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届 内 蒙 古 赤 峰 二 中 高 三 上 学 期 第 二 次 月 考历 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2、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记述 出处公元前七世纪
3、初,扁鹊望诊蔡桓公韩非子喻老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史记扁鹊传公元前四世纪末,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战国策秦策A 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B 名医扁鹊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C 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评价D 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必须保持一致3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 114 坊,东市和西市各占 2 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 110 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 4 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 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
4、价值4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 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 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 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51900 年 7 月,(长沙时务学堂教习)唐才常在上海召开“中国国会”,宣布: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决定不认满洲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三、请光绪帝复辟。并发动和领导了自立军起义,孙中山获知此举,称赞不已。此举表明唐才常主张( )A 君主立宪B 民主
5、共和C 排满兴汉D 太后还政6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 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B 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C 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D 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7从 1897 年开始,林纾用文言文翻译西洋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歇洛克(福尔摩斯)奇案开场180 余种,风靡全国。1919 年,林纾写信给蔡元培称:“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白话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6、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文)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这表明林纾( )A 坚守传统反对学习西方B 在文化变革中沦为时代的落伍者C 轻视群众反对世俗文化D 忧心新文化运动冲击其译著市场8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91945 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
7、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 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10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的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一国两制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改革开放11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
8、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12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 20 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A 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 反映了 20 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C 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 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3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
9、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B 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C 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 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14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15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
10、,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要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胀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A 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B 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C 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D 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161893 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 1912 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德国( )A 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B 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C 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D 工业
11、化进程飞速发展171913 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 55 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 4 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 55 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 )A 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B 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C 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D 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18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说:“与古典政治中借助广场集会把民众聚集在一起,从而驱使他们按要求行使权利的做法一样,当代的英美政治,则是借助
12、出版业控制民众。”以下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 批评英美出版业为资产阶级服务B 认为英美政治缺乏言论自由C 揭示出政治只是统治阶级的专利D 抨击英美政治左右人们思想191906 年,英国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出口鸦片。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经过磋商谈判,最终于 1907 年签订了禁烟条例。公开由政府支持的鸦片贸易终于成为历史。这主要体现了(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B 中国禁烟运动收到实效C 鸦片贸易罪恶被深刻认识D 鸦片贸易不再有利可图20科举制度废止后,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土豪劣绅慢慢取代了心存修齐治平的乡村士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据此可知
13、。科举制的废除( )A 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B 加剧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C 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D 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21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22“文革”期间,我国法律机构基本瘫痪。1978
14、年 2 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检察机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恢复整顿,1979 年 9 月重建司法部。随着行政管理领域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工商、税务、土地、卫生等行政执法机构恢复运转。这反映了( )A 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 B 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C 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 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23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 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B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 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D 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第 II 卷(非选
15、择题)二、非选择题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摘自邵
16、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 3材料四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
17、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摘编自叶小文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18、。)26(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作为分理军机处“外国事务”的机构,在官制上也仿照军机处。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庚子事件”后,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外务部的设置和外交制度改革最终得以实施。1901 年制定的外务部章程中,设置左右丞、左右参议职位,并规定丞参备驻外公使之选,司员备驻外参赞、随员之选。这样,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原来总理衙门官员由内阁大学士及六部堂司临时兼任的情况有所改变。同时,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自此,翻译官被定位成“职缺”,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
