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1、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从课一开始,学生就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入情境, “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级孩子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在学生感兴趣的画面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始点燃了。接着的“看木偶戏”和“买面包”学生的兴趣有增无减,尤其在买面包中,学生想到“面包师傅的面包有可能会不够,因为排队的还有好多小朋友。 ”“面包师傅零钱可能会不够,找不开了。 ”“面包师傅一共做了多少面包?” “一个面包要多少钱?” “王老师,看到这些面包,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听来可爱,似乎在进行想
2、象训练。当师老师提到“跷跷板那里又会发生些什么呢?”孩子们的想象又一次打开了“闸门” ,在自主遍题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从中提出问题,巩固了题目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没有呆板的数量关系的说理分析,灵活、积极的思维状态胜过了说理,这是我在新课程中“用数学”方面的对“说理分析”的尝试性的突破。本课从学生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最后自己编题,使整堂课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2、学习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学生手中。问题的产生、提出、解决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孩子们自行完成的,教师在其中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 、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生 1:
3、我想知道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顺理成章地把画面“切换”到了“看木偶戏”的“镜头” 。 “师: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地位,由学生根据画面情况及自己的想象提出问题,在同桌或小组交流中解决问题。包括小括号的产生:5430=24(个)22+85430=24(个)228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完善地认识了小括号,并掌握了如何运用小括号。如果前人没有规定好,那么孩子的方法就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把第(5)种方法也写成一个两步的算式”的问题。当主动权掌握在孩子手中时,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是会不断闪现火
4、花的。这是我本节课自感比较满意的地方。3、教师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新的理念已经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始终要为学生学习服务” 。本课简单的几张幻灯片的制作,却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引起了孩子无限的想象。尽管课上的很多时间并不是在“解决问题” ,比如“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在丰富图的内容,更在丰富儿童的想象。再如“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极好地培养了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当老师要求学生把“22+8=30(个)54-30=24(个) ”也写成一个两步算式时,孩子们的思维是积极的,创新的,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孩子这两个算式可以写成“54-(22+8) ”,那么就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的过程,尽管结果或许差异不明显,但至少这个过程是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将很难具备。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为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服务,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