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危险因素辩识和危害 因素控制措施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第一节 危险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2,现代事故预防所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任何事故,只要采取正确的事故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防止的。通过事故调查查找已发生事故的原因,采取预防事故的措施,从根本上降低伤亡事故发生频率。事故之所以可以预防是因为它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一定的特性和规律,只要掌握这些特性和规律,事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3,第一节 危险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一、安全生产中主要危险因素的类别(一)基本概念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
2、作 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危害分为两类。第一类危害: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害。常见的如: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害。它通常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4,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危险、危害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
3、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5,(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便于进行危险有害的分析与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是“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 和“职业病类别”的方法进行分类,简介如下。,6,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 第1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
4、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 其他电危害等);,7,(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 (9)能造
5、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8,(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
6、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9,第2类: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0,第3类: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危险和
7、有害因素。,11,第4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2,第5类: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 (3)监护错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6类: 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1)搬举重物;
8、(2)作业空间; (3)工具不合适; (4)标识不清。,13,2、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
9、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14,(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15,(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 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 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 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16,二、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1、直观经验法 直观经验法包括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1)对照分析法是对
11、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2)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总结生产经验有助于辨识危险,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找出危险因素。,17,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或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度分析、事件树(ETA)、事故树(FTA)、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12、,18,危害因素的辨识主要内容,厂址 厂区平面布局(总图、运输线路及码头) 建(构)筑物 生产工艺过程 生产设备、装置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19,三、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重大工业事故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可燃性物质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烟云,遇到火源引起火灾或爆炸;另一类是大量有毒物质的突然泄漏,在大面积内造成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造成事故的可能性既与化学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危险物质数量有关。,20,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
13、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2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 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将定义和辨识方法归纳为: 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施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客观存在的,以所规定的临界量为标准; 临界量分生产区和储存区两类; 危险物质分易燃、爆炸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4类共142种;,2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不含核设施、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14、 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用公式: 一种物质时:q/Q 1 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 q1/Q1 + q2/Q2 + q3/Q3 + qN/QN 1 式中:q为每种物质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为生产场所或贮存区该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23,重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 (04年56号文),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 贮罐区(贮罐) 压力容器 库区(库) 煤矿(井工开采) 生产场所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压力管道 尾矿库 锅炉,2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危害辨识,频率分析,风险评价,维持管理,控 制,检查纠正,评审改进,可接受风险?,持续改进,No,Yes,PLAN,DO,CHE
