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25.50KB ,
资源ID:389049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38904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23T - 柞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oc)为本站会员(oceanpvg)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23T - 柞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oc

1、ICS 65.020.99B47DB 23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DB 23/ XXXXXXXXX柞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黑 龙 江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23/ XXXXXXXXXI前 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志、叶青雷、王东风、任淑文、焉鵬娟、范业君、徐延东、张跃辉、孙阳、杨立军、赵淑英、王妍、陆宏良、王立志、刘斯宇、刘杰、马睿、高北林。

2、DB23/ XXXXXXXXX1柞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柞蚕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病害种类及识别方法、总体要求、消毒、防治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柞蚕主要病虫害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3 病害种类及识别方法病害种类识别方法参见附录A。4 总体要求4.1 种茧要求应符合DB23/T 806-2004的要求。4.2 蚕种要求选用检验合格,抗病性强的蚕种。5 消毒5.1 种库、蚕室、蚕具消毒清扫种库、蚕室,用2030%新鲜石灰浆刷

3、墙,然后用3%甲醛23条件下喷雾消毒,密闭24h后通风。洗涤蚕具,用1%氢氧化钠浸10min或用5%石灰浆浸1h,然后晾干备用。5.2 种卵消毒于出蚕前一天,用浓度分别为3的盐酸与甲醛的混合溶液,在25的温度下,进行卵面消毒30min后,用洁净同温度的水脱药23遍,晾干后收蚁。6 防治方法DB23/ XXXXXXXXX26.1 病害防治6.1.1 真菌病6.1.1.1 清理蚕场,把枯枝、杂树、高草清除,使之通风透光。6.1.1.2 把病蚕、蛹、蛾放入消毒缸,及时深埋或焚烧。6.1.1.3 生产前药杀或诱杀蚕场内的害虫。6.1.2 细菌病6.1.2.1 柞蚕空胴病6.1.2.1.1 用 0.5%

4、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50s,并洗净卵面的粘液,再用 10%盐酸消毒 10min,用清水洗净后阴干即可。6.1.2.1.2 适当稀放,饱食良叶。6.1.2.1.3 病蚕尸体要检出集中放在 5%硫酸消毒缸中浸泡,而后蚕场外深埋。6.1.2.1.4 捕杀蚕场麻蝇。6.1.2.2 柞蚕细菌性中毒软化病6.1.2.2.1 发病重的蚕场轮休一年以上再放养。6.1.2.2.2 把病蚕放入消毒缸,及时深埋或焚烧。6.1.2.2.3 消灭蚕场内捕食性害虫及老鼠,驱离蚕场内危害柞蚕生产的鸟、兽等。6.1.2.3 柞蚕败血病6.1.2.3.1 羽化出蛾时,要随时抓、随时晾,按时交配,按时拆对。6.1.2.3.2 防止

5、蛾、蚕的互相抓伤和人为的创伤,移蚕时要带小枝剪移。6.1.2.3.3 把病死蚕放入消毒缸,及时深埋或焚烧。6.1.3 病毒病6.1.3.1 柞蚕脓病6.1.3.1.1 在 0.83m3 塑料罩内挂 40 张产卵纸,用甲醛 50ml 加高锰酸钾 30g 进行气体消毒。6.1.3.1.2 发现病蚕放入消毒缸,及时深埋或焚烧。6.1.3.1.3 摘茧后,及时去除油烂茧。6.1.3.1.4 按时扒茧,及时入库。6.1.3.2 柞蚕非包涵体病毒病6.1.3.2.1 选用早熟品种。6.1.3.2.2 良叶饱食。6.1.4 原生动物病6.1.4.1 制种时采用目选和镜检,淘汰病蛾、弱蛾。6.1.4.2 将检

6、查出的病蚕、病蛹、病蛾和病卵及制种时剪下的足和翅深埋或焚烧。6.1.4.3 消灭蚕场里的害虫。6.1.4.4 病害严重的蚕场轮休两年。DB23/ XXXXXXXXX37 虫害防治7.1 步行甲7.1.1 药物防治。先将柞树墩下的枯枝落叶、杂草等清理干净,然后用 2%2.5%杀螟松粉剂(0,0-二甲基-0-(3-甲基-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洒在柞树墩基部,封闭树周,半径 3040 厘米,每平方米施药 15 克左右,触杀步行甲。7.1.2 人工捕杀。一般在下午和晚间进行人工抓捕。7.2 蚂蚁灭蚁粉(亚砒酸为主的砷素剂),用喷雾器或纱布袋装药物振动布袋撒药,边施药边挖蚁穴,以便提高杀灭效果。靠近

