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5 ,大小:3.85MB ,
资源ID:3835539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38355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魏孝文帝改革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Facebook)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魏孝文帝改革PPT课件..ppt

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迫在眉睫,北方,南方,魏 蜀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宋齐梁陈,东汉,隋朝,魏晋南北朝(220589),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北魏源于我国东北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魏晋之际游牧与山西、内蒙;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为前秦吞并。淝水之战后,再度崛起并不断发展。,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2.北魏的发展,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 年拓拔珪迁都平城,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从此,北魏历史发展进入新时期。,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2.北魏的发展,3.北魏

2、统一黄河流域,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间:公元439年,意义: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人物:拓跋焘,北魏,刘宋,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2.北魏的发展,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少数民族的汉化趋势,北魏文官俑,拓跋珪的汉化措施,文化上: 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政治上:仿汉制设官制;招揽人才,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经济上:解散部落组织(分土定居),实行编户;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作用:拓跋珪的改革使拓拔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3、;国家机构日益完备;少数民族日益汉化;出现封建化趋势和民族融合趋势。,思考: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怎样的历史趋势?,少数民族日益汉化,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出现封建化趋势。,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 阶级矛盾尖锐,原因:制度欠缺(落后),宗主督护制:,北魏进入中原,任命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形成宗主管理的基层组织;这种制度在统一初期,利于巩固统治,但长期以往,豪强地主往往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役收入和徭役征发。,九品混通制:,北魏规定一个地区赋税总数固定,然后根据各家资产的多寡,分成九品征收,但实际上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财产而避税,

4、还与地方官吏勾结,共同搜刮农民(地方官吏“纵富督贫,逼强侵弱”),农民本身贫穷则交税甚多,负担沉重。,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 阶级矛盾尖锐,原因:制度欠缺(落后),对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极为不利,加重广大人民的负担,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后果:,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 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矛盾激化,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 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 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矛盾激化,3.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从北魏建国到孝文帝执政100多年间共有80余次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三、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的执行人,

5、1.冯太后与孝文帝简介,冯太后(442490):北魏文成帝皇后。465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献文帝非太后所生,太后专权。471年献文帝禅位于四岁的太子拓跋宏。 476年冯太后毒死献文帝临朝听政达十四年。,冯太后掌权期间以孝文帝的名义颁布了实行俸禄制、三长制和均田制等重大改 革措施。,孝文帝拓跋宏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嫡系第四代孙,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位国君。4岁即位,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冯太后抚养并代为摄政。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十分严格,督促他自幼学习了大量的汉族文化,对他后来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祖母对他颇不信任,但他却是祖母的肖孙。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去, 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

6、在冯太后改革的基础上他 又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进一 步改革。,三、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的执行人,1.冯太后与孝文帝简介,2.冯太后与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冯太后和孝文帝面对动荡局势的认识,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封建国家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条件:,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经济发展,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接受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执掌朝廷实权的冯太后以及后来的孝文帝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对汉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有着坚定的改革决心。,原因:北魏建国后100多年中,由

7、于制度的欠缺和不完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北魏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又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必要性,可能性,总 结,成功的根本原因,变法的根本原因,冯太后主持了前期改革 孝文帝进行了后期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哪两个阶段?,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2. 推行均田制,1)实行均田制的前提及目的,含义:均田制是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前提:在经历了长期的纷乱和战争后,农民四处流亡,政府掌握了大量无主的荒地。 目的:国家为了吸引劳动力回到土地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为了抑制豪强对土地的

8、兼并而推行均田制。,2)均田制的开始及内容,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将国家 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则向政府交纳租 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露田男:40亩 女:20亩,桑田男:20亩,麻田 男:10亩 女:5亩,禁,限,国家所有,农民所有,3)推行均田制的影响,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北方的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好转。,耕耙图(魏晋墓葬壁画),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从魏晋墓葬的壁画和砖画,反映出当时汉族和入迁的少数民族之间杂居、交流的情景。,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2. 推行均田制,3.

