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3 ,大小:57KB ,
资源ID:4037423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0374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第五章教案.doc)为本站会员(dreamzhangnin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第五章教案.doc

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 年修订版第五章教案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教案篇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教案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明确法与其他行为规则、社会主义法与其他剥削阶级类型的法的不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自觉守法、护法。教学要求: 理解掌握法的定义、基本特征、本质,以及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教学要点、难点: 法的定义,法的基础特征和本质;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社会主义法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的运行。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某人某

2、天见了老师没有主动热情地招呼、问好,于是人们谴责他,说他没有礼貌;2某人在十字路囗正好遇见红灯,其视而不见,直接闯过去了,结果被交通警察罚款;某人在用人单位上班迟到了,结果用人单位扣减了其报酬, 。为什么这些看似后果相差无几的行为受到的惩罚各不相同?(请同学分析,然后总结,引出下文)这些行为之所以受到不同的惩罚,是因为这些规则的性质不同,第一种规则是道德,第三种规则是用人单位的规章;而第二种规则则是“法”。那么什么是法?违反法有什么后果呢?一、什么是法(一)法的定义“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首先,西方有“自然法”与“实在法”之说。认为自然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是人类社会

3、和自然界存在的理性、公理、公平等原则和规则。因此, “一切事物都有它们的法。上帝有他的法;物质世界有它的法;高于人类的智灵们有他们的法;兽类有它们的法;人类有他们的法。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的。 ”孟德斯鸠称其为“法”。实在法则是孟德斯鸠所言的“个别的智能存在物”自己创制法律,孟德斯鸠将其称为“法律”。自然法与实在法的关系是:制定人或实在法或称人为法应当以自然法为依据和存3在之基础。现代社会语境中之法、法律多指制定法,而非自然法。本章以下所言之法也指制定法。马克思主义者对法的定义是,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经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节机制的反映人的意志的行为规

4、范的总和。(二)法的基本特征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一种社会规则,与其他社会规则相比较,法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第一,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人类社会的存在和正常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从而成为评价人们行为合法不合法的标准。第二,法具有国家意志性。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第三,法以权利义务调节人们的行为。 法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规定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第四,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是由国家权力的力量

5、即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而且4这种强制力具有普遍性。(三)法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的本质,认为法集中地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中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认识法的本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第一,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也就是说,法是社会上层建筑现象,是一种制度化的国家意志,不是“个人意志”的反映,也不是“社会所有

6、成员意志”的反映,而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一部分人的意志。第二,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也就是说,法具有物质的根源性和制约性。第三,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对法也有影响。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5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法社会主义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之上,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人类历史上新的历史类型的法。(二)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7、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内容是由我国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三)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在全部的现行法律规范划分为各种法律部门,并由各部门法按照一定的逻辑所组成的、互相协调一致的有机统一体。其中的法律部门主要是以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为标准。据此将我国法律划分为若干部门,并由这些部门法组成我国的法律体系。这些部门法主要有:1、 宪法法律部门。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各种根本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6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中心和主导地位。其包括中华人民共

8、和国宪法及其修正案;国家机关组织法,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国家权力机关议事规则及人民代表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立法法;国籍法等等。2、 行政法律部门。行政法律部门是指有关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国务院制定的有关一般行政管理的行政法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或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行政法律部门没有行政法典,而多是单行法律、法规,如行政处罚法 、 治安管理处罚法等。3、 民商法律部门。民商法律部门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与公民之间、法人与法人之

9、间、公民与法人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以及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许多国家有较为完整的民法典和商法典作为民商法律部门的轴心法律规范。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民法典或商法典,而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作为民商法律部门的轴心法律规范,其余则是单行民商事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 婚姻法 、 继承法 、 公司法 、 专利法 、著作权法 、 商标法 、 保险法 、 证券法 、 海商法 、7票据法等。4、经济法律部门。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目前,各国法律部门并没有统一的经济法典 ,而多是单行法律法规呈现。我国经济法主要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

