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54KB ,
资源ID:411230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1123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01章 制度的本质和作用.doc)为本站会员(gsy285395)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01章 制度的本质和作用.doc

1、1第一章 制度的本质和作用按辞海的解释,制度的是指要求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汉语中“制”有节制、限制的意思, “度”有尺度、标准的意思。这两个字结合起来,表明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对制度的这种解释应该说是最通俗的,但是,在学者们看来,制度并没有这样简单。本章首先介绍学者们对制度本质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制度的作用。具体内容安排如下:制度的本质;制度的作用。第一节 制度的本质一、制度的概念政治学家认为,制度是人们必须遵守的秩序和规则。从内容上说,制度的存在,取决于它在指导和评价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起的实际作用。从形式上说,制度可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是由人类群体

2、内在经验演化而成的规则,包括各种习惯、习俗、礼貌、道德、意识形态等。外在制度是人们设计出来并强加于组织和成员的规则,它必须由权威机构建立并施行。社会学家认为,长期以来,制度现象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一般来说,社会学家对制度的界定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制度是社会公认的比较复杂而有系统的行为规则,是维系团体生活和人类关系的法则和社会行为模式,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 (2)制度包括正式的、成文的、理性化的形式,还包括风俗、习惯、道德、文化、价值观念等非正式的、不成文的、非系统化理性化的表现形式。经济学家对制度的定义主要是从损益、资源配置、效率和交易成本的

3、增减出发的,同时也比社会学家更重实证、更重利益的分析:(1)制度学派开山大师凡勃伦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自然习俗,由于被习惯化和被人广泛接受,这种习俗已经成为一种公理化和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在生理学中的对应物,类似于各种习惯性的上瘾。 ”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今天的制度,也就是当前公认的某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制度无非是一种自然习俗,由于习惯化和被人们广泛接受,这种习俗已经成为一种公理化和必不可少的东西。制度必须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是生存竞争和淘汰适应过程的结果。(2)制度学派的另一位大师康芒斯定义是: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集体行动的范围很广泛,从无组

4、织的习俗到有组织的“运营机构” ,如家庭、公司、工会、联邦储备银行及政府或国家。一般而言,集体行动在无组织的习惯中比在有组织的团体中还要更普遍一些。进一步讲,集体行动常同所谓的“工作规则”密不可分,后者告诉个人能够、应该、必须做(或不做)什么。(3)诺斯认为,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它构成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通过向人们提供日常生活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从实际效果看,制度“定义的是社会、特别是经济的激励结构” 。综合以上各学者的论述,我们认为,制度可以界定如下:(1)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和活动空间、范围。它不仅约束人们的行为,又

5、为人们提供2了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制度不仅告诉人们不能、禁止和如何做什么,同时也告诉人们能、可以自由选择地去做什么,这两种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不能厚彼薄此,只顾其一。 (2)制度是一系列权利和义务或责任的集合。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界定了制度的行为约束和活动空间的双重作用。制度安排的核心就是确定各类人的不同权利及其相对称的义务的总和,权利实质就是规定人们的行为规则和活动空间,义务则是行使权利后的约束与责任。无权利人们也将不承担义务,无义务人们将滥用权利,两者均导致制度的毁灭。(3)广义而言,制度不仅是正式的、理性化的、系统化的、形成于文字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非正式的、非理性化的、非系统化的、

6、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如道德、观念、习惯、风俗等。成文的制度只是名义上的,运行中的制度则是实际的,两者并不相等,甚至有时相去甚远,名实完全不符。现实中已通过的法律条文与其实际的执行常常偏离即是一例证。本书所讨论的制度设计是指正式制度,不包括非正式制度,哪些制度只能成长,不能设计。二、制度的特点从上述关于制度的定义可以看出,从诺斯这样的经济学诺贝尔获得者到普通学者,都没有能够给出一个令人信服、让大家接受的制度定义。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显得莫衷一是。但是,这此定义中也还是反映了某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制度的特点或品质。我们认为,制度至少应当体现这样几点品质: (1)习惯性。无

