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免疫学复习题解1一、名词解释免疫应答:机体接受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活化、增值、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初次免疫应答:机体初次接受适量抗原,一定潜伏期后才能在血清中出现抗体,该种抗体含量低持续时间短以 IgM 分子为主,低亲和性再次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后的抗体下降期,用相同抗原进行再次免疫则抗体产生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含量高,维持时间久以 IgG分子为主高亲和力。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发挥清除和破坏抗原性物质的效应体液免疫应答:成熟 B 细胞遇特异性抗原,活化增值并分化为浆细胞,通过产生和分泌抗体发挥清除病原体的作用1
2、抗原(antigen,Ag)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包括抗体或效应 T 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效应 T 细胞)的特性。抗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效应 T 细胞) 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过去又称为反应原性。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指那些只需要极低浓度就可激活 大量 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多为细菌外毒素及逆转录病毒蛋白。佐剂(adjuvant) 属于非特异
3、性免疫增强剂。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后同时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Fab 段:即抗原结合片段,尤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 Vh 和 Ch1 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Fc 段:即可结晶片段,相当于 IgG 的 CH2 CH3 功能区,无抗原结合活性,是 Ig 与效应分子或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2.半抗原(hapten )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指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即:只具有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应答产物的物质。如:多为一些小分子单糖、类脂和青霉素等。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
4、质3.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AD) 、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TCR/BCR 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启动免疫应答,又称为 表位(epitope) 。 其化学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了该抗原的特异性和免疫原性的强弱。构象决定基(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指在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是 BCR 及抗体特异识别的单位。 顺序决定基(sequential determinant) 指一段连续的氨基酸片段形成的决定基,又称为 线性决定
5、基(linear determinant) ,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主要是 TCR 特异识别的单位。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线性决定基也可以被 B 细胞识别。 T 细胞表位:只能被 TCR 识别的表位。位于抗原分子内部,由一段线性的氨基酸序列组成,抗原必须经过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处理,并与 MHC 分子结合后,才能被 TCR 所识别。 B 细胞表位:只能被 BCR 或抗体识别的表位。一般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或转折处,呈三级结构的构象决定基或线性决定基,无需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处理,也无需与 MHC 分子结合就能被识别。4.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又称先天性、固有性免疫(innat
6、e immunity)或天然免疫 指生物在种系进化发育中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步建立历来的一种没有针对性的抵抗力。特点:先天具有;作用无针对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但同一种族内个体差异不明显;反映发生快,但无记忆性;能稳定遗传5.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指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与生物病原体等抗原接触后获得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抵抗力。特点:一般而言,出生后获得;作用有明显针对性。发挥作用较晚,但有记忆性;在同种不同个体有明显差异。6.抗体(antibody,Ab)是 B 细胞识
7、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又称 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7.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 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8.超变区(HVR)又称 HVR 或互补决定区(CDR) 在 VL、VH 中某些局部区域氨基酸组成和序列更易变化,这些区域称之。意义:Ig 结合 Ag 的具体部位,更代表 Ig 特异性。9.独特型(idiotype,Id) 1) 不同特异性的 Ig 分子(Ab、TCR 、BCR)的 HVR 具有的免疫原性,称为独特型。可刺激异 种、同种异体及自身产生抗独特型 Ab(AId) 。 在免疫调节中发挥作
