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0.52KB ,
资源ID:376485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37648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面瘫诊疗规范.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面瘫诊疗规范.doc

1、1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2016 年一、概述:面瘫(面神经炎)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目不能闭合等。中医称面瘫病,亦名口歪() 、口僻、俗称吊线风,与现代医学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相合。灵枢经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 ” 张介宾类经十七卷疾病类六十九注:“僻,歪斜也。 ”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风口候云:“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病(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中医观点

2、:主要是指面部脉络受损或痹阻所致以口眼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中络,或气血痹阻,或痰浊阻滞经络,筋脉松弛而发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 Bell 麻痹) 、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本病好发于成年人,以单侧患病多见。二、诊断:(一) 中医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

3、骨处的疼痛或发热。(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2(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 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3)脑 CT、MRI 检查正常。(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2恢

4、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三、鉴别诊断:(一) 中医鉴别诊断1. 中风病:可有口舌歪斜,同时伴突然昏

5、仆,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麻木。2. 面痛病:面部如刀割,火灼状疼痛,不能触碰。而无口角斜,不能闭目等症。(二)西医鉴别诊断31.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瘫痪明显者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周围性者瘫痪一侧面部表情运动不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并且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对疼痛敏感,常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疼痛,有明显的“扳机点” ,无口角歪斜,与之可鉴别。 四、治疗方案(一)西医治疗: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1.急性期激素治疗:地塞米松 1015

6、mg 日一次静脉滴注,7 天后逐渐减量;口服泼尼松 30mg/天,顿服,连续 5 天后在 710 天内逐渐减量。2.抗病毒治疗:0.9%NS250ml+阿昔洛韦 0.5 日一次静点,5-7 天/疗程,连用 1 疗程;有疱疹者加阿昔洛韦软膏局部外用,5-7 天/疗程,连用 1-2 疗程。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甲钴胺 5mg 日三次口服,或和维生素 B1 100mg 肌肉注射。4.理疗:急性期可在茎乳口附近行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或局部热敷,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5.护眼:患者长期不能闭眼,使角膜暴露、干燥、容易感染,可戴眼罩防护,或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保护角膜。(二)辨证选择

7、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袭络证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推荐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藁本、桂枝、甘草等。2风热袭络证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各、防风,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等。3风痰阻络证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推荐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胆南星、陈皮等。4气虚血瘀证4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全蝎、僵蚕。(三)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1体针(1)急性期治法

8、:驱风祛邪,通经活络。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针刺 0.81 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 30 分钟。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 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 30 分钟。随症配穴:舌前 2/3 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 0.5 寸 1 针,排列成两排(约针 8-10 针) ,留针 30 分钟。(2)恢复期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循经取穴、头部穴

9、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 0.81 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 30 分钟。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5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针刺 0.51.5 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

10、度捻转手法,200 转/分,捻针 2 分钟,间隔留针 8 分钟,重复 3 次,留针 30 分钟。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 0.5 寸 1 针,排列成两排(约针 8-10 针) ,留针 30 分钟。(3)联动期和痉挛期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 0.8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 30 分钟。若出现

11、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 ,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或者热敏灸治疗。随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膈俞。2电针适应于面肌萎软瘫痪者。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 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 30 分钟。3灸法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

12、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或者热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 20 分钟。64拔罐适应于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蹘、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 1 秒钟,不断反复,持续 5 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闪罐 1 次,每周治疗 3-5 次,疗程以病情而定。5.穴位貼敷:马钱子粉 0.3-0.5g 撒于风湿止痛膏上,貼敷患处,或交替貼敷于下关,颊车,地仓,太阳,阳白,翳风等穴,每 2-3 日 1 次。或选太阳、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将白附子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一次。6.耳穴压豆:主穴:面颊、肝、口、眼、皮质下;配穴:肾上腺、脾、枕、额。主穴配穴各选 2-3 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嘱患者每日自行压耳穴 3 次,3-5 日换压另一侧耳穴。注意用力适度,防止损伤耳廓皮肤。五、疗效评价1、痊愈:患部完全恢复正常,面部所有区域正常。2、显效:患部基本恢复正常,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者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3、有效:患部明显恢复,患侧眼睑闭合不严,口角轻度歪4、无效:治疗后无好转或者略有改善。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