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648.50KB ,
资源ID:409330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0933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届高三某平台10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五)教师版.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届高三某平台10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五)教师版.doc

1、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1 页(共 16 页)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2 页(共 16 页)2018-2019 学 年 好 教 育 云 平 台 10 月 份 内 部 特 供 卷高 三 历 史 ( 五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2、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4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48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雅典公民人数较少,避免了公民之间异质成

3、分出现,便于公民了解城邦公共事务及相互了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都被赋予了完全的公开性,甚至可以说只有当一个公共领域出现时,城邦才能存在。这反映出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A权力制约B小国寡民C平民政体D公民意识【解析】从材料“公开性”“公共领域”“城邦才能存在”并结合所学可知,除奴隶、外族人和妇女以外,由全体公民直接管理国家,这体现出平民政体的政体,故 C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权力制约,故排除 A 项; “小国寡民”是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不是民主制度的特点,故 B项排除;材料突出的是公民参与城邦管理的民主政治特点,而不是公民意识,故 D 项排除。【答案】C2公元前 415 年,雅典发生毁

4、坏神像案,迅即被与酒会联系在一起。报案者称,虽然没有目睹神像被毁过程,但以前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定为他们所为。结果身为雅典将军的阿西比德及其同伴均被判有罪。材料表明在古代雅典城邦A法律在执行时忽视公共权力保护B审判以及判决不注重任何证据C集会只能在市政广场公开举行D私人生活空间有限不被社会尊重【解析】由材料“报案者称经常看到阿西比德和他的同伴一起聚饮,其间诸多可疑言行结果被判有罪”可知,古代雅典城邦私人生活空间有限,不被社会尊重,故 D 项正确;A 项的表述与题目中古代雅典城邦发生毁坏神像的行为的信息不符,故排除;B 项中“不注重任何证据“,C 项中“只能”的

5、表述均过于绝时化,故排除。【答案】D3学者刘刚在自由的款式一书中说:“(雅典)城邦以广场取代王宮作为城邦的标志性建筑,表明城邦的缔造者们已将公民的公共生活置于王权的需要之上;以神庙取代王室作为城邦的精神性标志,表明公民的公共精神已从王权的束缚下彻底解放出来。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城邦民主政治直接取代了王权B此状况容易侵犯公民个人权利C发放观剧津贴与此追求正相悖D城邦充分保障公民的个体生活【解析】根据材料“表明城邦的缔造者们已将公民的公共生活置于王权的需要之上”“表明公民的公共精神已从王权的束缚下彻底解放出来”可知,城市一旦以公众集会广场为中心,它就已经成为了严格意义上的“城邦”了,古典时期的

6、城邦将城邦利益置于公民个人利益之上,客易侵犯公民个人的权利,故 B 项正确; A 项“直接取代”的说法明显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题干信息与发放观剧津贴不相关,故 C 项排除; D 项“充分保障公民的个体生活”明显与题干主旨背离,排除。【答案】B4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A贵族政治B代议制民主C直接民主D精英政治【解析】“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暗含苏格拉底对

7、雅典民主政治的担忧,这些人文化素质不高,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因此他主张精英政治,由素质更高的政治精英管理城邦,故 D项正确;苏格拉底反对贵族政治,故 A 项错误。代议制民主最早出现在近代西方国家,故 B 项错误;直接民主的弊端是苏格拉底担忧的,故 C 项错误。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答案】D5下表为古代罗马部分法律。材料可以反映古代罗马A平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B贵族的统治地位逐步动摇C共和国统治基础不断扩大D自由民逐步获得平等权利【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时间及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平民越来越受到法律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共和国的统治基础得到扩展,故

8、C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主权利的扩大,故 A 项错误;虽然从法律上看平民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贵族的统治地位并没有动摇,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故 B 项错误;自由民的权制逐步扩大,并不意味着其获得平等的权利,故 D 项错误。【答案】C6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这反映罗马法的进步性是A继承古希腊的公民意识B公民的平等是基于自然的平等C强调了公民的主权平等D运用法律极力维护共和政体

9、【解析】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倡导自由平等。“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符合自然法理念,B 正确;公民意识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误;C 和 D 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答案】B7公元前 1 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解析】材料“公元前 1 世纪”、“国家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反映了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需要以法律统治多民族共

10、同体,故 D 项正确。西塞罗提出以德性为基础,不是以德治国,故 A 项排除。社会契约论由卢梭提出,故 B 项排除。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形成,故 C 项排除。【答案】D8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量刑越严重。由此可知A罗马法是为了保护贵族利益而制定B罗马刑法受到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C罗马法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D罗马刑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解析】根据材料“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

