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的干湿地区课 题 中国的干湿地区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使用者 主备 课时序数 总第 13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2.学会搜集资料和利用相关资料解决地理问题。重 点 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难 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学法指导 读图分 析、观察对比 教具准备 多媒体学 习 过 程 旁注与补充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板书)。(读图)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值线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 毫米、4
2、00 毫米和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将 800毫米、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我国 1月平均气温图观察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 西流 向 的 河 流 ?(板书)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板书)2.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提问)从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图上可看出,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 (提问)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
3、线?哪条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大致通过那个哪座山脉和哪条流向河流?什么自然地理分界线?2.为什么东北地区大 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3.地跨三个以上温度带 或干湿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各有哪些?4.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后,教师小结并投影)5.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部各为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又将我国东部地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南北方各为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 (投影)学生比较、讨论和发言后,教师补充: (1)气候湿润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因而湿润地区
4、林木繁茂,干旱地区主要适合于草木植物生长。(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如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 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还会影响到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南方湿润地区主要以水田种植为主,北方地 区主要以旱作为主。突出秦岭-淮河的地理分界线的作用认真比较各干湿地区的界限及原因突出对自然景观的影响2(3)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如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食面。(4)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关节痛,因而爱吃辣椒、爱喝麻辣汤;北方降水少,气候干,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5、。(提问)上述材料究竟说明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搞清了我国的降水不仅有南北的差异,也有东西的差异。年降水的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懂得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 生活有不同的影响。再补充一些南北方的饮食、民俗、和交通等随堂练习: 1.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与我国冬季 1月 0等温线大致一致的年等降水量线是 ( )A.1600毫米 B.80 0毫米 C.400 毫米 D.200
6、 毫米3.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 ( )A.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B.台湾火烧寮 C.海南省的五指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4.我国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界线大致是 的年等降水量线 ( )A.800毫米 B.400 毫米 C.200 毫米 D.500 毫米5.半湿润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 )A.森林 B.草原 C.森林草原 D.荒漠6.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降水量的多少 B.蒸发量的多少 C.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D.径流量的大小7.徐州地区位于 ( )A.中温带和湿润地区 B.暖温带和半湿润地区 C.亚热带和湿润地区 D.温带和半干旱地区8.下列建筑形式反映其所在地区的降水量
7、最多的是 ( ) A.甘肃的土墙平顶房 B.吐鲁番的晾房 C.绍兴的砖墙斜顶房 D.黄土高原的窑洞9.水田与旱田的界线大体是 ( )A.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界线C.4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10.我国年 降水量超过 1600毫米的地区主要位于 ( )A.西南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大部分地区11.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差异?你能说出理由吗? 教学追记:得 :本节课内容较少,学生对照图的空间分析能力较好,对湿润区的学习较易掌握,特别是各干湿地区的自然景观的差异,能说出并理解。失:但离开图后学生较难想象。改:读图多练,课后多巩固,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在课后多做练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