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实验为载体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摘要】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生命线,能不断的、深层次的吸引学生关注科学,学习科学。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形成科学素养。【关键词】 实验 探究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生命线,能不断的、深层次的吸引学生关注科学,学习科学。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
2、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形成科学素养。那么如何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以实验材料为基础点,诱发探究思维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手可得的、随处可见的,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实验材料选择科学、搭配精当,学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观察方便,现象明显,实验效果好。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时,如果学生随便拿一个铁钉做成电磁铁,进行其性质的实验,通电后电磁铁能吸引大头针,然而断开电,有的不能吸引大头针,有的还能继续吸引。实验效果不理想,甚至使实验失败,实验结论与电磁铁的性质却不同,使学生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3、,发现了不正确的规律。所以,教师在实验前,应进行铁钉的去磁处理,才能让学生实验时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能让学生亲自发现自然规律与科学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有了强烈成就感、满足感,膨胀了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的欲望和内在动力。二、以实验操作为中心点,注重探究过程,1、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潜在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在校园里
4、运动中的运动与呼吸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制作测量肺活量的简单装置,读取肺活量数据。在第二单元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中观察蚂蚁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作用,图文并貌、形象直观的演示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2、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为此,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时,我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交代仪器的名称以及使用方法,并提供材料超市供
5、学生自由选材,为学生分组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我在教学教学形形色色的植物一课时,我组织一部分学生捞取各种水藻、水草,到陈湾附近的河里打捞水葫芦,在茅草、树丛之间寻找蘑菇、地衣。遇到不常见的植物,一起查资料。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等方面的能力。 。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三、以科学交流为关键点,体验探究成果如果说科学实验是探究科学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对科学实验现象的交流分析是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实现成果共享,相互取长补短,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科学知识的关键。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
6、动,学生对实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到了交流研讨阶段,经常会陷入“无序”化状态。有的学生摆弄实验器材不肯放手,出现插嘴、不认真倾听、对同学的意见不屑一顾、爱钻别人牛角尖、挑刺等不良习惯,使交流研讨效率大打折扣。 “动得起来,静不下来”是科学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只有建立一定的规则,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按照规则开展秩序井然的交流研讨,从而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从而获得更正确的认识。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上第一节课起,我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学探究各环节的条例,并在教学中逐项渗透,有意识地逐项攻破。如果我们能从三年级就抓起,从每一堂课抓起,那么实验交流的有效性
7、也就有了保证。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要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知道怎样观察,观察什么。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知道为什么这样,并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规律和结论。例如,在验证淀粉与碘酒变蓝色时,在实验中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字过一会儿看不见字迹;二是用碘酒浸过上述写字的白纸出现蓝色的字。此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淀粉是与碘酒变成蓝色的。在研究物体沉浮条件时,有的物体沉入水中,有的物体浮在水上,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同样体积的物体,比水轻的上浮,比水重的下沉。此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总结归纳得到正确的结论和规律,灵活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实验的探究点来自于老师对实验的不断探索和对学生的积极诱导,来自于学生主体作用的被强化。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不断地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活跃思维过程,营造探究氛围,主动探究实践,获得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