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技巧鉴赏题题组训练一、基础题组1.判断下面的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虚写( 想象)、夸张(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设问、借代(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偶、对比(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拟人(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象征(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反语(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 想象)(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象征、比喻(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写法(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描写(1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对偶、反衬(1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衬托(
2、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借代(1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反问、用典(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1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典(17)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用典、虚实对比(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动静结合、反衬(19)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借古讽今(2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反衬二、核心题组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 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 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 诗家:诗人。上林:古代皇家园林。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答:_答案 反衬
3、。用芳春(或晚春 )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 “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对比(对照) 。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 ”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了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 )。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 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任选其一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端 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 端居:闲居。素秋:秋天
4、的代称。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在艺术手法上,三、四两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以及“雨”景、 “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
5、的无限哀(春) 愁( 烦恼、惆怅)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客 意金 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 注 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注 了了:了然,清楚。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答:_答案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诗歌第一句是“实” ,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 ,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拓展了诗歌意境,使“客意”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深沉。6.(2008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
6、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 人。淀:蓝靛,蓝色染料。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答:_答案 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上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答:_答案 本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
7、后一句由景入情。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别王丞僧孺 注南朝 谢朓首夏实清和,馀春满郊甸。花树杂为锦,月池皎如练。如何当此时,别离言与宴。留杂已郁纡,行舟亦遥衍。非君不见思,所悲思不见。注 王僧孺是诗人的好友。公元 493 年,王僧孺“补晋安( 今福建泉州)郡丞” ,四月离京赴任。这时谢朓刚从荆州奉诏回京,于是专诚来为王僧孺饯行。“一切景语皆情语” ,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分析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答:_答案 以乐景衬哀情。宜人的气候,皎洁的月池,明媚的景色,不仅象征着他们两人情谊的深厚、
8、纯洁,更反衬出分别给两人带来的巨大痛苦。送别好友,已不堪其情,在风光旖旎的时候言别,内心更加悲伤。以盛赞风景之美来反衬别离之苦,景愈美,则愈显示别离伤痛之深。诗歌鉴赏 古人恨别,写诗往往是“春色恼人”“鸟愁花泪”,以景见情。然而这首诗开头四句却不见半点离情别绪,而是用如虹彩笔描写季节气候如何宜人,城郊景色如何明丽。读者正为这胜景迷恋陶醉之际,诗人笔锋猛然一转,自我提问道:“如何当此时,别离言与宴。 ”意思是说,怎么在这样美好的时刻,谈论分别并设宴饯行呢?如此一问,使读者如从仙境一下子坠入了冰窟。末两句“非君不见思,所悲思不见”,由眼前分别之情景,写到别后思而不见之悲。一在晋安,一在建康,相隔千
9、里,日久思而不见,内心自是由今日之“郁纡”转为悲怆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注周紫芝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注 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词的下片前两句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描写怎样的场景?答:_答案 这两句主要运用想象。描写光州边地雄阔的场景:寒日的傍晚,萧瑟的边塞原野上,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令人激奋。鉴赏 此词是词人送曾姓使君去光州赴任,相别时写的。词的上片回忆
10、六年前在武陵相会情景,抒写聚会之乐与离别之悲。 “往事堪惊”简括地表现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而现在两人的鬓发已花白了。谁知现在又要匆匆作别呢?下片想象曾使君到边城光州任后的生活和思想情绪。 “铁马红旗”两句,描绘边塞的原野一派萧瑟,残日光寒,暮色苍茫,但军营里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将士演练,士气高昂。后又说担心皇帝下诏书,命令他回京,实际意在勉励友人施展文才武略,为国立功。三、综合题型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京口月夕抒怀宋 林景熙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1)首联中的“凉”字,堪称全诗关键,诗人是如何写“凉
11、”的?通过写“凉”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_(2)结句“淮天雁叫霜”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_答案 (1)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凉” 。用山风、秋夜、江气写天气之凉,这是实写;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心境之凉,这是虚写。抒发了诗人旅居他乡愁苦悲凉(或苦闷、凄凉)的心情。(2)结句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的手法。 “雁”和“霜”同样是牵惹情思之物,末句的“雁叫霜”戛然而止,这种欲说还休的写法可以启发读者无尽的遐想,更增添了诗人心中的愁苦悲凉之情。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 王安石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 ,
12、穿云入坞寻游伴。却拂僧床褰 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注 本词写于作者变法失败罢相后归隐金陵时期。款段:本指马行迟缓的样子。褰:撩起。(1)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答:_(2)本词中作者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答:_答案 (1)夸张。以“千岩万壑”极写春色无边,表现享受春光的喜悦。 比喻。将松涛声比成急促悲鸣的管乐之声,形象生动,暗示作者所处的环境。对比。以“千岩万壑春风暖”与“一弄松声悲急管”的对比,暗示了身处顺境与逆境时的不同心情。虚实结合。 “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虚写梦境, “西看窗日”实写梦醒,虚实结合,写出眼前的无奈。(2)山花烂漫,春风和煦,作者心闲意静,不禁沉醉其中;但是美好的春色也不能完全让他忘怀现实,只得昼寝僧床,排遣苦闷;然而好梦不长,作者迅即回到了现实,失意之情难以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