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303KB ,
资源ID:44244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424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一轮复习重点突破学案:37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doc)为本站会员(无敌)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一轮复习重点突破学案:37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doc

1、学案 37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学案目标 1.掌握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常见题材诗的思想感情。2.理解并掌握整首诗的思想感情及做题的基本方法。1(2010江苏卷)(送魏二原诗见“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学案)一、二两句诗中“醉别” 、 “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答:_2(2009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词见“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学案)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答:_3(2008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原诗见“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

2、_(2)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考点探讨把握古诗中的思想感情题是江苏卷的重点难点,且赋分较高。较全国其他省市试卷要求更高,主要表现在:几乎每道题,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关涉思想感情。切口小,多从一两句或一联或某些具体词语切入,多角度、多层次设点。答题要求开掘深,采点全。值得关注的是命题变化:切口的由小变大,2009 年分析的是全篇思想感情的变化,题型由“直陈情感式”变为“分析情感式” ,凸显情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古诗浩如烟海,从题材上看大致有山水田园、边塞军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思乡、赠友送别等。同题材的诗,大致有共同的思想感情。分清类别

3、,可以基本定位作品的思想内容。一、山水田园诗1知识梳理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代表作家有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积雨辋川庄作王 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4、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二、边塞军旅诗1知识梳理对边塞诗,要注意以下几点:(1)弄清立意,深入挖掘其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描摹塞上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戍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2)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

5、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_(2)诗题为“征人怨” ,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 ,请作简要赏析。答:_三、咏物言志诗1知识梳理鉴赏这一类诗,首先要抓住诗人所咏之物的特点。如林和靖笔下的“梅”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郑板桥笔下的“竹”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

6、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其次要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选取什么物,寄托什么情,往往跟诗人的经历际遇、情趣爱好、生活作风、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有密切关系。陶渊明咏菊,是抒写他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黄巢咏菊,是把菊花与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形象地展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2演练体悟阅读于谦的石灰吟 ,回答问题。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情怀?答:_四、怀古咏史诗1知识梳理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

7、事。在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 “怀古” “览古”等字样,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从表达的方式上看,怀古咏史是手段,抒怀讽今是目的。怀古多是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较虚,较空灵;咏史则是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较实,较具体。鉴赏这类诗,一要弄清作品中所涉及的史实和有关的人物,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抒发的思想感情。二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触发感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词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

8、门,也就是词人引发情思的现实原因。三要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史,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则是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登洛阳故城许浑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鸦噪暮云归古堞 ,雁迷寒雨下空壕。可怜缑岭 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注 许浑:晚唐诗人。古堞:城上的矮墙

9、。缑(Gu)岭: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东南,距洛阳约百里。传说东周灵王的太子晋修仙得道,在缑氏山头骑鹤升天而去。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略作分析。答:_五、羁旅思乡诗1知识梳理羁旅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之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羁旅思乡诗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读这类诗,主要是通过意象来理解感情。常见的意象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 干举目纵然非我

10、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答:_六、赠友送别诗1知识梳理赠友送别,是古诗常见的题材之一。一般表现朋友之间的挚爱深情、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感,有惆怅,有期待等。读这类诗,首先要搞清主客关系,弄清谁送谁,因何离别。其次要掌握诗中情感的表达方式。一般的赠友送别诗是即景抒情,开头或叙事,或写景,然后是抒情表意。再者要正确理解诗中的情感内容。离情别绪,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准确理解。不是所有的离别都是伤感的。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1、”,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 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 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 九华山: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的的:明亮、鲜明的样子。旆:旗帜。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方法方法一 找情语,抓尾句1方法提示所谓情语,就是诗的情感语言。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表情达意的字词。哪怕全是写景句,也会有情语藏在其中。抓住了这个字,诗人在这首

12、诗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古典诗歌一般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所以诗的尾联或词的下片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要特别注意抓住尾句,仔细体会诗人蕴涵其中的情感。找情语,抓尾句,这是准确把握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方法。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步入衡山范成大应有人家住隔溪,绿荫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廋,竹笋漫山凤尾齐。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 注 闲身信马蹄。注 散诞:逍遥自在。作者的情感集中在诗中哪一联上?找出来并分析其情感。答:_方法二 懂特点,会分析1方法提示(1)多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尤其是写景诗,全靠景物来抒发感情,有时是以乐景写乐情,哀景

13、写哀情,有时是以乐景衬哀情。还有,作者借用典故抒发的感情也往往是含蓄的。这些都需要在把握思想感情时特别注意。(2)多是复杂的,丰富的,少有单一的。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杜甫的风格是沉郁顿挫,但像写于成都草堂时期的作品多是喜悦乐观开朗的。(3)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理解这类诗,就要抓住作品感情变化的脉络和阶段,不能只抓住一点,而不顾其余。明白了上述特点后,就要在答题时多广思一下,深挖一下,争取理解得全面些。懂得作者表达感情的特点是全面把握的基础。接下来就是分析的工作了。因为是整体把握诗的思想感情,而整体是建立在部分的基础之上的,所以,

14、第一要总分结合,先认真分析某一联(某一片)的思想感情,再合起来构成整首诗的思想感情。第二,分析要有据。对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把握,可以是多元的,但无论什么样的理解,得出的结论必须是有根据的,即必须能够说出哪些语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支撑这个结论,这个结论是否是从该文本出发的。不能任意拔高或转移,不能盲目贴标签,或一知半解就下结论。不论是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还是参照注释,都必须建立在对具体语句的认真揣摩及品味的基础之上。分析时最好引用诗中的原句或原词。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别 滁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这是一