7、论是正式规则还是非正式规则都具有习惯性特点,都是历史的一种沉淀。非正式规则的习俗是历史沉淀,正式制度安排多少也具有历史重复性特点,先有重复性,而后被固定下来。都是最初被某些人发现某种规则有利可图,而后被坚持下来,接着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最后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历史沉淀物被保留下来。(2)确定性。只要是制度,都告诉人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给人类行为划定了边界。也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才能为人类行为提供稳定的预期。一个有效的规则必须从两个方面看都是确定的:必须是可知的、透明的;必须能够对未来提供可靠的指导。由于制度具有确定性,一般人都能够清晰地把握制度的信号,知道违反制度带来的后果,对自己行为的影响

8、是清楚的。(3)公平性。公平性是指同样的行为遵守同样的规定。从纵向看,只要是同一行为,前天进行、昨天进行、今天进行和明天进行,一般都会按照相同的规则进行;从横向看,无论是你、是我,还是他,只要是相同性质的事件,一般都遵从相同的规则。按照公平性,在没有特别理由的情况下,制度对所有人都是同样适用的,没有区别对待的情况,没有歧视性。正如哈克所说,适用于所知和未知的环境和人员。任何制度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所有成员、所有组织都应当遵守。除特殊情况例外,制度不应有“区别对待” 的现象。公平性还说明没有人能够凌驾于制度之上,每个人在制度面前都是平等的。如果根据一个人的地位来决定其对制度的遵守程度,

9、这将肯定被认为是不公平的。制度的普遍性如果遭到破坏,意味着制度本身受到破坏。(4)连续稳定性。事物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中,但这种变化是连续进行的,并常常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制度也应保持其连续性、稳定性,特别是上下层次、前后时序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不稳定的制度是思想上、政治上不成熟的一种标志。在人治的条件下,制度一般脆弱多变,而法治则有助于克服人治的随意性、片面性和局限性。当然,要求制度完全不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但制度的基本走向不能变,只能不断修订、充实、完善、配套。(5)权威性。制度的权威性是指制度对于特定的制度执行者和制度对象具有强制性的3约束力,不管人们是否愿意,都必须坚决执

10、行,而不能任意违反,否则就要受到一定的处罚。如果把制度设计过分寄希望于人们的自觉自愿,不注重提高制度的权威性,那就不能不说是在制度建设上陷入了误区。制度不仅应有权威性,还必须指向未来,制度促进着预见性,并防止着混乱和任意的行为。三、制度文明如果对制度进行价值判断,即什么样的制度是进步的、好的、优越的,则进入制度文明的境界。文明,指与落后、愚昧、野蛮相对立的状态。制度文明,也可以称之为“文明的制度” ,是指一种合理的、进步的、科学的、合乎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有生命力的、为人民大众所向往、追求、拥护的制度。制度文明的基本规定性如下:(1)文明的制度它必须是各种资源配置最优的制度。这里的资源泛

11、指一切对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起作用的要素,其基本的原则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利,地尽其力等,使对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项要素的配置与组合达到效率最高,产出最多,投入最少。(2)文明的制度必须是能够对人们工作劳动激励最大的制度。也就是说,文明的制度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它必须促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而不是被迫地;它能够促使这一制度下的绝大多数人,而不是极少数人;它必须能够促使人们长期地,而不是一时地;它必须能够促使各个阶层,而不是仅仅是某一个阶层,特别是不仅仅是享有权力的阶层积极地行动起来,以自己的最大能量投入各自的本职工作,并在各自的本职工作中做出最优异的成绩

12、。(3)文明的制度必须是人们所享有的权力、利益、责任最明晰的制度。也就是说,文明的制度必须是人们各自所享有的权力、利益、责任边界最明确、相互之间发生的侵权夺利纠纷最少、互相推诿责任的可能性最低的制度。同时,文明的制度也是人们所享有的自主权力、获得的相应利益、承担的相应责任最大的制度。(4)文明的制度必须是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制度。也就是说,文明的制度必须能够保证人们受到的压抑最低、约束最少、人们的性格变异最少、最愿意、最能够使人言行坦率而诚实的制度。(5)文明的制度必须是各种信息传递最优的制度。也就是说,文明的制度不仅其信息的传递有纵向的,而更重要的,也是更大量的是横向的信息传递;文明的制度

