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8 课 寡人之于国也一、实词1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点拨 “无”通“毋” ,不要。“颁”通“斑” ,花白。“涂”通“途” ,道路。2一词多义凶Error!加Error!胜Error!数Error!点拨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不吉利的事/ 凶恶,残暴/不幸,多指丧事/行凶作恶的人。更/ 施加/放上/增加/夸大。承受/尽/ 胜利/超过/ 优美的。几,若干/数目、数量/ 命运/密/计算/屡次。 来源:高考试|题! 库3古今异义寡人之于国也古义:_今义:_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_今义:_弃甲曳兵而走古义:_来源:高 考试题? 库 ST今义:_
2、请以战喻古义:_今义:_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来源: s+古义:_今义:_点拨 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今义:形影孤单的人。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古义:跑,文中指逃跑。今义:指一般的行走。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常用于对方。古义:则,那么。今义:常用作代词,当“这” “这里”讲。4词类活用填然鼓之:_树之以桑: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谨庠序之教:_然而不王者:_点拨 名词带宾语“之” ,作动词,敲起鼓。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名词带宾语“之” ,作动词,种植。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 种上桑树。 名词带宾语“帛” ,作动词,穿上。句意是:五十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形容词
3、作动词,认真从事。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二、虚词1或Error!2以Error!点拨 1.有的人/有时/倘若/或许 2.用/ 用,凭,拿/按照/ 认为三、句式1非我也,岁也:_2未之有也:_3可以无饥矣:_点拨 1.也,表判断。句意是:不是我,是年成啊。2.否定句,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句意是: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3.“以”后省略宾语“之” 。句意是:可以凭借它没有饥饿了。四、名句积累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4、不负戴于道路矣。五、课文理解1孟子善用比喻,长于说理,善于雄辩,气势磅礴。你能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说明吗?点拨 孟子善用比喻说理表现在用对方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梁惠王喜欢打仗,孟子就用战争作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文章读起来气势磅礴的原因,是多用了排偶句式,如第 5 段中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偶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
5、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 “五十步笑百步”说明了什么道理?点拨 梁惠王自以为对于国家较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源,老百姓看穿了他,又怎么会来“送死呢?”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3本篇文章表现出了孟子怎样的思想与主张?点拨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
6、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地一味向民征敛相比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进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地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鸡豚狗彘之畜” 。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 “不饥不寒”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4 “仁政”思
7、想在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点拨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 ,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不狂捕滥捞,不忽视时令伐木,牲畜不误繁殖,不误粮食播收,种桑养蚕织布,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仪,引人向善,倾心归附。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 “王道可成” 。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
8、”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今天可作一些合理的引申: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朱镕基总理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 ”可谓说在点上,抓准了要害。一、中心主旨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
