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50 小时虎口拔牙通管道贵州“1126”事故抢险救援11 月 26 日 22 时许,在建的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大猫坡特大桥 12#桥墩的塔吊轰然倒塌,从高空坠落的塔吊配重石如炮弹般重重击向西南成品油管道,躁动的汽油从管道破损处喷涌而出,瞬间形成面积约 2 000 平方米的流淌渗油区。22 时 30 分开始,武警、消防、公安和当地干部群众上千人的救援队伍陆续赶到现场。挥发的汽油蒸气刺激着每个人的鼻孔,油气在周边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了 2% 7%, “只要一丁点火花就会发生闪燃爆炸” 。泄漏点北边不足 30 米处,是我
2、国西南铁路大动脉沪昆铁路。消防战士张郭涛和战友们立即设置警戒线,禁绝一切火源。11 月 27 日零时 17 分,沪昆铁路列车停止通行,接触网电力供给中断。抢险救援指挥部做出一系列部署:马上封锁交通,关闭管道阀门,断电,拉网式入户排查,疏散、安置方圆 3 公里范围的群众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迅速做出安排,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现场排险作业安全,确保沪昆铁路客货运输安全,坚决杜绝爆炸、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凌晨 4 时许,周边 3 公里范围内 1 350 名群众全部疏散完毕。12 时 30 分,抢险官兵们利用铜锹、木棍开挖 4 条长 110 米、宽 0.5 米、
3、深 1.2 米的截油沟,防止汽油继续渗透并收集渗油。21 时许,4 条截油沟开挖完成,并挖掘深 2 米、直径 2 米的探油洞 26 个,汽油渗透得到有效的控制,毗邻红枫湖水源的污染隐患完全排除。按照抢险指挥部“先封堵再焊接”的要求,22 时 10 分,开始采用包耐油橡胶皮加压法实施第一次封堵,没有将泄漏点全部封住,不具备动火焊接条件。23 时 05 分,第二次封堵,效果仍不理想。28 日 4 时 30 分,采用聚四氟乙烯棒和内衬耐油胶布加压的封堵方案,漏油点顺利实现临时性封堵,出油量明显减少。6 时许,指挥部决定对管道破损点进行焊接封堵抢修,从源头排除风险隐患。焊接任务看似很简单,却隐藏着巨大
4、的风险。静电产生的火花都可能引燃四处弥漫的汽油蒸气,更何况用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烈焰对泡在汽油中的管道进行焊接,难度之大,无异于虎口拔牙、刀尖跳舞。10 时许,贵州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秦如培等人坐镇消防现场指挥平台,指挥焊接封堵作业。100 余名消防官兵进入漏油核心作业点利用高倍数灭火泡沫对焊接封堵现场周围 10 米范围进行覆盖。10 时 20 分,焊接抢修队员方大勇等 4 名焊工被固定在吊车挂钩上开始第一次明火焊接堵漏作业;不到两分钟,火焰如怪物狰狞腾起,作业失败。13 时 16 分,焊接封堵行动暂时停止。 “主要是泡沫水量较大,造成周围土壤不断渗油,使焊接过程中多次着火。 ”安顺市
5、消防支队警训科副科长彭小清时刻监视着作业动态。为对汽油和火焰实施隔离,救援人员用石棉和不渗透材料对管道底部进行铺垫,并在泄漏点两端和底部浇筑水泥隔断。17 时 41 分,焊接堵漏作业重新开始。焊接产生的火花一次次被液氮冷却,“22 次!”一旁双手抱着带压泡沫枪的张郭涛默默数着扑火次数, “给我的命令是一秒钟之内必须将泡沫喷射出来,手都麻了,但是精神高度紧张!”19 时 50 分,管道漏油点焊接完成第一道焊接,彻底切断漏油来源,周边油气浓度检测为零。20 点 08 分,指挥部下达铁路通车指令。20 时 24 分,现场响起欢呼声,第一列货运列车顺利通过事发地点,沪昆大动脉恢复运营。11 月 29
6、日零时,西南成品油管道贵阳安顺段恢复正常输油,抢修工作完成。此时,张郭涛和其余 13 位战友已在一线坚守近 50 个小时(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这篇新闻报道的标题采用了什么形式?有什么作用?答:_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的能力。新闻标题有单式题、复式题等形式。而本文用了复式题中的正副标题的形式,考生结合文章分析正副标题的内容及所起的作用即可。答案 本篇报道的标题采用了正标题和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50 小时虎口拔牙通管道”对新闻主要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并用了形象的比喻来突出当时抢险的危险之大。副标题“贵州1126事故抢险救援”补充出重要新闻事实。这样安排显得醒目,能吸引读者的阅
