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滚动提升训练(七)时间:50 分钟 满分:58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遇到问题,他总喜欢一个人琢磨,不向领导汇报,往往误事。不过,这是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不足为训,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在社会责任上,有两种经济学观点可谓南辕北辙:一种认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必须对社会负责。他性格内向,一涉及个人生活问题就讳莫如深,弄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自己再也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不为人知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短小精悍的吕厚民,1950 年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主席和
2、其他中央领导照相,开始了前后 12 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2015 年,民航进入多事之秋,空难事件一个接一个,一时间,民航人草木皆兵,民航安全形势更是如履薄冰。A BC D答案 B解析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望文生义。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对象不当。讳莫如深:将事情尽量深藏隐瞒,使外人不知,正确。纷纷扬扬:形容雪、花、叶飘洒得多而杂乱,正确。短小精悍:a.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b.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选项取 a 的意思,是说人,故正确。如履薄冰:形容非常谨慎、小心翼翼的样子。句中说“民航安全形势” ,对象不当。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
3、,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_你对“共享经济”一知半解,_你有必要了解一下现在流行的打车软件。一个软件平台,把私家车、出租车都整合起来了。它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便利_全新的体验。_,我们会发现一个商业的基本事实:无共享,不经济。美国硅谷预测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网站上挑一个工作任务,_不用朝九晚五地工作。_工作之外,你的吃穿住行,全部可以实现共享。 A 因 因而 或 所以 然而 除B 如果 那么 和 于是 但是 除了C 因为 所以 且 于是 而且 除非D 假如 那么 或 故而 虽然 除了答案 B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语段,理解句意,摸清语段中存在的逻辑关系,然后逐
4、空进行分析,运用排除法确定答案。分析可知,文段第一句话是假设句,前一个分句假定“你对共享经济一知半解” ,后一个分句是针对这一假设给出的建议。据此可排除A、C 两项。 “便利”和“全新的体验”是并列关系,应选“和” 。据此排除 D 项。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郭聃洋入选第五批“长白慧谷”英才计划,这意味着他研发了新型益生菌共生体制剂项目将获得数额可观的资金支持,在较短的时间内产值可达上千万元。B位于韩国首尔的东大门市场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批发市场之一,也是中国代购商的首选之地,这里服饰、玩具、化妆品、首饰等一应俱全。C朝鲜族舞剧阿里郎花两场演出门票很快销售一空,其实在去北京
5、公演之前,这部舞剧就已经在吉林很火了,人们被它的感人情节和艺术魅力深深打动。D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林立高楼,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却选择了做“减法”:减出更多的城市空间,让城区的格局“疏密得当” ,多一些宜居的幸福感。答案 C解析 A 项,结构混乱,可将“他研发了”改为“他研发的” 。B 项,不合逻辑, “服饰”包含“首饰” ,二者不能并列。D 项,成分残缺,可在“多一些宜居的幸福感”前加“让市民” 。4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_。17 世纪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时间是个谜:“最长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能
