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61 ,大小:7.70MB ,
资源ID:3444459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34444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物化学第五章糖代谢 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微传9988)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物化学第五章糖代谢 PPT课件.ppt

1、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生命物质的化学,学习方法,教材、配套光盘、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网站等; 学会独立思考、掌握独立学习能力(独立工作);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地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以及医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实验教学; 考试方法,思考题,论述各糖代谢途径相互联系,关键酶及代谢调节方式。简述糖酵解、有氧代谢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并以短期饥饿和长期饥饿状态进一步阐述。,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第 五 章 糖代谢,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糖的化学,(一)糖的概念

2、,(二)糖的分类及其结构,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 (monosacchride) 寡糖 (oligosacchride) 多糖 (polysacchride) 结合糖 (glycoconjugate),葡萄糖(glucose)已醛糖,果糖(fructose)已酮糖,1. 单糖 不能再水解的糖。,目 录,半乳糖(galactose)已醛糖,核糖(ribose) 戊醛糖,目 录,2. 寡糖,常见的二糖,麦芽糖 (maltose):葡萄糖葡萄糖,蔗 糖 (sucrose):葡萄糖果糖,乳 糖 (lactose):葡萄糖半乳糖,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

3、合的糖苷键相连。,3. 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淀 粉 (starch),糖 原 (glycogen),纤维素 (cellulose), 淀粉 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淀粉颗粒,目 录, 糖原 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目 录, 纤维素:食物中含有,人体因无-糖苷酶而不能利用。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目 录,第 一 节 概 述,Introduction,一、糖的生理功能,1. 氧化供能_主要功能,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2. 体内合成其他物质提供碳源: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二、糖的消化与吸收,(一)糖的消化,食物中的糖:淀

4、粉、糖原;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淀粉,麦芽糖+麦芽三糖 (40%) (25%),-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30%) (5%),葡萄糖,唾液-淀粉酶,-葡萄糖苷酶,-临界糊精酶,消化过程,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胃,口腔,肠腔,胰液-淀粉酶,(二)糖的吸收,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 : 单 糖 吸收机制: 主动耗能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分布于小肠、肾小管上皮,ADP+Pi,ATP,G,Na+,K+,小肠粘膜细胞,肠腔,门静脉,刷状缘,细胞内膜,4. 吸收途径,小肠肠腔,

5、肠粘膜上皮细胞,门静脉,肝脏,体循环,SGLT,各种组织细胞,GLUT,GLUT: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已发现有5种葡萄糖转运体(GLUT 15)。,三、糖代谢的概况,葡萄糖,丙酮酸,H2O及CO2,乳酸,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核糖+ NADPH+H+,淀粉,第 二 节 糖的无氧分解 Glycolysis,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糖酵解途径,第二阶段:丙酮酸转变为乳酸,*糖酵解(glycolysis)的定义: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 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葡

6、萄糖,6-磷酸葡萄糖 G-6-P,(一)1葡萄糖分解成2丙酮酸,需ATP供能 不可逆,哺乳类动物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至型)。 型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 存在于肝细胞,特点: 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受激素调控,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 F-6-P,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 F-1,6-2P,需ATP供能 不可逆,1,6-双磷酸果糖, 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一分子葡萄糖转变为二分子 3磷酸甘油醛,消耗2分子ATP。 以下可看作2分子3磷酸甘油醛反

7、应.,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 甘油酸,糖酵解中唯一的脱氢反应 1,3-二磷酸甘油酸是高能化合物。,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1,3-二磷酸 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PEP 是高能化合物,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二) 2丙酮酸转变成2乳酸,丙酮酸,乳酸,NADH+H+ 可来自于3-磷酸甘油醛脱氢,糖酵解的代谢途径,E2,

8、E1,E3,糖酵解小结, 反应部位:胞浆 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 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 产能的方式和数量 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数量: 一分子葡萄糖 22-2= 2ATP 糖原的一个糖单位 22-1= 3ATP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其它己糖也可进入酵解途径,二、糖酵解的调节,关键酶,调节方式,(一) 6-磷酸果糖激酶-1(PFK-1),* 别构调节,别构激活剂: F-2,6-2P; AMP; ADP; F-1,6-2P;,别构抑制剂: 柠檬酸; ATP,F-1,6-2P 正反馈性激活AMP、ATP竞争活性中心外别构部位,F-6-P,F-