9、 设立三长制,三长制:,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2. 推行均田制,3. 设立三长制,4. 推行新的租调制,颁布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这一制度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二、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最终达到目的?迁都的意义是什么?,经济上:北魏都城平城气候恶劣,生产 的粮食不能满足需要;政治上:平城地处偏僻,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和加强与汉族地主的联系;不 利于巩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军事上:北方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安全;

10、平城偏北的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 中原地区的统治;文化上:便于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公元493年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亲自率领步兵、骑兵20多万,从平城出发,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洛阳。,铜牛车,北魏南迁图,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北魏洛阳平面图,北魏迁都洛阳以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孝文帝迁都,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北魏得到进一步发展。,云岗石窟外景,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

11、0多躯。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岗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岗石窟外景,龙门石窟外景,三、移风易俗,移风易俗,穿汉服:孝文帝下令,无论何人一 律禁穿胡服,改穿汉服。说汉话:禁止说鲜卑语,30岁以上 暂缓。姓汉姓 :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姓为汉 姓,并亲自主持“ 定姓氏 ”的工作。既 肯定了汉族士族的法律地位,又为鲜 卑贵族确认了士族的身份。,鲜卑姓改汉姓:,移风易俗,穿汉服:孝文帝下令,无论何人一 律禁穿胡服,改穿汉服。说汉话:禁止说鲜卑语,30岁以上 暂缓。姓汉姓 :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姓为汉 姓,并亲自主持“ 定姓氏 ”的工作。参照汉族士族的门阀制度,为鲜卑贵族确认士族身份。,与汉族通婚:孝

12、文帝通过联姻,把鲜卑贵族 和汉族上层的利益与命运连在一起,借以巩固北魏的统治。改籍贯:迁都洛阳的鲜卑人改籍贯为洛阳。,风俗改革的意义,促进了鲜卑族人对汉文化的认同,推动了鲜卑政权向汉族封建统治模式的转化,加速了鲜卑社会封建化进程,加快了民族融合步伐。,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租调役制,迁都洛阳,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孝 文 帝 改 革,1.经济复苏和繁荣,2.加速封建化进程,3.促进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为隋唐大统一奠定了基础,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1. 农业的发展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提高兴修水利、开

13、垦荒地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多 2. 手工业的活跃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发展尤为显著,北方出现青瓷生产。 3. 商业的繁荣洛阳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商人实力雄厚,政府重新铸造铜钱。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北魏的贵族的大都经商,一方面说明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北魏商业的繁荣;另一方面说明鲜卑贵族逐渐汉化,学会了汉族的商业经营方式,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鲜卑族经济的转型,推动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封建化的加速,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政

14、权封建化的加速,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孝文帝推崇儒学,建孔庙并亲自祭拜,起用儒家人士,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培养封建国家人才。 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孝文帝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废置鲜卑族的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 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孝文帝模仿汉族官制,制定北魏官制。修定律令,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份的落后残酷的法律,保证了汉化政策的施行。,龙门的魏碑书法,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1.鲜卑族的汉化鲜卑族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改变,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2.鲜卑族的优秀文化融入汉族文化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各民族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

15、,鲜卑族的畜牧业生产经验、服饰、风俗、食物等方面证明了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鲜卑人乐俑,汉人胡食画像砖,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是便于骑马打仗的紧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上的互相影响。,孝文帝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积极地、主动地、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从而推动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

16、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总结:,什么是民族融合?民族融合的原因途径是什么?,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在一个地区,互相影响,各自的差别和界限逐渐消失,自然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民族融合的根本原因:在共同生活的地域内,民族之间密切交往,相互影响。具体原因与途径:各民族人民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或是先进文化的吸引力),自发地展开了密切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战争因素的影响。战乱造成民族大迁徒、形成杂居和通婚局面,促进了民族融合。统治者政策的影响。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17、,推行汉化政策,加快了融合步伐。国家大统一时期,对边地的开发治理措施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有三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在此基础上,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干的中华民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为隋唐时期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基础。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元统一后,民族融合兴起高潮。,民族融合实质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落后的征服者必然被其征服的民族的先进文明所征服的规律。

18、,古代民族融合的规律:,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 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 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试评述上述史学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拓跋本民族的消亡与否而论道。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推动了鲜卑族的进步,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的大统一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08江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

19、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孝文

20、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08广东)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