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320.50KB ,
资源ID:397309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39730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三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海南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模块三 第11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 25 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点 1 哲思明理宋明理学|(对应学生用书第 204 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背景1政治条件经历唐末五代的分裂动荡,为巩固政治局势,需要整顿人心;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有利于儒学的发展。2物质条件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科学文化取得巨大成就。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3思想条件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了儒学、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局面。北宋儒学家既复兴儒学,抨击佛道,同时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二、思想主张代表 哲学观 认识论 道德观二程(程颢、程颐)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提出“

2、格物致知” ,把知识、道德、天理联系起来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程朱理学 朱熹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陆九渊“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将人心与心外无物联系起来陆王心学 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致良知” “知行合一”将人心与道德联系起来三、评价1积极(1)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2)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3)具有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

3、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4)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立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消极(1)成为统治阶级禁锢人民思想,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阻碍了社会的进步。(2)其所宣扬的礼教和“安分” “守命”思想成为劳动人民沉重的精神枷锁。(3)“存天理,灭人欲 ”思想,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4)等级观念、重男轻女、重礼轻法、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等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轻巧识记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

4、,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史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思想,提出了天理论。史料第一句话总括,三个省略号后的部分为内涵的外延。分别说明了

5、“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2)史料二反映了理学的特点与积极作用。句号前为理学的特点,句号后为理学的作用。从关注生活和道德追求两个角度分析理学的积极意义。史料运用(1)史料一体现了理学精神的精髓。文天祥被俘期间,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和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从文天祥身上我们能感悟到怎样的理学精神?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提示 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气节。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2)根据史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提示 积极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

6、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 ;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史论归纳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

7、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陆王心学史料一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象山先生全集史料二 (王阳明) 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陆九渊认为“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实际上是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解读史料时,要注意看史料的出处,从史料一的出处象山先

8、生全集可以看出史料一是陆九渊的观点。 “满心而发”说明了陆九渊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2)史料二中“ 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 “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反映了王阳明的主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史料运用(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和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何不同?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提示 不同: “格物致知”和反省内心。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的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提示 继承了孟子的 “性本善”思想,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说,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史论归纳比较

9、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理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不同点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本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 ,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相同点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2017济宁高三模拟)在唐代墓志汇编的志文中,常见墓主蒙童 (初入学塾

10、的儿童)时“幼挺岐嶷( 幼年聪慧)” 、 “宣慈惠和( 博爱众人)” 、 “弱不好弄(弄:玩耍)” 、 “蔚然老成”的表现,同样的描述在唐代高僧传中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唐代( ) 【导学号:02990094】A志文往往夸大墓主的品德言行B佛教思想深刻影响日常生活C儒家的礼教规约备受社会推崇D儒佛两种文化已完成了融合C 志文存在虚夸成分,但是并不全是夸大,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博爱众人”并不仅仅是佛教的思想,且这一时期佛教的传播主要集中于社会的上层,影响日常生活的说法不准确,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志文对墓主的推崇以及当时对高僧也往往如此称赞,说明当时社会上推崇儒家的礼教等思想,故 C 项正确;

11、材料中并未体现佛教和儒家思想的融合,故 D 项错误。 2(2017南阳高三模拟)在“穷理”方法上,程颢 “主静” ,强调“正心诚意” ;程颐“主敬” ,强调“格物致知” 。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这说明两位思想家( )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B把 “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具有典型主观唯心主义特征D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B 据材料“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可知,两位思想家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可知,两位思想家把“理”作为哲学的

12、最高范畴,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据材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 ,强调正心诚意 ;程颐主敬 ,强调格物致知 ”可知,两位思想家具有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特征,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 ,强调正心诚意 ;程颐主敬 ,强调格物致知 ”可知,两位思想家对外部认识方法上是有分歧的,故 D 项错误。3(2017天津和平区高三质检)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做辅助读物,孟子 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 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 )A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C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D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D 四书通过阐

13、发孔孟思想,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故 A 项错误;魏晋战乱,儒学地位受到冲击,儒学传统断绝的说法有误,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论语和孟子从不受重视到成为核心经典,反映了儒学的复兴,材料不涉及三教融合,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南宋朱熹对论语 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可得出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更加凸显了儒家的纲常伦理原则,顺应统治的需要,从而成为核心经典,故 D 项正确。4(2017衡水中学高三摸底)王阳明曾颇有感触地说: “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如是而欲

14、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为此,他提出( )A “知行合一” B “心外无理”C “格物致知” D “工商皆本 ”A 材料强调的是功利之说盛行,人们表面和实践的不统一。知行合一的意思是强调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与题目内容相吻合,故 A 项正确;心外无理强调世界的本原在心,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故 C 项错误;工商皆本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出的主张,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考点 2 儒学新象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对应学生用书第 206 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

15、尖锐。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2阶级: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二、概况1李贽的离经叛道(1)主要思想: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2)作用: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易错提醒 道学家不同于道家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 ;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2三位进步思想家代表 主要思想 作用

16、黄宗羲 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极的推动作用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事物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概念阐释 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三、评价1积极影响(1)反对君主