6、分割又最宽广,最不受重视又最宝贵,渺小与伟大都在时间中诞生。 ”这一串充满哲理的话,_。例如,上课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很长,过得很慢;放假的时候,却又觉得时间很短,过得很快是啊,_。答:_答案 时间让人感到神秘莫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 时间真的太神秘了解析 开头有引起下文或统领全段的作用,根据文意可联想到关键词“神秘莫测” “奇妙”等;中间要搭起一块跳板,把前后脱节的地方衔接起来,根据文意应从身边的实际生活着眼;结尾最好能够“一石二鸟” ,既能收束文段,又与开头照应。本题答案不强求统一,只要基本符合要求即可。5下面是关于理想的一个框架图,请你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
7、贯,不超过 70 个字。(6 分)答:_答案 我们树立理想的前提是要保证它科学合理,并且要具体可实施。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踏实,坚韧不拔,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解析 图文转换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内容,拟标题,品寓意。本题要求的是描述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应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说明,先是实现理想的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前提,二是过程;再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陈述,前提条件是什么,过程有哪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 分)教授兰斯顿休斯七点整,一辆大型轿车在布克蒂华盛顿旅馆前面停了下来,一个
8、穿制服的白人司机从车里走了出来,向大门走去,打算向服务台询问有没有一位名叫布朗的黑人教授住在这里。其实这位教授正坐在门厅里。司机一进来,教授就迎了过去。 “是钱得勒先生的汽车吗?”他带点踌躇地问道。 “对,先生, ”白人司机对这位穿戴整齐、身材矮小的黑人说, “您是布朗博士吗?” “我就是。 ”教授微笑着稍稍欠身说。司机给布朗博士打开了临街的大门,他们上了车。汽车驶过一条长长的黑人街。坐在轿车里的教授对于黑人区的大街总是呈现同样的低劣的、讨厌的景象感到很遗憾。教授移开了目光不再去看这种又贫穷又邋遢的典型黑人大街的令人不愉快的情景。钱得勒一家在中西部和南方都很有势力,是美国巨富之一。现在这位钱得
9、勒先生和他的夫人,就要邀请布朗教授到他们的住宅来吃晚饭。教授坐在这辆又宽大又暖和的轿车里,在美丽的林荫大道上迅速地前进,黑人贫民区已经远远地落在他们后面了。教授叹了口气,望着汽车外边宽广的草地和好看的住宅,这些住宅里面住的都是白人。过了一会儿,汽车转进一条郊区道路,只见一些吊着常春藤的围墙,修得很整齐的灌木,还有黄杨木等,这些都表明这里不仅仅有住宅,还有庞大的庄园。不久,汽车穿过充满了喷泉和树木的园林,开到了一座像旅馆一样大的私人住宅前。一盏挂在高大门廊上的巨大吊灯,散发出柔和的光线,直照在轿车镀有铬合金的黑色车身上。白人司机跳下车来,恭恭敬敬地为黑人教授把车门打开。男管家领着教授走进一间大客
10、厅。这时钱得勒先生和他的夫人走上前来,一一同教授握了手。他们又介绍了另一位将和他们一起进晚餐的客人布尔威克博士。“很高兴认识您, ”布尔威克博士说, “我跟您一样,也是社会学家。 ”男管家送来一大银壶雪利酒。他们都坐下来,开始有礼貌地谈了起来,布尔威克博士开始问起布朗教授的那本书偏见的社会学 ,问他认为黑人问题是否能有解决的一天。布朗博士亲切地说:“我们是在前进。 ”这句话是他经常说的,虽然他老是感到自己是在说谎。布尔威克博士说:“没有一所为黑人办的大学虽然这儿的人口有将近百分之四十是黑人。我们又不能把他们当作本校学生收下。这个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太不幸了。 ”“确实,确实。 ”钱得勒先生说,
11、“但是,等你们黑人有了发展我们希望他们将来有所发展,我们委员会计划帮助他们发展那时候他们的系将由像您这样的人来主持。 ”“您说得很对。 ”布朗博士圆滑地答应着,他想到他们会捐赠一个社会学的讲座,他自己将成为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也许每年可以收入一万元。但是他的脑子里忘不了刚才坐车经过的黑人区大街,满街的肮脏、悲惨景象,还有那热水总是冰冷的只住黑人的旅馆,那个他讲课的黑人教堂,以及其他所有隔离黑人、歧视黑人的待遇从来就没有对黑人有过平等的待遇!“饭已经好了。 ”男管家说。他们站起来,走进餐厅,边喝汤边轻松地交谈。“您的偏见的社会学 , ”布尔威克博士说, “在结束处有一段话是我非常赞成的。 ”布朗博
