多个人,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巴地面图,相当于五公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 ”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
4、没有。他的很多学生都记得叶笃正指着挂在墙上的巨幅天气图所说的话, “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今后,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该在中国结束了。 ”1984 年,几位美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合作的成果,被叶笃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他已接近古稀之年,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2005 年 12 月,学经济的丑洁明在叶笃正门下学习四年后,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很多人都很吃惊,气象学家为什么要招一个学经济的研究生,叶笃正的回答是“我
5、们是互相学习” 。2006 年 1 月 11 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305 室,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了 5 张办公桌。叶笃正的办公桌放在最里面,桌上杂乱地堆积着两厚沓学术刊物,一个工作了 10 多年的老式台灯还在继续“服役” 。91 岁的叶笃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所里给叶老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可是叶老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就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我们办公室。 ”黄刚说。叶笃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大家给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在大气物理研究所,所
6、有的人都把叶笃正尊称为叶老,叶笃正的秘书崔桂云说,几百个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笃正的学生。“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他不会因为你资历浅而不重视你,也不会因为你声望高而轻信你。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 ”曾经有报纸报道叶笃正任何时候身上都会带一个小本子,黄刚说:“从年轻时叶老一直如此,这样方便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他会在每次上班时跟我们分享他本子里的新想法和新信息,供我们参考,跟我们一起探讨。 ”在黄刚看来,老师的阅读面非常宽泛,他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 “他的视野起码超前
7、20 年。 ”相关链接:在近 60 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近年来,叶笃正一直从事如何利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研究。2003 年,他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同年,87 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他科研上的“朝前”和“超前”眼光,既来自于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也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学识素养。叶笃正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8、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学长钱三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B叶笃正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在美国的学业,博士论文也引起气象界的关注,并在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都是因为有罗斯贝的影响。C阅读材料中三次引用黄刚的话,第一次表现的是叶笃正的治学精神,第二次表现叶笃正心态年轻,第三次表现叶老搜集材料的习惯。D叶笃正说:“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
9、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解析】 A 项, “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未必是钱三强的观点。也许有这种可能,但原文没有明确交待。B 项,强加因果,范围扩大。 “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与罗斯贝无必然因果联系。D 项,表述不当。 “配角甚至更光彩”中的“光彩”意思是“光荣” ,而不是贡献大。 “更”字表现的是叶老对别人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和赞美。【答案】 答 C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2作为一个气象学家,叶笃正有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简要分析。(6 分 )_【答案】 带领弟子画出了中国第一张五百毫巴地面图。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第一次开辟了在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新领域
10、。为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奠定了研究基础。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3叶笃正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他受到尊敬的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_【答案】 淡泊、谦虚。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老人淡然地说,这个奖只是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科学研究以事实服人,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他认为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爱国。放弃自己喜欢的物理专业,他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他学成后,放弃优厚待遇,选择报效祖国。平等待人。和年轻人相处,不会因为资历浅而不
11、重视,也不会因为声望高而轻信。4叶笃正之所以有很高成就,与他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有关。也与他丰厚的学识素养有关。试从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与对你的启示。(8 分)_【答案】 观点一:叶笃正有很高成就,源于他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叶笃正年近古稀,仍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成为这个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体现了他超前的国际视野。身为一个气象学家,却招一个经济学研究生, “互相学习” ,体现了他多学科融合的超前的学术视野。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体现了他超前而宽阔的知识视野。启示: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创新精神,有