7、读兴趣。来源:gkstk.Com2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答:_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可以使叙述思路更加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文章中多次强调时间,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而两者加在一起,表明了抢险救援情况危急,行动时间长,任务重,体现了抢险救援队伍的坚守尽责之心。答案 表明情况危急,时间紧迫;清晰显现出抢险救援工作的进展;表明抢险救援行动时间之长,任务之艰巨,体现了抢险救援队伍的坚守尽责之心;营造紧张气氛,让读者产生紧张之感。3这篇报道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答:_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
8、体基本特征的能力。本文语言具有新闻语言的一般特征真实性、准确性、严谨性等。考生只要结合新闻的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即可。答案 用客观的语言客观地反映新闻现场,以此突出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这篇报道全文没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没做主观评论,很客观地叙述了这次抢险救灾的全过程,突出了新闻客观性、准确性的特点。语言简明严谨。文中的“开挖 4 条长 110 米、宽 0.5 米、深 1.2 米的截油沟” “挖掘深2 米、直径 2 米的探油洞 26 个”等句突出了新闻语言严谨的特点。4冒着生命危险,他们奋斗在抢险救援第一线;坚守近 50 个小时,他们奋斗在抢险救援第一线。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
9、加以探究。答:_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需要通读全文,对人物的精神品质有整体的把握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发表见解。只要观点正确,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答案 奋斗在抢险救援第一线的他们,不顾生命危险,把生死置之度外,令人钦佩。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一坚守就是近 50 个小时,让人感动。正是他们的英勇奋斗,他们的坚守岗位,才为国家、为人民减少了损失,降低了危害。他们的无私奉献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因为他们的坚守,人民的生命财产才有保障,社会才能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陈丹青:六十岁的自画像张莹琦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作
10、家的陈丹青,一直没有淡出过公众的视野。无论是出书,还是论事,无论他如何自嘲,陈丹青的文字依然充满了“存在感” 。2014 年,陈丹青一连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草草集 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这三本新作,同时也迎来了自己的花甲之期。他的心态有何变化?生活和工作的重点是否转移?张莹琦:您曾自嘲, “写得太多,画得太少” , 草草集序言中也写到“多数碎稿是应酬” 。这次暌违 5 年才出书,是有意减少写作、放慢写作吗?陈丹青:我不是学者,并没一肚子学问憋着要说,只靠不同稿约才能写作。近年确实有意怠慢媒体, “减少写作” ,可是美术界,或别的什么界,不断有人要我写点什么逝者,师长,同辈,晚辈,甚至孩子其中
11、深交浅交都有,或并不认识,但家眷熟友辗转恳求。我婉拒了不少,凡接了的,零碎时间就被榨光了。张莹琦:写作是您的爱好,您对写作也很认真,但书的篇章几乎是“命题作文” ,是否感到厌倦?陈丹青:倒没厌倦。前面说了,没有“命题” ,我几乎就不写作。张莹琦:您曾说,出于难于申说的理由,中年后几乎丧失了阅读小说的兴味,反复阅读的只有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能具体谈谈吗?比如它们对您写作或者画画的影响。陈丹青:那是客气话,诸位听不出:丧失兴味,只因当今好小说太少太少了。另一问题,是你十几岁死心塌地读过的书,会影响一辈子,说难听点,是偏食症,说好听点,是口味刁。但我读书并不为了绘画,只因喜欢,你掉
12、进一部好作品,什么念头都没了。小学时读到英国小说流浪儿 ,哭得直打嗝,后来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之前所写的短篇集顿河故事 ,毛发直竖。14 岁借到托尔斯泰长篇,根本忘了这是小说。你要知道,孩子看艺术,全部是当真的。日后我记住了故事与人物,同时,请注意:也一句一句记住了作者的笔法。童年记忆,等于下载,成年后复读,逐渐明白哪句是修辞,哪里是匠心和理论完全无关,但和写作有关:多一字或少一句,段与段的排布,用词的分寸,还有轻重与节奏,等等。张莹琦:您说过,每个人初出道的作品此后不可超越,您至今画不过您的初作。那您会因此有失落感吗?现在画画的状态是怎样呢?陈丹青:我比年轻时画得不知好多少,这才羡慕少年时。
