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17.50KB ,
资源ID:43188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318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推荐】2016学年高考语文3年考点析与练(上册):考点2 虚词类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无敌)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推荐】2016学年高考语文3年考点析与练(上册):考点2 虚词类 word版含解析.doc

1、【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3年 1考,分值 4分2013山东,16,4分课标近几年没有涉及这个考点,自主命题省份的试卷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或填空题,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关联词语、介词、副词的辨析上,有时也会涉及个别典型助词的用法。根据对近 3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这是课标卷很少考查的考点,2016 年考查这个考点的可能性很小,但不完全排除考这个考点的可能性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 (2013山东,16,4 分)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4 分)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我们只注

2、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改 1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 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从而 2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 3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4【答案】如果 甚至 因此 否则【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连贯和关联词语的使用,是综合型的语言表达题。该段文字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讲错误的做法及可能带来的后果,后一句是从前一句的错误做法中的总结。由“只注重”“而” “势必” “从而”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处表示假设关系,故应该填写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倘若” “如果”等;而处,前后两分句是递进的关系,所以填“

3、甚至” ;处后面就是对上文错误做法的总结以及不这样做的反思,所以填“因此”和“否则” 。这是一个复杂的句群,分析时要瞻前顾后,捋顺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答题方法】做这类题,先要弄清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句子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才能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准确地选用关联词语。考点规律揭秘正确使用虚词,主要要求正确使用助词、介词、副词和连词。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 “正确使用虚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虚词使用正误辨析型、虚词使用填空选择题。如何正确使用虚词,可采用下面这几种方法。1.虚词的意思要记准。要正确使用虚词,首先必须了解虚词的意思。【示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小男孩吃

4、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B为了提高写作效率,他宁愿使用“汉王”电脑代笔,并一再说“我不是赶时髦哦” 。C一些人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也知道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中的地位,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D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答案】C2.虚词搭配要正确(1)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2000 年春招卷)(2)他的话方音很重,何况又说得快,我几乎没有听懂。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也有配套使用的,出题人往往在这个配套上做文章。句(

5、1)的连词“由于”后面分句缺少表结果的照应连词,应在“至今”前加上“所以” 。句(2)中“何况”与“况且”都表递进,但“何况”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与前句构成对比;“况且”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举例(程度比前分句更重的例子) ,所以此句应改为“况且” 。【示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虽同在一个城市,但也只是偶然见见面。B毕业 10年了,可我们总会说起曾和自己有着多年情谊的同窗好友李明。C共产党人应该把党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来考虑。D除非是在蓬莱仙阁,才能看到变化神奇的海市蜃楼景象。【答案】D【解析】A项“偶然”应为“偶尔” 。 “偶然”指某种动作或行为或者情况不一

6、定要发生,表示出于意外。 “偶尔”表示情况不是经常出现,着眼于数量,指次数少。 “偶然”与“见见面”搭配不当。B项“着”应为“过” 。 “过”表示动作或事情曾经发生。而“着”表示持续。结合上文“毕业 10年了” 、 “有着”与“多年情谊”搭配不当。C项“把”应改为“以” , “以为”是固定搭配,而“把为”不能搭配使用。D项“除非才”是一组成套使用的关联词,且切合语境,正确。 3.虚词位置要正确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示例 3】下列两个句子关联词语使用是否正确?(1)过去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2)3 月

7、17日,6 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答案】不正确【解析】句(1)中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所以前一分句的关联词“不是”应放在“产品的质量”前。句(2)中“关于”的位置不当,如果说要保留“关于”这一介词结构,那就应将它移到主语“世界各大报纸”的前面去,或者将“关于”改为“对” 。4.注重近义虚词之间的微细差别一些常用虚词之间在意义,用法上的差别比较细微,如“再”和“又” 、 “进而” 、 “从而”等,高考的试题往往注重这些差别的比较,以求准确使用。【示例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

8、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此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A况且 何况 而且B况且 而且 况且C何况 而且 何况D何况 况且 而且【答案】 D【解析】“何况” 、 “况且” 、 “而且”三个都是连词,三者似乎都有表示递进的意思。要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何况”主要用法有二:一是相当于口语中的“甭说、甭提” ,两件事对比、映衬,用浅的烘托深的,表示甲如此,乙更如此;二是先举一层理由,然后进一步举一层理由,从说话人来看,后一层更重要,更充分。 “况且”有进一步申述理