17、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2)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3)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2消极影响(1)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2)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

18、不得所者哉?夫栽培倾覆,天必因材,而况于人乎?强弱众寡,其材定矣。强者弱之归,不归必并之;众者寡之附,不附即吞之,此天道也;虽圣人其能违天乎哉!李贽明灯道古录史料二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史料三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史料解读(1)史料一

19、中“ 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强调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 “强者弱之归” “众者寡之附”表明李贽把“强凌弱,众并寡”看做是天理,承认自由竞争。(2)史料二的关键句是“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 ,实质是抨击君主专制的“私天下” 。(3)史料三中“ 分天下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说明顾炎武倡导分权,反对君主“独治”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说明李贽如何看待“人性自由发展和自由竞争之间的关系” 。提示 个性的自由发展 ,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自由竞争,会导致弱肉强食的现象,李贽认为这种自由竞争是天道之常,肯定自由竞争的合理性。(2

20、)根据史料二、三,说明王夫之和顾炎武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提示 反对君主专制 ,倡导天下“共治” ,带有一定民主色彩。史论归纳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特点 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 ,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 ,反对“独治”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倡“经世致用”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

21、实际的学风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认识史料一 清初之儒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史料二 16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史料解读(1)史料一体现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对近代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史料第二

22、个省略号之后的语句点明了其思想的深远影响,体现了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启蒙作用。(2)史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仅停留在批判的层次上,并没有提出新的思想,因此也没有促进明清社会的转型。史料运用(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不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而是继承和发展,它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如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都具有进步意义,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不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的主要原因。提示 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或小农经济

23、仍占主导地位)。史论归纳明清之际思想未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以上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2017长沙一中高三模拟)明末清初反理学思潮高涨的社会原因是 ( )A民间抗清斗争的迫切需要B士人集中总结明亡的教训C理学束缚人性和思想发展D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C 明朝以理学作为统治思想,因而反理学思潮会对明朝统治构成威胁,

24、并不是民间抗清斗争的迫切需要,故 A 项错误;B 项仅在知识分子中有体现 ,题干要求的是社会原因,故排除;明末清初僵化的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严重束缚人性和思想发展,因而出现反理学思潮,故 C 项正确;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的“西学”主要是西方自然科学,非西方民主政治思想,故 D 项错误。2(2017泉州高三适应性练习)四库全书总目 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 ”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 )A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C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D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A 从材料内容可知,由于李贽“

25、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会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 ,冲击理学的地位,故为维护理学正统地位,要毁掉李贽的著作,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李贽反对的不是“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所以毁书的目的不是强调理的作用,故 B 项错误;从“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可知,李贽不是抨击孔子而是对传统的思想礼教的反对,C 项不是毁书的主要意图,错误;从材料中可知,毁书防止李贽思想的影响力扩大,而不是为了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故 D 项错误。3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三朝纪事网文序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 ”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26、D 材料没有探讨君民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找不到君权产生原因的分析,故 B 项错误;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求科学之真,故 C 项错误;“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体现了对生活实际问题探究的重要性,属于经世致用的思想,故 D 项正确。4(2017淄博高三诊断)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 【导学号:02990095】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C历史人物具有

27、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B 王夫之的行为体现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但是与材料中不同的立场观点无关,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呈现的是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和清政府的不同的认知,革命者需要树立榜样继续抗清,清政府则是缓和民族矛盾,维护统治,故 B 项正确;题干不是说历史人物的多面性,而是评价人的观点的多样性,故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并非客观公正的问题,而是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故 D项错误。(对应学生用书第 208 页)20102017 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纲卷别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全国卷2015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2014唐代三教合一潮流;2014宋明理学;2013程朱理学成为统

28、治思想_全国卷 _ _全国卷 _ _全国卷 2012宋明理学心学考情分析 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坚持和追求学科素养培养、学科能力培养方向,注重引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导向。试题对知识的考查更多地体现出综合性、灵活性的取向,注重通过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考查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立足史料实证创新情境灵活考1(2012全国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

29、是正心诚意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王阳明的身份及关键信息“以求尽其心” 。材料中王阳明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视作末业的工商业放在与士“同道”的高度,故排除 A项;王阳明主张“四民异业而同道” ,故排除 B 项;作为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道德修养,C 项错误。D 项正确。2(2010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 “心外无物”B “天地为万物之本”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A “ 心外无物”为唯心主义观, “形者,有生之本”为唯物主义观,故 A 项符合题意;B、C 、D 三项不符合题意 ,

30、排除。3(2011全国卷)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C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天子之所以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是反对君主专制。A 项说法反映的是顾炎武的爱国思想;B 项反映的是民本思想;C 项反映的思想是民治(法治)而非君治(人治) ,与题意相符;D 项是孟子的仁政思想 ,民贵君轻既主张民治,也主张君治,

31、和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有所不同。名师点拨 全国卷注重知识的整合和用史料实证创设情境来灵活考查,一般杜绝机械地考查“死”的知识点和低水平的“点对点”的试题。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考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4(2013全国卷)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的时间变化。宋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