9、1,6-2P,ATP,ADP,PFK-1,磷蛋白磷酸酶,PKA,目 录,(二)丙酮酸激酶,1. 别构调节,别构抑制剂:ATP, 丙氨酸,别构激活剂:1,6-双磷酸果糖,2. 共价修饰调节,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ATP,ADP,Pi,磷蛋白磷酸酶,(无活性),(有活性),PKA:蛋白激酶A,CaM:钙调蛋白,(三)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6-磷酸葡萄糖可反馈抑制己糖激酶,但肝葡萄糖激酶不受其抑制。,* 长链脂肪酰CoA可别构抑制肝葡萄糖激酶。,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 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式。,2. 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10、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第 三 节 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部位:胞液及线粒体,*概念: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酵解途径,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G(Gn),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丙酮酸,乙酰CoA,H2O,O,ATP,ADP,TAC循环,胞液,线粒体,(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总反应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酶E1:丙酮酸脱氢酶E2: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3: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CO2,CoASH,NAD+,NA

11、DH+H+,5. NADH+H+的生成,1. -羟乙基-TPP的生成,2.乙酰硫辛酰胺的生成,3.乙酰CoA的生成,4. 硫辛酰胺的生成,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AC)、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二)三羧酸循环,* 概述,反应部位线粒体,NADH+H+,NAD+,NAD+,NADH+H+,GTP,GDP+Pi,FAD,FADH2,NADH+H+,NAD+,柠檬酸合酶,顺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酰CoA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柠檬酸的合成:反应不可逆O=C-COOH CH3 CH2COOHCH2

12、 + C=O HO-C-COO-COOH SCoA CH2COOH草酰乙酸 乙酰辅酶A 柠檬酸,柠檬酸合成酶,H2O,CoA-SH,反应不可逆,异柠檬酸的生成COO- COO- COO- CH2 CH H-C-OH - OOC-C-OH - OOC-C - OOC-C-H CH2 CH2 CH2COO- COO- COO- 柠檬酸 酶-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H2O,H2O,第一次氧化脱羧生成-酮戊二酸:COO- COO-H-C-OH C=O-OOC-C-H CH2CH2 CH2COO- COO- 异柠檬酸 -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脱氢酶,NAD+,NADH+H+ CO2,Mg2+,反应不可逆,第二次

13、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COO- O=CSCoAC=O CH2CH2 CH2CH2 COO- COO- -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高能化合物,-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NAD+,CoA-SH,NADH+H+,CO2,反应不可逆,底物水平磷酸化: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O=CSCoA COO-CH2 CH2CH2 CH2COO- COO- 琥珀酰-CoA 琥珀酸 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产生GTP。,琥珀酰-CoA合成酶,GDP+Pi,GTP,+CoA,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CH2-COO- HC-COO- CH2-COO- -OOC-C-H琥珀酸 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FAD,

14、FADH2,苹果酸的生成:HC-COO- HO-CH-COO- -OOC-C-H CH2-COO- 延胡索酸 苹果酸,延胡索酸酶,H2O,草酰乙酸的再生成:HO-CH-COO- O=C-COOHCH2-COO- CH2-COO-苹果酸 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NAD+,NADH+H+,TAC小结:, 三羧酸循环的概念:乙酰CoA+草酰乙酸柠檬酸反复的脱氢脱羧草酰乙酸。乙酰CoA被氧化。 反应过程在线粒体。, 三羧酸循环的要点 四次脱氢,三个不可逆反应,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每分子乙酰CoA经TAC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 1分子GTP。共产生12A

15、TP 。 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异柠檬酸脱氢酶, 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起催化剂作用,本身无量的变化。 三羧酸循环不能直接从乙酰CoA合成草酰乙酸或三羧酸循环中其他产物; 中间产物也不能直接在三羧酸循环中被氧化为CO2及H2O。,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的影响: TAC中的某些中间代谢物能够转变合成其他物质,如:,机体糖供不足时,苹果酸、草酰乙酸丙酮酸乙酰CoA TAC,草酰乙酸缺乏, TAC障碍。,* 草酰乙酸的补充:,草酰乙酸,2.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为