12、士不住地点着他的黑脑袋,心里想的却是有一年一万元的收入,夏天他可以把他的一家带到南美洲去,在那儿他们就可以有三个月的时间不当黑人。钱得勒说:“现在我们再谈谈您的学院大学吧,我相信您称它为大学。要使它成为第一流的大学,您需要的是?”“我们需要, ”布朗博士说起来了。眼前来了黄金机会,这工作可能变成一年一万元的职位,他本人可以有足够的钱,至少能带领他的一家到南美洲去旅行,在那里他们就可以不当黑人了。 “我们需要,钱得勒先生。 ”布朗博士的小学院所需要的东西在钱得勒夫妇的眼里都算不上一回事。布朗博士这种明智的、稳健的提出要求的方式使钱得勒夫妇的慈善心肠大为高兴。在适当的时候布朗博士起身要走了。汽车叫
13、来了,他与布尔威克博士和钱得勒夫妇一一握手。这些白人对布朗博士感到满意,于是他们就鞠躬送别。(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A小说中的钱得勒夫妇对黑人布朗教授极其尊重,因而专门派了一位穿制服的司机准时到达旅馆去接布朗教授用晚餐。B布朗教授坐在车上经过黑人区的时候,看到黑人区的景象感到很遗憾,这是因为他自责没有为黑人种族争取应有的权力和地位。C小说在塑造布朗教授这个人物形象时,揭示了他的自私、虚伪和软弱,让读者在冷冷的轻蔑中又分明感受到一种沉重。D小说通过语言描写从正面突出了钱得勒先生的形象特点,又通过对其居住环境的描写从侧面说明了钱得
14、勒先生的身份和地位。E这篇小说里没有大肆渲染的夸张,没有反差强烈的脸谱,更没有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在冷静客观的叙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主旨。答案 AB解析 A 项从小说开头来看,钱得勒夫妇对布朗教授是有一定尊重的,但从全文来看,钱得勒夫妇内心对黑人还是存在歧视的。B 项“这是因为他自责没有为黑人种族争取应有的权力和地位”说法错误,布朗教授此时并没有自责心理,而是对黑人区的景象感到厌恶。(2)小说的第二段是如何刻画布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 分)答:_答案 “司机一进来,教授就迎了过去”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布朗教授行动快捷,折射出他迫不及待地主动趋迎的心态。“是钱得勒先生的汽车吗?他带点踌躇地
15、问道”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布朗教授语言犹豫,揭示了他面对白人时的胆怯和自卑。通过对人物一“迎”一“问”的简单勾勒,透视出布朗教授被遮掩着的整个灵魂,既简单又含蓄,既直观形象又内蕴丰富。解析 解答此题,可根据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小说在刻画布朗教授时,就分别采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塑造布朗教授的人物形象。例如, “司机一进来,教授就迎了过去”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布朗教授行动快捷,折射出他迫不及待地主动趋迎的心态。以此类推,再结合语句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作答即可。(3)小说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指出三处并简要分析。(6 分)答:_答案 黑人和白人居住环境的
16、对比。 “又贫穷又邋遢的典型黑人大街” ,与白人那边“宽广的草地和好看的住宅”构成对比,显示出不同种族在物质形态上的强烈鲜明的反差。布朗教授的头衔和地位的对比。布朗是教授,和布尔威克博士一样是社会学家,但布朗在他们面前却唯唯诺诺。他的“教授” “社会学家”的头衔,与他在这个社会所处的可怜地位构成对比,丰富了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现状。布朗的身份与他的表现的对比。布朗教授是黑人社会学家,本应为黑人谋福利,但他却自私自利,在与钱得勒等人交谈时一心想着“一万元”等私利。解析 解答此题,可先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文本中找出三处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然后再结合着对比的一般性作用分析作答。例如, “又