13、是信息传递最迅速、最便捷、最大量、最真实、成本最低廉、渠道最广泛、覆盖面最大的制度。(6)文明的制度必须是整合程度最高的制度。也就是说,文明的制度是法制最健全、最有序的制度;是能够将千百万人从各自利益出发进行各种活动的结果最终导引到最能够促使社会公共利益增加、最能够迅速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最能够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并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最能够使社会稳定、协调、有序发展的制度。(7)文明的制度必须是对人们所享有的各种权利监督最完善、最有力的制度。也就是说,文明的制度之下,不存在任何一种不受监督的特权,这种监督不仅是对一般人的权利,更重要的是监督权力拥有者所享有的各项权力,因为权力拥有者的权力具有一种

14、以权力制造权力的自我膨胀机制。(8)文明的制度必须是具有经常性的调整、改革、更新功能的制度。也就是说,在文明的制度下,改革不再是一时的任务或一时的运动,而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这种活动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随时随地依法有序地进行,只有具备这样功能的制度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制度。(9)文明的制度必须是以理性化的、成文法规、显性、正式的制度为主导的制度,而不是主要依靠偶然的典型、人为拔高的模范、历史传统、社会习俗、道德、社会心理的制度。4(10)文明的制度必须是贯彻最有力、最彻底的制度。也就是说,文明的制度是在其贯彻执行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权而异的现象最少的制度;文明的制度

15、是少数人、某些权力享有者操纵、随意更改、滥用的可能性最低、机会最少的制度。(11)文明的制度必须是成本最低的制度。这些成本既包括不应该支出的贪污腐败的耗费,也包括虽应该支出,但必须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最低的限度内的费用。(12)文明的制度必须是能够使在这个制度下的人们受益最大、最明显、最迅速的制度。也即它使在这个制度下的人们的利益损失最少的制度,这样的制度才是人们最向往的制度。(13)文明的制度必须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制度。这里的开放不仅指有形的、物质层面的开放,同时更为重要的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高度开放。(14)文明的制度是将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最好的制。既能保证效率的最大化而又不失公平,或者

16、既能实现公平而又不失效率。四、制度管理管理制度包括组织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等,这些规章制度是在国家法律之下的 “单位法 ”,是企业的 “土政策” 。制度管理是一种管理态势,就是指根据这些成文的规章制度进行的程式化管理。制度管理是西方机器大生产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的文明和理性,比如当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福特汽车装配流水线的时候,这种严格的管理和高效率的生产,简直就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但是,由于当时的制度管理倾向于 “见物不见人” ,忽略了员工的主体地位,也就为人本管理留下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人本管理理论提出之前,制度管理在管理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管理者手中的秘密武器就

17、是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即使是盛行人本管理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优秀企业通过制度管理而取得成功。以 “麦当劳”为例,它实行的是特许经营,形成了整套制度管理模式。一本几百页的操作手册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包括食物配置、烹饪程序、店堂布置甚至职员着装,食品的制作完全是标准化的,一磅肉的脂肪含量、小面包的宽度、每个汉包堡中的洋葱等等都有规定;每种食品的制作时间有明确的规定,而且食品生产后的存放时间也有详细的规定,超过规定时间,所有的食品都将扔掉,等等。所有这些标准都要严格执行,并有严密的监督体制,每家分店有审查员,公司有不定期的暗访调查,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坚决查处。通过这一整套严密的企业内部操作规程,使得消

