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0 ,大小:703KB ,
资源ID:42695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269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1《梳理脉络,削枝打叶,概括升华》.doc)为本站会员(无敌)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1《梳理脉络,削枝打叶,概括升华》.doc

1、第一节 传记阅读第 1 课时 梳理脉络,削枝打叶,概括升华(复习课)诺贝尔的自传诺贝尔的传记,实在幽默而简洁。这种要点化的表述,在解答传记阅读题时,我们真要认真学学。(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科学巨人玻尔1927 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 。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 ,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

2、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 。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

3、学派”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 1917 年申请,并于 1921 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 40 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 600 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

4、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 ,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 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

5、,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1957 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相关链接】 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 1913 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

6、“对应原理” ,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 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 192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1918 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 ”(摘自戈革玻尔集)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B玻尔以自己

7、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解析 A 项, “惺惺相惜” “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不贴切;C 项,参照原文第五、六段可知玻尔未参加抗敌组织而是“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 ;D 项,由

8、原文倒数第二段可知该项表述有误。答案 答 B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C、D 不给分。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答:_解析 这是一道局部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题区间,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分条作答。答案 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物理学界的学术争鸣。,(精彩 PPT 名师讲解)教你思维1梳理本文思路和内容要点,简要划分结构并概括大意。答案 第一部分一、二段:以“巅峰对决”引出玻尔,突出玻尔的“科学巨人”

9、地位。第二部分三、四段:叙写玻尔创建哥本哈根学派过程中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现他对量子物理学发展的伟大贡献。第三部分五、六、七段:叙写玻尔在二战前后保护科学家、反抗纳粹以及参与推动国际原子能事业方面的事迹。2.相关链接的两则资料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答案 链接介绍了玻尔的生平,使读者对玻尔的科学贡献有更全面的了解。链接以玻尔回复老师信中的话凸显他的爱国精神,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3题目称玻尔为“科学巨人” ,从全文看,其“科学巨人”形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答案 第一,玻尔创立了哥本哈根学派,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在原子核理论方面也有贡献。第二,玻尔作为伟大科学家具有特有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人

10、文情怀。思维拓展人物传记的四步三遍阅读解题法第一步:仔细审题,形成问题意识充分了解题意要点,全面把握要回答的问题,形成问题链,带着问题阅读文本。第二步:整体把握,梳理文本内容以中速阅读文本,理清传主的经历、事迹,文本的详略和表现手法,思路的特点,以及作者的议论评价。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 。答:_解析 本题考查对以传主为代表的团体的优秀特质的概括。紧扣该团体与众不同的特点,特别要在与爱因斯坦的比较中思考该团体的特质。答案 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创造了独特的科学

11、精神。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_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是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答案 追求真理,在学术争论战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第

12、三步:再读文本,圈点勾画筛选带着要回答的问题回读文本,确定信息区域,标画相关事件、细节、关键词句,并梳理出要点间的条理。第四步:紧扣文本,精确组织答案将问题与文本结合起来,从问题出发观照文本,深入思考文本内容、传主品质、文本主旨,将前几步的思考结果组织起来,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表达清晰而有层次、有深度。考点一 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

13、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 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 1956 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 70 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

14、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 10 倍、20 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1983 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

15、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 ”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1987 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

16、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1999 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

17、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1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谢希德选择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考生作答时,可立足第二段,根据一些关键句(如“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

18、 “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等)概括原因。答案 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2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答:_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可先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答题区域(第二段和最后一段)。然后从中寻找关键句(如第二段中的“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最后一段中的“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等),对其进行归纳概括。最后分点作答。答案 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3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 这是一道看似探究实则仍为信息筛选与整合归纳的题目。本文对传主谢希德的事迹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记叙,而对于她的“诚” ,也写了很多方面,如对祖国忠诚,新中国成立后回国,为国家转入新领域;对事业热诚,担任校长时坐校车,带领团队勇闯难关;对亲人至诚,尽心照顾患病丈夫。考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20、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答案 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不为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命题分析 所谓“信息” ,就高考实用类文本而言,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句子,或者是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意,或者是闪烁在字

21、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所谓“筛选” ,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语言材料信息对应的信息源。所谓“整合” ,即调整组合所选信息,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对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总结概述。高考对于“筛选并整合传记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结合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4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5通过事件,反映了怎样的性格?6从文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怎样的人?7段写出了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思维建模1在阅读时要能快速理清相关文段的结构层次,准确找出答题区