15、CK,ACTION,严重度分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25,第二节 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26,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1)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1)直接安全
16、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27,(2)按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
17、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2)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28,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
18、、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 (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29,二、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消除、预防和减弱危险、危害因素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是事故预防对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质上是保障整个生产、劳动过程安全生产的对策措施。根据预防伤亡事故的原理,现将几项行之有效的、基本的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分列如下。(7条)1.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生
19、产不仅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安全技术措施的根本途径。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自动化,消除人身伤害的危险。2.设置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及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30,3.机械强度试验为了安全要求,机械设备、装置及其主要部件必须具有一定必要的机械强度。试验的方法为每隔一定时期使所试验的对象承受比工作负荷高的试验负荷,如果所试验的对象在试验时间内没有破损,也没有发生剩余变形或其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毛病,就认为合格,可以准许运行。4.电气安全对策电气安全对策通常包括防触电、防电气火灾爆炸和防静电等,防止电气事故可采用5项对策。(1)安全认证。(2)备用电源。(3)防触电。(4
20、)电气防火防爆。(5)防静电措施。,31,5. 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机器设备是生产的主要工具,它在运转过程中总不免有些零部件逐渐磨损或过早损坏,以至引起设备上的事故,其结果不但使生产停顿,还可能使操作工人受到伤害。因此,要便机器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以延长使用期限、充分发挥效用、预防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的发生,必须对它进行经常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32,6.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工作地点就是工人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其他辅助设备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的地点。完善地组织与合理地布置,不仅能够促进生产,而且是保证安全的必要条件。工作地点的整洁也很重要。工作地点散落的金属废屑、润滑油、乳化液、毛
21、坯、半成品的杂乱堆放,地面不平整等情况都能导致事故的发牢“因此,必须随时清除废屑、堆放整齐,修复损坏的地面以保持工作地点的整洁。 7.个人防护用品采取各类措施后,还不能完全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时,必须根据须防护的危险、危害因素和危险、危害作业类别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作为补充对策。,33,停止使用危害性物质,或以无害物质替代,改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改变工艺减轻危害性,隔离人员或危害,限制危害,工程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限制危害,消除危害,降低风险,个体防护,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的优先顺序:,34,1概念 :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和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
22、人身、财产和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作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35,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总则(制定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等)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响应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处置等环节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3 预警和预防机制(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支持系统、响应级别的发布)4应急响应(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防护,群众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
23、查分析、检测与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教育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7附则 (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实施生效时间)8附录(相关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通讯录等,36,三、预案编制的方法1组建编制队伍 (各级各部门广泛参与) 1 法律法规分析(职业卫生、环保、消防等法律法规,同时调研现有的预案包括政府) 2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 2风险分析(历史、地理、技术、人、物理、管制6个因素)3应急能力分析(所需