11、越高,则施害者的量刑越严重”可知,身份等级越高的贵族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量刑相对权轻,这说明罗马刑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故 D 项正确;罗马法是从根本上维护贵族利益,但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 A 项错误; B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的功能,故C 项排除。【答案】D9苏格拉底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这一观点A指出了知识是人生存之本B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C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相等的D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5

12、页(共 16 页)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6 页(共 16 页)【解析】据材料“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思想,并不能反映出知识是人生存之本的主张,故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哲学的研究对象,故 B 项排除;材料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不相等的,故 C 项错误;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的思想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故 D 项正确。【答案】D10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但是,法律的正义与道德正义不尽相同。法律的正义是“诉讼正义”,是指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而获得的后

13、果或判决。这表明柏拉图认为A法律与道德两者相辅相成B法律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C只有法律能保障杜会公道D法律正义服务于道德正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柏拉图来说,当人的恶性膨胀时,就只好服从外在的权威,这个外在权威就是法律,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它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因此,法律是维护正义的一种手段和方式,由此可以判断法律正义是为道德正义服务的,故 D 项正确;法律正义是为道德正义服务的,因此法律和道德不是相辅相成的,故 A 项排除;材料“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说明 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说法绝对,排除。【答案】D11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

14、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民主的衰落时期,其研究重点的转变是受雅典民主弊端影响的结果,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C 项,ABD 三项不是苏格拉底思想转变的原因。【答案】C12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

15、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解析】据材料提到,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希腊社会对神的崇敬占主导地位,而不是人文精神为主流,故 D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故 A 错误。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故 B 排除。材

16、料也没有反映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故 C 错误。【答案】D13全盛时期的希腊政治舞台充满着竞争精神,公民大会和陪审团里都实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政治决策可以说都是多数与会者主观意向的产物。与这一形势互为因果的是A“陶片放逐法”被通过B民主政治体制建立C城邦弘扬集体精神D智者运动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多数人统治的原则”“政治决策可以说都是多数与会者主观意向的产物”可知,要想在希腊进行民主政治活动,尤其是在决策中处于优势地位,只要控制多数与会者的主观意向或情绪即可;再结合“竞争精神”可知,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在民主政治竞争中成功的重要性,为顺应这一形势,智者群体应运而生,同时智者学派推动雅典民主

17、政治的发展,故 D 项正确,排除 C 项;AB 两项与材料意思不符,且发生在克利斯提尼时期,与材料中的“全盛时期的希腊政治舞台”的条件不符。【答案】D1414-15 世纪中叶,英国议会权力逐渐扩大,下院的地位也在上升。期间充满着国王、下院、上院之间的合作和斗争。有时议会两院联合起来向国王夺权;有时国王又联合下院与上院作斗争;有时国王又与上院合作打击下院。这表明英国A国王居于权力中心地位B各派政治势力激烈角逐C专制政体转向立宪政体D政治民主传统历史悠久【解析】A、C 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国王、下院、上院之间的合作和斗争,而不是各派政治势力激烈角逐,B 错误;14-15 世纪英国就

18、存在议会和国王权力的制约,对于限制专制统治、实行政治民主具有重要意义,说明政治民主传统历史悠久,D 正确。【答案】D15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初,古希腊时期雅典人在马其顿的大举进攻面前不肯齐心抵抗,以致城邦沦陷的历史事实得到广泛宣传;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牺牲个人利益以巩固国家的重要性B动员美国民众参与对英战争的迫切性C独立后维护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D古希腊政治体制孕育了美国共和政体【解析】材料的中心语句是“而随着战争的结束,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说明材料强调战争结束后注重维护个人利益、不倡导牺

19、牲个人利益,C 正确;A、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要说明战后“斯巴达人随时都准备为国家的利益而献身却成为反面的例证”,B 不是材料的主要思想,排除。【答案】C16下表为 19021904 年译书统计简表。表格信息最能说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A认为只有学习西方才能救中国B对甲午战败的深刻反思C积极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D对外来先进技术的渴求【解析】根据材料表格可知,这一阶段的译书从国家来看,翻译日本相关著作明显高于其他两国,从译书的内容上看,史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受到重视;根据材料时间“1902-1904 年”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廷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

20、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故 B 项符合題意;A 项“只有”表述太过绝对化,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 C 项排除;从材料中无法体現。排除;D 项对材料解读不全面,排除。【答案】B17民国时期,朱自清、闻一多等教授共同起草了一份宣言:“此局一坏,恐世界大势断不容我再有统一之机会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此宣言所针对的事件使A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抗 B广大的东北地区沦为殖民地C国共由两党对抗走向合作 D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解