8、用。医学免疫学复习题解22)T 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及 BCR 或 Ig 的 V 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象,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这些独特的氨基酸序列称为独特型抗原而成为自身免疫原,所诱导的抗体称抗独特型抗体。10.调理作用指 Ab(IgG) 、补体( C3b、 C4b)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性 Ag 的作用。 11.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抗体(IgG )V 区与靶细胞 Ag 特异结合, 其 Fc 段结合 NK 、中性粒 C、 mon/M 等表面的 F
9、cR,介导这些细胞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12.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mAb)借助杂交瘤技术,由一个 BC 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 Ag 表位的高度特异性的 Ab。特点: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13.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在充分认识 Ig 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应用 DNA 重组和蛋白质工 程技术,按人们的意愿在基因水平上对 Ig 分子进行切割、拼接和修饰,重新组装成的新型抗体分子。14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经典
10、激活途径: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固有成分可以 C1 C4 C2 C3 C5-C9 顺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补体旁路途径(替代激活途径):不经 C1 C4 C2 活化而是在 B 因子 D 因子和 P 因子参与下直接由 C3b 与激活物结合启动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MBL 途径:又称凝集素途径指由血浆中甘露糖结合的凝集素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进而依次活化MASP1 MASP2 C4 C3 C2 形成于经典途径中相同的 C3 转化酶于 C5 转化
11、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15.细胞因子(cytokine,CK) 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 16.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 是一组由多种细胞产生的 、介导白细胞或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发挥多种免疫功能的细胞因子(IL-1IL-30) 。17.干扰素(interferon,IFN) 指宿主细胞受干扰素诱生剂(如:病毒、聚胞苷酸和丝裂原)作用后合成的一组糖蛋白,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18.补体激活的 MBL 途径 (mannan-binding lectin pathway)也称 凝集素途径。 (详见 P52)激活
12、物:病原体甘露糖+MBL19.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LDA 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多为跨膜糖蛋白。 表达范围:除白细胞外,其它血细胞及非造血细胞(血 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膜上也表达。20.细胞粘附分子(CAM)简称粘附分子(AM) 指由细胞产生、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膜表面糖蛋白, 以配体-受体形式发挥作用。2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 具有与 Ig 的 V 或
13、 C 区相似的折叠结构,且氨基酸组成也有一定同源性的一组粘附分子。2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 MHC) :指某一物种的某一号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群。人的 MHC 称为 HLA。23. HLA(human leucocyte locus A / antigen ) HLA 作为基因时,称 HLA 复合体,是指人类第六号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群。HLA 作为抗原时,称人类白细胞抗原,是 HLA 复合体编码
14、的产物。24. HLA 多态性 (MHC 结构十分复杂,起多样性由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两方面构成) (1)多基因性(polygenic)同一个体内 HLA 由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座位组成。 (是基因密度最高的一个区域,在 3600kb 长度内,已确认 224 个基因座,其中 128 个为功能性基因。 )(2)多态性(polymorphism )群体中不同个体同一基因座位存在多个(复)等位基因,编码二种以上的产物(共显性表达) 。 (是多态性最丰富的一个区域,已确认等位基因 1695 个) MHC 的多态性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的差别。25.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
15、ting cell,APC):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 T 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也称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 。26.MHC 限制性: 具有相同 MHC 型别的免疫细胞间才能有效相互作用( 递呈抗原给 Th,Th 辅助 BC 产生抗体,以及 Tc 杀伤靶 C 过程中,只有两种细胞上的 MHC 一致时,相互作用才能进行,即两个细胞来自同一个体。 )16. 协同刺激信号:是指抗原提呈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B7、LFA-3、ICAM-1)与 T、B 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LFA-2、IFA-1)结合作用后,产生刺激
16、淋巴细胞活化的信号。协同刺激信号是在 T、B 淋巴细胞通过 TCR/BCR 识别结合抗原,产生活化第一信号后产生的,因此又称淋巴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医学免疫学复习题解327.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指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増生,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注意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immune reaction)两者概念的区别。后者主要指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所发生的反应28.细胞免疫应答 T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29.体液免疫应答 B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或抗体介导的免疫应
