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926KB ,
资源ID:403593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0359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为本站会员(11xg27ws)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

1、第 2 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特征思一思: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知识点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知识点三 群落的演替议一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物种定居后,原来的物种是否还能存在?连一连种 间 关 系 实 例捕食 aT 2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竞争 b狼和兔寄生 c根瘤菌与大豆互利共生 d草原上的羊和牛(1)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必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2)群落演替的特点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

2、速度进行。(3)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空间,从而构成群落特定的空间结构,这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这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群落稳定性具重要意义。(4)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初始植被条件不同。(5)群落空间结构是群落内部具生殖隔离的不同种群的空间配置状况,而不是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分布差异。自我校对:各种生物种群 全部 微生物 物种 丰富度 体表 彼此有利 各个生物种群 分层 阳光 温度 水 食物栖息空间 光照强度 土壤湿度 种群 镶嵌 另一个群落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繁殖体 21 22 思一思:群落的基本特征有:物种的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

3、议一议: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连一连:b d a c ,群落及其种间关系辨析Error!1群落与种群的比较种 群 群 落概念内涵 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概念外延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种群内个体间可进行天然基因交流并拥有一个共同基因库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由不同种群构成,群落中各物种间因存在“生殖隔离”而无法进行天然基因交流区别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联 系群落

4、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2.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 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

5、存能力相当,如图 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捕 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提醒 (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高考对本考点考查着重于群落的内涵、外延。群落的种间关系及实例,群落的物种组成与优势种等,题型以选

6、择题为主。【典例 1】(2011上海单科,19) 某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与猎物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曲线,能反映这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与猎物种群密度关系的曲线是( ) 。A B C D解析 由图中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猎物种群的密度越高,捕食者所消耗的猎物数越多,其食物数量就会减少。答案 D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区分(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 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 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 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3) 竞争曲线 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训练 1】下图为

7、 A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 大小两种草履虫、C 狐与兔、D 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问题。(1)判断 AD 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_;B._;C._ ;D._。(2)造成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_。(3)与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 b 死亡,对 a 有利的曲线是_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 ,另一种亦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

8、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答案 (1) (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4)和 (5)狐死亡,兔先增加( 失去天敌)后减少( 受草制约),最后趋于稳定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Error!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下图所示)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和湿度等因素

9、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2群落的演替(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类 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起 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时 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时间短速 度 缓慢 较快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 例 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 演替(2)群落演替的原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10、。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人类活动的干扰。(3)群落演替的结果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能 量 一般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 构 一般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一般稳定 性越来越高 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一般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典例 2】(2011江苏卷)我国

11、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垂直带 海拔 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气候不同引起的结果,所以 A 选项错误;各个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都是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 B 选项错误;蝶类由于食物的原

12、因分布是与植被类型有关的,所以 C 选项错误。答案 D【训练 2】如图 A、B、C 分别代表的是在 2003 800 m 的海拔高度内,山坡 A、森林B、海洋 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在2003 800 m 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B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B、C 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 在2003 800 m 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种类的差异可受阳光、温

13、度等不同生态因素的影响;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不同植物类群与群落垂直结构有区别;影响 B 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答案 C【训练 3】(2011大连双基测试) 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的是裸岩上的初生演替B乙可表示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C甲中和处的物种组成完全相同D若条件适宜,乙群落可演替成森林解析 甲曲线的起点有生物群落,而乙曲线的起点无生物群落,故可知甲发生的是次生演替,乙发生的可能是初生演替,次生演替之后的物种和以前的物种不一定相同;森林是生态系统演替的顶极阶段,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态系统都能演替到这个阶段,还要取决于当地

14、的气候等条件。答案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Error!知识归纳1实验原理(1)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3)丰富度: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 方 法 :在 一 定 面 积 的 样 地 中 直 接 数 出 各 种 群 的 个 体 数 目适 用 对 象 :适 用 于 个 体 较 大 ,种 群 数 量 有 限 的 群 落 )目测估计法 方 法 :按 预 先 确 定 的 多 度 等 级 来 估 计 单 位 面 积 上 个 体 数 量 的 多 少等 级 划 分 和 表 示 方 法 :非

15、 常 多 、多 、较 多 、较 少 、少 、很 少 )2实验流程确定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准 备 :制 作 取 样 器 , 记 录 调 查 地 点 的 地 形 和 环 境 的 主 要 情 况取 样 :选 取 取 样 地 点 ,用 取 样 器 取 土 壤 样 本 ,并 标 明 取 样 地 点 、时 间 等采 集 :从 土 壤 样 本 中 采 集 小 动 物观 察 与 分 类 :对 采 集 的 小 动 物 分 类 并 作 好 记 录统 计 和 分 析 :设 计 统 计 表 ,分 析 所 收 集 的 数 据)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

16、,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3实验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本考点在高考中命题角度着重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计数方法及小动物的收集方法等,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典例】(2009辽宁、宁夏卷) 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身体_,不适合用手直

17、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理由是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理由是_。(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 n 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_kJ。解析 (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型, 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

18、食,所以为竞争。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最高传递效率为 20%, 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 n kJ, 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5n kJ。n20%答案 (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 捕食 5n【训练 1】(2012嘉兴月考) 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调查校园附近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许多土壤动物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

19、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解析 本题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一般来说,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如果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忽略不计的话,会人为降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答案 C【训练 2】(2011东北师大附中三次摸底) 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 装置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 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

20、、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 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 由图可知,A 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 C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的采集,而不是空气流通;B 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 B 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答案 A ,群落的特征和结构 1(2010安徽卷,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 50 cm,网身长 145 cm,网目孔径0.169

21、 mm)各随机取样 3 次,调查结果如表( 单位:个)物种 1 物种 2 物种 3 物种 4 物种 5 物种 6 物种 7 物种 8 物种 9 物种 10样本 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样本 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甲类群 样本 3 48 20 0 20 15 0 39 0 20 11样本 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样本 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17 21乙类群 样本 3 34 50 18 35 0 11 26 12 16 19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

22、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2 的种群密度小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4 的种群密度大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 7 的种群密度小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 10 的种群密度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的判断和比较。甲、乙两类群丰富度大小的判断是根据物种种类的多少,甲类群有 7 个物种,乙类群有 9 个物种,即乙类群丰富度大,A、D 错;某物种的种群密度是 3 个样本的平均数,物种 4 是乙类群的种群密度大,物种7 是甲类群的种群密度大。答案 C2(2010广东卷,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命题立意

23、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分析。解析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欺”入手,苗和草不同种,但是会争夺阳光、营养,反映的是种间关系中的竞争。答案 A3(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任何群落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答案 A ,群落演替4.(2011海南单科,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

24、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解析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在不断变化,故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次生演替的速度较初生演替的快;包括围湖造田在内的人类活动均影响群落的演替过程。答案 D5(2011安徽卷)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 考查群落的结构演替以及

2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 选项不正确:发生于火山、冰川泥以及沙丘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此演替已到了森林阶段一定经过很长时间。人类的活动会使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不同地段上的差异属于水平结构,空间上的垂直分布属于垂直结构。答案 B6(2010海南卷)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 40 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年数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 4 15 25 40草本 28 27 26 30 34灌木 0 3 4 12 19乔木 0 0 0 14 23总计 28 30 30 56 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 随着演替物种多样性增加,垂直结构更加明显,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由草本植物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答案 B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