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67.50KB ,
资源ID:404426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0442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腹股沟疝的治疗.doc)为本站会员(tkhy51908)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腹股沟疝的治疗.doc

1、腹股沟疝的治疗姓名:钱敏 学号:132201011449专业 : 临床医学 班级:2013 级目的 探讨目前腹股沟疝的外科方法,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通过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疝的发病机制及各种治疗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注重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可因人而异选择不同术式,总体上无张力疝修补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术后复发要优于传统张力修补,可提倡门诊局麻无张力疝修补术。结论 随着新材料研制及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大力推广,可使术后疼痛减轻,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使疝修补作为门诊手术成为可能。关键字:腹股沟疝解剖、分型、治疗。1. 腹股沟疝定义及病因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

2、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 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是引起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内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此外,老年人因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2. 腹股沟区解剖(1) Nyhus 认为腹股沟韧带并非真正的韧带,不应用其做修补2;(2)Condon 解剖后认为,腹横肌腱膜弓的存在,腹横肌的弓状下缘是用于腹股沟疝修补的重要组织,同时该肌的完整性可防止腹股沟疝的形成;(3)Shandalakis和 Mv Vay 认

3、为,95%的人体中腹内斜肌下缘的肌肉组织并未与腹横肌融合,不存在联合腱。通常腹股沟疝修补所用的组织是腹横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的外侧3;(4)腹横筋膜大部分为一较薄的结缔组织层,而在腹股沟部发育较好,是腹外疝的第一道屏障,腹横筋膜层的修复是疝修补的关键1 ;(5)Fruchaud 在 1956 年提出耻骨肌孔(myopectineal orifice,MPO),由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分隔为上下两区域,上有内环和直疝三角,此区缺陷导致腹股沟斜疝和直疝;下区有股血管和神经穿过,此区缺陷导致股疝。3. 腹股沟疝的分型及其临床表现(1).可复性疝临床特点是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

4、,仅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平卧时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疝内容物为小肠时可听到肠呜声。肿块柔软、表面光滑、叩之呈鼓音。回纳时,常先有阻力;一旦开始回纳,肿块即较快消失。疝内容物如为大网膜时,则肿块坚韧无弹性,叩之呈浊音,回纳缓慢。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示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的外环,嘱患者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隐匿

5、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患者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2).滑动性斜疝临床特点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滑出腹腔的盲肠常与疝囊前壁发生黏连。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滑动性疝多见于右侧,左右两侧发病率之比约为 1:6。在手术修补时,防止滑出的盲肠或乙状结肠可能被误认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开。(3).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临床特点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局部疼痛常

6、轻微;如为肠袢,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征。疝一旦嵌顿,上述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肠管壁疝嵌顿时,由于局部肿块不明显,又不一定有肠梗阻表现,容易被忽略。(4).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患者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腹部体征呈不对称腹胀,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或灌洗为血性积液;X 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拌或瘤状阴影;体温、脉率、白细胞计数渐上升,甚至出现休克体征。 (5)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斜疝和直疝的鉴别斜疝 直疝患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人突出途

7、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 疝块不在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4. 腹股沟疝的治疗手术治疗传统疝修补术:通过将缺损周围组织缝合修补疝环口。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用一种补片材料覆盖缺损修补疝环口。疝腹腔镜修补术:是通过腔镜完成疝补片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的比较(1)5 年复发率传统疝修补术为 10%15%,无张力疝修补术为 2%。 (2)手术时间缩短平均约 2

8、0 min。 (3)术后并发症减少。 (4)住院时间缩短。 (5)住院费用变化不大。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的比较(1)腹腔镜手术时间长于开放性手术。 (2)腹腔镜手术住院天数与开放性手术差异无显著性。 (3)腹腔镜手术后疼痛轻于开放性手术。 (4)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活动时间短于开放性手术。 (5)腹腔镜手术术后复发率与开放性手术差异无显著性,低于非补片手术;(6)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与开放性手术差异无显著性,但内脏、血管、神经损伤高于开放性手术。手术并发症 除与一般外科手术带有共性的并发症外 腹股沟疝手术后可有以下主要并发症 (1)血肿或残留疝囊积液;(2)腹股沟区灼痛;(3)手术区腹肌

9、无力;(4)精索损伤;(5)膀胱损伤;(6)血管损伤; (7)腹腔镜插口疝。 非手术治疗 成人腹股沟斜疝不能自愈 且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故应手术治疗。但遇有特殊情况不宜手术时,可暂缓。手术暂缓期间,可佩戴疝带紧压疝环。因长期佩戴疝带可使疝内容物与疝囊颈粘连 易致难复性疝,故一般不予推荐。(1)手术暂缓条件:妊娠 6 个月以上者 因子宫常将肠襻推向上腹部 疝发生的机会较少;身体极度衰弱或患有严重心血管及肝 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者;手术部位有皮肤病患者;有明显的疝发诱因而未能得到控制者,如前列腺肥大、肝硬化腹水、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等;多种疾病活动期的患者 如糖尿病、结核病等(发生疝

10、嵌顿或绞窄性疝必须手术治疗者除外);腹股沟区软组织存有感染病灶者(2)疝带禁忌证:下列情况 应视为应用疝带的禁忌:不可回复、嵌顿,肠梗阻和绞窄性疝是绝对禁忌;巨大的疝或囊口甚大者;并发有精索鞘膜积液或睾丸下降不全者,不宜用疝带治疗。(3)疝带使用法:疝带必须根据病人的体态和疝囊口的大小定制 使用时首先回纳疝内容物入腹腔,将疝帽覆盖于腹股沟管疝内环处 使腹股沟管恰好闭合 以阻止疝块突出,然后固定腰围 疝带一般白天活动时佩戴 夜间除去。随着新材料的研制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大力推广,使疝修补手术术后疼痛减轻,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使疝手术进一步作为门诊手术成为可能。为进一步减少医疗费用支

11、出和医疗。参考书目:1 李富年,周荣祥,李扬.腹壁与疝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211-240.2 马颂章.腹股沟疝的分类和临床意义.腹部外科,2004,17(1):6-8.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1):84.4 王绍山.腹股汉疝修补材料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5):2066.5 胡三元,王忠.腹腔镜外科手术彩色图谱.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6-100.6 朱健,顾钧.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临床外科杂志,2005,13(2):91-93.7 李健文.腹腔镜技术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2):121.8 周丁华,卫冰.腹股沟疝不同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11):836-838.9 张跃华.门诊局部麻醉下 Rutkow 手术的评价.腹部外科,2005,18(6):341.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