17、贫穷又邋遢的典型黑人大街” ,与白人那边“宽广的草地和好看的住宅”构成对比,显示出不同种族在物质形态上的强烈鲜明的反差;还有布朗教授头衔和地位、身份和表现的对比,再结合原文进行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4 分)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 分)在全球反法西斯格局中重新评价中国抗战文汇报:您把二战中的中国称为“被遗忘的盟友” ,可见在西方的二战研究中,中国战场的作用是被低估的。请您谈谈西方学界目前如何看待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米特(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政治与历史学教授):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在西方的二战语境中,中国抗日战
18、场的重要性至今仍然是被忽视的。这种湮没不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拜冷战所赐。中国与苏联曾经同处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因此,在 1949 年以后,西方的研究对于回顾二战期间的中国历史并未表现出多大的热忱。此外,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学者来中国学习研究和搜集中国抗战史料的困难比较大,与中国学者合作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文汇报:您本人如何评价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地位?米特:中国在二战期间的亚洲战场所起到的作用尤其重要。回到 70 多年前,如果中国在 1938 年被全面侵占,那么整个亚洲可能就不得不屈服于日本的铁蹄了。由于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大量日本军队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日本占领整个亚洲的企图因此无法实现。当然,
19、中国的抗战也是整个二战的一部分,所以美国的协助对中国最终获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否则中国也不可能在 1945 年获得最后的胜利。文汇报:把中国的抗战历史放到整个二战的背景中来审视,中国抗战如何影响了整个二战的战局?米特:我认为中国战场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在没有任何外界援助,也没有任何战争同盟可供借力的情况下,中国军民能在漫长艰苦的岁月中坚持不懈地独立抵抗日本侵略者。文汇报:根据您掌握的档案,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牺牲有多大?米特:从以往历史学家的研究中可知,负责任地估计,至少 1400 万中国人在战争中丧生、8000 万中国人流离失所。文汇报:您为何认为 1937 年 7 月 7 日“
20、卢沟桥事变”是二战起点,而不是普遍认为的1939 年德国入侵波兰。这一论断的依据何在?米特:由于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尚未被西方充分认识,大多数历史学家倾向于将二战起始点标识为 1939 年。但是,如果我们将中国的抗战纳入整个二战的视野中来考虑,我想,随着中国抗战历史逐渐走出被遮蔽的研究现状,越来越多的人应该会认同我的看法,把“卢沟桥事变”作为二战的起点。文汇报:我们查阅您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成果,您多次在文章中谈到,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对中国历史而言是个重要起点。请问这个“起点”开启了什么?米特:中国对日抗战所取得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国的社会问题开始得到关注;在这段同仇敌忾的经
21、历中,中国人(尽管不是每个中国人)的“国家统一”意识极大增强;抗战经历奠定了日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总之,抗日战争重构了中国的社会与政治状况。文汇报:您认为现代中国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如何理解八年抗战锤炼出了一个现代中国?米特:所谓现代中国的起点并不是一个确切的年份,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的确有标志意义,但是中国的现代性其实并不仅仅由鸦片战争来指示,而是有不少其他标志,包括鸦片战争之前很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府行为合理化的努力等。而抗日战争确实刺激了中国在更多领域的现代化,包括科技的发展,也对中国后来的发展意义重大。文汇报:您认为尽管中国是“被遗忘的盟友” ,但是二战对中国后来历史的持续改变非常