7、大树附近的蚕场,蚂蚁易侵入,撒药时范围要扩大到蚕场外20米。药粉撒落到柞叶上,必须10天后才能放蚕,避免药物中毒。7.3 螽斯7.3.1 药物防治。可用药杀和捕捉相结合。用 1%甲基对硫磷-敌百虫粉剂在收蚁前 20 天喷撒稚蚕场杀虫;在收蚁前 35 天用 2%氟矽酸钠毒铒撒于稚蚕场内药杀,每把剪子蚁场约用毒铒 50 千克(铒料是用西葫芦或豆饼,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7.3.2 人工捕杀。白天在柞墩的向阳面捕捉,晚上在蚕场照明捕捉。DB23/ XXXXXXXXX4A 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柞蚕主要病害种类及识别方法病类 病名 病症真菌病白僵病感病初期,病蚕食欲减退,体色稍暗,反应迟钝,行动呆

8、滞。体壁,尤其在气门周围及腹足附近,出现褐色针状病斑,死前排软粪,体柔软,倒挂或落地而死。死后尸体有弹性,渐变硬,并带有桃红色,从气门、口器及节间膜等处先长出气生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最后尸体布满白粉状分生孢子。在5齡后期被寄生的,尚可以营茧,但多数不能化蛹而死亡,成为“干涸茧”。蛾期很少发生白僵病。病蛾初期无明显症状,拆对后不活泼,蛾肚硬化,不产卵。柞蚕空胴病1蚕期病症 1龄病蚕,不爱活动,不爱食叶,发育迟缓,随病势发展,停止食叶,排少量褐色稀粪。病重的体躯缩小,死后常被风吹落或因稀粪粘附在柞树枝叶上。12龄起蚕蜕皮后,呆在就眠的位置,不取食,蚕体收缩,体色变淡,把握力弱,死后大部分落

9、地。34眠起的病蚕蜕皮后停留在就眠位置,不取食,蚕体瘦弱、显得头壳大、刚毛长,排稀粪,死时尾足抱住柞枝,头下垂而死。消化管内空虚,外观略有透明感。各龄中发生的病蚕,眠起后照常食叶,23天后发病,不爱食叶,发育慢,蚕体瘦,排黑褐色稀粪,污染肛门,后期以尾足或腹足抱住柞枝,头部下垂而死,死后一般体壁不破,不溃烂,无腥臭味。2蛹期、蛾期病症 蛹期病症表现不明显,病重的蛹尾部污染茧壳。病蛾羽化晚,排灰色或灰褐色尿,背血管两侧出现隐约不清的灰褐色双线柞蚕细菌性中毒性软化病急性症状表现为蚕食下带有伴孢晶体的柞叶45h后,突然停止食叶,刚毛弯曲呈波状,腹部痉挛扭曲,失去把握力,有的落地,有的以胸足挂在柞叶上

10、,吐无色中肠液而死。刚死的蚕体色很少变化,尸体僵直,有些缩短,12胸节稍伸长。亚急性的病蚕因食下病菌较少,发病较慢。病蚕食叶逐渐减少,刚毛不直,尖端呈波状,多数爬到光枝上,体软无力,体色变淡。病重后头胸后扬,痉挛颤动,口吐无色稠状液体,排褐色粘液,污染肛门,有的脱肛,胸部膨大,麻痹落地而死,尸体收缩,23天后体色变黄,胸腹部变为淡褐色、黑褐色。尸体不腐烂,无腥臭味。蛹、蛾尚未发现此病。细菌病害柞蚕败血病柞蚕败血病常发生在幼虫期和蛾期。蚁蚕患病后常伏在柞叶上不食不动,体紧缩,有时吐消化液或排稀粪,失去把握力,12天死亡,尸体常被风吹落在地。大蚕患病后停止取食,行动迟缓,吐消化液、排稀粪,发病快,