21、析】从材料“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可以得出这次事件为 1936 年发生的西安事变,因此材料针对的时间是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所以本题选择 C 项。A 项说法与正确答案相反;B、D 两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内涵。【答案】C181954 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力求表述更加准确B更好地体现人民性C强化宪法的权威性D尽量体现社会转型【解析】1954 年宪法体现出人民民主的原则,材料中为、时、应、得、其、凡

22、”的修改体现出服务于人民的特点,故 B 正确;A 不是主要目的;C 中权威性不符合材料主旨;D 是在 1956 年。【答案】B19下表为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的不同语态所占比例变化表。该表不能够反映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9 页(共 16 页)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10 页(共 16 页)A意识形态是影响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B外交关系的变化强烈冲击语态的转变C国际格局的剧变影响中国对美国态度D不同语态折射出国人对美国认识逐渐走向理性【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75 年和 1985 年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差异仍然存在,但积极报道和中性报道比例增加,这不能说明意识形态是影

23、响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关系的变化强烈冲击语态的转变,故 B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20 世纪 70 年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国际格局的剧变影响着中国对美国态度,故 C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积极报道和中性报道比例增加说明国人对美国认识逐渐走向理性,故 D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A20上海开埠后,周边地区棉花种植迅速增多。19 世纪 80 年代后,经由上海港输出的原棉,成为日本关西地区新兴棉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日商大阪纺织会社遂提出在上海建立轧花厂,并于 1888 年开工,华商紧随其后在新闸、杨树浦设立棉利公司和源

24、记公司。材料说明A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列强经济侵略催生了民族工业的诞生C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互推动D日本经济侵略推动了上海棉花加工业【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仅仅提及了上海周边地区的棉花种植业和关情况,就此不能够得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结论,故 A 项排除;B 项提及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诞生,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民族工业诞生于 19 世纪 60 年代,与题干“19 世纪 80 年代”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提及了中国近代以来,上海(城市) 与上海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故 C 项正确;D 项提及的是日本的经济侵略带来的积极作用,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C21

25、下图是 17231903 年中国税收变化的统计。据此可推知A财政支出的扩大促使政府调整经济政策B工商杂税的迅强增长反映了政体的变化C农业税收的平稳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持续D税收总额的变化说明了税收结构的调整【解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 1723- 1903 年税收总额增长,工商杂税快速增长,农业税收平稳发展的态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请政府由于赔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使工商业税收快速增长,故 A 项正确;1723-1903 年属于清政府统治时期,政体没有变化,故 B 项错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意味着抑商政策出现松动,政 C 项错误;税收总额的变化不能反映税收结构的变化,

26、故 D 项错误。【答案】A22据有关资料介绍,1967 年至 1976 年的十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 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事为 68,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 9,如果此则史料真实可信,那么保持这一时期增长的的一个重要因素应是A邓小平的经济全面整顿措施B苏联对华经济建设的支持C周恩来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由材料可知,“文革”期间我国社会经济总体上有所增长,邓小平在 1975 年周恩来病重后才开始全面整顿经济,因此那小平的全面整顿并非保持 1967-1976 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故A 项错误;“文革”期间中苏关系已近断交状态,苏联早已停止对华援助,故 B

27、 项错误;“文革”后期,周恩来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可以集中调度有限的经济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答案】D2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里说:孙中山思想早期倾向于卢梭、林肯等人,1913 年以后,思想转变,甚至对卢梭的天赋人权也大加诟病;论调无形中与列宁的(武力统一)已渐趋一致。这反映出A人的思想会随着时代变化B三民主义理论得到了发展C中国尚不具备民主法治的条件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人的思想会随着时代变化是表现,没有说明材料反映的问题

28、,故A 项错误;1924 年孙中山发展三民主义理论,形成新三民主义,故 B 项错误;材料“早期倾向于卢梭、林肯”“甚至对卢梭的天赋人权也大加诟病”“论调无形中与列宁的(武力统一)已渐趋一致”体现了中国不具备民主法治的条件,时机还不到,故 C 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代表,传播马克思主义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答案】C241927 年,广州起义爆发时,陈独秀认为“以群众力量扫荡国民党,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到”。中央则答复:“说某地工农暴动夺取政权的时机已到,固然是错的,但是简单的说,以群众扫荡国民党而夺取政权的时机还未到,则亦有语病”。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无意改变当前形成的革命道路B坚持苏

29、俄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C无力控制中共内部的矛盾分歧D在民主革命初期极为保守的政治策略【解析】题干中中央答复“以群众扫荡国民党而夺取政权的时机还未到,则亦有语病”,可见并不认同陈独秀“以群众力量扫荡国民党,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到”的做法,因此反映了无意改变当前形成的革命道路,故选 A。广州起义仍是坚持苏俄道路,没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排除 B。C在题干中无从体现。题干反映了当时中共的政治策略比较激进,出现左的倾向,排除 D。【答案】A第 II 卷本 卷 共 有 三 道 大 题 , 共 计 52 分 。 第 25 题 20 分 , 第 26 题 20 分 , 第 27 题 12 分 , 考 生根