22、深刻,比对其他国家都深刻。这点如何理解?米特:我认为,中国在抗战胜利后,在政治方面的急遽变化是反抗外侮和抗战期间社会变革的迫切要求的产物。文汇报:您认为,对普通中国人而言,经过二战的洗礼, “国家”的概念比之前有了很大的加强。这是为什么?米特:抗日战争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战争期间,民族感情并非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被激发。但是,在很多领域,比如教育界,由于对日作战的氛围,由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民族主义尤为激荡。此外,中国在医疗健康、难民救济和政府机构等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促使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选自文汇报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3、,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记者在采访时首先提到米特把二战中的中国称为“被遗忘的盟友”的问题,原因是在西方的二战研究中,中国战场的作用是被低估的,而米特是坚持中国是二战盟友观点的人。B从米特对中国在抗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以及美国对中国的协助对中国最终取得抗战胜利起到重要作用等观点分析,米特是在全球反法西斯格局中重新评价中国的抗战。C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因为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被西方充分认识,所以大多数历史学家倾向于二战起始点的标志是 1939 年。D记者在对米特提问时很注重引而不发的技巧,即只问相关的问题,而不更多地解说相关的背景,让米特根据自己的知识去判
24、断询问的目的,然后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答案 D解析 D 项,说法错误,记者的提问十分注重相关的背景介绍,比如第一个问题,先表述米特的观点,然后询问西方对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的看法,目的很明确,没有让对方猜测问题。(2)超级大国的“冷战”为何让中国长期成为“被遗忘的盟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答:_答案 西方研究回顾二战期间的中国历史没有很大热忱。西方学者来中国学习、搜集中国抗战史料的困难比较大。相当长一段时间中,西方学者没有与中国学者合作研究中国抗战的可能性。解析 回答问题应注意题干的提示“冷战” ,可以从“冷战”给中西方交流带来的阻隔的角度筛选相关信息,可以发现,因为“冷战” ,西
25、方国家的研究者很少涉及对中国抗战的研究,同时中西方在中国抗战研究上没有更多的交流,也没有任何的合作等。(3)米特在这次访谈中就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以及抗战对中国的作用方面阐释了哪些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 分)答:_答案 中国抗战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坚持不懈独立抵抗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从“卢沟桥事变”开始,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坚决抗日,把大量日本军队牵制在中国战场,粉碎了日本占领整个亚洲的企图。中国抗战锻造出了一个现代的中国,这是因为长期的抗战刺激了中国在更多领域的现代化,比如科技的发展等,这对中国后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抗日战争重构中国的社会与政治状况。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
26、中国历史的重要起点,增强了“国家统一”的意识,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抗日战争过程促使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经过二战的洗礼,中国人对“国家”的概念加强,民族感情被激发。解析 回答问题,注重把握题干的具体要求。题干提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抗战对中国的作用。回答问题,注重把握米特的回答内容:米特的第一个观点是中国抗战在二战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的日本军队,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坚持不懈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米特的第二个观点是中国的抗战构成了中国目前的社会以及奠定了共产党的领导,刺激了中国在更多领域的现代化,让中国的政府和民众联系更加紧密。8阅读下面的文字,