3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是指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成为理学的经典。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排除 A 项;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在汉代大一统时期就已出现,故排除 B 项;陆王心学主张内心的自我反省,而且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生活在明代,故排除 D 项。5(2014全国卷)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阐释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

33、子同姓,规定道教排第一、儒学排第二、佛教排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 。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答案选择 C 项。名师点拨 全国卷强调能力立意,突出学科特色。近几年历史选择题能力考查层次相对较高,选项的设定多为结论性表述,学生只有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把握历史现象,进行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立足家国情怀社会热点隐性考6(2014全国卷)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

34、题干中的关键点“对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A 项不是新认识; B、C 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名师点拨 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直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热点。立足家国情怀,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考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是近几年全国卷命题的突出特点。在试题中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具有积极意义。高考仿真演练明趋向1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 。明

35、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 【导学号:02990096】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B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B 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儒家伦理纲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官员“丁忧”符合儒家伦理纲常,古代法制也深受其影响,故 B 项正确。2.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李贽则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36、”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B两者都否定“天理”的存在C两者都反思了当时的正统思想D两者都挑战权威、反对孔子C 近代思想启蒙主要表现为反专制求民主,反愚昧求科学,由此可知王阳明的主张还不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故 A 项错误;王阳明认为天理就是本心 ,没有否定“天理”的存在,故 B 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学贵得之心” ,李贽强调的是“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两者都是对当时正统思想的反思,故 C 项正确;王阳明和李贽的主张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非反对孔子,故D 项错误。3有研究表明:从 11 世纪开始到清末,最重要的经典就是“四书” ,

37、最重要的精神文化权威是孔孟。从周孔到孔孟,从“五经”到“四书” ,是中国文化、典籍和精神权威的一次重大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上升B四书是孟子思想的集大成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四书章句集注的影响C 题干材料“从周孔到孔孟,从五经到四书重大变化”反映的是孟子地位的变化,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上升是这一变化的实质而非原因,故 A项错误;B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程朱理学在形成中重新评估了孟子在儒家学统中的贡献,随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孟子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故 C项正确;南宋朱熹把四书作为儒家经典,并对之加以注解而写成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对孟

38、子地位的上升有影响,但并非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4 钱氏家训有言:“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上述内容( )A渗透家国一体的伦理传统B体现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C彰显学优则仕的理想追求D蕴含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D 家训中 “蓄道德则福报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这些言论蕴含着儒家重视道德、重义轻利、诚信和善等理念,故 D 项正确。5(2018辽宁五校协作体联合模拟)中国建筑史 中记载:“北宋宫殿布局不如唐代恢廓。 ”理由是东京宫城是在州级子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周长仅 2.5 公里,陵

39、墓建筑尺度趋小也很明显。这反映北宋( )A践行勤俭爱民的治国理念B国力衰微无力维持经济建设C建筑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D建筑风格具有鲜明民族特色C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筑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背景,宋代建筑格局变小虽然与当时的国力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受到当时理学思想的影响,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有“内敛” “内倾”的特性,所以在建筑方面一般不求其宏大,而在精神象征意义上具有深广的寓意,C 项符合题意。A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 项中“ 国力衰微”的说法片面,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宋代的建筑风格,只是说建筑规模缩小,D 项不符合题意。(对应学生用书第 209 页)社会

40、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特有的价值观 家国情怀理论阐释1社会责任感,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重大决策,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新的机遇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跨上快车道,炎黄子孙又都有了新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历史使命感古时指使者奉命而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当今华夏儿女的历史使命感突出表现为: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2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1)“家国情怀 ”这个词

41、听起来很神圣,其实,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中,家国情怀是中国特有的价值观。(2)爱岗敬业是“家国情怀”: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要把对理想执着的追求,落实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上。要讲道德,知荣辱,讲诚信,重责任,有作为。(3)奉献牺牲是“家国情怀”:“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航母舰载机,中国的航空事业一定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一定要强大” ,有了罗阳这样无数优秀儿女前仆后继、无怨无悔地付出、拼搏和牺牲,才有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才有了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4)恪守道德是“家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坚持正义,追求真理,磊落坦荡。正因为能够超

42、越个人私利而关注国家社会和民生,因而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优秀分子和重要力量。何为“家国情怀” ,如何践行“家国情怀” ,永远记住“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你光明,中国就不黑暗。 ”运用点拨1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2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在其日知录中指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则是天下人都有责任的事情。319 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一场旨在“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4甲午中日战争后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热潮。5

43、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样,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6(对接高考) 儒学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性格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儒学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44、凸显人性的庄严等特点,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高考命题往往以隐性切入考查这一热点问题。针对训练1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D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体现了程朱理学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普及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护封建统治和压抑个性发展,故 B、C 两项错误;“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说明程朱理学使儒学的价值信仰得到重建,故 D 项正确。 2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 材料两句名言重视社会责任感。A 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 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的方式;D 项反映的是儒家义利观;C 项强调以国家为重 ,反映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故选 C 项。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