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周浦镇北庄村排灌设施系统改造工程基坑开挖及支护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本工程新建 1 座灌溉泵站,位于东窑港南侧,采用 2 台 350ZLB-3.5 型混流泵。泵房为单层砖混结构。泵站设有泵房、办公室、工具房三间,建筑面积53.8 平方米。其中泵房三间平房总体平面尺寸为 7m*9m,进水池、出水池总体平面尺寸为 20.1m*12.7m,为实地开挖,开挖深度在 1.54.0m。1.2 支护形式因场地空旷,按设计控制点放样开挖后,四周环绕留出 1m 宽左右排水明沟及集水井,四面均采用 1:1 放坡方式进行。1.3 地下水控制1基坑内采用明沟排水与集水井集水的方法控制地下水。2在土方开
2、挖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内设置临时集水井抽水。3基坑内排水沟截面 300400,集水沟排水坡度 0.51%。基坑中的水利用排水沟引入集水井,再将水统一外排。二、基坑安全施工措施2.1 临边防护基坑开挖对坑边作业已构成危险,按照临边作业有关规定,应打设临边防护设施。1、临边防护栏杆采用钢管栏杆及栏杆柱均采用 48*3.5mm 的管材,以扣件或电焊固定。2、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 1.01.2米,下杆离地高度为 0.50.6 米。坡度大于 1:2.2 的,防护栏杆应高 1.5 米,并加挂安全立网。横杆长度大于 2M 时,必须加设栏杆柱。3、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
3、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 18 厘米的挡脚板或 40 厘米的挡脚笆。如有孔眼,不应大于 25 毫米,板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 10 毫米。4、强化工人的岗前安全教育,进入基坑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合格的安全帽。25、基坑周边 3 米范围设警戒线。基坑边警戒线内严禁堆放一切材料。2.2 坑壁支护根据地质勘查资料显示,开挖区内土质较好,为确保土体稳定,现场预备一些木桩及竹篱笆,便于坑壁支护,防止雨天雨水冲刷造成塌陷等现象。2.3 排水措施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控制采取排水、降水、隔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控制。基坑内采用明排,为了排除雨季的暴雨突然而来的明水,防止坑底积水。在土方开挖过
4、程中,合理布置临时集水坑,通过潜水泵及时将积水抽至坑顶排水沟外排。土方挖至基底标高后,及时按总平面布置图要求设置坑底排水系统,做到有组织排水,确保排水畅通。2.4 坑边荷载1、坑边堆置材料包括沿挖土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不应离槽边过近,距坑槽上部边缘不少于 2 米。2、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土方开挖如有超载和不可避免的边坡堆载,包括挖土机平台位置等,应在施工前进行设计计算确认。2.5 上下通道在基坑合理位置设置专用通道供施工作业人员上下,不准攀爬模板、脚手架以确保安全,施工中应符合高处作业规范中攀登作业的要求。2.6 土方开挖1、所有施工机械应按规定进场经过有关部门组织验收确认合格,并有记录
5、。2、机械挖土与人工挖土进行配合操作时,人员不得进入挖土机作业半径内,必须进入时,待挖土机停止作业后,人员方可进行坑底清理、边坡找平等作业。3、挖土机作业位置的土质及支护条件,必须满足机械作业的荷载要求,机械应保持水平位置和足够的工作面。4、挖土机司机属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操作证。5、挖土机不能超标高挖土,以免造成土体结构破坏。坑底最后留一步土方3由人工完成,并且人工挖土应在打垫层之前进行,以减少亮槽时间(减少土侧压力) 。2.7 基坑支护变形观测1、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按相关要求埋设监测点位。2、基坑开挖过程中注意监测:支护体系变形情况;基坑外地面沉降或隆起变形;监测支护结构的
6、开裂、位移,重点监测坑壁土面开裂情况。必须搞好基坑的各项变形监测数据的测设,确保基坑支护的安全性。如发现基坑变形异常,必须马上停止施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3、各监测点在基坑施工影响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支护结构变形每天测一次,在土方开挖阶段,每半天测一次。底板浇筑完成后,每 3 天测一次,并可逐步延长,但不得超过 5 天。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达到 25mm 为报警值,应立即通知公司总工室,并加强观测;支护水平位移 35mm 为最大位移监控值,根据测量
7、情况增加锚杆加固支护结构。2.8 作业环境1、现场位于农村,应加强对周边居民的宣传教育,必要时进行封闭施工;2、人员作业必须有安全立足点,临边防护等安全措施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规定要求。3、对进行机械设备逐一按相应规范进行检查,并组织验收,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4、现场临时用电中电箱的设置及周围环境以及各种电气设备的架设使用均应符合 JGJ46-2005 的规范规定。2.9 基坑支护应急措施1、基坑开挖前,应作好基坑抢险加固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基坑监测信息反馈系统;加固用的钢材、水泥、草袋等。2、当地面有裂缝出现时,必须及时用水泥砂浆封堵。3、当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或有失稳前兆时,应