18、费者能在世界各地坐在同样熟悉洁净的店堂里吃到相同质量、口味的食品,享受到同样周到的服务。麦当劳的例子表明,制度管理有如下鲜明特征:制度管理的基础是组织的权威,它所依靠的主要是组织制度和职责权力。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命令、监督与控制,对被管理者强调服从;制度管理对人的约束是刚性的,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管理体现管理的规范性、有序性、纪律性、严密性。事前有计划,过程有监控,事后有反馈。这种程式化管理不因人员变动而失效。制度管理有利也有弊,它的主要好处包括:组织有严密的规章制度可以使生产指挥、经营决策、监督与执行各循其章,相互制约,职责分明。可以避免决策、处理问题的随意性,可以营造公平、公正、公开

19、的环境,有利于企业稳定和人心的安定;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便于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训练了员工严格、守时、守则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是商业文明和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的分5工协作体系所不可缺少的支柱;制度管理往往制定了一定的工作标准,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量化,极大地方便了考核。但是,制度管理的缺陷也很明显,主要包括:环境不断变化,而制度一旦确立就相对稳定,往往是制度与变化的环境不相适应,显得保守,如不及时修订,反而成了发展的障碍; 制度忽略了人的个性,忽略了时间、地点和不同事物的差异性,从某种意义来讲成了约束人的条条框框,如果一味地强调制度,可能不利于创新或压抑了创新;制度管理往

20、往将员工置于消极被管理的状态,只承认程序本身的严格与精确,客观上否定了员工的独立人格。现在管理学教科书讲人本管理的多,讲制度管理的少,或根本就不讲制度管理,这是管理理论的一个重大缺陷,在实践中造成了误导,以致学生学了书本理论到社会上不知道如何应用,厂长经理也感到不好操作。现在时尚人本管理,并不是说制度管理可以忽视了,不是用人本管理来替代制度管理,而是二者的功能互补,制度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完全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人本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点;人本管理则是制度管理的 “升华” 。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了,如果在管理中把人不当人看,只会用规章制度管卡压,也肯定是行不通的,

21、要减少员工漠不关心、依附和顺从的感觉,真正调动工积极性,最终只能依赖人本管理。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刚柔相济,才能相得益彰。对于我国来说,由于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也就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建设,企业员工也就很少经历严格、精确、自律精神的洗炼,因而随着市场化的深入,部分企业便因产品粗糙、次品多、成本消耗高、售后服务差而纷纷陷于困境。我国企业加强制度建设,从许多基础的东西做起比人本管理显得更加急迫和需要。我们宁可将人假定为不完善,有时未必可靠的人,这有助于强化我们的制度意识。如果说市场经济充分发展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那么,以精确、严格为宗旨的制度管理也是中国企业管理演进不可逾越的一个环

22、节。管理者在运用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手段时,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侧重。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企业,管理者要进行有效管理是很不容易的,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只能根据不同情况侧重于某种管理手段。 从企业类型来看,制度管理适宜常规的、机构型组织,这类组织需要正规化管理,要求员工步调一致;人本管理适宜于有机式组织,如知识型企业、高科技型企业,这类企业强调自我管理,鼓励创新。从人性假设来看,制度管理比较适宜素质较低、缺少自觉性的人;人本管理比较适宜于素质较好、工作积极主动的人。从环境条件来看,制度管理适宜于较稳定的环境,如市场比较稳定,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在动态的多变的环境中,产

23、品个性化,人本管理就比较有效。从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在创业时期许多制度尚未建立,每个人都可以去试、去闯,比较容易自我实现,人本管理就比较行得通;企业进入成熟期,一切工作都要纳入正规,这时更需要制度管理手段,等等。总之,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不是二者必选其一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交叉、兼容,但又不是平分秋色,在不同条件下可能有不同的侧重。从前景来看,人本管理代表一种新的管理趋势,在管理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对任何企业都离不开,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区别在于规章制度的多与少,管理的严与松,是压制员工创新的制度,还是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制度。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