10、税法、金融法律法规、财政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资源法律法规等。5、刑法法律部门。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适用于那些较为严惩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触犯了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的犯罪人,调整方法是最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方法即刑罚的方法。刑法法律部门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修正案等。6、诉讼法律部门。诉讼法律部门是指有关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7、军事法律部门。是指关于军事管理和国防建设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军事设施保护法、现役军官法、兵役法、预备役军官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11、事训练条例等等。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社会主义法的作用是法律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关8系所产生的影响,是国家权力运行和国家意志实现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具体表现。法的作用对象的行为和社会二部份,其中法对人行为的作用,许多学者谓之“规范作用”,法对社会的作用谓为“社会作用”。1、规范作用法的宏观调控作用是指法通过界定人们的不同主体资格及其权利、义务归属和范围,将社会各种关系调控在一定秩序范围之内,是对社会。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将人们的行为导向合法轨道,主要有授权性、义务性、职权性指引三种行为模式,是对本人行为。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通过法可能预见自己或他

12、人行为将会带来何种法律后果,是对人们的相互行为。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为判断、衡量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提供了标准和尺度,是对他人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具有国家强制性,其内容含有国家权威性的命令,对违法犯罪行为给予制裁、惩罚和警戒,是对违法犯罪分子。法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在调整人们的行为时,以一种精神力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们的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观念,是对一般人。2、社会作用9法的社会作用指法在宏观上对社会关系的确认、调整和保护的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是手段和目的关系,即国家通过法的规范作用的手段来达到法的社会作用的目的。第一,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我国法律促进

13、和保障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第二,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我国法律促进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法律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纠纷的重要工具;法律是实行对敌人专政,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的有力武器。第三,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手段。第四,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我国法律不仅执行着广泛的对内职能,而且执行着广泛的

14、对外职能,在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对外政治关系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法,无论对社会无论有多大的价值或意义,都仰赖良好的法制建设和法的运行,只有良好的法制建设和运行10法,才能实现法的价值,实现法的社会效用,社会主义法的价值和作用也依赖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法的运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早在 1956 年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的论断,但一直没有明确而系统的确立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有法可依有法可依

15、是实行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所谓有法可依是指国家重视和加强立法,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地创制符合国情,反映客观规律的法律、法规,完善国家法律体系,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法具有指引功能,但法的指引功能是以法的存在为前提,要以法指引人们的行为,必须事前即行为前立法,而不能事后立法,因此,必须加强立法。(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任何人,包括一切自然人、社会组织都必须严格奠定的执行法律,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做到严格依法办事,这是实行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的中心环节。制定法律的目的是将法所确认的权利、义务和秩序变成社11会生活的现实,即法得以实现。有法不依,即使有高度完善的法律,那也只是一纸空文,梁冶平先

16、生曾说,有法不必其危害胜于无法可依,因为无法可依至少还让人们对法有种期待,期待有法可以保障自己的权利,至少人们还相信法;有法不依则会毁灭人们对法的信任。因此,我们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以确保人们对法制的信任、信心和信仰。(三)执法必严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必须严肃执法,适用法律严格。这是实行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 “执法必严”之“必严”不是人为地恣意加重义务或责任、权利,而是依法规定之权利、义务、责任来遵行。执法必严的标准是执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四)违法必究违法必究是指一要违法犯罪行为都有必须平等地予以追究和制裁,不得有例外。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有力保障。“徒法不

17、足以自行”,法要得以实现是一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二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制惩罚作为保障。违法必究就是无论任何人,无论其职务、民族、性别、文化程度等如何,只要违法犯罪了,都有要予以追究并给予相应的制裁,不得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因此,社会法制要求违法必究就必须反对特权,反对身份。12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到实施的过程,法的创制就是立法,法的实施则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法制监督等环节。(一)立法违反交通法规被罚了款,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也被罚了款,二者有何区别?(请同学分析,然后总结) 虽然都被罚了款,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只有前者属于违法行为。也就是说,不是哪一个单位制定的

18、规则都可以称为“法”。只有特定机关制定的规则才能被称为“法”,才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那么,哪些机关可以立法呢?1、立法概念立法,又称法的创制,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立法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狭义的立法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称国会、国家立法机关等)制定、废止基本法律(或法典)和法律的活动。篇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3 版教案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新生寄语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步入大学生活!13大学是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紧张严肃的。大学生要面临努力成才与

