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学习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原因特征 时间 原 因产生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商人、买办、官僚的投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初步发展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社会上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2短暂春天1912 年到 1919 年民国政府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发展受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治环境显著发展1927 年到 1937 年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
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衰退 抗战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摇摇欲坠抗战胜利至 1949 年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府的苛捐杂税等政策的打击重获新生1949 年后新中国合理调整工商业;过渡时期,通过赎买的方式,实行公私合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近代中国经济成分的主要构成及相互关系1主要构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由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等组成。(1)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资金和技术雄厚,利用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浓厚的封建
3、色彩,基本属于封建性质的近代工业。但它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4)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5)官僚资本主义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同英美帝国主义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相互关系3(1)自然经济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四种经
4、济形态的比较经济形态特征 产生、发展 地位 结局自然经济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古代形成,鸦片战争后逐渐解体在近代一直占统治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外国资本列强在中国的企业,带有掠夺性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战争后日益增多近代长期占优势,垄断了重工业部门新中国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政权形成对经济的垄断洋务运动时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形成并走向膨胀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新中国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国营经济民族资本近代中国人投资的民办企业,是在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
5、9 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后来日益萎缩是近代新经济因素,瓦解了自然经济,有利于社会进步;在三座大山的压制下艰难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典例分析 (2018江苏卷)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4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
6、匠皆为外行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二抓关键:洋务军事企业的特点第二步:逐项分析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A 管理体系完善与材料中“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不符 排除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与材料中“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相符 正确C洋务企业由洋务派创办,且材料中“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只是使用外来技术而非外资,因此不是外资企业排除D 材料中只是说“有些洋匠不懂技术” ,并非指所有洋匠,表述过于绝对化 排除答案 B题型解读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 “最突出的” “
7、主要” “直接” “最早” “主要影响” “本质” “正确的是”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解答技巧(1)排除法:排除错误的、不够严密的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2)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以偏概全” “范围过大” “过于间接”等。1第 1 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中国社会经济中开始出现新的成分。2.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此后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
8、,出现了甲午战争后到 20 世纪初、民国初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等几次发展的高潮。3.中国民族工业出现后,就一直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在民国后期走向困境。学习目标学测要求 高考要求1.了解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2.了解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3.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2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
9、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3)从 19 世纪 60 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2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表现(1)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2)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城市手工业也受到沉重打击。(3)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4)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4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图解识记 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关系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原因(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自然经济的破坏。(2)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的促进。2时间19
10、世纪 70 年代前后。3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4途径(1)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3(2)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5主要企业(1)1866 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2)1873 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概念阐释 正确理解“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近代”它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易混易错 (1)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虽然采用机器生产,但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2)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
11、性质企业。思维点拨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1)引进西方技术,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管理经验。(2)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来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3)使中国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时间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原因(1)甲午战争后,列强大量输出资本和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2)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3)在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 “实业救国” 。3表现(1)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2)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4意
12、义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新气息。图解识记 近代中国主要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4主题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史料 1840 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示 导致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导致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破产;客观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料
13、中国海关报告统计的主要农产品出口数据年代 蚕丝(担) 大豆(担) 棉花(担)18711873 37 529 57 506 8 48618911893 59 946 760 522 290 417思考 史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提示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增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3洋务运动史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史料二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