19、外交事务。1907 年的驻外使馆改革中,规定公使须“历充外国参赞随员多年及通晓外国语言文字之合格人员”,并打破三年任期限制,若办事得力则可连任,而参随人员则全部改归外务部统一调派。据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外交制度改革的意义。2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吕后)除去了秦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等苛刑。公元前 191 年,吕后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还恢复了刘邦时一度取消的“十五税一”的税制。刘邦颁布“盗铸令”,严禁私人铸钱,犯者弃市。吕后
20、继续严禁私人铸钱,并规定钱重八铢。后来因为八铢钱不能流通,又改铸五铢钱,与三铢钱并用。与此同时,吕后还“弛商贾之律”,在公元前 189 年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摘编自彭卫应当正确评价吕后材料二 高祖犹微,吕氏作妃。及正轩掖,潜用福威。志怀安忍,性挟猜疑。置鸩齐悼,残彘戚姬。孝惠崩殒,其哭不悲。诸吕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菹醢,支孽芟夷。祸盈斯验,苍狗为蒈。(唐)司马贞史记索隐(1)根据材料一,概括吕后当政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贞评价吕后所涉及的基本史实及其消极影响。2019 届 内 蒙 古 赤 峰 二 中 高 三 上 学 期
21、 第 二 次 月 考历 史 答 案1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无为而治 ”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 B。“以力假仁者霸 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 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 D。【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
22、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2B【解析】表格中的史料从公元前 7 世纪到公元前 4 世纪都有关于扁鹊的记载,三个世纪记载同一人物,显然不符合历史的事实,A 错误;材料记载说明扁鹊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B 正确;材料是跨世纪记载同一历史人物,C 错误;D 保持一致说法明显错误。3B【解析】从材料来看,主要介绍的是唐朝的坊市格局。可以看出,唐朝的坊和市有明显的分区,布局清晰,体现出便于控制的理念,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宏大”的内容;C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内容;D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的内容。4D【解析】材料
23、反映了面对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改良派、革命派、东南地区的洋务派有不同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这说明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故 D 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故 A 错误;“东南互保” 并不能说明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故 B 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故 C 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结合所学知识从各阶级派别应对民族危机的方式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5A【解析】从材料第三条来看,光绪帝复辟体现出的是依旧存在君主,又从第一条来看,
24、不属于君主专制的特点,因此主张的是君主立宪,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错误,这不符合第三条的要求;C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不是民族问题;D 选项只涉及到第三条,没有强调立宪的内容。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就是光绪帝复辟所代表的含义;第二点就是第一条所传达出的意义。明确这两点,我们就清楚的认识到这一制度涉及到君主也涉及到民主,因此本题选择君主立宪。6B【解析】从材料看,两家外商航运企业之所以与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是为了避免“自杀性竞争”,也就是说招商局已经具备了与外商企业“两败俱伤”的实力,说明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故 B 正确;A 不符合材料;轮船招商局为洋务企业,创办的目
25、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与外商争利、地址外国经济侵略的,D 错误。7B【解析】1897 年时候,林纾思想比较先进,1919 年新文化运动后期,“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说明林纾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论,显然不符合当时思想潮流,B 正确;反对西学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误;轻视群众材料没有体现,C 错误;D 显然不符合林纾的思想特点。8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找到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的方向,B 项正确;材料肯定了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而非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排除 A;材料肯定了毛泽东 “工农武
26、装割据”思想,不存在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排除C;D 项观点正确,但与材料肯定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不符,排除。所以选 B9C【解析】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 A 项错误;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 C 项正确;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故 D 项错误。10A【解析】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分别是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作为基本政
27、治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 A 项正确;“一国两制”是处理港澳台的问题,故 B 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于经济体制模式,故 C 项错误;改革开放属于新时期重大经济决策,与材料中“特殊的民主方式”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11B【解析】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 年,故 A 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 2003 年,故 B 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 年,故 C 项错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 1973 年,故 D 项错误。12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中国重视与第三世界等不发
28、达国家的交往,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则相对紧张,故 C 正确;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A 项;B 项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 1953 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 项错误。13C【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确立,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以政治制度的理性超越了信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答案为 C 项。A、B 项说法正确,但只是某一方面的变化,均排除;D 项说法绝对,排除。14C【解析】“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
29、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 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 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而题干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 B 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 D 不符合题意,排除。名师点睛:古代罗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其法律,既体现了法律的权威,也反映了法律
30、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种理念,这是通过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与贵族进行斗争才逐渐实现的。法律表面看来是冰冷的,但所蕴含的却是人们对理性的追求。它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体现的是对人权和人道的尊重,这是古罗马法律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一题就考查了罗马法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属于主干知识,涉及到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15C【解析】材料“要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胀的有效手段。”说明了孟德斯鸠认为的“荣誉”不仅是一个道德范畴,而是指社会各阶层对于自己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也就是一种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故
31、D 项错误,C 项正确。AB 两项与材料不符,故 AB 两项排除。点睛:本题抓住关键词“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权限”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6D【解析】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导致民主政治发展,材料中现象说明德皇对于议会的干涉已经不符合德国经济发展的潮流,D 正确;A 是 1871 年已经确立;B 中公众舆论不符合材料主旨;经济危机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D。17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是 55 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故 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排除 A;材