19、学会做人的双重任务,需要面对和处理学习、生活、交往、爱情、友谊等各种现实课题。在这里,耕耘和收获相伴,压力与动力并存。大学生活,有成功和喜悦,也有挫折和烦恼。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大学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并由此在思想观念、道德风貌、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要正确地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收获丰硕的果实,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同学们,你对大学生活有疑虑吗?我想,对于在座的每位新生同学,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人生中有那么些疑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别害怕,别担心,请跟着老师一起走进思想道德修养和法

20、律基础的课堂,在这里,我们将倾听并为你解答大学生活路上的种种困惑,帮助你顺利地走过大学三年。一、认识大学(一)请同学用几个词来概括对大学的初步认识【学生上台板书】(二)教育家心目中的“大学”【图片】141、1915 年,蔡元培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在就任校长时着重阐明了以下三点:一曰抱定宗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2、梅贻琦 1931 年 12 月 3 日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 “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3、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西方高等教育机构的开创者。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即以人为本。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三) “大学

21、”的其他称呼【图片】1、象牙塔在汉语中,象牙塔的外延涵义主要是指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大学,研究院正是这种地方。2、伊甸园伊甸园根据天主教的经书-旧约创世纪记载,圣经记载伊甸园在东方,现在使用这一词,多数是指理想中的美好的生活环境。(五)大学最基本的特征1、大学是知识的海洋2、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图片】3、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大环境、大精15神大环境: 【图表】引领学术风气、促进思想交流、陶冶品德情操、建设精神文明,是大学的灵魂所在。 大精神:大学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精神一般泛指大学的自治精神、学术自由精神、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在清华学校时期,梁启超

22、先生曾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生。后来,这八个字就做为清华的校训,对师生都有深刻影响。也可以说,这八个字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清华师生的精神风貌。?大学精神:哈佛大学:“让真理与你为友”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剑桥大学: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牛津大学:“上帝乃知识之神”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图片】 (校训介绍)(六)与中学相比大变化:1、学习要求的变化;(1)学习内容更为广泛(2)学习的途径更多:(3)评价标准多元化 :16以滚动奖学金评比为例,评比要求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4)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主动性、创

23、造性、广泛性、专业性、探索性2、生活环境的变化;(独立性)由以家庭为依托,变为独立参与学校集体生活。 【图片(家庭宿舍) 】3、社会活动的变化。 (社会性)由熟人社会的交往转变为生人社会的交往。 【图片(各种学生组织) 】二、常见大学生活不适应现象【图片(漫画故事) 】 “自由对于没有准备的人是痛苦的”。1、失望感:未进大学前把大学理想化2、自卑感:进入大学后,人才荟萃,高手林立 ,没有特长?.3、孤独感:思念家乡以及重新确立新的人际关系4、空虚感:高中时的紧张氛围和大学相比5、被动感:过去凡事都有班主任安排好,现在什么都要靠自己,感到很不习惯。【图片(新陋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

24、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17唯吾闲情。短信发得快,瞌睡打得勤;琢磨打游戏,寻思找美眉。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娱乐场,堪比休闲厅。心里云:混张文凭!”大一是彷徨 、大二是呐喊 、大三是伤逝 、大四是朝花夕拾【视频】摈弃一切不良恶习,努力适应大学生活!三、积极调整和适应大学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发展阶段:(1)兴奋期(2)困惑期(3)调整期(4)稳定期大学新生适应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在半年至 1 年(一)提高独立生活能力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1)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2)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与同学互相帮助 ;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适当的体育锻炼

25、 ;2、虚心求教,细心观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 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18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人们常说,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学者当自树其帜”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 ”(三)

26、培养优良学风养成优良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1、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唐代思想家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大学学习内容的专业性、系统性的特点,在广度和深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更加刻苦、更加勤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2、严谨。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193、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创新。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人才,作为今后几十年社会各条战

27、线的骨干,更需要自觉培养勇于创新的品质和才干。(四)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1、目标的内容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28、案例】 一次,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20样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有 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然后研究人员又问了学生们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否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了呢?”这次,只有 4%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 20 年后,当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上说,都远远超过了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这 4%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其他人的总和。2、确立目标的原则及要求【互动】请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写下“这辈子的目标大学的目标大一的目标 这学期的目标这星期的