24、家,从整体来讲还处于低效率的状态,我们应该在坚持人本管理方向的同时,踏踏实实抓好制度建设,使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6五、制度思维方式何为制度思维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从制度的角度来思考、分析、对待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习惯、思维方法、思维定势、思维模式。制度思维是世界上最为高级的思维,制度智慧是人类具有的最高智慧,这进而决定了制度思维方式的复杂性。复杂的制度思维遵循这样几条起码的规则:结构平衡规则。所谓制度地看问题,就是从行动者的结构或行动者之间相互关系上看问题,就是从行动者在结构或关系中相对平衡的角度上看问题,集中观察和确定特定行动者所处的结构性位置,分析和把握行动者在其中行动的总体结构,确定既

25、构成和体现总体结构、又为总体结构所塑造和界定的程序与过程。从规则上考虑问题。我们一旦从制度上考虑问题,就会陷入规则与无规则、作为前提的规则与作为结果的规则之间的“规则悖论”之中。制度思维方式不仅意味着立法规则与执法规则、程序规则与实体规则的区分,而且意味着一个在规则悖论下的“游戏”过程:规则既是游戏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又为每一次的游戏所重新诠释和不断界定。在此,规则与无规则、前提性规则和后果性规则之间维持着一种动态的边际平衡关系。从总体效果上看问题。制度思维方式遵循从总体效果上看问题的规则,要求将特定行动或互动的考察放到一个总体后果的视野中进行,看它们与总体后果的关系,看它们对总体而言是不是有

26、效。具体讲,它不仅要充分考虑行动或互动的预期的或意料中的后果,同时要分析和考察行动与互动的非预期的或意外的后果。立其大者,小者不能夺。制度思维是一种总体性和框架性思维,因而遵循“立其大者,小者不能夺”的法则,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宜粗不宜细” 。它讲究“大手笔” ,看重大框架,而把那些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工作留给人们之间不断进行的博弈过程。这就是“大的管住,小的放活”的规则。制度思维方式的缺乏则是致命的,因为这意味着竞争机制的缺乏,意味着合作与集体行动的不可能性,意味着各种资源获得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的不可能性,因而意味着总体有效和持续发展的不可能性,这必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针对这种情况,最

27、早清醒地意识到、并立志改变这一状况的,当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尖锐地指出,与工作方法和个人素质相比,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在他看来,大至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小到工作的一切方面,都应当从制度的视角去考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创新与体制改革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制度思维方式。制度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致力于让每一个体变得强大而有力,更致力于使特定的群体在整体上变得强大而有力,它的目标是形成一种由协作而来的集体力。如果说这里面也存在智慧,那么这不是一种个人的智慧,不是“我”比“他”高明的那种智慧,而是

28、“我们”比“他们”高明的那种智慧。如果我们有良好的制度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将获得的,就不啻是一种个人的聪明与智慧,更是一种集体的聪明与智慧,一种合作与协作的智慧。正是在制度思维方式之下,正是利用制度智慧,那些追求自身利益的人才会遵循和服从“集体行动的逻辑” ,在“追名逐利”的市场社会才不存在“没用的人” 。也是由于制度思维方式的普遍化,由于现代人制度智慧的飞跃式发展,才产生出一个“聪明人的世界” ,全球化与“世界历史”才得以可能。第二节 制度的作用一、制度的作用:三个故事(一)分粥的故事7由 7 人组成的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人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

29、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订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刻度的容器。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稠。这正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 6 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种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方法三:大家选举

30、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入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种制度下,7 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 7 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二)船主为何会变好? 在 1718 世纪,英国的许多犯人被送到澳大利亚流放服刑,私营船主接受政府的委托承担运送犯人。

31、刚开始,英国政府按上船时犯人的数量给船主付费。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克扣犯人的食物,甚至把犯人活活扔下海,运输途中犯人的死亡率最高时达到 94%。后来英国政府改变了付款的制度规则,按活着到达澳大利亚下船的犯人数量付费。结果是船主们想尽办法让更多的犯人活着到达目的地,犯人的死亡率最低降到 1%。船主还是那些船主,为什么他们一开始刁奸耍滑,后来又循规蹈矩,饿了给饭吃,渴了给水喝,大多数船主甚至聘请了随船医生呢?并非他们的本性有什么变化,而是制度规则的改变导致他们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可以设想,如果我们规定:在到岸港口验收点人头,任何一个犯人必须身体健康,体重下降者不列入政府付费范围。相信船主们在途中一定更