16、呼吸链提供H+ + e。,H+ + e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 的同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二、有氧氧化生成的ATP,第一阶段:2(3)2+4-2=6(8) 第二阶段:3 2=6 第三阶段:122=24=36(38) mol,每mol葡萄糖经有氧氧化生成的ATP:,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此表按传统方式计算ATP。目前有新的理论,在此不作详述,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机体绝大多数组织供能的最主要途径。,三、有氧氧化的调节,关键酶, 酵解途径:己糖激酶,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合酶,丙酮酸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1,-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

17、柠檬酸脱氢酶,1.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别构调节, 共价修饰调节,目 录,异柠檬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酮戊二酸 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Ca2+, ATP、ADP的影响, 产物堆积抑制, 循环后续反应中间产物别构反馈抑制, 其他,如Ca2+可激活许多酶,2. 三羧酸循环的调节,有氧氧化的调节特点, 关键酶的调节 ATP/ADP或ATP/AMP比值全程调节 氧化磷酸化速率影响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与酵解途径互相协调。酵解途径根据三羧酸循环需要量,相应提供丙酮酸以生成乙酰CoA。,体内ATP浓度是AMP的50倍,经上述反应后,ATP/AMP变动比ATP变动大,产生信号放大作用。,ATP/ADP或

18、ATP/AMP比值的调节, ATP/AMP效果更显著。,四、巴斯德效应(Pastuer effect):,* 概念: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第 四 节 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概念:,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细胞定位:胞 液,第一阶段: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及CO2,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二阶段:基团转移反应。,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磷酸

19、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1. 磷酸戊糖生成,5-磷酸核糖,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关键酶。 两次脱氢生成NADPH + H+。 磷酸核糖是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G-6-P,5-磷酸核糖,NADP+,NADPH+H+,NADP+,NADPH+H+,CO2,磷酸戊糖通过3C、4C、6C、7C等演变,最终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可进入酵解途径。,2. 基团转移反应,5-磷酸核酮糖(C5) 3,5-磷酸核糖 C5,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总反应式 :,36-磷酸葡萄糖 + 6 NADP+,2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6NADPH+H+3CO2

20、,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生成NADPH+H+ 生成5-磷酸核糖 3、4、5、6、7碳糖的演变,二、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关键酶,* NADPH/NADP+比值升高抑制,降低激活。,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一)为核苷酸的生成提供核糖,(二)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1. 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2. NADPH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或生物转化有关,3. NADPH可维持GSH的还原性,2G-SH G-S-S-G,NADP+ NADPH+H+,A AH2,第 五 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Glycogenesis and Glycoge

21、nolysis,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肌糖原,180 300g,为肌肉收缩氧化供能 肝糖原,70 100g,维持血糖水平,1. 葡萄糖单元以-1,4-糖苷 键形成长链。 2. 约10个葡萄糖单元处形成分枝,分枝处葡萄糖以-1,6-糖苷键连接,分支增加,溶解度增加。 3. 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原端.非还原端增多,以利于其被酶分解。,糖原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目 录,一、糖原的合成代谢,(二)合成部位,(一)定义,糖原的合成(glycogenesis) 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肝、肌肉细胞胞浆,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变位酶,UDPG,UDPG焦磷酸化酶,UTP,PPi

22、,(三)糖原合成途径,1.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2. 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3. 1- 磷酸葡萄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1- 磷酸葡萄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UDPG,4. -1,4-糖苷键式结合糖链延长,糖原n:较小糖原分子,糖原引物,UDPG 上葡萄糖基的接受体。,糖原合酶催化糖原糖链末端延长:,糖原合酶,p,p,尿苷,p,p,尿苷,糖原(n),糖原(n+1),反应反复进行,糖链不断延长。,5.糖原分枝的形成,当糖链长度达到12 18个葡萄糖基时,转移67个葡萄糖基,近来人们在糖原分子的核心发现了一种名为glycogenin的蛋白质。G

23、lycogenin可对其自身进行共价修饰,将UDP-葡萄糖分子的C1结合到其酶分子的酪氨酸残基上,从而使它糖基化。这个结合上去的葡萄糖分子即成为糖原合成时的引物。,作为引物的第一个糖原分子从何而来?,二、糖原的分解代谢,* 定义,* 肝糖元的分解,糖原分解 (glycogenolysis )习惯上指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糖原(n),糖原(n-1),磷酸,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H2O,Pi,葡萄糖6-磷酸酶,(肝、肾),糖原磷酸化酶,6-磷酸果糖,糖酵解途径,(肌肉),1. 糖原的磷酸解,2. 脱枝酶的作用,转移葡萄糖残基 水解-1,6-糖苷键,转移酶活性,目 录,*