9、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的只有实行“仁政” ,让人民安居乐业,在此基础上施以儒家的教化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的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二、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善用比喻。孟子批评梁惠王治国不尽心是很尖锐的,但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通过一个寓言故事说理,既缓和了气氛,文字显得从容
10、不迫,又达到了目的。3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三、结构图解寡人之于国也Error!四、古今对译 梁 惠 王 曰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 尽 心 焉 耳 矣 。河 内 凶 ,梁 惠 王 说 :“我 对 于 国 家 ,算 是 尽 了 心 啦 。河 内 遇 到 饥 荒则 移 其 民 于 河 东 ,移 其 粟 于 河 内 ;就 把 那 里 的 百 姓 迁 移 到 河 东 去 ,把 河 东 的 粮 食 转 移 到 河 内 ;河 东 凶 亦 然 。察 邻 国 之 政 ,
11、 无 如 寡 人 之河 东 遇 到 饥 荒 也 是 这 样 。考 察 邻 国 的 当 权 者 ,没 有 像 我 这 样 s+用 心 者 。邻 国 之 民 不 加 少 ,寡 人 之 民 不 加 多 ,何用 心 的 。邻 国 的 百 姓 没 有 更 少 ,我 的 百 姓 没 有 更 多 ,这 是Error!也 ? ”为 什 么 呢 ? ”Error!Error!Error!Error! 孟 子 对 曰 :“王 好 战 , 请 以 战 喻 。孟 子 回 答 说 :“大 王 您 喜 欢 打 仗 ,请 允 许 我 用 打 仗 来 做 比 喻 吧 。填 然 鼓 之 ,兵 刃 既 接 , 弃 甲咚 咚 地
12、敲 着 战 鼓 ,两 军 的 兵 器 已 经 接 触 ,战 争 开 始 了 ,士 兵 抛曳 兵 而 走 。 或 百 步 而 后 止 ,或 五 十 步弃 铠 甲 、拖 着 兵 器 逃 跑 。有 的 士 兵 跑 一 百 步 才 停 下 来 ,有 的 跑 五 十 步而 后 止 。以 五 十 步 笑 百 步 ,停 下 来 。拿 逃 跑 五 十 步 的 行 为 取 笑 逃 跑 一 百 步 的 行 为 ,Error!则 何 如 ? ”那 么 怎 么 样 呢 ? ”Error!Error!Error!Error!Error! 曰 : “不 可 , 直 不 百 步 耳 ,是梁 惠 王 说 :“不 行 ,那 些
13、 人 只 是 没 有 跑 百 步 罢 了 ,但 这 亦 走 也 。”也 是 逃 跑 呀 。”曰 :“王 如 知 此 , 则 无 望 民 之孟 子 说 :“大 王 如 果 懂 得 这 个 道 理 ,那 就 不 要 希 望 您 的 百 多 于 邻 国 也 。姓 比 邻 国 多 了 。如 :如 果 。则 :连 词 ,就 。无 :通 “毋 ”,不 要 。望 :希 望 ,想 。于 :比 。 “不 违 农 时 ,谷 不 可 胜 食 也 ;数 罟 不 入 洿 池 ,“不 耽 误 农 业 生 产 的 季 节 ,粮 食 就 吃 不 完 ;细 网 不 进 池 塘鱼 鳖 不 可 胜 食 也 ;斧 斤 以 时 入 山
14、 林 ,材 木 不 可 胜 用 也 。鱼 鳖 就 吃 不 完 ;按 一 定 季 节 砍 伐 树 木 ,木 材 就 会 用 不 完 。谷 与 鱼 鳖 不 可 胜 食 ,材 木 不 可 胜 用 ,是 使 民 养 生 丧 死粮 食 和 鱼 鳖 吃 不 完 ,木 材 用 不 完 ,这 样 就 可 使 百 姓 对 生 养 死 葬无 憾 也 。 养 生 丧 死 无 憾 , 王 道没 有 什 么 不 满 。老 百 姓 对 生 养 死 葬 没 什 么 不 满 ,这 就 是 王 道Error!之 始 也 。的 开 端 了 。Error!Error!“五 亩 之 宅 , 树 之 以 桑 , 五 十 者 可 以“五
15、 亩 住 宅 的 场 地 ,在 上 面 种 上 桑 树 ,那 么 五 十 岁 的 人 就 可 以衣 帛 矣 。鸡 豚 狗 彘 之 畜 , 无 失穿 上 丝 织 品 的 衣 服 了 。鸡 、狗 、猪 的 畜 养 ,不 错 过 它 们 繁 殖其 时 , 七 十 者 可 以 食 肉 矣 。百 亩 之 田 , 勿的 时 节 ,七 十 岁 的 人 就 可 以 吃 上 肉 了 。每 户 百 亩 大 的 土 地 ,不夺 其 时 , 数 口 之 家 , 可 以 无 饥 矣 ;错 过 农 业 生 产 季 节 ,那 么 ,几 口 人 的 家 庭 ,就 可 以 不 饿 肚 子 了 ;谨 庠 序 之 教 ,申 之 以
16、 孝 悌 之 义 ,认 真 地 兴 办 学 校 教 育 ,把 尊 敬 父 母 、敬 爱 兄 长 的 道 理 反 复 教 给 百 姓 听 ,颁 白 者 不 负 戴 于 道 路 矣 。七 十头 发 花 白 的 老 人 就 不 会 在 路 上 背 着 或 顶 着 东 西 了 。七 十 岁来源: s+者 衣 帛 食 肉 ,黎 民 不 饥 不 寒 , 然 而 不 王的 人 穿 绸 吃 肉 ,百 姓 不 挨 饿 不 受 冻 ,做 到 这 样 却 不 能 使 天 下Error!者 , 未 之 有 也 。”百 姓 归 顺 的 君 王 ,不 曾 有 过 。Error!Error!Error!Error!Erro
17、r!食:动词,吃。然而:这样(如此) ,却。王(wn ):为王,使天下Error!来源: s+t .com“狗 彘 食 人 食 而 不 知 检 ,“诸 侯 、富 贵 人 家 的 猪 狗 吃 掉 百 姓 吃 的 粮 食 却 无 人 制 止 ,涂 有 饿 莩 而 不 知 发 ,人 死 , 则 曰 :非 我路 上 有 饿 死 的 人 却 不 知 道 开 仓 赈 济 ,人 饿 死 了 ,就 说 :不 是 我也 , 岁 也 。是 何 异 于 刺 人 而 杀 之 ,曰的 罪 过 ,而 是 年 成 不 好 的 缘 故 。这 种 说 法 和 杀 死 了 人 却 说Error!Error!(45 分钟,90 分