32、会将犯人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更加极尽“人道主义”之责任,这就是制度创新的魅力所在。(三)降落伞质检问题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当时,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 99.9%,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 100%。对此,厂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再改进,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他们一再强调,任何产品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 100%合格,除非奇迹出现。不妨想想,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伞兵中,会有一个人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在跳伞中送命,这显然会影响伞兵们战前的士气。后来,军方改变检查产品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

33、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零。一开始厂商们还老是强调难处,为什么后来制度一改厂商们再也不讨价还价, “乖乖的”自动地绞尽脑汁做好产品呢?主要原因在于前一种制度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涉及厂商们的自身利益,以致厂商们对千分之一的不合格率感受不深,甚至认为这是正常的,对伞兵们每一8千人必死一个现象表现漠然,毫无人道主义同情。后来制度一改让老板们自已先当一回“伞兵” ,先体验一下这成为“千分之一”的感受,结果产品品质史上的奇迹产生了。相信这一定是老板们“夜不能寝” “废寝忘食”之结果。老板们为什么甘于“夜不能寝”

34、 “废寝忘食”很值得我们深思。二、制度的作用:“能人经济”到“制度经济”小天鹅公司的总经理朱德坤表示:将逐步淡化个人的影响力,把公司从企业家主导型转变为科学规范的专业型管理。无独有偶,四通集团公司总裁段永基也在多个场合说:“四通要强调集中到规章制度上,公司要立法,要建立程序。 ”这是优秀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同时也给众多企业领导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超越自己作为企业灵魂人物的光环,引导企业从过去的能人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制度经济?“能人经济”基本上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作为企业领导人有号召力、凝聚力、敢于冒险,对市场商机有感觉,他们凭着过人的素质禀赋引领着企业绕过险滩暗礁,驶向了成功的彼岸。但随着企业规

35、模扩大、层次增多以及企业领导人对信息掌握的不完全,过去那种“脑袋一拍定了,胸脯一拍我负责”的决策机制,就潜存着很大的危险,一旦失误,企业很可能遭受灭顶之灾。能人往往是企业的太阳,耀眼的光照下,企业既无失误的发现机制,也无错误的校正机制,所以实践中许多原本非常优秀的领导人物由盛而衰,从企业发展的动力变为阻力的现象屡屡出现。有些企业,目前虽在维持下去,但却难有大的发展。国外也有这样的情况,国外战后立的一些公司到 20 世纪 90 年代左右开始了交接班的过程,因为靠以前创业者个人方式去管理已经很难再做下去,其中的深刻道理,被归结为“总裁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的主旨就是“领导经历的长短与企业绩效之间

36、存在着一种抛物线式的相关关系” 。它认为,总裁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受命上任、摸索改革、形成风格、全面强化、僵化管理”等五个阶段,并指出随着上上下下、四面八方对总裁特有认识模式的不断强化的预期心理,总裁的风格将趋于定型和刚化,成为其突出的行为特征,直至最后不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而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三、制度的作用:理论分析当前,许多企业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企业缺乏内聚力,缺乏生机和活力,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管理制度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要素运行不能进行有效封闭,具体体现在管理制度先天不足,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监督不力,信息反馈片面虚假,这必然产生许多力图摆脱管理制度约束的违章越规行为,损害管理制度的封闭功能。

37、如一些企业经济效益每况愈下,职工工资连年拖欠,而企业领导照样吃喝玩乐,追求享受;一些企业分工不清,职责不明,人浮于事,纪律松驰;一些人钻管理制度空子,投机取巧,图谋私利。如此等等,必须导致企业决策随意,管理不民主,搞土政策、长官意志;各部门各行其是,各谋其利,无整体观念和长远谋划;企业管理无序,内耗丛生,相互扯皮,无人负责,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极大伤害,妨碍企业生存和发展。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层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及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管理制度作为企业中个人和内部组织机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调整着企业中人及组织间的关系,规范或决定着基本工作过程和程序,进而也决定了企业的管理