17、答30.免疫耐受( Immune tolerance, IT ) 指机体经某种 Ag 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的状态。22. 免疫忽视:是指体内自身应答 T 细胞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并存,而在正常情况下不引发自身免疫病的状态。31.免疫调节( immune regulation)在免疫应答中,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之间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过程。32.ITAM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P100) 是免疫细胞活化相关受体(如 BCR/Ig/Ig,TCR/CD3、FcR 和 FcR 等)胞浆区所共有的以酪氨酸残基(tyrosine,Y )为基础的氨基酸序列基序,其特征为:两个酪氨酸残基被大约
18、 13 外其它氨酸残基隔开(YXX L/V X 7-11 YXX L/V ) ,其中酪氨酸是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被磷酸化后能够与信号转导途径下游的信号分子结合,导致细胞的活化。33.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 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免疫缺陷病( IDD) 是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其涉及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或信号转导的缺陷。34.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 是指机体针对自身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自身免疫病(a
19、utoimmune disease,AID) 由于自身免疫引起自身组织损伤并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疾病。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抗体和效应 T 细胞称为自身抗体与自身反应性 T 细胞。35.人工免疫: 是用人工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制成制剂(生物制品) ,接种于人体,使其获得特异性免疫功能,以达到防治某些疾病的目的。36.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是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接种疫苗、类毒素等抗原性物质,使机体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发生类似于隐性感染时所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37.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
20、ve immunization): 是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38.类毒素(toxoid) 将细菌外毒素用 0.30.4甲醛溶液处理而制成。类毒素毒性减弱或消失,但保存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外毒素的抗体(即抗毒素) 。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39.肿瘤抗原: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40.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 指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上的新抗原。 又称肿瘤特异性移植抗原( tumor specific tra
21、nsplantation antigen, TSTA) 或肿瘤排斥抗原( tumor rejection antigen, TRA)41.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细胞或其它瘤细胞也有,但在细胞癌变时含量明显增高抗原。 肿瘤细胞表达的 TAA 仅表现为量的变化,而无严格肿瘤特异性。如 胚胎抗原(fetal antigen)、分化抗原和过度表达的癌基因产物等均属 TAA。 42.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 在实体瘤瘤体局部分离的淋巴细胞经体外培养加 IL-2 刺激后
22、获得更强的特异性肿瘤杀伤活性。 (其细胞主要是特异性 Tc) 。43. NK 是细胞免疫中的非特异性成分,它不依赖于胸腺、不依赖抗体或补体、不需要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害桑或通过分泌细胞毒性因子杀伤多种肿瘤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细胞,起杀伤作用无肿瘤特异性和 MHC 限制性,是一类在早期抗肿瘤免疫机智汇总起重要作用的效应细胞。称为自然杀伤细胞。44.凝集反应(直接凝集、间接凝集): 是颗粒性 Ag(如完整的细菌、细胞)与相应 Ab, 在适当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现象。45.直接凝集:玻片凝集反应是在玻片上将 Ab 直接与颗粒性 Ag 物质(如细菌、红细胞等)混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
23、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46.间接凝集:将可溶性 Ag(或 Ab)包被在惰性颗粒载体(红细胞、乳胶颗粒等)表面,再与相应 Ab(或 Ag)反应,出现可见凝集物的现象。47.沉淀反应:可溶性 Ag(如血清蛋白、细胞裂解液或 组织液等)与相应 Ab 特异性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可见沉淀物的现象。48 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指宿主体内致敏 LC 和 Ab 识别、攻击移植物,导致移植物受损。(受者对供者组织器官产生的排斥反应。) 4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raft ve