18、)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数(c)罟 洿(ku)池 弃甲曳(y) 兵B孝悌(t) 饿莩(f) 养生丧(sn)死 C狗彘(zh) 鸡豚(tn) 庠(xin)序之教D衣帛(b) 畜(ch) 养 请以战喻(y)答案 C解析 A 项“洿”读 w。B 项“莩”读 pio。D 项“畜” 读 x。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豚(猪) 狗彘之畜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省察) 乎己B弃甲曳(拖着)兵/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C涂有饿莩(饿死的人)/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D数罟不入洿(深)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19、)答案 A解析 豚:小猪。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来源:+s|t.Com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 B解析 A 项中前一“于”介词,对;后一 “于”介词,从。C 项前一“于” ,介词,与;后一“于”介词,对。D 项前一 “于” ,介词,比;后一 “于”介词,对。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来源: 高考试|题!库 S+T .COM来源:高 考(试#题库 ST-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答案 C解析 C
20、 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树,种植;王,称王;水,游水。5默写。(1)_,王道之始也。(2)七十者衣帛食肉,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王无罪岁,_。答案 (1)养生丧死无憾 (2)黎民不饥不寒 (3) 斯天下之民至焉二、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 69 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21、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释义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数罟不入洿池 网B鸡豚狗彘之畜 ch 畜养C申之以孝悌之义 t 敬爱兄长D然而不王者 wn 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答案 B解析 “畜”读 x。7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 分)( )A未之有也B何以伐为C奚以知其然也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答案 D解析 A、B、C 三项为宾语前置句。 D 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3 分)( )A “不违农时”的意思是:不错过种庄稼的季节。语段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是说,种庄稼
22、不误季节,打的粮食就吃不完。而“五十步笑百步”则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同。两个都是成语,都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B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其观点是,注意保护生态平衡,资源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这句的观点与“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一句是相同的。C “王道之始也”中的“王” 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的“王”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通“斑” 。D语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运用了排偶句式。第一次使用三组排偶句式,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这是“王道之始” ;第二次使用四组排偶句式,则强
23、调一手抓物质生产,另一手抓教育,这是“王道之成” 。这其实就是孟子为梁惠王所开的治国良方。答案 AD解析 B 项两句的观点不相同。 C 项“王”字读音,前句为 wn,后句为 wn。 9翻译下列文句。(6 分)(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 (1)这样就可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2)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给百姓听。三、课堂延伸(18 分)来源:高考试| 题!库 S+T.COM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催 科 明 江盈科来源: 高考试|题!库 S+T.COM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 ,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 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
24、其时矣!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 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来源 :高 考试题?库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25、。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 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 ,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选自 雪涛阁集卷十四)注 催科:催办缴纳赋税。抚字:安抚体恤。阳城:人名,唐代清官。枵(xio)腹:空腹。躧(x):踩,踏。蠲(jun):减少。10对下