24、肌糖原的分解,GluG-6-P同肝糖原分解 肌肉组织中无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6-磷酸葡萄糖不能转变成葡萄糖补充血糖,只能进入酵解途径代谢。 肌糖原的分解与合成与乳酸循环有关。,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小结,G-6-P的代谢去路,G(补充血糖),G-6-P,F-6-P (进入糖酵解途径),G-1-P,合成糖原,UDPG,6-磷酸葡萄糖内酯 (进入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醛酸 (进入葡萄糖醛酸途径),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关键酶的特点: * 有共价修饰和变构调节二种方式。 * 都有活性(高活性)、无(低)活性二种形式,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互变。,调节有级联放大作用,效率高;,两种酶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后

25、活性变化相反 磷酸化酶b:去磷酸形式,活性极低; 磷酸化酶a:磷酸化形式,高活性。,此调节为酶促反应,调节速度快;,受激素调节。,1. 共价修饰调节,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腺苷酸环化酶,ATP,cAMP,蛋白激酶A(无活性),蛋白激酶A(有活性),磷酸化酶b激酶,磷酸化酶b激酶,p,(有活性),(无活性),磷酸化酶b,磷酸化酶a,p,+,糖原分解,磷蛋白磷酸酶-1,H2O,pi,-,磷酸化酶的调节,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腺苷酸环化酶,ATP,cAMP,无活性蛋白激酶A,有活性蛋白激酶A,糖原合酶a(有活性),糖原合酶b(无活性),p,磷蛋白磷酸酶-1,糖原合成,-,糖原合酶的调节,磷酸化酶b激

26、酶,糖原合酶,糖原合酶-P,磷酸化酶b,磷酸化酶a-P,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2. 别构调节,磷酸化酶二种构像紧密型(T)和疏松型(R) ,其中T型的14位Ser暴露,便于接受前述的共价修饰调节。,* 葡萄糖是磷酸化酶的别构抑制剂。,肌肉内糖原代谢的二个关键酶的调节与肝糖原不同,* 肝糖原分解代谢主要受胰高血糖素的调节,而肌肉主要受肾上腺素调节。 * 肌肉内糖原合酶及磷酸化酶的变构效应物主要为AMP、ATP及6-磷酸葡萄糖。,调节小结, 双向调控:对合成酶系与分解酶系分别进行调节,如加强合成则减弱分解,或反之。, 双重调节:别构调节和共价修饰调节。, 肝糖原和肌糖原代谢调节各有特点:如:分解肝糖

27、原的激素主要为胰高血糖素, 分解肌糖原的激素主要为肾上腺素。, 关键酶调节上存在级联效应。, 关键酶都以活性、无(低)活性二种形式存在,二种形式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相互转变。,四、糖原积累症,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是一类遗传性代谢病,其特点为体内某些器官组织中有大量糖原堆积。引起糖原累积症的原因是患者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糖原积累症分型,第 六 节糖 异 生 Gluconeogenesis,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部位,* 原料,* 概念,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

28、,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一、糖异生途径,* 糖异生途径:丙酮酸葡萄糖的过程。,* 过程,3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须另外的酶。,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是共有的、可逆的;,1.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丙酮酸,草酰乙酸,PEP, 丙酮酸羧化酶,辅酶生物素(线粒体),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线粒体、胞液), 草酰乙酸转运出线粒体,丙酮酸,线粒体,胞液,糖异生途径所需NADH+H+的来源,糖异生途径中,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3-磷酸甘油醛时,需要NADH+H+。, 由氨基酸为原料进行糖异生时, NADH+H+则由线粒体脂酸的-氧化或三羧酸循环提供,NADH+H+

29、转运则通过草酰乙酸与苹果酸相互转变而转运。,2. 1,6-双磷酸果糖 转变为 6-磷酸果糖,3. 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糖酵解与糖异生的三个不可逆反应,1,6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果糖双磷酸酶-1,H2O,6-磷酸果糖激酶-1,ADP,ATP,糖异生,糖酵解,葡萄糖-6-磷酸酶,己糖激酶,H2O,Pi,Pi,ATP,ADP,非糖物质进入糖异生的途径, 糖异生的原料转变成糖代谢的中间产物, 上述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进入糖异生途径,异生为葡萄糖或糖原,目 录,二、糖异生的调节,当作用物的互变分别由不同酶催化其单向反应,这种互变循环称之为底物循环。,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