11、以腹足、尾足抱住柞枝倒挂而死,有的落地而死,尸体很快变色、溃烂发臭。寄生菌的种类不同,尸体呈现的颜色不同:蜡状芽孢杆菌致死的病蚕呈黄褐色、黑褐色,灵菌致死的病蚕呈红褐色,短杆菌致死的病蚕呈黑褐色。蛾发病时,病蛾不活泼,多静伏在蚕筐底部,不爱交尾,交尾慢,易开对,腹部松软,死后,蛾肚很快变成红褐色或黑褐色,并溃烂,鳞毛、胸足及双翅等DB23/ XXXXXXXXX5稍经触动即脱落。DB23/ XXXXXXXXX6病类 病名 病症柞蚕脓病1蚕期病症 蚕体肿胀、体壁易破、流出乳白色脓汁。1.1半蜕皮蚕 1龄眠中出现身体肿胀、眠起蜕不下表皮的不蜕皮蚕,有的仅蜕下一半旧表皮,新表皮暗淡不新鲜,呈半蜕皮蚕。

12、1.2水眠子 3龄眠中或眠起时发生。病蚕体壁柔软,体节肿胀。随病势发展,病蚕常用尾足及腹足抱住柞树枝条,头部下垂,体壁溃烂,流出脓汁而死。1.3嫩起子 病蚕眠起蜕皮后,体壁柔软、不硬化,体色发暗,体腔内血淋巴和水分增多,体节肿胀,有时尾部的三角板变成黑褐色,严重时体壁破裂,流出脓汁而死。1.4黄烂病 多发生在35龄,皮下组织及脂肪体等开始溃烂,透过体壁看似豆腐脑状,呈混浊状态,随病势加重,体壁破裂、流脓而死。1.5老虎病 多在5龄盛食期到营茧前发生。病蚕体节肿胀,背部疣状突起和气门线下疣状突起部位可见灰色、褐色的小斑点,由小变大,形成褐色病斑,形如老虎斑状“ 老虎病” ,病斑处破裂,流出脓汁而

13、死,有的在吐丝过程中死亡,死后尸体溃烂,脓汁污染茧壳呈黑褐色,称“里倒山”、“ 油烂茧 ”。2蛹期病症 病蛹体色浑暗,颅顶板变成灰褐色或黑灰色,蛹皮无光泽,稍经触动即破,流出脓汁,浸透茧层,成为油烂茧。有的病蛹在茧壳内慢慢阴干,整个茧变得很轻“ 空瓢茧” 。病毒病柞蚕非包涵体病毒病该病在4龄前发病率低,大量发病集中在5龄期,特别是营茧前。病蚕行动呆滞,头胸紧缩,有的臀板发暗,肛门污染。随病势发展,蚕静伏柞枝顶端,头胸后仰,停止取食,口吐白色中肠液,体躯更加缩短,体色变深,病蚕失去把握力,落地而死,尸体不溃烂,无腥臭味。少数以胸足挂在柞叶上,悬空而死。解剖病蚕可见中肠前部肿胀变大,围食膜被破坏,

14、并堵塞了消化管。原生动物病柞蚕微粒子病1蚕期病症 小蚕刚患病时症状不明显,随着病势的发展,病蚕食欲减退,行动迟缓,不爱活动,发育缓慢,蚕体瘦小,进而病蚕的体色变淡,把握力减弱,易被风吹落。经胚种传染的病蚕,多在3龄前死亡。3龄后的病蚕体壁上可见褐色渣点,体瘦毛长,俗称“锈墩子”。大蚕期体壁上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渣点,多集中在蚕体两侧气门线上下、前胸背部等部位。蜕皮时,这些渣点随旧表皮一起脱掉,但不久又在新表皮上出现。病蚕还常出现刚毛脱落,半截毛或黑根毛等现象。病轻者可以营茧、化蛹、羽化产卵,稍重者营薄茧或畸形茧,重者吐平板丝或不能吐丝。2蛹期病症 病蛹腹部环节收缩,颅顶板呈暗灰色,蛹皮暗淡无光泽。蛹内脂肪体粗松,不饱满,有的可见红褐色渣点,特别是在23体节的背部和背血管两侧表现明显。病蛹胃形不正,胃膜失去白色光泽,出现褐色渣点。血淋巴量减少,浑浊不清,粘稠度下降。3蛾期病症 病蛾体型小,鳞毛少而不新鲜,易脱落,翅脉细,软弱无力,有的翅脉不伸展,成为“拳翅蛾”。蛾尿褐色、灰褐色。蛾腹部不紧凑,节间膜不清晰,有的出现褐色渣点,背血管两侧有隐约不清的红褐色双线。4卵期病症 病蛾产卵量少、叠卵多,卵的粘着力差,不受精卵多。_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