27、完成(1)(3)题。(12 分)梵高:情之热烈 心之悲悯丰子恺梵高幼年的生活,只是亲近田园的自然。稍长,他就欢喜研究博物,常常离开了父母弟妹,独自赴田野中采集植物,或捕鸟类虫类,归家制成博物标本。他的性质从小是阴郁的,沉默而寡言笑。他的身材矮短,背脊稍向前屈。头发带红色,额上多皱纹,颜貌古朴,显然是一个富于冥想而内心深刻的人。八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向一个美术家的助手索得一块黏土,拿来塑成一只小象,手法非常精巧,犹如学过雕塑的一样。又有一天看见一只花猫跳上庭中的苹果树,就在纸上描出它的活泼的姿态,笔致非常灵动。然而他这成绩不是技术的产物,乃热情的产物。他向来不习雕塑与绘画,一旦心有所感,形象就会得
28、心应手地产出。他一生并未受过正式的绘画的基本教育,他的杰作都是随感兴而产出的。这特点从小就已显露。梵高有一颗强烈的宗教心。他在比利时的时候,已曾把所见的不能忘怀的情状,用真挚的态度描表为绘画。作业中的坑夫、小舍前的男子、拾石炭屑的女子题材类似米勒而盛情比米勒更为激烈。自从父亲带他从比利时归家之后,他的身体虽然离开了那苦难的群众,然而他们的悲惨的幻象时时显现在他的眼前。 “用绘画来表现!”这念头崛起在他的胸中。从此他把自己的全身奉献于绘画其精神完全与从前的奉献于苦难的群众一样热烈。但父母亲不欢喜他描画,画布与颜料的钱也没有着落!在父母看来这不过是浪费。因为他的作画,完全不晓得迎合俗众的心理,完全
29、抛却利害得失的念头,只晓得追求他的“真实” 。家庭的圆满的和爱,从此有了缺陷,终于使梵高不能再留在家中了。梵高飘然地逃到海牙,先投宿于他的从妹家里,后又栖身逆旅,依靠乃弟和父亲的接济勉强维持生活。海牙是荷兰最特别的一座都市,在全欧中也是最富于原始趣味的地方。梵高用他的犀利的眼光,赏识其地的风物,又批判来自诸画家的艺术。他对于米勒尤富有崇敬之情,因为他与米勒同是用了宗教的敬虔的态度而进于画家的生涯的。他就作一幅素描,题名为悲哀 。画中所描的,是一个病弱的女子把脸孔隐在两手中,俯伏在膝上哭泣。枯草一般的黑发垂在她的颈与肩的没有光泽的皮肤上。阳春已到人间,她的脚下有嫩草萌芽着,她的旁边有果树开花着;
30、然而在她如同不见,只管哭泣,叹息。这画的模特儿,是一个抚育五个无父的小儿的伶仃孤苦的母亲。她每天叩访画家的画室,为他们当模特儿,拿所得的钱来养活六条性命。梵高有一次雇用她,听她诉说了她的长而悲惨的故事,热情的宗教徒兼画家十二分地感动,决意要为她减却一点苦恼。他慷慨地允许这女子,从明天起,由他担负她家六口的生活费。于是,梵高又将陷入像在比利时时候的穷困了。父亲得知了这消息,亲自来海牙探望儿子的情形。就和在比利时一样,带了他一同归家。新迁居的小村是织工所集居的村落,富有特别的诗趣。低矮的房屋,宽广的农场,夹道的胡桃树。有质朴的村人、园丁、农夫,劳动者们憧憧来往于其间。这些于梵高都是美妙的题材。每天
31、朝出晚归,没有片刻的休息。为了采择画题,不问路的远近。普通人所欢喜的事物,往往是他的好题材。贫苦的人、拙陋的人,在他反觉得可爱。他能用同他们一样的朴素的调子,和他们攀交,请他们做模特儿。他对于模特儿,不但从丰报酬,遇到小孩子或老人的时候,又备糖果、烟草,亲切地款待他们。他的作品源源地产出。他所选的题材,第一是劳动者。他对于劳动者一向有好感;从比利时归来以后,这好尚更深,疲劳的人、忧愁的人、病苦的人,一直不离开他的脑际了。他的初期的作品,大部分是劳动者生活的深刻的表现。一切上流社会的人物,他都不描。因为他的心一向不被牵引向上流社会的方面。又因为他的经验范围限于下层阶级,对于下层生活的风俗、习惯、
32、气质,都有彻底的理解。他用肉迫的态度来描写他们。不但表现他们的外部的形态,同时又描出他们的内部的生命。(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运用类比和比喻的手法,以充满感情的笔触揭示了梵高狂放的性格、执着的信念和对生命的热情等精神特质,表达了作者对梵高的热爱与敬仰之情,奠定了全文淡淡的悲凉的感情基调。B想象力和创造力强。八岁时,用黏土塑小象,手法非常精巧,犹如学过雕塑的一样;看见花猫跳上果树,描画其姿态,笔致非常灵动。不习雕塑与绘画,心有所感,形象就会得心应手地产出。C善于思考,见解独到。在海牙,批判其他画家的艺术;吃饭时,思考画中细节;谈论文学的话题时见解高明,能使他人倾听;以下层社会为绘画题材,既能表现其外部形态,又能表现其内部生命。D走进“草根”的心灵深处。他乐于和底层的人们相处,并亲切地和他们交流,热情地招待他们,在画作中不但表现他们的外形,还描出他们内部的生命。答案 A解析 奠定了全文深沉而热烈的感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