24、rsus host reaction(GVHR):指供者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识别、攻击宿主组织细胞,导致宿主受损。医学免疫学复习题解450.阳性选择:(祥见 P119)胸腺细胞表面的 TCR 自身 MHC 分子(基质细胞)二者结合, 这些细胞得到刺激、存活、增殖并继续分化。二者不结合, 这些胸腺细胞克隆就在原处自行凋亡。经过阳性选择,获得了自身 MHC 限制性,即产生了能识别自身 MHC 分子的 T 细胞,输出到外周淋巴组织,成为能识别和结合自身 MHC 分子 外来抗原肽复合体的成熟 T 细胞51.阴性选择:(祥见 P119)胸腺细胞表面的 TCR 自身多肽-MHC 分子复合体(基质细胞)呈高亲
25、和力结合者,细胞凋亡,这些胸腺细胞克隆就会被除去。无高亲和力结合(即阴性反应)的细胞克隆才能继续存活成熟。经过阴性选择过程,可除去那些与自身成分起反应的胸腺细胞。因此,从胸腺输出到外周的 T 细胞库中没有针对自身成分的 T 细胞克隆。这就是成熟个体对自身成分具有自身耐受的重要机制。53.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为变态反应(allergy)或过敏反应(anaphylaxis) 。 指致敏集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应答。54.免疫粘连指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 C3b 等片段黏附到具有相应受体的红细胞、血小板上,形成较
26、大的复合物,变于吞噬细胞吞噬。55.ICC 即 免疫活性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故称为免疫活性细胞。56. LAK 细胞(仅供参考)高 IL-2外周血淋巴细胞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体外培养(LAK 细胞)特点:细胞毒活性较 NK 细胞强,杀伤肿瘤细胞的范围较广。17. 无能状态 :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对 T 细胞活化至关重要,如果 T 细胞识别抗原时没有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第二信号,则 T 细胞不能充分活化,不能表现效应功能。呈无能状态补1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lc an
27、tigen) 又称 Forssman 抗原 指在不同种属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2.免疫(Immunity )机体识别“自己”和“ 非己”,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物功能。大多数情况下对机体有利,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对机体的损害。3.抗原提呈: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降解为多肽片段,并与 MHC 分子结合为多肽:MHC 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并与 T 细胞表面的 TCR 结合,成为 TCR/抗原肽:MHC 分子三元体,再被提呈给 T 淋巴细胞的全过程。4.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吞噬细胞表面能直接识别结
28、合某些病原体共同表达的和宿主衰老损伤和凋亡细胞表面呈现的特定的分子结构的膜分子。 (非调理性受体)5.专职 APC(professional APC) 能组成性表达 MHC-II 类分子和 T 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抗原递呈能力强,包括巨噬细胞(M)、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 B 细胞等。6.抗 原 处 理(antigen processing) APC 细胞将胞浆内自身产生或摄入胞内的抗原消化降解成一定大小的抗原肽片段,以适合与胞内 MHC 分子结合。7. AICD: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指活化 TC 通过其表
29、面 FasL 与自身 旁邻细胞表面 Fas 结合发生凋亡的现象。8.DNA 疫苗(DNA vaccine): 亦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乃将编码免疫原的基因与细菌质粒构建的重组体直接免疫机体,在体内转染宿主细胞,使其表达保护性抗原,从而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疫苗。也称为第三代疫苗。9.胚胎抗原(fetal antigen) 宿主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组织产生的,在胚胎后期或出生后减少或消失,癌变时重新产生。10.免疫豁免区机体的某些部位易于接受同种甚至异种组织器官移植,不发生或仅发生轻微的排斥反应。如 角膜、软骨、脑、胎盘滋养层、胸腺、睾丸等。1.简述免疫的概念及功能答: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
30、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物功能。医学免疫学复习题解5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耐受、免疫调节2.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答:免疫系统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选择及成熟的场所,它包括胸腺和骨髓。外周免疫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之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3.试述细胞选择学说的基本要点及意义答:细胞选择学说的要点:胚胎期即存在有针对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同一克隆的细胞具有单一的特异性抗原受体。由于在胚胎期淋巴细胞尚未发育成熟,与相应抗原接触后发生死亡。胚胎期只有自身抗原有机会与
31、相应的淋巴细胞接触而致使自身反应的淋巴细胞克隆清除,出生后只剩下针对外来抗原的淋巴细胞。细胞选择学说的意义:解决了适应与选择的问题,使免疫学的概念从抗感染免疫转到现代免疫上来;解释了自身耐受问题;解释了抗体生成的特异性及多样笥问题;为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4.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各有哪些特点?答:固有性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种系进化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没有针对的防御机制。特点:先天具有;作用没有针对性;有明显种族差异,但是同一种族个体差异不明显;反映发生快,但没有记忆性;能稳定遗传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指机体在生命过程中与生物病原等
