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川高级中学高三 语文学科备课学案(9)诗歌鉴赏复习导学案 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学习目标: 1、探究并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方面的答题方法。2、检查预习,建构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技巧的知识体系;借鉴题例,探究有关表达技巧的答题方法步骤。课堂练习,体会答题的方法步骤。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在表达方面的艺术。学习重难点:借鉴题例,探究有关表达技巧的答题方法步骤。流程设计:第一课时(概述)一、诊断练习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 分)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
2、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2. (全国 2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 ,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 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二、解读考点“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 “表达技巧”
3、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修辞方法,二是描写手法,三是抒情手法,四是表现手法,五是行文结构的技巧。“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描写手法”等是具体的概念。如果提问“表达技巧”这个宽泛的概念,则要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考虑,然后把“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虑。三、考题回顾(2007 江苏卷)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008 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2009 江苏卷)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
4、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010 年江苏卷) 送魏二王昌龄(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2011 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杜甫(2)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012 江苏卷) 梦江南温庭筠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2013 江苏卷) 醉眠唐庚(3)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 ,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 分)(2014 江苏卷)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其二)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5 分)(2015 江苏卷)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 分)四、典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蝶恋花 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的上片写整夜为相思苦恼。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步骤一) (步骤二)烘托了 。 (步骤三)五、学法指导1、设题模式2、答题模式六、巩固训练(2015 南京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0 分)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辛弃
6、疾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绿野先生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注】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1)上阕前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两句有什么作用?(4 分)(2)下阕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概括。 (6 分)第二课时(修辞手法的技巧)一、诊断练习(2014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 分)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7、。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归:出嫁。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蓁(zh n):草木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 (2 分)(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6 分)二、知识梳理:古人十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拟人、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经常考查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对偶、双关等。三、典题训练(安徽
8、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四、学法归结五、当堂训练1、 (2014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 分)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1)作着描写燕子
9、,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 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注】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竹枝词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第三课时(描写手法的技巧)一、诊断练习1、 (2013 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鹧鸪天酬孝峙 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
10、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 分)2、 (2015 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 1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11 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思考: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二、考点解读: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白描等。三、方法指引
11、1、(2013 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 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 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 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 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 分)【答题模式】四、典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 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 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描
12、写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题都城南庄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有人激欣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人凄美意境的。五、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雨后池上 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第四课时(鉴赏诗
13、歌的抒情方式)一、考点解读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寄寓、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常情况下“景”和“情”产生的美感是一致的,美景抒乐情,恶景抒哀情,但诗歌鉴赏中还经常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3.情景交融:把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景中有情,情中带景,情景融为一体。4.托物言志:借助自然界中的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象带有人物化的色彩。5.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
14、情感,来讽喻时政。6.借古喻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 “借古”是手段, “喻今”是目的。二、方法指引(2009 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江行 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来源:gkstk.Com三、答题模式四、典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 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
15、心上, 无计相回避。【注】 香砌:指花坛。欹:倾斜。都来:算来。本词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阕中是如何描写内心的无尽愁苦的。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 分)五、课后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
16、” ,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2)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第五课时(行文结构的技巧)一、诊断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天津桥春望 雍 陶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注】 雍陶生活在晚唐。诗的最后两句写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二、考点解读古典诗歌在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挺讲究的。结构上的“起承转合” ,行文上的由“景”到“情” ,由“景”到“理” ,由“事”到“理” ,都显示出诗歌在行文结构上的艺术。对于诗歌行文结构(篇章结构)的考查,是近年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命题者的命题切入点,一是开头,二是
17、过渡,三是结尾。答题时要看清是在全诗中的作用,还是上下文的作用。诗歌的行文结(篇章结构)主要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重章叠句、铺垫、照应、抑扬、统领全诗、承上起下、卒章显志等。1.卒章显志:在文章的结尾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志向、文章的主旨。2.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三、方法归结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
18、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1、 【提问方式】2、 【答题步骤】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四、典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 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来源:学优高考网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五、课后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第六课时(鉴赏诗歌运用表现手法
19、的技巧)一、考点解读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另外抑扬结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近几年来高考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最常见的有:对比、衬托、动静、虚实、象征、借古讽今等。1、抑扬结合:“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赏。抑扬运用时,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衬托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种是欲抑先扬。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
20、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做题中,当题目问及表现手法时,往往把抒情方式、描写方式及修辞手法也纳入其中。二、方法指引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释】 (1)驼褐:驼毛做的外衣。 (2)阑干:横斜貌。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效果?【答题模式】三、考点针对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昭君怨 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21、 两地不同载, 一般开。词的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问: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四、课后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岁 暮 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五十二岁,客居阆(lng)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