26、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济:补益B如是而后赋可完 完:结束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D比岁蠲,比岁免 比岁:连年答案 B解析 B 项缴纳(赋税)。我们今天还会使用 “完税”一词。A 项从成语“无济于事”可以推导“济”有“补益、帮助”之意,带入原文理解能通。C 项“延”解释为“延请” ,出现在桃花源记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D 项比:连续,接连。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Error!B.Error!来源:! s t.ComC.Error!D.Error!答案 D解析 D
27、项于,被。A 项“而” ,前一句表假设,译为如果;后一句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 。B 项“以” ,前一句为介词,因为;后一句为介词,把。C 项“之” ,前一句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句为定语后置的标志。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催科”危害的一组是(3 分)(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竭泽而渔,明年无鱼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A B C D答案 C解析 讲做官的难处,用比喻的形式说明催科的危害,说的是催科使百姓卖妻、卖儿、卖女,自然也是危害。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
28、项是(3 分)(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 驼医”告到了官府, “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答案 B解析 驼者的儿子,要到官府控告治驼背的医生,而不是“告到了官府”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29、)(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2)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 来源:Z,xx,k.Com(3)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 ,可得哉?答案 (1)与其去得罪能够让我升官、让我贬职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2)我只要让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算尽到了,我根本没有办法再想到你们这些老百姓啊。(3)如果不是仰赖贤明的君王,亲自实践节俭的政策,下达宽容体恤老百姓的诏令,而想要官吏不去当驼医,不杀人,做得到吗?参考译文当县令的困难,莫过于向老百姓催税。催税和安抚体恤百姓,往往互相妨碍,不
30、能相互补益。唐代的阳城因为拙钝而受到奖赏,这是在古代才能做到的啊!可惜如今没有这样的时机。国家需要赋税,就像空着肚子的人需要食物一样;而穷苦百姓缴纳赋税,就像是要挖他们的脑,抽他们的髓一样。那些当官的人,前面迫于上级的督促,后面害怕被降职处罚,心中自我衡量,说:“与其去得罪能够让我升官、让我贬职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 ”所以,发号施令出去,百姓若还不缴纳赋税,接着就是追赶、呼叫;追赶、呼叫后,百姓还不缴纳,就是鞭打、刑罚,鞭打、刑罚后,百姓还不缴纳,就是逮捕、囚禁了。于是老百姓只好去借贷;如果借不到钱,就只有出售新丝、粜卖新谷;新丝新谷卖完了,就只有典卖家产;又甚
31、至,连家产都卖光了,就只好卖妻子、卖儿女了。成了这种样子,然后赋税就可以交纳了,交完了赋税而老百姓却死了十分之七八啊!唉,舀干湖水来抓鱼,明年就没鱼可抓了,能不让人心痛吗?偶尔有责备他的人,他就回答说:“我只要让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算尽到了,我根本没有办法再想到你们这些老百姓啊!”我试着用比喻来形容这些人,他们大概类似“驼医”吧。以前有一个医生,自称能治驼背,说:“无论背驼得像弓、像虾那样,还是像圆环那样,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傍晚就能直。 ”有一个人相信了医生的话,请医生为自己治病。于是,医生拿来两片木板,把一片放在地下,让驼背人躺在上面,又用另一片木板压在驼背人身上,用脚使劲
32、踏下。驼背人背倒是直了,人却随之死亡。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让人挺直,哪里管得着他的死活!”唉!如今那些当县令的人,只管钱粮租税有没有全额缴纳,哪管百姓的死活,这与那个“驼医”有什么区别啊!医治而让人死亡,不如任其驼着;发号施令而让百姓处于死亡之地,不如交不全赋税。即使这个样子,如果不是仰赖贤明的君王,亲自实践节俭的政策,下达宽容体恤老百姓的诏令,而想要官吏不去当驼医,不杀人,做得到吗?唉!处在今天的世道,不用说同前代相比,就同英宗、孝宗二祖时期,赋税一年比一年减免的情况相比,也令人觉得今古有巨大差别啊!四、语言运用(12 分)15下面是一段新闻稿,请把
33、文中横线处的这句话补充完整,使主题突出、上下文意贯通。( 不超过 15 个字)(3 分)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今天圆满结束了。今年的两会_,这次大会充分体现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无论是总结过去的成绩,还是提出今年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无论是报告的主线,还是报告的具体内容,无论是报告的措辞,还是报告的数据,都贯穿着“民生”二字,体现着民生理念。如“医疗” “免费教育” “教育公平” “就业” “住房” “环保” “社保”等一个个折射出民生理念的字眼,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烈反响和热议。答案 是一次关注民生的大会1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结合后面的小注,就这种现象写一段评论。字数不少于80。(5 分)注 2008 年吉林一女生考上北大后,全家人决定在北大附近租房 4 年陪读。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