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适当补充高考古诗鉴赏、古文阅读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题规范: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等;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生活艰苦、环境恶劣等;指出诗中所蕴涵的诗人情感,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考生答案存在的问题是或不完整,或不具体;其原因在于
2、他们头脑中对这道题的答题要求、答案内容不明确,或者对“怎样答题”的意识不够强烈、鲜明。,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等,给1分; 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1分; 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生活艰苦、环境恶劣等,2分; 指出诗中所蕴涵的诗人情感,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2分。 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4分:本诗的表现手法是寓情于景(1分),先写茅斋低小,但燕子却经常到来,再写看书时,飞虫进来打着人(1分),把自己对茅斋的喜
3、爱之情寄托在燕子、飞虫等意象中,充分体现了茅斋虽小但乐趣无穷。(2分) 3分:用借景抒情(1分)的手法,先点出茅斋低小引来燕子,(1分)体现当时作者不得志,生活环境简单困苦。(1分)琴书体现作者不得志,但未被打倒,还有琴书做伴,全诗以燕子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悲伤之情。,2分:本诗用拟人手法,诗人应用借景抒情,(1分)江上的燕子因为茅斋很低就飞来停在上面,琴和书内都有了泥点则引来飞虫。(1分) 1分:采用了联想、寓情于情的手法,描写了低矮茅房、燕子、泥点、飞虫,(1分)好比世间污浊的人和事,影响着独居草堂的诗人,起到了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作用。 0分:作者住在草堂时,看到燕子经常飞来,并衔着泥污,
4、表达了作者看到官场的贪污而远离,抒发作者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导入新课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
5、人听得?”改得如何?,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这正是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批驳了他人的谬误,显得合情合理。),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了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
6、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课堂活动 (1)“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李白在说梦话吗?,没有“以意逆志”,不了解诗人创作的目的和表达的特点。由于诗人向黄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气势,写出他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符合常人的感觉。用意并不注重说明黄河的真正源头在那里。,(2)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错误出在哪里?,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辞。“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3)杜牧泊秦淮诗中“
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为呢?,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凉州词 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释:孤城:指玉门关。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
8、仞。羌:古代的一个民族。,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山 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
9、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漫步山林,悠闲看景?,可见,我们鉴赏诗歌首先要懂得从诗的关键词句入手,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然后再对这些意象的特点进行分
10、析,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从而正确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小结:,其实两千年前的孟子早已提出这一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方法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不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甚至是曲解诗意,除了不能“以意逆志”(即不能整体把握、不能由表及里)这个原因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请阅读“欣赏指导”的“知人论世”部分。,(1)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
11、富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3)怎样知人论世? 尽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创作背景。 但又不过于夸大“知人论世”的作用,忽略对原文的探究,否则必然会望文生义,穿凿附会,造成新的曲解。,(2)为什么要知人论世?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寡矣。”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
12、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练习一 学生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2:导致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境遇不同,诗情有别。,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
13、薄似纱,誰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这是陆游在当时的京城临安时写的。诗中反映了这种孤独寂寞的心情,诗风清淡、婉丽。第三、第四两句,刻画出我国江南城市中的春景,非常细致贴切,是当时被人传诵的名句。,练习二、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陆游在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
14、安(今杭州)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皇帝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之后,陆游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后者更加蕴藉含蓄,表达的是不被重用的悲愤,却用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风格上,优美动人,富于情趣。,除了书愤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 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
15、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造反。是年冬,永王 (肃宗弟)以抗敌平乱为名,由江陵率师东下,请白参加幕府,不料暗中与亨(肃宗)争夺帝位,兵败被诛,白也因获罪,因郭子仪疏救,免死,长流夜郎。758年,李白到白帝城,遇赦,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顺流之下、船行如飞的境况。既反映了长江三峡的奇险、湍(tun)急,又表现了诗人乘风破浪的豪迈胸襟。全诗写景抒情,融洽自然,字里行间充分表现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和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
16、之首,故又名岱宗。 钟:赋予、集中。 决:裂开。凌:跃上。,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汉末送别诗哀怨,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评析】,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
17、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盛唐送别是乐观,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时代不同,精神
18、迥异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盛唐气象”,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诗人学者林庚先生曾经把盛唐诗歌的总体特色概括为“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那就是爽朗不尽的风格,新鲜灵动的语言,自由解放的个性,宽广豪迈的胸襟,慷慨激昂、锐意进取的时代气息,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情调。,拟行路难 【南朝】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
19、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觉,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释】泻:倾也。首二句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不齐。 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 “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品评】,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第四首。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 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泻水于地,依照各自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个人的遭际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所决定了吗!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
20、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飞致!,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
21、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
22、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李诗却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总结:,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一定要注意: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能力迁移:请大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本单元杜甫的一首诗蜀相,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