8、立即采取加固措施,加固的方法有撑、拉、压、灌、堵、减等,加固方法如下:4当坑边土体严重变形,且变形速率持续增加时,应视为基坑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兆,应立即采用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基坑,待基坑稳定后再处理。支护发生滑塌失稳时,立即停止坑内降水,并在坑内堆砂包反压。当基坑周围建筑物严重开裂、倾斜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紧急疏散,并补强加固或拆除,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三、质量保证措施1、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2、 “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3、 “预防为主”:把对
9、质量的事后检查,转为对质量的事前控制,把对工程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和对中间产品的检查。4、基坑开挖前按方案尺寸放出边线,挖土按控制线开挖,并确保按规定的放坡坡度开挖。5、基坑开挖应有水平标准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开挖过程经常校核开挖面标高,并设专人指挥挖掘机操作,以防基底超挖。6、夜间施工时,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7、土方开挖前,应对周围环境进行普查,清除安全隐患。对邻近可能产生影响的设施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8、加强边坡定期维护工作,发现塌方情况,要立即采取边坡加固措施。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坚持贯彻“
10、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坚持安全消防检查制度,防止事故发生。3、施工现场使用的设备及线路,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安装和架设,用电原则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开关的“三级”保护措施,要对所有机械作接零和重复接地的装置。所有电箱均有门、有锁、有防漏雨盖板,有危险标志,有统一编号,有管理负责人。严禁电线随地走,发现使用线路有破损或绝缘性能不良应立即撤换。54、所有电闸、漏电、熔丝荷载必须与设备额定电流相等,不使用偏大或偏小额定电流的电熔丝,严禁使用铜线代替熔丝。5、架空拉设的电线严禁直接挂在脚手架上,橡皮线通过走道等位置时,必须加设胶套管,以防压裂漏电。6、土方机械启动前应将离合器
11、分离或将变速杆放在空档位置,确认机械周围无人和障碍物时,方可作业。7、行驶中人员不得上下机械和传递物件,禁止在陡坡上转弯,倒车和停车;下坡不准空档滑行。8、操作中,进铲不应过深,提斗不应过猛,一次挖土高度一般不能高于4m。9、向汽车上卸土应待车子停稳后进行,禁止铲斗从汽车驾驶室上越过。10、铲斗回转半径内遇有推土机工作时,应停止作业。11、行驶时,臂杆应与履带平行,要制动往回转机构,铲斗离地1m左右,上下坡时,坡度不应超过20 o。12、作业行走时严禁靠近架空输电线路,挖掘机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有关要求。13、实行封闭式施工,出入口等醒目位置设立安全警示标牌。14、施工场内设置连续、
12、通畅的排水设施,场内不得大面积积水,所有泥浆、污水、废水必须经沉淀处理后才能排入排水管道,废浆和烂泥必须使用封闭的专用车辆进行运输。15、施工现场的材料堆放,应分类,堆放整齐,标识清楚,起堆叠放高度不得超过1.6米。16、搞好场区内的环境卫生。5、机械配置计划机械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备注挖掘机 200型 1台潜水泵 4台 2台备用6六、劳动力配置计划序号 职务 人数 序号 职务 人数1 项目经理 1 8 普工 42 技术负责人 1 9 其它 23 测量员 14 施工员 1 合计 155 质量员 16 安全员 27 机械操作工 27、施工工期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签署挖土令后,根据开挖工程量大小
13、、规模,拟安排工期 2 天内完成。八、救援预案事故报告流程图7应急救援组成员联系方式姓 名 职 务 电 话刘玉仙 项目经理 13801772494高国强 项目技术负责人 13917412285唐忠 质量员 13917193624王锋 文明施工员 18017141222陶明诚 泵站工长 13636421988事故发生发现(目击)者附近管理人员 班组长上级部门及领导项目负责人(组长)8周浦镇北庄村排灌设施系统改造工程基坑开挖及支护专项方案上海淼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3 年 12 月 目 录一、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况 .11.2 支护形式 .11.3 地下水控制 .1二、基坑安全施工措施 12.1 临边防护 .12.2 坑壁支护 .22.3 排水措施 .22.4 坑边荷载 .22.5 上下通道 .22.6 土方开挖 .22.7 基坑支护变形观测 .22.8 作业环境 .32.9 基坑支护应急措施 .3三、质量保证措施 4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五、机械配置计划 5六、劳动力配置计划 6七、施工工期 6八、救援预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