38、状况和管理水平。企业采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过分依赖个人,避免裙带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对管理的影响,使管理行为更为连续、稳定、客观、理性和规范公正。对现代企业来说,制度化管理必不可少。关于制度的作用,邓小平曾作过冷静的分析,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正是制度决定了法治与恣意的人9治之间的基本区别。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自初民社会至现代文明社会,恣意的阴影始终与人类形影相随。正是在与恣意永无休止的较量过程中,人类才逐步体悟到:与其笃信人性的神话,不如青睐制度的价值;与其盲目推崇虚幻

39、的道德教条,不如选择现实的制度设计;于是,制度,这种人类理性的设计,成为法治与恣意的人治之间的界碑:制度既是人类自我约束的枷锁,也是标志自律、妥协、宽容和尊严等文明理念的花环,程序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学会了自律和宽容,学会了妥协和选择。在一个利益纷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善待制度堪称一种明智且实用的生存理念,善待制度实则是人类对文明的庄严承诺。自由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秩序,世界上可以有不自由的秩序,但是决不存在没有秩序的自由。秩序不仅从工具价值意义上具有对个人自由的优先性,而且,秩序作为制度的一种基本价值,还对制度的其它价值(如公平和正义 )具有优先性。就此而言,自由秩序的形成是我们现代人必须面

40、对、而且带有根本性的严峻问题,它构成了现代制度的基本功能。由于组织是一个矛盾体,是由一些在个性、能力、地位、情感、偏好、意志、价值观、利益、思维方式、个人背景诸方面都存在差异的人们组成的,因而充满了矛盾、冲突、竞争、甚至斗争。如何使这样一些相互差异甚至对立的人们和平共处、相互合作,如何在不同层次和领域中达致秩序,就成为任何组织都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即我们所说的组织秩序问题。因此从根本上讲,任何组织都必然面临着组织秩序的问题。面对这一难题,人类创造和发明了制度。制度为这一难题的解答,敞开了各种可能性。以现代自由社会为例,虽然说自由意味着不受必然性、权力、意志的强制、奴役、限制、束缚,但是有一个例

41、外,那就是自由本身可以构成对自由的约束、限制甚至强制,即一个自由人的自由可以、而且必然会受到其它自由人的自由的限制,否则自由就只是一些人的自由,它势必与现代社会平等的自由原则相矛盾。既然可以因为自由的缘故限制自由,这就需要一个能够协调自由人之间的自由之关系、并从中形成秩序的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制度,它是由一系列可以作为工具来利用的行动装置、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组成的。组织秩序的建立和维持需要制度,但这并不说任何制度都有利于组织秩序的建立和维持,也不是说制度所建立和维持的一切秩序都是人们所需要和愿望的良好秩序。在此,存在一个制度能否解决、如果能又能否有效地解决秩序问题的问题。从逻辑上讲,制度既然是为

42、了建立和维持组织秩序才产生出来的,那么,它的存在和发展本身就已说明了它能够解决秩序问题,甚至是解决秩序问题最重要的方式。但仔细分析起来,制度之所以能够解决秩序的难题,从根本上说是由制度的本性决定的。所谓制度,就是用以调整个体行动者之间以及特定组织内部行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强制性或权威性的行为规则。制度具有公共性、形式化、权威性,因而能够成为自由主体得以沟通的路径和桥梁,使冲突的人们能够合作,又使合作的人们能够程度不同地保持各自的独立,使那些在价值观、利益、权力、地位上相互差异、对立、矛盾、斗争的人们,不至于发生直接的、暴力的冲突,从而为他们的和平共处提供了可能。由于制度是一些常规化、日常化、定