30、相互协调,主要是对前述底物循环中的后2个底物循环进行调节。,当两种酶活性相等时,则不能将代谢向前推进,结果仅是ATP分解释放出能量,因而称之为无效循环。,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ATP,ADP,6-磷酸果糖激酶-1,Pi,果糖双磷 酸酶-1,1. 6-磷酸果糖与1,6-双磷酸果糖之间,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丙酮酸之间,PEP,丙 酮 酸,ATP,ADP,丙酮酸激酶,乙 酰 CoA,草酰乙酸,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一)维持血糖浓度恒定,(二)补充肝糖原,三碳途径: 进食后,葡萄糖丙酮酸、乳酸糖异生途径糖原,(三)调节酸碱平衡 长期饥饿,肾糖异生增强: 长期饥饿代谢性酸中毒pH肾磷酸

31、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合成 糖异生 乳酸异生为糖 糖异生肾-酮戊二酸 谷氨酰胺、谷氨酸脱氨 NH3 肾小管泌NH3、泌H+ 。,八、乳酸循环(lactose cycle)(Cori 循环), 循环过程,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丙酮酸,乳酸,乳酸,乳酸,丙酮酸,血液, 生理意义, 乳酸再利用,避免了乳酸的损失。, 防止乳酸的堆积引起酸中毒。, 乳酸循环是一个耗能的过程,2分子乳酸异生为1分子葡萄糖需6分子ATP。,第 七 节 血糖及其调节 Blood Glucose and The Regulation of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32、血糖水平,即血糖浓度。正常血糖浓度 :3.896.11mmol/L,血糖及血糖水平的概念,血糖水平恒定的生理意义,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特别是某些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器官。,脑组织不能利用脂酸,正常情况下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 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通过糖酵解获能; 骨髓及神经组织代谢活跃,经常利用葡萄糖供能。,血糖,一、血糖来源和去路,二、血糖水平的调节,* 主要依靠激素的调节,(一) 胰岛素, 促进葡萄糖转运进入肝外细胞 ;, 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抑制肝内糖异生;, 减少脂肪动员。,(二)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 抑制酵解途径,促

33、进糖异生;, 促进脂肪动员。,(三)糖皮质激素, 促进肌肉蛋白质分解,分解产生的氨基酸转移到肝进行糖异生。 抑制肝外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抑制点为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在糖皮质激素存在时,其他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间接抑制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四)肾上腺素,通过肝和肌肉的细胞膜受体、cAMP、蛋白激酶级联激活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主要在应激状态下发挥调节作用。,*葡萄糖耐量(glucose tolerence),指人体对摄入的葡萄糖具有很大的耐受能力的现象。,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 GTT),目的:临床上用来诊断病人有无糖代谢异常。,口

34、服糖耐量试验的方法,被试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浓度,然后一次服用100g葡萄糖,服糖后的1/2、1、2h(必要时可在3h)各测血糖一次。以测定血糖的时间为横坐标(空腹时为0h),血糖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糖耐量曲线。,糖耐量曲线,正常人:服糖后1/21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 一般2h左右恢复正常值。,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服糖后血糖浓度急剧升高,2h后仍可高于正常。,三、血糖水平异常,(一)高血糖及糖尿症,1. 高血糖(hyperglycemia)的定义,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27.78mmol/L称为高血糖。,2. 肾糖阈的定义,当血糖浓度高于8.8910.00mmol

35、/L时,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则可出现糖尿。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3. 高血糖及糖尿的病理和生理原因,持续性高血糖和糖尿,主要见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b. 血糖正常而出现糖尿,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引起肾对糖的吸收障碍。,c. 生理性高血糖和糖尿可因情绪激动而出现。,(二)低血糖,1. 低血糖(hypoglycemia)的定义,2. 低血糖的影响,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333.89mmol/L时称为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出现 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3. 低血糖的病因, 胰性(胰岛-细胞功能亢进、胰岛-细胞功能低下等) 肝性(肝癌、糖原积累病等) 内分泌异常(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肿瘤(胃癌等) 饥饿或不能进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