14、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思考 (1)据史料一,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和目的。(2)史料二反映了洋务运动有哪些客观作用?提示 (1)原因:在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下,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不得不正视并承认敌强我弱的事实,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目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2)在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519 世纪 4070 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1)经济结构变化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2)
15、变化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主题二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民族工业的产生史料 思考 (1)依据上图,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有什么地域特点?简要分析其原因。(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 (1)集中在沿海地区。原因:这一
16、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向西方购买设备和引进机器;自然经济瓦解较早。(2)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由此而产生的近代资产阶级不断发动改革和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2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史料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 新增民族工业资 平均每年设厂 平均每年新6总数/家 金总额/万元 数/家 增资本/万元18691894 50 多 500 多 1.42 1.4118951900 100 4 500 16.7 750思考 (1)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17、(2)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提示 (1)政治: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2)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早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企业产生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自然经济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工业结构 比例失调,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几乎空白工业分布 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
18、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同二者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一、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角度 变动 实质 评价生产模式 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经济结构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对外交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国家政策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7二、利用不同史观解读洋务运动史观类型 结论革命史观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现代化史观 迈出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世界
19、史观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人才文明史观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文明,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并促使中华文明逐步融入世界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史观是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重要分水岭,促使社会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文化教育等逐步向近代社会迈进唯物史观没有变革旧的封建关系,以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走向富强1(2018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A发昌机器厂 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答案 C解析 发昌机器厂
20、是民族工业的代表,故 A 项错误;汉阳铁厂是钢铁工业,不是兵工厂,故B 项错误;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著名兵工厂,故 C 项正确;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 D 项错误。2(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已刊行的译书分类如下,这说明当时( )项目 政史 商学 教育 理化 技术 军事数量 8 种 3 种 3 种 28 种 90 种 39 种A.学习西方制度为先 B重商思想正式形成C尚武思潮开始萌发 D科学技术备受关注答案 D解析 依据材料“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以及表格中技术、军事、理化等书籍种类较多等8信息可推知当时重视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也符合洋务
21、派的口号,故正确答案为 D 项。3(2018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在近代中国,这场运动“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 ”属于这场运动的企业是( )A发昌机器厂 B汉阳铁厂C大生纱厂 D沈阳机床厂答案 B解析 依据材料“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 “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等信息可判断这场运动是洋务运动,而汉阳铁厂属于洋务派的代表性企业,故正确答案为 B 项。4(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鸦片战争后, “随着大量的洋纱进口,土纱业已经几乎停止了” 。 “文昌
22、女工既失其纺纱业,便转入织布” 。 “北方各处之人,俱购洋棉纱自织,其织成布匹,较市中所售价廉而坚” 。这反映了( )A “纺”与“织”分离B民间丝纺织业破产C “织”与“耕”分离D战争破坏民族工业答案 A解析 “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业,便转入织布”表明“纺”与“织”分离,故 A 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没有涉及到民间丝纺织业破产,故 B 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没有涉及到“织”与“耕”的分离,故 C 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没有涉及到战争破坏民族工业,故 D 项错误。5(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据湖南口岸贸易情形的记载:“自近年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纵,尤为畅销。业此者现有四十五家,而每日所获
23、,各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 ”这说明( )A近代民族纺织业发展缓慢B本地棉花价廉难销售C洋纱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D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答案 D解析 材料表明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破产,纺与织相分离,从而说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故 D 项正确。619 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等企业( )A都是中小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B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9C都采用了“官商合办”的形式D都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答案 B解析 这些近代民族企业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故 B 项正确。一、选择题(110 题为基础
24、达标题,1115 题为能力提升题)1(2018江苏如皋高一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单位:万关两)。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上海的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D中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答案 B解析 从上图 1867 年到 1894 年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可知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不是全国商贸中心,故 A 项错误;从上图 1867 年到 1894 年上海进出口贸易总值显著增长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B 项正确;上图没有涉及到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故 C 项错误;从上图无法单独
25、得出中国贸易顺差的扩大,故 D 项错误。2(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据清人记载,无锡地区的一部分农民一年四季中只有三个月“食于田” ,其余九个月则“以布易米”来维持生活。商人在无锡地区收购的布匹每年不下数十百万,再把这些布匹泛舟而鬻诸北,运销至淮、扬、高、宝等处。这说明当时无锡地区( )A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高B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C是全国商品长途贩运中心D农村地域分工明显答案 B解析 材料中无锡地区的一部分农民一年四季中只有三个月从事农业活动,其余九个月则10“以布易米”来维持生活,即通过商品交换来满足生活需要,说明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B 项正确。3(2017江