24、要的资源与能力是否配备齐全;外 部资源到位;可以优先利用资源3个问题)3 预案编制 4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要经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充分讨论和修订、评审,经批准后发布)5预案的实施 (预案不仅在紧急情况执行,应融入单位的整体活动、包括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等),37,四、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1.一级文件 总预案它包含了对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2.二级文件 程序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比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3.三级文件 说明书
25、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例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监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4.四级文件 对应急行动的记录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讯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38,五、应急培训与演习,1.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应急培训与演习的基本要求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应急培训应包括:(1)政府主
26、管部门的培训。(2)社区居民培训。(3)企业全员培训。(4)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训。,39,2.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4方面)(1)报警。(2)疏散。(3)火灾应急培训。(4)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进行培训,每一种水平都有相应的培训要求:1)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2)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3)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4)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5)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40,3.训练和演习类型根据演习规模可以分为桌面演习、功能演习、全面演习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4类。(1)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应急队伍的基本训练内容之一,
27、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前提基础。 (2)专业训练。专业技术关系到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3)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提高救援队伍实践能力的必要措施。(4)自选课目训练。自选课目训练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展如防化、气象、侦检技术、综合演练等项目的训练,进一步提高救援队伍的救援水平。,41,第二部分,施工过程危险预分析,42,施工过程危险预分析,一、施工过程危险因素分析 依据中石油东北炼化吉林设计院EPC工程项目管理手册中程序文件危险源辨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筹划控制程序AQ-005-2008
28、,在项目施工前,项目部组织风险评价小组按工程种类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细致的识别,施工过程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限于以下的作业和风险) 施工作业种类 高处作业、机械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火电焊作业、有限空间作业、车辆运输、脚手架作业等。 潜在危害事件 坍塌、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火灾、中毒窒息、其它。,43,1、坍塌形成原因,根据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查报告,本工程各土层的类型。当地地质状况、装置分布、含泥质等特征,其形成原因如下: 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冒险蛮干。 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 在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不按规定随意堆
29、放建筑材料。 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搭建不牢。 拆除作业未设置禁区围栏、警示标志等安全措施。 施工机械不按规定作业和停放,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太近。,44, 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缺乏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维护。 挖土作业时,有人员在挖土机施工半径内作业。 由于吸水膨胀崩解,结果整体强度不足而产生屈服破坏。 当有滴水或线状流水,急速降低岩体强度,严重影响围岩稳定。 由于破碎带的存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产生剧裂变化,开挖后应力差 迅速增大,使应力超过岩体强度产生拱体效应破坏。,45,2、高处坠落形成原因, 各级管理者和每个职工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不明确。 对广大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技术知识
30、教育不够,职工不熟悉高处作业的操作方法,不熟悉高处作业时必须使用的工具和防护用具。 没有坚持对从事高处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致使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病、严重贫血病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 防护措施不落实,如未按要求设置护栏、立网、铺满架板、盖好洞口,未按规程规定架设安全平网。,46,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差,有的施工企业未按规定给作业人员发放合格的安全带、安全帽,有的职工未按规定正确使用或根本不使用安全带、安全帽等必备的防护用品。 职工素质低,建筑业作业人员大多数是临时工、农民工,文化程度多为初中以下,大部分工人未经专业培训考试考核合格,专业技术素质低,安全意识差,违章冒险蛮干现象相当普
