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12.55KB ,
资源ID:362149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36214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直线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精心整理版.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直线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精心整理版.doc

1、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说课稿-1-说课稿一、课题介绍内容选自新人教 A 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第 1 小节,教学课共分三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部分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二、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该节是继学了空间几何后学习用代数方法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第一堂课,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解析几何的入门课,担负着开启全章的重任倾斜角是几何概念,它主要起过渡作用,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斜率不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更是整个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为后续学习微积分奠定了基础2、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数学课程

2、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两点斜率公式及应用(2) 能力目标:通过坐标法的引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对比、转化等辩证思维,初步感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抽象概括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激发求知的欲望3、教学重难点:(4) 重点: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两点斜率公式及其应用(5) 难点:斜率概念的理解,两点斜率公式的推导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本节课作为直线与方程的第一节起始课,需要建立概念模型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以讲解

3、法为主.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探究式教学法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借助多媒体、几何画板,积极开展探究活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特征,确定学法为:引导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分为复习思考、探究新知、讲练结合、总结归纳、分层练习五个环节.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说课稿-2-1、复习思考首先通过两个问题, “直角坐标系中怎么确定一条直线” “过一个定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 ,引导学生注意过定点的直线束其倾斜程度不同.设计意图:对旧知的复习是为新知构建知识基础,复习思考作为教学的先行组织者,体现了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学说.2、探

4、究新知(探究活动一:倾斜角概念的得出)将过定点的直线束抽象出来,如图 1 所示,再次提问:“经过一点 P 的直线有无数条,怎样借助 轴描述直线倾斜程x度?”请看大屏幕,我借助【PPT】在图 1 中动态展示倾斜角的定义,以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定义倾斜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知识注重应用.因而,当这部分知识讲解完后,我将通过例 1 中前三个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第四个题引出对倾斜角取值范围的探究,并借助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得出倾斜角的范围.例 1 请同学们画出前 3 条直线的倾斜角(探究活动二:斜率概念的得出)为得出斜率,我首先提问:“生活中,有没有表示倾斜程度的量?” ,学生不难想

5、到初中经常遇到的坡度实例.【PPT】上展示坡,强调坡度等于升高量比上前进量.将坡放到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坡面所在直线.如图 2由老师提出问题:“坡度是表示坡倾斜程度的量,坡面所在直线倾斜程度是否可以用类似于坡度的图 1x0ypoyXoyXoyXyXo图 2oyX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说课稿-3-量表示” ,学生得出结论.进一步提问:“这个量与刚才所学倾斜角有何关系”.在问题驱动下让学生观察、类比得出斜率的概念.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并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联想的能力.为了巩固这个陈述性知识,设计了两个练习题,一个口答题:“例 2 当倾斜角时 , ,3045

6、这条直线的斜率分别等于多少?”一个关于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表格题:135“例 3 当倾斜角分别为零角、锐角、直角、钝角的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表格题直观清晰,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理解.(探究活动三:斜率公式的发现)斜率概念已经建立,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坐标系中,两点确定,直线确定,直线斜率确定,两点与直线斜率有何关系呢?” ,并让学生思考【PPT】上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指向了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即两点斜率公式的发现.怎样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了如下环节.首先我会在讲斜率时着重强调了坡度的定义:升高量比上前进量.此时提示学生可以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求斜率

7、.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提示之后我把学生分为两个组,同时讨论倾斜角为锐角的情况.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相互讨论,老师巡视观察并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之后请学生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成果,无论学生能否找到正确方法,对于其过程都予以肯定.对于思路正确的学生,老师用多媒体配合学生,师生共同交流探讨,进而得出斜率公式:.对于倾斜角为钝角的情况,引导学生将钝角转化成锐角,提示2121()ykx,剩余证明过程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为了深化对tanttan公式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思考问题:思考 1:当直线平行于 轴,或与 轴重合时,上述公式还适用吗?为什么?xx思

8、考 2:当直线平行于 轴,或与 轴重合时,上述公式还适用吗?为什么?yy设计意图:知识是师生合作的产物,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体会斜率公式的倾斜角 00090900918斜 率 k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说课稿-4-本质.体现了新课改中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其中问题层层深入,不断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既符合布鲁纳和奥苏泊尔的认知观点,又体现出夸美纽斯的直观性特点,还展示出数学的简洁美.3 讲练结合为了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我引用了书上的一个例题.例 1 已知点 , , ,求直线 , , 的斜率, 并判断(3,2)A(4,1)B(0,)CABC它们的倾斜角是钝

9、角还是锐角.这个题综合考察了倾斜角、斜率、两点斜率公式,让学生体会到三者内在关系.本题老师完成一个小问,其它两个小问请学生上台练习.让学生上台板书,主要为了发现学生解题时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一个示范.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4 总结归纳(1)知识梳理:倾斜角、斜率概念;两点斜率公式.(2)方法归纳:定义法、数形结合解题法.(3)思想提炼:几何问题代数化,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表格提示下自主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可能会有很多形式各异的体会、观点,既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然后从知识梳理、方法归纳、思想提炼三个方面进行点拨

10、,使得知识结构板块化,网络化.让学生具有完整的认知结构,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技巧,体会数学思想,真正做到授之以渔.5 作业布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必做部分基础练习题:(1)已知直线 经过 , 两点,则 的倾斜角为( )l(18,)C(4,)Dl(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不确定(2) 练习:2,386P选做部分综合题:习题 3.1B 组:5,6.90设计意图:首先布置基础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布置综合题,加强作业的针对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四、板书设计主要设计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和非多媒体板书教学两种板书,这

11、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主干,提高教学效果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说课稿-5-1、非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3.3.1 倾斜角与斜率一、倾斜角 二、斜率 三、两点斜率公式四、例题讲解五、课堂练习六、作业布置2、多媒体辅助教学3.3.1 倾斜角与斜率一、倾斜角二、斜率三、两点斜率公式四、例题讲解多媒体展示区五、评价分析:本节课始终贯彻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并注意调动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淋漓精致,能够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也使课程理念得到很好地落实。在活动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领悟数学本质的理念。各位专家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