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6 ,大小:1.26MB ,
资源ID:410003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1000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章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ppt)为本站会员(dcjsk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章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ppt

1、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和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动力,重要动力,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改革,革命,阶级斗争 (直接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生产方式,社会形态,最终决定力量,最高形式,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4,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方式,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

2、,一 (一)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恩格斯,1995: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之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7页,一 (一)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与生

3、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 (一)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P104,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于,一 (一)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翻页,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原始工具,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大机器,资本主义社会,返回提纲,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

4、系的变革,原始工具,青铜器,铁器,大机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返回提纲,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真难受!,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真舒服!,返回提纲,一 (一)1(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规律内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其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适合时促进;不适合时阻碍 规律表现: 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 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一 (一)1(3)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

5、论意义:这一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现实意义: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一 (一)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对现存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和不公平、对“理性化为无稽,幸福变成苦痛”(注:歌德浮士德第1部第4场(浮士德的书斋)。编者注)的日益觉醒的认识,只是一种征兆,表示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同时这还说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

6、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这些手段不应当从头脑中发明出来,而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恩格斯,1995: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之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7页,一 (一)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P108,(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辩证统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一 (一)2(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辩证统一,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一 (一)2(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

7、关系: 辩证统一,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政治、思想条件) 服务方向:“为我”和“排他” 服务方式:多种手段 服务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 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一 (一)2(2)二者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促进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适合,适合,不适合,适合,不适合,阻碍作用,一 (一)2(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规律内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展方向 调整或变革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

8、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一、 (一)3、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2)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一、(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 上层建筑的变化社会形态的更替,一、(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表现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

9、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 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参见下页图,一、(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表现二: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生 产 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 定,决 定,反作用,反作用,返回上页,一、(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表现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

10、化和发展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改革,二、阶级斗争和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1、阶级是经济范畴,也是历史范畴 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 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二、(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2、阶级斗争及其根源 (1)定义:阶级利益根本冲突

11、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根源: 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二、(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必然性: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联系在一起,二、(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作用的表现 (1)社会质变过程(社会形态的更替)先进阶级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斗争 (2)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被剥削阶级对剥削阶级的斗争 (3)人类进入无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二、(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1、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

12、的社会历史现象,二、(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既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安定团结,防止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又要对阶级斗争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防止和纠正阶级斗争熄灭论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二(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1、含义: 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2、实质: 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形态变革

13、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二(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3、根源: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客观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主观条件: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和群众的发动程度,社会革命一般是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的,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获得整个世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二(五)革命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1、表现: (1)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2)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

14、性和伟大作用 (3)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二(五)革命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注:改良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 马克思主义不否认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为争取劳动者境况的改善所起的作用,但反对改良主义 改良主义:主张用改良代替社会革命,不触及社会主要矛盾,因而不可能根本扫除社会发展的障碍,甚至走向革命的反面,成为阻碍革命的绊脚石,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列宁,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含义: 同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三、 (二)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

15、重要动力,动力作用的表现: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改革的对象: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改革涉及的领域: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三、(三)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历史上统治阶级的改革案例: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 王安石变法(10211086) 雅典伯里克利改革(约公元前495公元前429) 戊戌变法(1898) 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改革或调整:由单个资本发展到股份资本,又由非垄断的股份资本发展到私人垄断资本,再由私人垄断资本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三、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

16、发展 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直接对象: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 社会主义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场革命,胡锦涛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人民日报 ( 2012年11月18日01版),邓小平论政治体制改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

17、府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但党要善于领导,党政需要分开,这个问题要提上议事日程。 邓小平: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文选第3卷 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最大的目的是取得一个稳定的环境。我跟美国人讲,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只要有利于中国稳定的就是好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任何时候我都没有让过步。美国人骂娘,造谣,没什么了不起。消除机构臃肿,加强法制,这些都是改革。 邓小平: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文选第3卷,胡锦涛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

18、治国。 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新华网北京月日电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特别是科技革命:“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两种作用方式: “有形的”方式物质力量 “无形的”方式精神力量,五、(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近代以来的四次科技革命,电 力 技 术 革 命,原子 能、 计算 机和 空间 技术 革命,信 息 技 术 革 命,蒸 汽 机 技

19、 术 革 命,四次科学 技术革命,一,二,三,四,五、(一)1、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和 是第一生产力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智能自动化、大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动化) 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翻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马克思:生产力中包括了科学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科学技术,返回提纲,科学技术体现人对自然界的能动关系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方式的转变: “控制机”逐渐取代人工对机器的直接控制职能,使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得到解放。人作为监督者科学技术推进了劳动条件的改善:人类越来越超脱于直接生产

20、过程,并从各种繁重、重复以及危险的劳动操作中解放出来,科学技术推进劳动方式的发展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返回提纲,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衣食住行卫生保健社会交往(交往方式、活动空间)闲暇时间闲暇经济,返回提纲,五(一)2、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政治文明: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政治成果的总和 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 推动法律制度的变革 推动政治组织的变革(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科学技术引起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科学技术发展可以给后进国家赶上并超过先进国家提供机会,结果必然改变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19世纪末的德国:科学中心经济强国政治大国 20世纪的美国 21世纪的中国,

21、五(一)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人类精神生产积极成果的总和,包括思想成果和文化成果 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 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推动道德观念的更新 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影响哲学发展的两个因素:宗教和科学历史上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历史形态的发展,都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近代科学革命是哲学转向的根源古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世界本体问题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知识论或认识论问题(唯理论和经验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哲学中的反映,科学技术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科学技术推动思维方式

22、的变革,机械论的思维方式:个体性、静态性、机械决定论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整体性、动态性、辩证决定论研究方法的变迁:综合分析综合,科学技术推动道德观念的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引起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农业社会:手工生产,小农经济因循守旧、与世无争,生活涣散 工业社会:机器生产,商品经济勇于竞争、遵守纪律 后工业社会:自动化生产开拓创新,科学技术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格局(人文教育科学教育) 教育方式、手段、方法科技发展对文化的影响 科学和技术本身都是隶属于文化范畴,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就意味文化发展。 科学技术还在器物层次、

23、制度层次、行为规范层次和价值观念层次深刻地影响着文化发展,引起整个人类文化的变迁。,五(一)4、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结构的变革,科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变革的潜在力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变革(第三产业),翻页,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更新,现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二,科学技术对就业结构的影响1956年,美国的白领工人开始超过蓝领工人(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第三,科学技术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精神消费和物质消

24、费,返回提纲,科学技术引起社会文明形态的演变,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胡锦涛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胡锦涛强调,

25、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1积极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五、(二)2消极后果:,情形一: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消极后果。 情形二:消极后果的发生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五、(二)3“全球问题”及其对策,(1)“全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五、(二)3“全球问题”及其对策,(2)原因: 主要由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五、(二)3“全球问题”及其对策,(3)对策:第一,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二,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第三,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第四,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第五,变革不利于解决“球问题”的社会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