31、遍。 高处作业时安全带等防护措施没有落实好,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吊架安装不牢固,防护设施有缺陷,安全网搭设不合理,安全带佩戴不严格,跳板上有障碍物。,47,3、触电形成原因, 在用电时,由于带电体裸漏和无防护造成触电事故; 在高压线下违章施工或在高压线下施工时不遵守操作规程,使金属构件物接触高压线路而造成触电。 施工供电线路架设不符合安装规程,经常可能使人碰到导线或由跨步电压造成触电。 在维护检修时,不严格遵守电工操作规程,麻痹大意,造成事故。 由于电气设备损坏或不符合规格,又没有定期检修,以至绝缘老化、破损而漏电,酿成事故。 其他的原因,如在电线上晒衣服或大风把电线吹断形成跨步电压等。
32、电源线被压坏,临时用电箱防潮、防雨等保护不够,声音操作,照明不好,个人防护不当。,48,4、机械伤害形成原因, 机械设备超负荷运作或带病工作。 传动带、砂轮、电锯以及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和飞轮等,未设安全防护装置。 机械工作时,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 平刨无护手安全装置,电锯无防护挡板,手持电动工无断电保安器。 起重设备未设置卷扬限制器、起重量控制、联锁开关等安全装置。 机具质量问题;机具使用不熟练,未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无人监护;违章操作;违章指挥。,49,5、起重伤害形成原因,无关人员在现场;吊车起重臂下站人;吊车机具质量问题;无人监护;违章操作;违章指挥。 交叉作业劳动组织不合
33、理。 起重作业时由于监护不到位、警戒不好和司机违章操作都会成起重伤害; 塔吊基础下沉、倾斜。,50,6、车辆伤害, 无证驾驶,违章驾驶、酒后开车是发生车辆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施工为了抢任务,擅自加大车辆的载重,使车辆在超载的情况下运行,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个别施工队对车辆维修不当,使车辆长期带病运行,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 道路设施不完善,没有设置警示标志,现场又无人看管,是发生车辆相撞的原因。 在施工过程中将存在车辆运输作业,在车辆运输中无人监护、违章指挥等原因。,51,7、物体打击, 交叉作业劳动组织不合理。 拆除工程未设置警示,周围未设置护栏和搭防护隔离栅。 揽风绳
34、、地锚埋设不牢或揽风绳不符合规范要求。 起重吊装未按“十不吊”规定执行。 从高处往下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或向上递工具、小材料。 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稳、过多、过高。 工具未用工具袋保管好,随意乱放工具,零部件,施工操作不规范,施工中有其他人员站在施工场地的下方。,52,8、火灾, 动火作业时未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未对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源设专库、专人管理。 用火作业时由于防火措施落实不到位或措施制定不全,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在施工现场内存放氧气瓶、乙炔瓶。 进行电、气焊作业未设专人看管,施工现场未配置充足的消防器材。 检查不到位,动火措施采取不当。,53,9、中毒窒息, 有限空间内含有
35、烃、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氮气等窒息性气体;施工时采用的有毒材料等。 有限空间内物质:疏水废料、淤泥和可燃材料等。 其它作业可能带来中毒窒息的危险。 进入密闭空间前没有进行适当地通风。 进入有限空间前,未对氧含量和潜在的有害空气进行相关气体检测。 遇有违反规定强令作业的情况,或安全措施没落实。 措施落实不到位,施工前未进行测氧分析。,54,二、评价单元危险因素,在施工中,由于同时存在动火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多种危险作业,并有可能交叉进行,危险因素较多,根据本项目现场施工作业流程,按作业种类划分本项目评价单元,各评价单元如下: 1、建筑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
36、装饰工程) 2、安装工程(设备及管线安装工程;钢结构工程;机、电、仪工程;防腐、保温工程) 3、大型、特殊设备安装工程 4、其它工程(射线作业;交通运输),55,本评价单元采用LEC风险分析法。, 预评价等级指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因素的风险值;评价等级是指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之后各类风险因素的风险值。 采用评价法对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的评价,定量计算风险值法,计算方法如下:D=LEC 其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56, 采用定量计算风险值法对对工程各危险单元进行分析评价,定量计算各个作业种类所包含的潜在危险的风险值
37、,评价标准如下: 、320 为极其危险,不可接受。,57,建筑工程单元,在土建工程作业过程中存在危险因素的作业种类:塌方、高处作业、用电、机械作业、起重作业、火电焊作业、车辆运输。详见表一 建筑工程单元危险因素一览表。,58,表一建筑工程单元危险因素一览表,59,续表建筑工程单元 危险因素一览表,60,三、风险削减与控制措施,依据中石油东北炼化吉林设计院EPC工程项目管理手册中程序文件危险源辨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筹划控制程序AQ-005-2008分析辨识的危害发生频率和后果,制定以下相应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 坍塌风险控制措施 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编制施工方案,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38、基坑开挖前必须做好降(排)水工作,并采取保护措施。 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61, 为保证模板的稳定性,除按照规定加设立柱外,还应沿立柱的纵向及横向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 拆除作业现场周围应设禁区围栏、警戒标志,派专人监护,禁止非拆除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拆除建筑物应该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禁止数层同时拆除,禁止掏挖。,62, 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 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时,施工现场要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和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 机械开挖土
39、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和找坡作业。,63,高处坠落风险控制措施, 对高处作业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并定期检查。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时,不得进行高处作业:雨天和雪天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应及时清除。 对施工人员进行加强自我保护教育,自觉遵守施工规范。,64, 危险地段或坑井边,陡坎处增设警示、警灯、维护栏杆,夜间增加施工照明亮度。 购进符合规范的“三宝”、围护杆、栅栏、架杆、扣件、梯材等,并按规定安装和使用。 洞口、临边、交叉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必须按规范使用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并严格加强防护措施。 提升机具要经常维修保养、检