26、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认为:“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 ”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企业有( )汉阳铁厂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A BC D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符合作者观点的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汉阳铁厂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正确;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故错误;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正确;开平煤矿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4(2018江苏宿迁高二学业水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7、它是李鸿章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它不断扩充,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能够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但是,它在管理上仍然存在着浓厚的衙门习气。 ”“它”是( )A发昌机器厂 B江南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 D轮船招商局答案 B解析 依据材料关键句“李鸿章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 “制造枪炮、弹药、轮船、机器”等可判断是江南制造总局,故正确答案为 B 项。5(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882 年 9 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 。材料中“轮船招商”属于( )A军事工业
28、B民用工业C民族工业 D外商企业答案 B解析 “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表明不是军事工业,故 A 项错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表明是民用工业,故 B 项正确;轮船招商局是官商合办,是洋务企业,不是民族工业,故 C 项错误;轮船招商局是官商合办,是洋务企业,不是外商企业,故 D 项错误。6(2017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864 年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下11列企业符合李鸿章意图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发昌机器厂C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D上海轮
29、船招商局答案 A解析 据材料“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可知李鸿章的意图是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创办自己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就是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故 A 项正确;上海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 B项错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 C 项错误;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故 D 项错误。7(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 ”这首近代上海的竹枝词反映的是( )A洋务运动中兴办近代军用企业B中国扭转了对列强的贸易逆差C列强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30、局面被打破D晚清政府成功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局设招商是保商”反映的是轮船招商局的设立,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兴办的近代民用工业而不是军事工业,故 A 项错误;轮船招商局的兴办并不能扭转中国对列强的贸易逆差,故 B 项错误;“不让外人专垄断”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兴办打破了列强控制中国水上运输的局面,故 C 项正确;轮船招商局的兴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完全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故 D 项错误。8(2018江苏苏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
31、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 ”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运动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答案 B9(2017益阳期末)湖北工业史载,1861 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到 1873 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企业。这表明(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B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12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D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答案 D解析 据材料“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和“第一家近代企业”可知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故 D 项正确。10鸦片战
32、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答案 A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东南沿海地区,中国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结构在这里最早开始解体,选择 A 项符合题意。11(2018江苏扬州中学 5 月质检)有史学家注意到,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甚至“村镇收租之家,至其时,积布累累,问之,则皆佃者之穷而无告以布当钱米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南缺乏近代民族工业B苏南地区小农挣扎求生C苏南没受上海开埠影响D苏南经济结构几无变迁答案 B解析 A 项不符
33、合史实,与材料中“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不符,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中“皆佃者之穷”相符,故 B 项正确;C 项与材料中“毗邻上海,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不符,故 C 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与材料中“光绪年间”不符,故 D 项错误。12(2018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下表选自杨瑞六等编写的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进口净值 出口净值 出()入()超1864 46 210 48 654 2 4441868 63 282 61 826 1 4561886 87 479 77 207 10 2721888 124 783 92
34、401 32 3821890 127 093 87 144 39 9491892 135 101 102 584 32 517A.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13B政府为增加税源积极鼓励国外商品进口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出口净值的增长D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附庸答案 D解析 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但无法解释中国国际贸易入超逐渐扩大,故A 项错误;国外商品进口是掠夺中国的财富,故政府没有鼓励国外商品进口,故 B 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故 C 项错误;中国国际贸易入超逐渐扩大表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
35、附庸,故 D 项正确。13(2018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据 1882 年某报纸新闻,无锡“本届蚕丝丰稔,各路收茧之庄鳞次栉比,较往年多至数倍。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收。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 ”这说明当时的无锡地区( )A手工业仍保持着核心竞争力B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C农业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D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解体答案 C解析 材料中“1882 年” “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表明无锡地区的蚕丝出售数量日益增多,价格日益上涨,不再是自给自足,故 C 项正确。14(2018江苏南通三模)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 1
36、9 世纪后半期的一种官方或准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观,它所要回应的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传统与近代的关系。这是鸦片战争后不断困扰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在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指引下( )A国人开始关注世界形势B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C全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D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变答案 B解析 国人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是开眼看世界,题干中“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表明与洋务运动有关,故 A 项错误;题干中“官方或准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观,它所要回应的实际上是如何处理传统与近代的关系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 ,推知其应为洋务运动,故 B 项正确;全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
37、败之后,与题干中“甲午战败也揭示了其缺陷”不符,故 C 项错误;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变应该是清朝被推翻,建立中华民国,故 D 项错误。1415(2018江苏苏州高三期初调研)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下列属于其主张的企业类型是( )江南制造总局 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 上海发昌机器厂A BC D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华民所需”表明是民用企业,而是军用企业,故错误;是民用企业,故正确;是民用企业,故正确;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注意“张之洞”主张的企业类型是洋务企业,故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二、判断题(正确的填 A,错误的填 B)16鸦片
