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各阶层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的探索和抗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加快。 【学习目标】 (1)运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明确两次侵略战争的历程,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探究,在解读两次侵略战争爆发原因、结果等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对列强侵华原因、影响、阶段性特征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3)结合现实,反思战争的启示,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感。,课前
2、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世界形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日本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3)朝鲜方面: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援助,而日本乘机入侵朝鲜。 (4)中国方面:清政府腐朽无能。 2.概况 (1)挑起战端: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2)四次战役 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黄海战役:中方主力尚存,但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占领大
3、连、 等地。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 。,旅顺,马关条约,(1)内容与危害,台湾,白银,杭州,内地,资本输出,(2)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运动打着“ ”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过程 (1)1900年6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在 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 (3)1900年7、8月,八国联军相继
4、占领天津、北京。 (4)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慈禧太后下令清军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3.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 。,扶清灭洋,辛丑条约,廊坊,4.辛丑条约的签订 (1)内容及危害,4.5,东交民巷,大沽,外务部,(2)影响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概念解读】 “大陆政策”:“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
5、”的重要步骤。 北洋舰队:又称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四支近代化海军舰队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实力曾是东亚第一,世界第九。北洋舰队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三国干涉还辽:指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俄、德、法三国为了自身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事件(日本向清政府勒索3 000万两白银作为交换条件)。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此外,该事件也是后来日
6、俄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知识拓展】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甲午战争中,堂堂的“天朝上国”惨败于蕞尔小邦日本,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孱弱,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打破了西方列强在中国争夺权益中一度所呈现的均势,改变了远东国际关系的旧有格局。于是,甲午战火硝烟未尽,以俄国策划的“三国干涉还辽”为契机,帝国主义列强纷起效尤,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权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极为严重的民族危机。帝国主义各国或者强迫清政府发表声明,保证不把它们已经取得优势的地区出让给其他国家,或者彼此间达成协议,承认对方在中国某一地区所取得的特殊权益,这就是所谓的划分“势力范围”。 【特别提示】 辛丑条约带有强
7、烈的政治色彩,它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意味着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课堂小结】,探究主题1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材料一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瓒泰于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图上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悟也因此而开始。 陈旭麓近
8、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解读】 时局图体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材料二强调甲午战争促成民族觉醒。 【结论】 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推动各阶层的觉醒,纷纷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究主题2 义和团运动 材料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山东义和团民谣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义和团揭帖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
9、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问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义和团运动。,【解读】 民谣体现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性,揭帖体现义和团运动落后性,盲目排外,瓦德西的话说明义和团体现出的斗争精神和反帝爱国精神迫使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策略。 【结论】 积极: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局限: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外的缺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只能更加落后。,探究主题3 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 从直接
10、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是从哪些史观的角度研究得出的?,【解读】 材料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分别论述八国联军侵
11、华战争的影响:屠杀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物,逼迫中国开通口岸、掠夺国宝,带来灾难;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向世界看齐,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等体现侵略战争客观上带来的推动作用。 【结论】 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融入世界,加快现代化进程。 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深化拓展】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 (1)侵华方式 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 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2)侵华五大趋势 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12、 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1.(2017山西大同期末)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该诗描绘了(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C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直前扫荡北洋师”“渤海湾头树旭旗”。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还没有建立北洋水师,排除A、B;八国联军侵华时北洋水师已全军覆没,D不符合题意;定征清战略显然是日本人的作品,“扫荡北
13、洋师”“渤海湾头”表明这是甲午中日战争,C项正确。,2.(2017山东潍坊期末)甲午战争时期,申报载:“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何止)十倍相持既久,兵馈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军民抗战士气高昂 B.舆论存在轻视日本心态 C.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D.民间主张应与日本议和,解析:B 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故A项错误;从材料“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日本区区一岛国”等语言的对比可知当时中国的舆论存在轻视日本的心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半殖民地程度加深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双方相
14、持既久,最终日本会支撑不住,俯首求和,而不是主张与日本议和,故D项错误。,3.(2017湖北武汉期中)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说:“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期,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C 从题干材料“割去了台湾”“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可知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C项正确。,4.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盲目的排外性,这是指义和团( ) A.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坚决 B.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C.没有认识到西方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D.
15、没有区别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解析:D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了农民阶级无法区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选D。,5.(2017四川宜宾期末) “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文中“今日”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上海等地被迫开放为商埠 B.山海关至北京铁路被列强把持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解析:B 材料“伤洋乎?不问民”说明清政府已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应与辛丑条约有关,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综观四个选项,B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之一,正确。,二、非选择题
16、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实际要求回答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第(2)问根据第(1)问的答案寻找最能说明半殖民地化的条款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归纳出“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结论,据此推出“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等结论。 答案:(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2)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3)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请回答: (1)请用一句话说明两则材料反映的主题。 (2)辛丑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这一主题?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