43、型化的规则或规范,因而只要人们都遵守这些规则或规范,社会就能够达成必要的秩序。制度作为秩序的形成机制,在秩序的建立和维持中,发挥着四种基本功能,具有四个方面的价值,即形成预期、提供激励、获得宽容、达成妥协。就是说,制度是自由主体之间取得合作所需的相互信任的预期机制,是激发个体发挥能动性、以推进组织发展的激励机制,是主体获得相互宽容的机制,是矛盾和冲突着的主体之间达成妥协的权利与利益的分享机制。作为四种整合力量,它们分别从稳定、发展、博爱、共享四个方面形成着组织秩序。依靠这四种秩序机制,人们较为有效地克服了不确定性,使多元互动的主体能够在稳定的预期之下获得相互的信任和本体性的安全感;能较为有效地

44、克服那种时断时续的发展模式的毛病,使发展获得充分而稳定的动力;有效地抑制了现代竞争所具有的惨烈性和10后遗症,使相互竞争的人们能够相互宽容和容忍; 克服了一切独断和专制的问题,为人们共享合作成果提供了制度性的支持。在组织内部实行制度化管理之所以重要,可以发挥以下作用:制度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制度,人们就有什么行为,人们不同的行为,可以由不同的游戏规则来解释。比如,企业实行的是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它就会诱导一部分人偷懒,搭便车,坐享他人的劳动成果;如果企业实行按贡献分配的制度,它就会激励每个员工凭自己才干为企业多做贡献以多得报酬。人的一定行为是一定制度的反映,不能简单地说人的某种行为合理

45、不合理,而要看这种行为背后的制度合理不合理。人是可以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 “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制度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第一层次表现为产品与技术的竞争,第二层次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的背后,更深层次的竞争在于企业制度。制度好,就能激励人才,使人才脱颖而出且能留住人才;制度不好,则必定遏制人才,制约人的积极性的发挥。企业竞争力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但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企业制度。企业制度落后,再好的管理也难以奏效。制度能够“除弊”和“兴利” 。管理制度涉及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

46、领域,内涵具有多样性。例如,有规范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有限制和惩诫人的不当行为,旨在防止和消除各种弊端的制度,如企业中的各种罚款制度、处罚制度。 “兴利”制度则是那些鼓励人的良好行为,引导人的行为,目的在于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的制度,如企业的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超产奖励制度等。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制度可以明确地将其归于“除弊”或“兴利”类,有些制度则既有“除弊”也包含有“兴利”制度方面,还有些则不易归类,如工作程序。许多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大多为“除弊”类制度,许多民营企业里的 80%的管理制度属于此类,而“兴利”类制度则明显不足。实际情况也显示, “除弊”类制度相对较为细致、全面、操作性较强,

47、也较为严厉;“兴利”类制度则较为粗略、吸引力较弱、操作性也较弱。这反映企业在对待这两类管理制度建设的力度和态度上较大差别。制度以“除弊”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因为管理制度的产生首先是针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弊端”问题而制定的。可以说,许多管理制度的制定就是这样产生的,出发点主要为了消除和防止这样那样的弊端。当然应有的“除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当一个企业“弊端”丛生,当务之急则是先“除弊” 。但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若只有或多数是这样的“除弊”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除弊”制度,至多能起到防止和消除一些不良现象的作用,并不能

48、“自然而然”地导致好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是企业员工有效劳动及劳动效果的竞争。企业的管理制度除了应体现其约束控制机制即“除弊”的作用外,还应体现其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企业产生更好结果的“兴利”作用。企业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除弊”只是取得竞争胜利的一个必要条件,那种认为只要消除弊病,企业就会顺理成章地迎来一个生机勃勃局面的相法是片面的和不正确的。企业还必须注意另一个必要条件即“兴利”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只有建立了完善、合理、优秀的“兴利”制度,才能更好地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促使事物不断向有利方面转换,才会产生蒸蒸日上的崭新局面。管理学家们估计,现代社会组织中的人,一般情况下只发挥了他们自身能力的 20%30%。尚有更多的潜能,包括智力与体能上的潜力尚处于未激发状态,因此制定合理的“兴利”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发这一潜在的宝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