13、画画的心态则一点没变。画画、写作,不必心态,那是让你自动安静的勾当。张莹琦:看自己 25 岁时的自画像,您形容, “装大人、扮成熟,脸上分明有野心” 。现在再看您 60 岁时的自画像,有什么野心是已完成或者淡泊的?还有什么是未完成的、感到遗憾的?陈丹青:半数野心其实是妄想,我从未停止妄想。一切艺术都是热情,都是痕迹。不要听信艺术家说自己淡泊。真的淡泊,别弄艺术。张莹琦:您日常的一天一般怎样度过?最近忙些什么呢?陈丹青:画画,写稿子。当事人很安静,旁观者很乏味。你去裁缝铺或厨房看看,就是我每天的样子。最近我在忙木心故居纪念馆的无数杂事。年初偷空画了六十岁的自画像。张莹琦:您说过, “艺术家都是虚
14、荣家” ,在得到了名声、身份、拥趸过后,现在的您更看重的是什么?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陈丹青:看重什么?独自,安静,干活儿。从小一路到今,都是独自安静干活儿。给弄成有点名,又活在电子媒体时代,露脸两三回,网上又能搜着,好像天天人堆里混,其实我一年四季宅在家里、画室里,出差时也猫在宾馆,独自,安静,干活儿。(有删改)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公众眼中,陈丹青是一个作家,他的文字里充满了 “存在感” 。但是,他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B暌违 5 年,陈丹青才推出了三本新作,而且大多为应酬之作,这说明他现在“写得太多,画得太少” ,有意放慢写作。C写作是
15、陈丹青的爱好,他在写作上的态度积极、认真,不过他因为有意减少写作而怠慢了媒体。D陈丹青现在的画比年轻时要好得多,心态也一点没有改变,但是,没有了年轻时画画的安静,因此会感到失落。E “艺术家都是虚荣家”的意思是艺术家也需要名声、身份、拥趸等,不过陈丹青更看重的是一个人安静地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 “有意放慢写作”是作者说的话, “写得太多,画得太少”是自嘲,而且“大多为应酬之作”也不严密。C 项, “不过他因为有意减少写作而怠慢了媒体”因果关系于文无据,文中说“近年确实有意怠慢媒体, 减少写作 ,可是美术界就被榨光了” 。D 项, “没有了年轻时画画的安
16、静”错,文中陈丹青认为 “不必心态,那是让你自动安静的勾当” 。答案 答 E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C 给 1 分;答 B、D 不给分。6在阅读小说方面,陈丹青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概括。答:_来源:学优高考网_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目要求概括陈丹青在阅读小说方面的理解和认识,答案应该在与之相关的访谈内容里寻找。对于作者的这个问题,陈丹青给了很细致的回答,也让我们清楚地体会到陈丹青在阅读时认真的态度。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答案 当今好小说太少,让人丧失阅读小说的兴味;曾经认真读过的小说,会影响人的一辈子;读小说会一句一句记住作者的笔法,成年后逐
17、渐明白这些笔法,这和理论完全无关,但和写作有关。7陈丹青回答作者问题时,表明了自己哪三个方面的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_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重分析陈丹青的回答涉及的具体内容。比如文章前面陈丹青告诉作者说没有“命题” ,他几乎不写作等,由此,可以概括为“陈丹青对写作的认识”或者是“陈丹青对自己文章的看法”等。答案 对写作的认识。谈自己出版的三本新作,没有别人的“命题” ,几乎不写作。对小说阅读的看法。丧失兴味,当今好小说太少。对艺术家境界的看法。谈自己的生活,追求安静,独自干活儿。8陈丹青在阅读方面的理解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结合文本简要探究。答:_来源:
18、学优高考网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回答问题要注意把握陈丹青对阅读小说的具体看法,由他的看法概括、转化为他对阅读的看法。比如“但我读书并不为了绘画,只因喜欢,你掉进一部好作品,什么念头都没了”一句,作者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读书是因为喜欢,一是阅读要投入到书中去等。再如陈丹青谈自己青少年时期的阅读,这些可以概括为:青少年的阅读十分重要,要多读书、读好书等。答案 读自己喜欢的书,并全身心地投入。陈丹青读书不是为了绘画什么的,主要来自于自己的兴趣;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投入到书中去,体会书中的内容。青少年时期要认真读书、多读书。青少年时期读书,情感真挚、记忆深刻,掌握的东西多。同一本书可以反复读,体会写作手法等。对于一些书,要反复读,明白书中使用的修辞和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匠心等。要一直坚持读书。陈丹青中年之后还在读书,不过因为他认为当今的好小说少,反复阅读的只有俄罗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