29、目标 这周的目标今天的目标”制定目标,最关键是要能切实付诸实施,牢记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此身、此时、此地”的“三此主义”。 朱光潜先生在谈立志一文中说:“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三、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3、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21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

30、地。【参考】当代大学生形象塑造的探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笔记 书本架构: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到第四章:毛泽东思想部分,后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未涉及部分第五章到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重点考核章节:一、五、六、七、八、十二注意每章后边的思考题,部分在笔记中标记,部分未标记,未标记的自行寻找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2、1935 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3、1938 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论新阶

31、段首次提出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1945 年七大,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写入党章。5、问: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课后思考 1)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指导实践)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践中来)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进入精神层面)三、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后思考 2)1、两大

32、理论一脉相承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23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2)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因此,毛泽东思想有战争革命有关内容)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国情,农村人多统治薄弱) 、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来源,阶级斗争发展为武装斗争)(2)遵义会议以后: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理论。二、主要内容(课后思考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3、;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前三战争革命相关,后三建设政策相关)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课后思考 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实践中来)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提升为理论)24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精神层面)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晚年犯有严重错误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形成和发展1、注意书本 P1617 描述性内容,尤其注意年份:1978、1982、1987、199

34、2、19972、时代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总体上是和平与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围绕三大问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2)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课后思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第一章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七章)2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第八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

35、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十一章第一到三节)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第十一章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第十二章)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课后思考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实践中来)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升为理论)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精神层面)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2、发展过程及其相关文件1930 年反对本本主义261937 年实践论

36、 矛盾论 (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哲学理论)1938 年论新阶段1941 年改造我们的学习新中国成立以后,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78 年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二、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课后思考 5)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3、实事求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记忆时注意省略定语)27篇四:201

37、3 年版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教案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质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第二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第三节 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课程导入2012 年 5 月 29 日,吴斌驾驶杭州长运集团大型 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途中,一块从空中飞落的 铁块迎面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后,击中其腹部和 手臂,导致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 伤。在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将车辆缓缓靠边 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一系列完整 的安全停车措施后,又以惊人的毅力,从驾驶室 艰难地站起来,告知车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 开车门,安全疏散旅客,最

38、终成功挽救了 24 名乘 客的生命。而吴斌却因伤势过重,经医院抢救无 效,于 2012 年 6 月 1 日凌晨 3 时 45 分去世。课程导入还有一份资料,内容是一个清华 大学的学生用“化学武器”烧熊。在 北京的一个动物园里,已经发生了好 几次“烧熊”事件了,有的是棕熊, 有的是黑熊,而令人感到费解的是, “烧熊杀手”都是一个人 一个清 华大学的学28生。这又是一篇关于社会 公德的事例,却与上一篇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 刘海洋案视频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公共生活 职业生活 家庭生活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第一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 与法律一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

39、范三 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含义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活动 和生活,它是相对于职业活动和家庭生活而言,一种特定的生活领域。 (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相对)(二)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公共场所和领域的不断扩展从前:村镇之间的交流书信 包裹 长途电话 漫长的旅途生活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 Email QQ 视频29飞机 动车 地铁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 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 具有排他性。媒体的及时报道公共生活内容

40、没有秘密可言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 扩大,是人们在公共生 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 限于熟人,而是进入公 共场所的任何人。火车站的公共安全食堂打饭占座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社会的发展是人们的生 活方式发生了很多新的 变化,因此增加了更多 的公共场所和设施,更 加丰富公共生活内容。网络购物 健身娱乐 名胜游览下面几幅漫画说明什么?通缉令一:社会 公共生活中的 不文明行为通缉令二:各类 非法经营、非法 占道行为通缉令三:汽车维修 市场秩序混乱问题30通缉令四:非法 小广告通缉令五 旅游 市场秩序混乱通缉令六 环境脏 乱问题通缉令七 户外广告、 公共设施残缺不全(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41、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公共生活领域越 大,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 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如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 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有序公共生活的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 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 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规 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 都有它的规范和要求。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建立和维 护社会秩序的基本力量。(1)社会秩序的形成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