12、这种精神,我们在自己的事业上才能像叶笃正一样有所成就。(意思对即可。)观点二:叶笃正有很高成就,源于他丰厚的学识素养。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领导其他人在零的起点上发展起中国的气象事业。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吸引美国的学者寻求支持,因而他才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启示:我们都应当像叶笃正一样,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积累起丰厚的学识素养,在各自的事业上取得成功。(意思对即可。)二、(2014哈三中上学期验收四)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
13、 58 题。曼德拉:传奇依旧曼德拉 1918 年出生在南非特兰斯凯地区的姆卫佐村,他是考撒族人,小名豪利沙沙,意思是“不安分的家伙”这几乎成了他一辈子命运的写照。曼德拉的父亲是泰姆布部落最高首领的参事,并在一个由白人政府监督的咨询委员会里供职。曼德拉亲眼见到父亲为了族人的利益与白人统治者进行抗争。父亲给曼德拉讲述了许多非洲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故事,母亲则常常向他讲述考撒人的道德典故。从这些故事里,曼德拉习得了考撒人古老的智慧以及族人之间的责任和关爱。在曼德拉九岁那年,父亲离世。曼德拉随后被泰姆布王朝的摄政王收养。他对外部世界的向往、追求更高理想的冲动最早就是从这里萌芽的。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他坦言
14、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外部世界的诱惑:“我本来不想有钱、有地位、有名声或者有权力,但是一个新世界焕然展现在我面前。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忽然时来运转的时候,经常发现自己被许多事物所诱惑,我也不例外。 ”摄政王的仁慈和部落的民主议事规则对曼德拉影响极大。摄政王夫妇把曼德拉视为己出,把他当作未来的部落接班人精心培养。曼德拉和摄政王的孩子们一起上学、玩耍,亲如兄弟姐妹。摄政王还经常将曼德拉的母亲和妹妹接来王府陪伴曼德拉。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使曼德拉养成了宽厚、温和的个性。少年曼德拉还经常旁听摄政王召集的部落会议。摄政王宣布会议开始后,便一言不发,听由到会的每个人轮流发言。有些发言是批评摄政王的,但不管批评多么
15、激烈,摄政王从不为自己辩护。大家发言完毕后,摄政王再进行总结,寻找大家的共识,从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进去。如果没有达成共识,下次继续召开会议,一直到达成共识为止。这种源自非洲本土的民主精神和共识意识,在日后曼德拉建设南非民主制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管敌人或竞争对手的抨击多么激烈,曼德拉一直耐心倾听,一遍遍地讨论,直到形成共识。因此,今天在南非大陆上建成的民主并不全是西方的传播和赐予,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非洲本土的政治智慧。16 岁成人礼后,曼德拉离开了王府,在克拉克伯雷寄宿学校上初中。这是一所教会学校,英语是惟一教学用语,课程都与英国和基督教有关。学校向学生灌输英国白人至上文化,但同时也传授
16、信仰自由、民主、公正和骑士精神等思想。19 岁时,曼德拉进入希尔德顿预备学校。这里给曼德拉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著名考撒族游吟诗人姆卡伊对学校的造访。姆卡伊从白人专用的门走进来,大胆预言未来南非黑人终将战胜白人殖民者。这一幕对于曼德拉来说就像“流星划过了黑暗的夜空” 。21 岁时曼德拉进入福特海尔大学,这是当时惟一的黑人大学。正是在这里,曼德拉结识了后来在非国大担任领导的马修斯教授和贾巴乌教授。这两位教授在课堂上公开批评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主张通过渐进和非暴力的制度变革来扩大黑人权利。上世纪 40 年代的南非,黑人的处境越发艰难,曼德拉已难以在冲突日益激烈的白人统治者和黑人觉醒者之间保持超然态度。
17、期间,有两件事深深影响了曼德拉。第一件事是,一天曼德拉和同学正站在邮局外面,一位傲慢的白人官员走过来,要求曼德拉的同学进邮局为他买几张邮票。当时,任何白人都可以让任何黑人为自己办事。虽然受到了这个白人官员的威胁,但是这位同学仍然坚决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曼德拉深受触动。另一件事是,曼德拉被提名为福特海尔大学“学生代表委员会”候选人,此时由于学校粗暴拒绝了学生要求改善伙食和参加更多的学校管理的建议,学生代表会议决定抵制选举“学生代表委员会”的正式投票,校方两次强行组织选举,曼德拉都被选上了,但为了坚持“校方不接受学生建议就辞职”的承诺,曼德拉两次辞职。结果,他被开除了。沮丧的曼德拉回到摄政王府。他
18、不仅没有听从摄政王的建议重新回到学校,同时为了反抗包办婚姻,他和摄政王的儿子一起逃到了约翰内斯堡。至此,曼德拉彻底摆脱了羁绊,站在了一个崭新但异常曲折的新起点上。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第一段不仅写了曼德拉出生的时间、地点、父母,还特别写到并解释了他的小名,目的是增强作品的真实性。B曼德拉在摄政王府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受到新事物的诱惑,他想要尽快离开王府,去外部世界追求更高的理想。C今天在南非大陆上建成的民主,既受到西方自由、民主精神的影响,也和非洲本土的民主精神、共识意识有很多联系。D文中“流星划过了黑暗的夜空”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姆卡伊的行为
19、和言辞给曼德拉的思想带来的冲击。E本文采用了一般传记的写法,以曼德拉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叙述了曼德拉一生的生活经历。【解析】 A写到并解释小名,目的是领起下文,概括曼德拉一生的特点“不安分” ;B.“他想要尽快离开王府”原文无据;E.“叙述了曼德拉一生的生活经历”错误。【答案】 CD6文中说“不安分的家伙这几乎成了他一辈子命运的写照” ,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 分)_【答案】 他在自传中坦言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外部世界的诱惑,对外部世界充满向往,有追求更高理想的冲动。他作为学生代表,为了坚持“校方不接受学生建议就辞职”的承诺,曼德拉两次辞职。最终被学校开除。他被开除后不仅没有重回学校,同
20、时为了反抗包办婚姻,他和摄政王的儿子一起逃到了约翰内斯堡。7结合全文,概括本文选取和组织材料的特点以及这样处理的好处。(6 分 )_【答案】 特点:从选材角度看:选取了对曼德拉成长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来写。从组材角度看: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好处:这种处理方式,使全文材料丰富而又重点突出,能很好地揭示曼德拉的成长过程极其思想性格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凸显文章的中心。8哪些生活经历对曼德拉日后建立民主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 分)_【答案】 他幼年时期亲眼见到父亲为了族人的利益与白人统治者进行抗争,这种抗争精神可以算是对曼德拉民主思想的启蒙。他少年时期常旁听摄政王召集的部落会议,从部落的民主议事规则中领略到源自非洲本土的民主精神和共识意识。他在求学过程中接触到信仰自由、民主、公正和骑士精神等思想,游吟诗人姆卡伊大胆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