32、抗原接触后获得的一种具有针对性抵抗力。特点:一般而言,出生后获得;有明显针对性;发挥作用较晚,有记忆性;每个个体在同种个体间有明显差异5.试述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两者之间的关系答: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建立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决定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强度;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可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6简述适应性免疫的获得方式获得性免疫需接触抗原7.抗原物质有哪些基本特性?答: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效应 T 细胞)的特性。抗原性(antigenicity )指抗原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
33、物质(抗体或效应 T 细胞) ,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又称为反应原性。3、试述 B 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意义。B 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意义表面分子 配体 意义BCR 抗原肽 B 细胞抗原受体Ig/Ig 稳定 BCR 及传递抗原识别信号CD19 与 CD21、CD81 结合为 B 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CD21(CR2 ) C3d B 细胞活化辅助受体的一个组分。CD35(CR1 ) C3b 促使 B 细胞活化CD40 CD40L 提供 B 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MHC-类分子 CD8 提呈抗原MHC-类分子 CD4 提呈抗原1、试述 T 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意义。T 细胞的主要表面
34、分子及其意义表面分子 配体 意义TCR 抗原肽 -MHC 复合物 T 细胞抗原受体,特征性标志CD3 稳定 TCR 及转导 T 细胞活化第一信号CD4 MHC-类分子 T 细胞辅助受体CD8 MHC-类分子 T 细胞辅助受体CD28 B7-1/B7-2 转导 T 细胞活化第二信号CTLA-4 B7-1/B7-2 给予已活化的 T 细胞抑制信号CD2 LFA-3(CD58) 介导 T 细胞旁路激活途径和效应阶段激活途径CD40L CD40 B 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LFA-1 ICAM-1 促进 T 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医学免疫学复习题解6结合丝裂原的膜分子 PHA 等 促进 T 细胞增殖
35、,用于检测 T 细胞的功能2、试述 T 细胞在胸腺内的阳性与阴性选择及其主要意义 。阳性选择:低水平表达功能性 TCR 和 CD3 分子的双阳性(CD4 +CD8+)胸腺细胞,在胸腺皮质中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肽-MHC-类或类分子复合物有效结合后,可进一步分化为 CD4+或 CD8+单阳性胸腺细胞而继续存活。那些不能与自身肽-MHC 分子复合物发生有效结合或高亲和力结合的双阳性胸腺细胞则发生凋亡,此过程称之为胸腺细胞的阳性选择。在此过程中,T 细胞获得了对抗原识别的 MHC 限制性。阴性选择:是指经阳性选择后存活的单阳性(CD4 +或 CD8+)胸腺细胞,在胸腺皮质与髓质交界处,与胸腺树突
36、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自身肽-MHC-类或类分子复合物发生高亲和力结合,而被消除或成为无能状态的过程。此过程可使 T 细胞对自身抗原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只有那些未曾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自身肽-MHC 分子复合物结合的单阳性细胞,才能继续发育分化为成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 CD4+或 CD8+T 细胞8.医学上常见的抗原有哪些?答:1、自身抗原(autoantigen)主要包括:隐蔽性自身抗原、修饰的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 2、非己抗原 (1)异种抗原 如:各种病原及毒素、异种血清和花粉外毒素、类毒素(toxoid):、动物免疫血清(2)同种异体抗原 如:HLA 抗原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ABO
37、血型抗原 引起输血反应(3)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lc antigen)又称 Forssman 抗原 9.何谓异嗜性抗原?在医学上有何意义?答: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lc antigen)又称 Forssman 抗原 指在不同种属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这种抗原无种属特异性,与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有关,如: 溶血性链球菌的抗原与肾小球基底膜、心肌组织均有共同成分 与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有关 大肠杆菌 O14 型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有共同抗原与溃疡性结肠炎有关。 Weil-Felix 反应:引起斑疹伤寒的立克次氏体与变形杆菌 OX19 有共同抗原,可由血中斑疹伤寒的抗体对
38、变形杆菌的凝集反应诊断斑疹伤寒。10.何谓 TD-Ag?TI-Ag?其引起免疫应答有何特点?答: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这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必须有 TH 细胞参与才 能完成。主要为大分子蛋白质,由 T 表位和 B 表位组成。引起免疫应答特点:A. 产生抗体必须 Th 细胞辅助 B. 产生的抗体种类为 IgM 和 IgG C. 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 具有免疫记忆胸腺非依赖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TI-Ag )这类抗原可单独激发 B 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 Th 细胞参与。主要为多糖类物质,有
39、多个重复的 B 细胞表位。引起免疫应答特点:A. 产生抗体不需要 Th 细胞辅助 B. 抗体种类为 Ig C. 只能诱导体液免疫D. 没有免疫记忆11.以 IgG 为例,简述 Ig 的基本结构。答:IgG 的基本结构为:1、对称的四肽链结构:2 条相同的轻链(L 链)2 条相同的重链(H 链)2、可变区和恒定区(1)可变区(V 区)部位:近 N 端 1/2L 链和 1/4H 链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称 V 区。包括 VL,VH 意义: 是 Ig 结合 Ag 部位,代表 Ig 特异性。(2)恒定区(C 区)部位:近 C 端 1/2L 链和 3/4H 链的氨基酸序列较恒定,称 C 区。包括 CL、