40、查,禁止超载和违章作业。,65,触电风险控制措施, 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和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 建筑物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太近的,应按规范增设保护网。 在潮湿、粉尘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施工现场要分别使用密闭式和防爆型电气设备。 经常开展电气安全检查工作,对电线老化或绝缘降低的机电设备进行更换和维修。 电箱门要装锁,保持内部线路整齐,按规定配置保险丝,严格一机一箱一闸一漏配置。 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正确选择和使用安全电压。,66, 电动机械设备按规定接地接零。 手持电动工具应增设漏电保护装置。 施工现场应按规范要求高度搭建机械设备,并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 严格执行电业安全作业规程,穿戴合格
41、劳动保护用品,调试前敷设绝缘胶板。,67,机械伤害风险控制措施, 机械设备要安装固定牢靠。 增设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和断电保护装置。 对机械设备要定期保养、维修,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和调试,消除机械设备的不安因素。 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施工前熟悉机具性能及使用方法;认真阅读说明书及注意事项;做好安全教育;现场监督检查;使用前认真进行机具及配件等的质量检查;正确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68,起重伤害风险控制措施, 在起重作业时必须明确指挥人员,指挥人员应佩戴明显的标志或特殊颜色的安全帽。 在采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时,施工前,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吊装方案,
42、尽量选用相同机种、相同起重能力的起重机并合理布置,同时明确吊装总指挥和中间指挥,统一指挥信号。 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应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69, 不得绑挂、起吊不明重量、与其它重物相连、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及其它物体粘结在一起的重物。 吊物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滑动、吊物棱角与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时不得进行起重操作。 施工前认真对起重机具、吊车等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超重、吊装有关安全规程;施工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70,车辆伤害风险控制措施, 加强车辆的管理,严禁无证驾驶和酒后开车。 加强车辆的维修,杜绝车辆带病行驶。 通过道路口时,要提高警惕,
43、降低车速,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 要加强综合治理,车辆管理部门及企业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广大职工和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 在施工中严格遵守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落实监护人、阻火器等防护措施,按规定开具进车票,按规定路线行驶。,71,物体打击风险控制措施, 拆除工程应有施工方案,并按要求搭设防护隔离棚和护栏,设置警示标志和搭设围网。 安全防护用品要保证质量,及时调换、更新。 经常检查地锚埋设的牢固程度和揽风绳的使用情况。 严格按照吊装技术操作规程作业。 改正不良作业习惯,严禁往下或向上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和工具。 清理脚手架上堆放的材料,做到不超重、不超高、不乱堆乱放。 严格按
44、照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施工,安全防扩措施齐全,施工现场采取防护隔离措施;高处作业时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72,火灾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消防保卫方案,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在工程场地内不得存放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物品。 施工单位不得在工程内设置调料间,不得在工程内进行油漆的调配。 工程场地内严禁吸烟,使用各种明火作业应开具动火证并设专人监护。 作业现场要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 施工期间工程内使用各种明火作业应得到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消防保卫部门的批准,并且要配备充足灭火材料和消防器材。 严禁在施工工程现场内存放氧气瓶、乙炔瓶。,73, 施工作业时
45、氧气瓶、乙炔瓶要与动火点保持10米的距离,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保持5米以上。 进行电、气焊作业要取得动火证,并设专人看管,施工现场要配置充足的消防器材。 作业人员必须持上岗证,到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处办理动火证,并按要求对作业区域易燃易爆物进行清理,对有可能飞溅下落火花的孔洞采取措施进行封堵。 按安全管理规定开好用火作业票,安全教育,监督检查,正确防护,正确佩戴好劳动保护,焊前检查焊机及电源。,74,中毒窒息风险控制措施, 从事有毒物危害作业的工人要进行体检。 患有皮肤病、眼结膜病、外伤及有过敏反应者,不得从事有毒物危害的作业。 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加强个人防护。 搞好工地卫生,防治食物中
46、毒。 凡有职业性接触毒物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措施限制毒物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当作业场所有害毒物的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上级处理。,75, 施工现场必须通风良好。在通风不良的地下室、管道和容器内进行油漆、涂料作业时,应根据场地大小设置风机排除有害气体,防止急性中毒。 在地下室、池槽、管道和容器内进行有害或刺激性较大的涂料作业时,除应使用防护用品外,还应采取人员轮换间歇、通风换气等措施。 流动频繁、每次作业时间较短的焊接作业,焊接应选择上风方向进行,以减少锰烟尘危害。 执行高温作业禁忌证,身体素质不适者调离高温环境,76,辐射风险控制措施, 从事有毒物危害作业的工人要持有射线作业许可证。 必须进行就业前体检和一年一次的定期体检。 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加强个人防护。 进行射线作业时,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施工方案进行作业。必须由至少两名专业人员进行,装备合格的辐射防护服。射线探伤装置作业时,每名操作人员应配备一台个人剂量报警仪和经质检合格的个人剂量计。 射线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登记,运输和储放,有安全贮存场所和运输工具,具备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泄漏措施。贮存和使用有严格的交接制度和记录。 监督检查人员应使用放射量测定仪测量安全防护区域边界处的放射量,确保放射量水平在合格范围内。,77,谢谢!,HSE办公室 寇建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