38、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A解析 中国经济受到列强的巨大影响,说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题目说法正确。17(2018江苏泰州期末)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东南沿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 B解析 题目说法错误,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洋务运动。三、材料题18(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材料二 (苏州)生齿
39、(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 。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1878 年 12 月 14 日申报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
40、慢的主要政策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15(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答案 (1)特点:男耕女织。(2)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原因:重农抑商。(3)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外国资本主义入侵。(4)趋势: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或近代化、工业化)。1第 2 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学测要求 高考要求1.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2.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
41、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原因(1)内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1915 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概况: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2)行业2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除扩大内销外,还大量出口。火柴、榨油、造
42、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3特点(1)地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结构: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地位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4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易混易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非所有的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比如,日本和美国都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所以,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是欧洲列强。易混易错 19121919 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准备和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
43、国的经济侵略,不要误以为主要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走向萧条,从反面说明这一问题。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促进政策及措施。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表现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1935 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2.官僚资本的膨胀(1)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2)四大
44、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误区警示 较快发展健康发展3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不能理解为民族工业健康发展。在近代中国,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所以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1原因(1)内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苛捐杂税: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2)外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
45、中国外贸大量入超,使民族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几乎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2表现(1)抗日战争中,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大量民族企业内迁,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2)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知识点拨 官僚资本的特点(1)垄断性:与国家政权相结合。(2)买办性: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3)封建性: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图解识记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题一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史料一 1913 年与 1919 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4中国近代工业史
46、资料史料二 1928 年起,国民党政府先后和美国、德国、挪威、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丹麦、荷兰、葡萄牙、英国、瑞典、法国、西班牙、波兰、希腊、捷克和日本等国,签订条约或协定,规定对“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订定关税税则权之各条款,一律取消,适用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 。但是,由于谈不上真正的关税自主。直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海关行政权和关税自主权才真正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新华网史料三 100 元法币购买力图示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要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原因。史料中“谈不上真正的关
47、税自主”的原因是什么?(3)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提示 (1)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开辟道路;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群众性的反帝斗争, “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2)收回的原因:维护国家的主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或答“维护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不能自主的原因:当时中国海关行政权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税率的改订,实际上仍然需要取得外国的同意(或答“中国处于半殖
48、民地半封建社会”)。(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动荡;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利于美国经济侵略;四大家族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1)发展的特点时间短暂。从 1912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兴旺似昙花一现,只能是5“短暂春天” 。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地区分布不合理。民族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而广大的内地较少。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49、2)影响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促进了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的潮流及新文化运动。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提供了阶级基础。主题二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积极因素史料一 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史料二 提倡国货御侮妙策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思考 (1)史料一体现了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因素?(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提示 (1)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
50、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2)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不利因素史料 1948 年 4 月 2 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 。思考 史料中“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美国对华经济侵略,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政府征收苛捐杂税等。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政府
51、鼓励兴办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6(2)不利因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主要因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准备。后天畸形。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和政局的长期动荡。全面认识“实业救国”思潮1产生和发展:19 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 20 世纪初“实业救国”与