15、首以“饯别”为主题的诗。你认为诗人在离别酒宴上的心情如何?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答:_听课记录: (1)审题抓住题干,审清答题要求。直陈式:要求直接答出整诗的思想感情。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全文看,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直陈简述”式:不仅要求说出来,而且要求分析怎么得出来的。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答题通过什么内容表达了基于某种原因或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感情基调(或忧愁或孤独或喜悦)。一、对点训练(一)高考题组1(2009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小重山端午(元)舒由页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16、细缠五色臂丝 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 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从全词看, “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二)模拟题组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春即事叶 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作者在诗中流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述。答:_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日 暮 杜 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 繁。注 大历二年秋,杜

17、甫晚年流寓夔州,写下此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在全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答:_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罗敷歌(宋)贺铸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 。目断书鸿 ,平淡江山落照中。 谁家水调 声声怨,黄叶西风。罨画 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注 丝桐:指美妙的音乐。书鸿:传书的鸿雁。水调:曲牌名。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上片和下片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答:_二、综合训练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水调歌头 注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18、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 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期间。(1)词的上片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答:_(2)本词表现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答:_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雨叹三首(其一)杜 甫雨中百草秋先烂,阶下决明 注 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 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

19、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答:_(2)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答:_(3)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中评说该诗“语虽委婉,而寓意深切” ,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_学案 37 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高考体悟1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2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 “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解析 回答此题,要看清题目要求。词作对比了山河的昔盛今衰,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之情,对统治者豪奢误国的悲痛之情,继而表达收

20、复失地的决心,接着词人想象胜利归来重游黄鹤楼,那时的心情肯定是轻松畅快的。3(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知识整合一、2.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营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诗歌抒发了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引起的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以及禅寂生活带来的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二、2.(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出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

21、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三、2.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尚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远大的理想和坦荡的胸襟。解析 思考时应该想到诗人在咏石灰的同时,也在咏己,二者完全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四、2.首句“禾黍离离” ,是从诗经黍离中的“彼黍离离”化用而来的,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第二联表达对这座由劳苦百姓辛苦修建,却终遭废弃的城市的痛惜之情。“水声东去”既是写实景(古洛城紧靠着洛水北岸),又是双关寓意。诗人由脚下奔流向东的洛水,生发出光阴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尾联借用典故慨叹世人不能像太子晋那样逍遥自在地超脱于尘世变迁之外。

22、解析 可逐联分析。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哪是写史哪是写今部分,并思考写史的意图。五、2.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又无可奈何的感慨。旅居异地的乡愁。解析 尾联是主旨句,抓住它分析即可。六、2.与友人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自己不得意、惆怅、寂寞的心情。解析 这首送别诗先写景,烘托气氛,后抒情。作者的心情流露在后两联中。重点突破方法一2尾联。表现了作者对喧嚣的官场(世俗)生活的厌弃,以及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解析 应仔细分析尾联上下句的意思,以便全面地把握情感。方法二2诗人是强为欢颜、内心伤痛的。一个“且”字就透露出诗人那时那地的内心世界,“莫叫弦管作离声”就更明确地表明了诗人的心态周围的管弦乐队演奏的

23、离别曲子,将要打破诗人的自我防控线,迫使诗人失态流露真情,故诗人恳切地请求, “莫叫弦管作离声” 。解析 表面上欢笑,内心里伤痛,表里不一是该诗情感表达上的特点。巩固提升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解析 词中先详细描绘了端午节人们忙碌的场面:“处处忙” “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点出端阳风俗,洋溢着喜庆气氛。 “空惆怅”是写作者触景生情的感慨:世人只知过节,却不知节日的历史内涵。下阕紧接上阕,叙述自己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千年忠义气,日

24、星光”是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赞颂。 “总堪伤”是描写作者读罢离骚后的情态。 “无人解”是写自己孤寂落寞的处境,同时和上阕“空惆怅”照应。2流露出一种恬静、悠闲、喜悦的情感。 “双双瓦雀”在瓦屋上跳跃,把它们的影子投上书案,点点杨花从窗外飘落于砚池,没有恬静、闲适的心境是难以观察到的。诗将作者足不出户、埋头书案(“读周易”)、淡泊名利的形象和恬静、悠闲、喜悦的情感生动地展示出来。解析 找情语(“闲”),析景物(静),看活动(“读周易”)。分析时应结合原句原词。3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国、思乡恋亲之情,以及暮年济世渺茫的人生悲凉之感。4上片重在抒发悲秋之情,下片重在表达人世聚散的感喟。解析 本题从词的描写和

25、抒情方面进行考查。这首词的主调是抒发一种浓重的悲秋感,及由此而引发的对人世聚散无常的深深悲慨之情。此词上片重在抒发悲秋之情,下片重在表达对人世聚散的感喟。其思想情绪之表达,或直抒而出,或借景生发。本词作于扬州,顺手化用杜牧的诗句是很自然的。但妙在化用得天衣无缝、融合无间,它借助于黄叶西风的秋景描写,把原词句所具有的听觉感受与眼前的视觉感受融为一体。5(1)词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到来后,词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2)对朝廷的不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与痛苦。

26、6(1)对比、比喻。秋雨中百草的“先烂”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强烈的对比(或以百草衬决明),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 “黄金钱” 。(2)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溢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运多舛的君子形象。(3)前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如决明般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心,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解析 (1)稍加分析手法。(2)分析时应从外在形象、内在形象两方面入手。(3)该题综合性较强,扣住内在情感,逐联分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