9、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的理由的意思。 “而且”主要用于表示后一成分比前一成分进一层。依据句所说,用“何况”最恰当,句“况且” “而且”都可用,用“况且”更恰当,句所说,用“而且”更恰当。综合起来看,D 项是答案。5.虚词不能赘余有的虚词与上下文有关词语在意思上部分或全部重复,称为赘余。(1)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2)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法行为,尚未引民社会的广泛关注。句(1) “应邀”就已包含了被动的成分,再用“被”重复多余,应删掉“被” 。句(2)的主干是“严重性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

10、民币的错误做法广泛关注” ,显然介词“对”是多余的,应删掉。【示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C其实,细究起来, “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D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答案】A6.虚词用法要正确有的虚词一般用于肯定句,有的虚词一般用于否定句;有的虚词表将然,有的虚词表已然;有的虚词表转折

11、,有的虚词表递进,有的虚词表假设不同的虚词在用法上有不同的要求。【示例 6】下列各句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何芳盼望早日康复,回校上课,妈妈又何曾不是这样的心情呢?B一部长篇小说有主题、副主题,而每一卷也何妨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C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尝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D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答案】C【解析】A项“何曾”后面不能跟否定句式,应用“何尝” ;“何曾”与“何尝”都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所不同的是二者在用法上, “何曾”后

12、接肯定, “何尝”后接否定。比如:这些年来,他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再如: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工夫罢了。B项“何妨”应作“不妨” , “何妨”与“不妨”意同,它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用于疑问句。如:试试何妨?拿出来叫人们见识一下又何妨呢?“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下接肯定。如:不妨试试。不妨拿出来叫人们见识一下。C项“未尝”与“不”合用,构成双重否定,意思与“不是不” 、 “不是没”相同,但口气更委婉。它与“未曾”的区别主要在用法上:“未曾”后接肯定,如:这是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奇迹;“未尝”后既可接肯定,又可接否定。接肯定的,如:他终夜未尝合眼。C 项正确。D项中“再”是个副词

13、,它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实现的动作只能用“又” 。如:“你又来了” ,是说你来过一次,又来了。 “你再来一次”是说你来过一次,希望你能还来一次。本题答案由看用法即可断定。7.把握虚词轻重义虚词在表意上有时也有轻重之分,不同的语境要求选择表意轻重不同的虚词。【示例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人家的进度 就要超过咱们了,咱们得加油干呐!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情况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了。邵玲的思维很敏捷,邵倩的思维 敏捷。A马上 未免 更加 B马上 不免 更加C立刻 不免 越发 D立刻 未免 越发【答案】A【解析】“马

14、上” “立刻”指时间短,但“立刻”更短;“未免”比“不免”语气要委婉些;“更加”与“越发”均表比较,但“更加”可以指两者相比,而“越发”则仅限于同一对象的相比,而句意则是两者相比。本题两句的选择均可由看轻重而断定。8.虚词歧义有些虚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因表意不清而造成歧义。【示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绍兴极大部分是平地,所以河流大多是静止的样子。B那时我已年近四十,心力、体力都不允许我再做片刻的迟疑,但是除了痛苦的人生经验,我几乎是赤手空拳。C一阵沉默,接着是一阵哄笑。杀气腾腾的审讯室里,兴许还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笑声。D这是他背地图的方法之一。往往,他拿起笔,就

15、在计算机纸上,一省一郡一川地画下去。【答案】B【解析】A项的“大多”是“大部分” “大多数”之意,在这里至少有两种理解,一是“大多数河流是静止的样子” ,一是“河流大多数情况下是静止的样子” 。 “大多”在这儿有歧义,应改为“通常” , “通常”即“一般” “平常” 。C项“兴许”不仅表推测,还暗含“希望”之意,不符语境,应将“兴许”应改为“大概” ,“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符合“从来不曾有过”的语境。D项应改为“常常” , “常常”是指(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往往”强调“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在或经常发生。 ”本题的 A项就是依据“看歧义”而断定是错误的。当然,实际做题中,往往是以上方法的

16、综合运用。【考点经典试题训练】3年高考真题(2012重庆,14,3 分)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答案】D创新预测试题(2014天津市河北区 2014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目前国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 通过良性竞争带动

17、其他企业一起发展, 能有更好的发展。早在 2002年,我国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用于养殖业, 这个餐桌上的“毒瘤”多年来仍来被根除。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 ,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A如果就 然而 否则 B如果就 只是 反之C只有才 然而 反之 D只有才 只是 否则【答案】C【解析】(1) “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而“如果就”表示假设条件关系,根据语境,此句用“只有才” 。 (2)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只是:也是表示转折,但口气较轻。根据语境,此句应用“然而” 。 (3)反之: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否则:如果不是这样。前者指行为的反向情况,而后者指在假设情况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语句后半部分旨在说明反向情况,故应用“反之” 。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