30、据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頒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

31、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材料二 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现今中国民法,是清朝末期从外国继受而来。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1907 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 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1910 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 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

32、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法精神并归纳中国制定民法典的作用。(10 分)【解析】(1)差异:结合材料从内容、出处、价值取向三方面概括。原因:结合所学,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进行比较。(2)近代民法精神:根据“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得出自由与平等;维护私权利;权利与义务兼备。作用:可从提升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与权利意识,有利于民权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助于挽救民族危机,有

33、利于规范平等的社会秩序,推动中国法制建设的近代化等角度分析解答。【答案】(1)差异:中华法系礼刑结合(侧重公法),维护国家、家族利益;古罗马法私法发达,保护个人权利。中华法“法”自君出,权尊于法,人治:古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法治。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古罗马法追求正义。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13 页(共 16 页) 好教育云平台 内部特供卷 第 14 页(共 16 页)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中国:宗法制度,专制统治;古罗马:城邦政治,帝国时代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中国:法家,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古罗马:自然法思想,平等、公正、正义。(2)近

34、代民法精神:自由与平等:维护私权利:权利与义务兼备。作用:提升中国人的法律观念与权利意识;有利于民权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助于挽救民族危机,尽早收回国家主权;有利于规范平等的社会秩序,推动中国法制建设的近代化。26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表述,看法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

35、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材料二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做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美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三 1835 年,法国作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讨问美国城市曼切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象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

36、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1)简要分析晚清官员探究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与张荫桓关于西方议会制度的认识有何不同。(10 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分析各自的理由,通过以上材料和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何启发?(10 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晚清官员探究西方政治制度的原因应该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思想文化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而不要只从一个角度进行解释,

37、因为多角度解释才能写上更多的采分点。郑观应与张荫桓关于西方议会制度的认识有何不同可以直接从材料中简单归纳总结即可。(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工业化的态度的不同”很容易从材料的字里行间即可概括出,即材料二是在肯定工业化,材料三是在排斥工业化。材料二是在强调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即对交通工具、新的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而材料三是在强调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例如阶级分化、环境污染等等角度进行分析。“启发”主要从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去看待历史问题、历史现象等均可。【答案】(1)原因:政治:甲午战败,清政府内外交困,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经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改良政治。

38、思想:资产阶级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中体西用”的局限,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同:郑认为泰西各国都设有上、下议院;张认为各国章程不同,美国议院不分上下。郑认为上院权力更大;张认为下院权力更大。郑认为议案最后由君主审定;张认为议案由下院民主决定。(任答两点)(2)态度:材料二:肯定(歌颂、乐观)。材料三:否定(厌恶)。理由:材料二:蒸汽船便利了交通;蒸汽机提供了动力;桥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凸显了人的力量。(任答两点)材料三:隔绝了空气和阳光,造成环境污染;阶级分化;贫富差距扩大;工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任答两点)启示:历史是复杂的;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会因人而异;全面客观认识历史

39、;追求真实的历史;等等。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上表是中西方关于“人民”含义的诠释。将表中“人民”含义的诠释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提取其中有关“人民”含义诠释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说明。【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纵向来看,中国古代是官民对立,等级森严;近代中国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体、百官是人民公仆。从纵向来看,古代雅典公民是城邦的主体,但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而近代西方公民范围扩展到全体国民,公民主体和权利也在不断扩展。根据材料信息,从横向来看,古代中国与雅典关于“人民”的看法和社会地位不同;近代中国受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先进国人传播启蒙思想,以及社会巨变,关于“人民”的观

40、念与西方逐步接近。本题的解答首先是根据材料信息确定论题,从以上分析来看,横向或纵向确定某一论题均可,然后联系有关史实来说明不同的社会现象,以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答案】示例一:不同:古代中国:官民相对,等级森严。近代中国: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体、百官是人民公仆。说明: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近代中国: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先进国人传播启蒙思想;社会巨变(社会转型)。示例二:不同:古代中国:官民相对,等级森严。古代雅典:公民是城邦的主体。说明:中国:大河文明,农耕经济发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雅典:海洋文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民主政治的确立;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示例三:不同:古代雅典:公民是城邦的主体,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近代西方:公民主体和权利不断扩展。说明:古代雅典: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生产力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有限。近现代西方:社会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推动了思想的解放;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2018 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卷历史试题用稿)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