22、间,切忌浮躁大意。如上面第 1 题可确定筛选区间为第二段,第 2 题为第二、六段,而第 3 题则需要观照全文的各个层次。2明确答题区间后,然后提取重要的词语或句子。要进行比较辨别,要比出有关与无关,较出事实与结论;要分出主要与次要,辨出现象与本质。通过比较辨别,选取出重要信息,提取出关键信息。3对提取的重要信息进行调整组合。要依据题干要求,将重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整顺序;要按题目要求,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加工。4组织答案的技巧紧扣题意。善于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句。整合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九旬叶嘉莹,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赵晓兰叶嘉莹是蜚声中外的学者,且不说诗词创作、理论研究,光是教书育人这

23、一项,教了70 年书的她,培养出无数人才,如今 90 岁高龄仍站在讲台之上,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就功不可没。台湾诗人痖弦形容叶嘉莹“意暖而神寒” ,是空谷幽兰一般的人物。这种气质的形成,和叶嘉莹从小所受的教育不无关系。父亲教叶嘉莹认字读书,启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论语。圣贤之书让她相信,宇宙之间自有一种属“灵”的东西存在着,当人生困厄降临时,便多了应对的力量。另一个对她产生一辈子影响的人是辅仁大学的恩师顾随先生。叶嘉莹从书柜中拿出老师当年写给她的信给记者展示。老师希望叶嘉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读书时,她对顾先生的一字一句都舍不得错过,记下了厚厚的 8 本听课笔记,在颠沛

24、流离中始终妥善保存。后来,她把它们都交给了顾随的女儿顾之京,并一起整理成书。这是叶嘉莹认为自己这辈子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叶嘉莹写过:“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对她来说, “报国”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书育人。讲课时,不管学生是初中生还是研究者,她一定尽己所能,把古典诗词的好处讲出来。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对不对得起学生,更是“对不对得起杜甫、辛弃疾”的事情。从上世纪 40 年代就开始教书,叶嘉莹的好多学生现在都是 80 多岁的老人了。2014 年她 90 岁生日时,有学生打电话给她,说很抱歉,老师的寿辰来不了了,因为已经不能走路了。叶嘉莹用自己澎湃的热情,深深感染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学生。

25、台湾作家陈映真曾经回忆:“她能在一整堂课中以珠玑般优美的语言,条理清晰地讲解,使学生在高度审美的语言境界中,忘我地随着叶教授在中国旧诗词巍峨光辉的殿阙中,到处发现艺术和文学之美的惊叹。”也有学生问过叶嘉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这样回答:“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2013 年之前,叶嘉莹几乎每年都要在北美和中国之间来回奔波,不过,南开大学已然成为她从事古典诗词研究和推广的重要基地。早在

26、 11 年前,叶嘉莹就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不久前,有热爱中国诗词的友人听说她年老后将定居天津南开,决定给她捐助,与南开合作为她兴建了一栋集科研、办公、教学、生活于一体的小楼,定名为“迦陵学舍” 。如今,叶嘉莹正在从事一项浩繁的工程。 “我教书 70 年,历年的讲课、讲演的录音,有2 000 小时以上。 ”她指指家里摞着的一个个行李箱, “这些都是我带回来的历年讲课录音和录像。 ”学生们正在帮助整理成书。她的著作文白相杂,理论性强,而讲课时深入浅出,整理出来更利于向读者普及。晚年的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她看来, “人生总有一天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用这

27、有限的生命之火点燃其他木柴而使之继续燃烧,这火种就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所以古人常说薪尽火传 。有人曾劝我,年纪慢慢老了,该多写点书,少教些课。这话也有道理,可是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这难题,她早已解开。(选自环球人物 ,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叶嘉莹在诗词创作、理论研究以及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贡献,使得她成为一位被许多人熟知、蜚声中外的学者。B叶嘉莹的父亲从论语开始授课教叶嘉莹,这部作品让她相信,宇宙之间自有一种属“灵”的东西存在着,当人生困厄降临时,便多了应对的

28、力量。C叶嘉莹读书时将顾随先生的一字一句记录下来,整理成厚厚的 8 本听课笔记,然后将其交给顾随的女儿,这是叶嘉莹认为自己这辈子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D叶嘉莹把教书育人看作“报国”的最重要的方式,而且,在教书的过程中,她要求自己不仅要对得起学生,更要“对得起杜甫、辛弃疾” 。E叶嘉莹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十分优美,但对生活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因为她的课,虽然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却不会帮助学生评职称,加工资。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 “这部作品”理解错误,文中指的是“圣贤之书” ,而论语只是其中一本。C 项,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这是叶嘉莹认为自己这辈子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 。E 项, “但对生活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理解错误, “净化心灵”也是一种实际的帮助。答案 答 D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C、E 不给分。2.叶嘉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内容进行概括。答:_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形象的能力。题目要求对叶嘉莹这一人物的形象进行概括。通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