52、“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2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3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4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5结果:“实业救国”在中国行不通。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彻底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53、就不可能发展,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发展。1(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1896 年初,清政府同意:“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这一措施( )A有利于民族工业产生B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C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D导致了民族工业萧条答案 B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一律准民招商集股” “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等说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而导致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 B 为正确答案。72(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据统计,1912 年全国有商会 794 所,入会人数66 万人,1915 年商会增至 1 211 所,入会人数达
54、85 万人;1911 年至 1913 年我国注册设厂72 家,平均每年设厂 24 家,1914 年至 1918 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 183 家。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洋务运动的诱导刺激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D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12” “1914 年至 1918 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 183 家”等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故 D 为正确答案。3(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茅盾小说春蚕中写道:(一战爆发后)“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
55、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层。 ”陈老爷“发”起来的原因是( )A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B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C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答案 A解析 “(一战爆发后)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民国初期的特征是短暂春天,老陈老爷是民族资本家, “实业救国”思想是他创办实业的动力,故 A 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在 1927 年之后,故 B 项错误;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 C 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故 D 项错误。4(2018江苏普通
56、高中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题)下面是 19341936 年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实业救国兴起8B国际局势稳定C社会性质改变D政府政策推动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41936 年中国对外贸易”以及出口额增加、入超额减少等说明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是政府政策的推动,所以 D 为正确选项。5(2017江苏扬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的报告,在国统区 3 700余家工业中,官营占资本总额的 69%,民营只占 31%。在宋家控制下的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到 1942 年,它的已开工纱锭占大后方全
57、部纱锭的 1/4。这反映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封建主义B帝国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政局动荡答案 C解析 “国统区 3 700 余家工业中,官营(官僚资本)占资本总额的 69%,民营只占 31%,宋家控制下的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全部纱锭的 1/4”,说明官僚资本主义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C 项正确。题目中并没有提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也没有反映政局动荡的信息,故其他三项错误。6(2018江苏常州学业水平一模)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58、。 ”可见,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之一是( )A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B民族工业缺少技术优势C战争对经济环境的破坏D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榨答案 A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 “应享优例豁除”说明列强在中国拥有免税特权,这使民族工业的发展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 A 为正确答案。一、选择题(110 题为基础达标题,1115 题为能力提升题)91(2018江苏无锡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下表是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不同年代的增幅对比,表中 1895 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民族工业的增幅前后差异较大,
59、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41894 50 多 500 多 1.42 1.4118951900 100 4 500 7 750A.清政府对民间设厂的态度不同B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潮不同C北洋政府对外来侵略的态度不同D国民革命前后的政治环境不同答案 A解析 题目主要考查的是 1895 年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清政府为扩大财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正确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时间段不符合。2(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896 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
60、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 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 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答案 A解析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A 项正确;B、C、D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3(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甲午战争后,面对列强的压力和社会舆论的呼声,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植民间兴办实业的政策和法规。如:1898 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议定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03 年设商部,制定奖励公司章程等等。此举促进了民族工业( )A逐渐产生 B初
61、步发展C迅速发展 D较快发展答案 B解析 民族工业逐渐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故 A 项错误;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在甲午战后,故 B 项正确;甲午战后民族工业是初步发展,不是迅速发展,故 C 项错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是初步发展,不是较快发展,故 D 项错误。104(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19 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答案 C解析 题目给定的时间是 19 世纪末,这一时
62、期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列强放松经济侵略发生在“一战”期间,故正确答案为 C 项。5(2018江苏宿迁高二学业水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观察下表。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18721919 年间中国商办企业的发展情况新建商办企业年份数量(家) 年平均增长数(家)18721894 年 53 218951900 年 104 1719011911 年 326 3019121919 年 470 59A.清朝末年民族工业发展曲折B洋务运动大力发展军事工业C甲午战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国初期商办企业发展最快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的表格是 18721919 年间中国商办企业的
63、新建数量表,从表中数值可知民国初期增长最多,故正确答案为 D 项。A 项的曲折和 B 项的军事工业材料不能体现,C 项错在开始解体。6(2018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测试)下面图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工矿业发展情况。导致这一时期工矿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1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C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D日本加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答案 C解析 材料中给定的时间区间是 1935 年至 1937 年,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期,此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奖励发展实业,故正确答案为 C 项。7(2018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
64、1920 年和 1936 年时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示意图,变化得益于(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给定的时间是 1936 年和 1920 年,1936 年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占比大于1920 年,说明 1936 年前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得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正确答案为 D 项。8(2017江苏扬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杨荫溥的民国财政史指出:“截止 1948 年 8月 21 日,国民党政府已经累计发行法币 6 636 946 亿元(不包