40、CH(CH1 、CH2、CH3)意义:是 Ig发挥效应的部位,如其 CH2 为 C1q 结合点,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CH2 还能通过胎盘,CH3 结合单核巨噬细胞表面 IgGR12.抗体有哪些生物学活性?试述 IgG、IgM、IgA 的主要特性和功能答:1、特异性识别并结合 Ag 2、激活补体 3、结合细胞表面相应 Fc 受体:(1)调理作用(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3)介导 I 型超敏反应(IgA )4、通过胎盘(IgG)和粘膜(SIgA ) 5、具有免疫原性,参与免疫调节(独特型)IgG 特性: 单体,血清中量最高,半衰期最长( 2023 天) ,出生后三个月开始
41、合成,35 岁接近成人水平功能抗感染主要的 Ab,能抗细菌、抗病毒和抗毒素医学免疫学复习题解7通过 Fc 段与吞噬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与 NK 细胞结合,发挥 ADCC 作用,与 SPA 结合用于纯化 Ab 等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 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功能具有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参与、型超敏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 Ab 也属 IgGIgM 特性:五聚体,分子量最大,Ag 初次刺激机体时,是体内最先产生的 Ig,检测到血清 IgM 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功能活化补体、调理作用,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个体发育及受 Ag 刺激后产生最早;脐血 IgM 高提示胎儿宫内感染,查 Ig
42、M 早期诊断;单体 IgM 是 BCR 的主要成分; 天然 ABO 血型 Ab 类型是 IgM参与、型超敏反应IgA 分为血清型(单体)和分泌型(sIgA) (二聚体)sIgA 主要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分泌液中和黏膜表面,主要作用部位在黏膜是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初乳中的 sIgA 可对婴幼儿发挥自然被动免疫作用。13.mAb 有哪些主要特性?在医学上有何应用价值?答:mAb 指借助杂交瘤技术,由一个 BC 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 Ag 表位的高度特异性的 Ab特点: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应用:1.作为诊断试剂,检测各种 Ag,
43、包括肿瘤 Ag、细胞表面 Ag,以及受体、激素、神经递质以及细胞因子等2.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治疗自身免疫疾病3.与核素、毒素、化学药物等偶联,制备成“生物导弹” ,用于肿瘤的治疗12、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有哪些?(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效应;在体外可以出现抗原抗体反应。(2)激活补体:IgG、IgM 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传统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 IgA 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3)与 Fc 受体结合:Ig 经 Fc 段与表面具有 Fc 受体的细胞结合,发挥调理作用 ADCC 作用,并参与免疫调节及超敏反应。(4)通过胎盘:母体 IgG 可以通
44、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为胎儿提供被动免疫保护。14.简述基因工程抗体的种类答: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在充分认识 Ig 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应用 DNA 重组和蛋白质工 程技术,按人们的意愿在基因水平上对 Ig 分子进行切割、拼接和修饰,重新组装成的新型抗体分子。基本类型:人鼠嵌合 Ab ;改型 Ab(人源化 Ab) ;小分子 Ab (Fab 片段、Fv 片段、单链 Ab) ;抗体融合蛋白 ;噬菌体 Ab 15.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答: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45、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有:一、溶解细菌、细胞和中和病毒的作用:补体激活后形成的 MHC 插入细胞膜的脂质双层内,使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小孔,最终导致靶细胞溶解二、免疫粘附与调理作用:1 .粘附作用: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可通过 C3b 等片段黏附到具有相应受体的红细胞、血小板上,形成较大的复合物,便于吞噬细胞吞噬。2.调理作用:补体/抗体覆盖与颗粒性抗原表面,可通过与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的相应补体受体或 Fc 受体的结合,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黏附,并被吞噬和杀伤。三、促炎症作用:1. 过敏毒素作用:C5a、C3a、C4a 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使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活性介
46、质,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产生过敏反应。2. 趋化作用:C5a 促进中性粒细胞趋化。四、清除免疫复合物:1.体内中等分子量的 IC 可沉积在血管壁,补体成分参与清除 IC,补体与 Ig 结合2.干扰 Fc 段间的相互作用,抑制新 IC 形成,或使已形成 IC 中抗原与抗体解离3.循环 IC 激活补体,产生的 C3b 与 Ab 共价结合,IC借助 C3b 与表达 CR1 和 CR2 的血细胞结合,运送至肝脏被清除,其中 CR1 是清除 IC 的主要参与者五、免疫调节作用:1.C3b 参与捕捉、固定抗原,是抗原易被 APC 处理、提呈。 三 条 途 径 的 不 同 点三 条 途 径 的 不 同 点C 4 b2 b3 b早 期 ,略 晚 于 旁路 途 径C 3 bB b3 b早 期(A b产 生 前 )C 4 b2 b3 b晚 期(A b产 生 后 )C 5转 化 酶作 用 时 间C 4 b2 bC 3 bB bC 4 b2 bC 3转 化 酶C 4、 2 C 3 C 5 C 9C 3 C 5 C9C 1 C 42 C 3C 5 C 9反 应 顺 序C 4C 3C 1首 先 激 活C 4 , C 2 , C3 ,C 5 C 9C 3 ,C5 C 9 , P、 B、 D因 子C 1 C 9参 与 成 分MB L与 病 原 体的 复 合 物脂 多 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