32、料反映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是 55 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与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无关,排除 B;19 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D 不符合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的时间,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逐一列出了 55 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美国 1787 年宪法”,紧扣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美国1787 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分析解答。18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典政治要求民众按要求行使权利,而当代的英美政治则是借助出版业控制民众,体现斯宾格勒抨击英美政治左右人们思想,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典政治和当代英美政治的问题
33、,强调斯宾格勒抨击英美政治左右人们思想,而不是批评英美出版业为资产阶级服务,排除 A。材料强调斯宾格勒抨击英美政治左右人们思想,并不等于英美政治缺乏言论自由,排除 B。C 项中“只是”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强调斯宾格勒抨击英美政治左右人们思想,排除C。19A【解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垄断资本形成,英国对外需要资本投资场所以及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贸易的进行不再符合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故答案为 A 项。 从材料“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可知是英国主动停止对华禁烟,不是中国禁烟运动的结果,排除 B 项;鸦片贸易罪恶被深刻认识是英国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的因素之
34、一,但不符合材料中的时代背景特征,排除 C 项;D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20B【解析】“农村中土豪劣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等字眼意在强调科举制的废除使我国农村社会动荡,即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自然经济解体的信息,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的废除是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源,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的废除不可能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选项 D 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等体现的是农村社会的动荡。21D【解析】材料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实行保守政策,如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
35、,满足“天朝上国”的心理需求;而西方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实行进取的扩张政策。因此材料观点认为是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故答案为 D 项。 A 项不符合史实 ,排除;B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 项说法绝对, 排除。22C【解析】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但与材料无关,排除 A;1999 宪法修正案使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排除 B;材料反映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故选 C;材料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无关,排除 D。23C【解析】李贽的思想在当时是被当作异端邪说对待的,传播的范围有限,并不能起到增强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的作用,故 A 项错误。
36、从材料“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中可以看出,李贽强调学说要有实际用处,这有利于实学思想的产生,故 C 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且李贽并不是反对儒学,他只是认为明代的儒学已经偏离了先秦孔孟的儒学,成了伪儒学故 B 错误;李贽的思想在当时是被当作异端邪说对待的,传播的范围有限,并不能起到增强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的作用,故 D 错误。点睛:材料“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反映出李贽强调实用性,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4(1)不同:罗马公民享有不同程度的权利,对政府的行为构成一定的制约;中国古代
37、法律只规定臣民应尽的义务,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原因:中国: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政治上的专制统治;主流思想强调服从、等级。罗马:商品经济的开放性;最高统治者权力有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主要思想: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崇尚法律等。影响:促进人的思想解放;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3)深化体制改革,为公民意识提供有益土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意识提供践行通道;加强公民教育,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一“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 材料二“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
38、公民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 等信息,可以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之处。不同的原因结合所学回答,主要从古中国与古罗马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概括。(2)根据材料“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概括出康德的主要思想。影响根据所概括的思想主张回答,西方民主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民主思想的传播,推行政治民主化方面。(3)根据材料及所学,要推动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在政治、教育、思想文化等方面有所改革。25示例一:论题:“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提炼,它与时俱进、生生不
39、息。阐述: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家国情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慢慢积淀而成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国情怀”起源于士大夫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识分子优越性的自我标榜。后来的政治变迁、王朝更迭、民族战争,遗民旧臣怀念前朝、不忘故土、不忘国家,把“家国情怀”由内而外推上了台面。但是,古代中国的“家国情怀”更多地在强调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受战争、割地、赔款,国破家亡,士大夫的那种天生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承接的则是文人志士对亡国灭种的一种自省和情结,这种情怀重构而成“家国情怀”,由古代的“家国一体”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实现了古代专制国家观念向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转变。这种情
40、怀支撑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救亡图存、苦苦探索,是先进的中国人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或示例二:论题: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阐述:孔子和孟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传播自己的思想见解,而“发愤忘食”,表现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博大胸怀。荀子一生不得志,但一直关注世事兴衰,纵论治国之道。先秦儒家倡导和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被后世继承并发扬光大,从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鉴照历史,儒
41、家文化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解析】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信息,可提炼出论题: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后结合所学儒家思想积极入世、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影响,结合所学孔子、孟子、顾炎武以及材料中林则徐、吉鸿昌、鲁迅的名言,阐述儒家文化倡导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巨大作用。26(1)原因: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2)意义: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保证外语人才从事
42、外交事务的稳定性;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解析】(1)原因:根据“随着外交事务的日益繁杂”得出外交事务日益繁杂的要求;根据“国内已有不少外交改革的呼声”得出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改革建议;根据“在西方外力的压迫下”得出外国侵略势力的要求。(2)意义:根据“有能力的司员就有了可循上升的路径”得出有利于建立外交官员的激励机制;根据“外务部对翻译官更为重视,官设七品、八品、九品,并规定翻译官可升本部主事。保证了外语人才可长久地服务于外交事务”得出保证外语人才从事外交事务的稳定性;另外,还可从推动晚清外交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分析总结。27(1)
43、政治上:减除酷刑;经济上:减轻赋税,鼓励农民生产;稳定币制,放宽对商人的限制;利用行政手段促进人口增长。作用: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2)史实:打击政敌,排除异己;大封诸吕,培植外戚势力。消极影响:造成外戚干政并引发叛乱,加剧了西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解析】(1)根据材料“除去了秦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挟书律三族罪妖言令等苛刑”可知,吕后政治上减除酷刑;根据材料“吕后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还恢复了刘邦时一度取消的十五税一的税制”“吕后继续严禁私人铸钱,并规定钱重八铢。后来因为八铢钱不能流通,又改铸五铢钱,与三铢钱
44、并用。与此同时,吕后还弛商贾之律,在公元前 189 年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可知,吕后经济上减轻赋税,鼓励农民生产;稳定币制,放宽对商人的限制;利用行政手段促进人口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吕后当政采取的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2)材料二的大意为:汉高祖刚刚起事的时候,吕雉就成为他的妻子了。等到平定天下,吕后就暗地里作威作福了。吕后是个内心坚忍的人,性格残暴多疑。派人拿着毒酒让赵王喝,又残忍地把戚妃砍断手脚叫做人彘。等到惠帝死了,吕后假哭却并不悲伤。任用自己的同姓亲戚,私据天下。杀死大臣,放纵蛮夷,祸害百姓,民不聊生。由此概括具体史实为,打击政敌,排除异己,大封诸吕,培植外戚势力。其消极影响造成了外戚干政并引发叛乱,加剧了西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