65、括东北流通券和台币),相当于 1945 年 8 月发行额的 1 192 倍。 ”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的发行B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了中国货币需求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D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答案 C解析 材料中 1948 年 8 月 21 日,国民党政府已经累计发行法币相当于 1945 年 8 月发行额的 1 192 倍,说明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给民族工业以巨大压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不符合题12意,故 A 项错误;材料通货膨胀现象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无关,故 B 项错误;货
66、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符合题意,故 C 项正确;抗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放弃对日索赔,没有获得大量经济赔偿,故 D 项错误。9(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141924 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维护了清政府统治 B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C推动了政治近代化 D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答案 D解析 19141924 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A 项错误;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故 B 项错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并没有推动政治
67、近代化,故 C 项错误。10(2017江苏扬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读图后可知近代中国(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官僚资本的兴衰 商品经济开始出现A BC D答案 D解析 图中经济成分包括自然经济,其在鸦片战争之后不断下降说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 19 世纪末得到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 “一战”之后迅速萧条,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7)得到较快发展,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遭到沉重打击,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故正确;图中还反映了官僚资本(19271949 年南京国
68、民政府四大家族)的兴衰,故正确;商品经济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不符合题意,故错误,选择 D 项符合题意。111908 年,芜湖商办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吴兴周出任总经理,经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注册了“黑白月亮”商标。据此可知,明远电力创立的有利条件是(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B洋务派开办的民用工业的诱导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13答案 C解析 由题干“1908 年”和“清政府农工商部批准”可知,明远电力创办于甲午战争失败后,当时的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是明远电力创办的有利的国内条件,C 项正确;A 项出现于一战期间;洋务派开办的民用
69、工业出现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12(2018江苏海门一模)下表是 19141921 年中国面粉业工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厂数(家) 日生产面粉数(包)1914 63 52 7501918 99 123 3301919 104 137 8101921 131 215 370A.民族工业的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经济发展较快C民族面粉工业在一战后发展停滞D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轻工业的发展答案 D解析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民族工业的布局和结构不可能合理,材料也无法体现民族工业的布局和结构的问题,故 A 项错误;当时处于北洋军阀政府
70、统治时期,不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故 B 项错误;从图表中看出一战后 1919 年到 1921 年,数据仍然上升,故 C 项错误;据材料“19141921 年中国面粉业工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可知,当时中国面粉业的厂数和日生产面粉数都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时期,其原因之一是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轻工业的发展,故 D 项正确。13(2018江苏南通一模)1935 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 ,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 1937 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 21 家厂矿或筹备机构。
71、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答案 A解析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加紧侵华,与材料中“1935 年” “1937 年” “建设一个重工业区,14以充实国防力量”相符,故 A 项正确;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与材料中“1935 年国民政府成立” “1937 年”不符,故 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甲午战争后,与材料中“1935 年” “1937 年”不符,故 C 项错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与材料中“1935 年国民政
72、府成立”不符,故 D 项错误。14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 至 1937 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 ”面对这一“困苦”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 A解析 从题干的时间“1927 至 1937 年”可知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结合题干关键信息“抬高银价” “困苦” ,可知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币制改革” ,故选 A。15(2018江苏南京三模)下列材料摘编自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1939 年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 川康铜业管理
73、规则等直接干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1941 年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 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 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收归国有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A政府注重轻、重工业协调发展B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没有停止D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控制答案 D解析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与材料中“直接干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战时经济体系”相符,故 D 项正确。二、判断题(正确的填 A,错误的填 B)16(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
74、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答案 B解析 甲午战后,清政府之所以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而不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故该说法错误。1517解放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和国民政府的掠夺政策导致了民族工业退出历史舞台。( )答案 B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日本不再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民族工业退出历史舞台是三大改造时期。故题目说法错误。三、材料题18(2018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大生企业的兴衰成败极为发人深思,值得我们深入地探索研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
75、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 ,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张謇选拔人才重才学,重品行,而“不问贵贱,不问年龄,不问所操何业,不问男女” 。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材料二 大生纱厂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种种外延式的多元化扩张,先后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创办了六十多家企业。大生企业始终奉行的是“厚利股东” “得利全分”的分配策略,严重堵塞了大生企业集团资本自我积累的途径,使企业“严重失血” 。大生企业利用张謇的特殊身份地位和与
76、达官显贵的密切关系,交通官府,借助官府的力量来竭力加以排斥和阻止外地企业和商人在通海地区与大生企业进行竞争,力图保持大生企业在通海地区独家经营的特权。然而,由于多年独家垄断经营无人竞争,大生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就日益削弱。摘编自金其桢、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企业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张謇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2)据材料二,分析大生企业走向衰败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大生企业的兴衰历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 (1)创新:实行股份制;重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重视选拔人才;发展与实业相关的教育。因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2)原因:盲目多元化发展;分配政策不当,不注重自我积累;借助官府垄断市场、排斥竞争,削弱了企业竞争力。(3)启示:企业经营中要注重制度创新;要着眼长远,积蓄发展后劲(要把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恰当地结合起来);要勇于竞争,善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