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4 ,大小:907KB ,
资源ID:3423577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34235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口学 2性别与年龄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微传9988)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口学 2性别与年龄课件.ppt

1、第二讲:,性别与年龄 Sex and Age,一. 基本含义,性别(Sex):即男女之别。其划分依据有二,一是遗传学依据,根据“性染色体”差异来划分,女性为XX,男性为XY;二是生物学依据,根据人类生殖器官的不同进行划分。年龄(Age):即标识人类生命存在,计量生命延续的概念,直接表明了人的岁数大小,一般以“年”为计量单位。,概念辨析: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生物性别(Sex):即从生物学视角认定的性别,与之相应的两性称谓为雄(Male)和雌(Female)。 社会性别(Gender):即从社会学视角认定的性别,与之相应的两性称谓为男(Man)和女(Woman)。作为生物性别的Sex具有客观性及不

2、变性,是与生俱来的。作为社会性别的Gender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可塑性。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成不同的Gender 规范。可以说,Sex是Gender的物质基础, Gender是Sex的扩展形式,换言之,无论Gender怎样表现,总不能脱离Sex而独立存在。,Gender mainstream,不同学科视角对“年龄”的理解,1日历年龄:亦称“年代学年龄”(Chronological age ),即从出生之日起,按年月顺序自然累加计算的年龄或岁数,故又称“自然年龄”或“时序年龄”。应注意的是,日历年龄在习惯上有三种算法,(1)周岁年龄,即从出生至统计时已生存满的实足年岁,相当于已过生日的次数;(2)

3、虚岁年龄,指出生至统计时已跨越的日历年度;(3)确切年龄,指出生至统计时已真正生存过的时间,它可精确统计到天乃至时分。现在日历年龄一般都是按周岁做统计,人口(统计)学上惯用的也是这样一种年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人的年纪总是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增加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也不受个体差异的影响。 2生理年龄:亦即 “生物学年龄”(Biological age),是指人的生命历程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或所达到的生理阶段。这种年龄的评定来自生物医学。一般讲,生理年龄总是与日历年龄同步增长的,因此才有“岁数不饶人”的感叹。但由于遗传基因、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生理年龄的个体差异较大,并不全然与人的日

4、历年龄相对应。人们完全可以年逾古稀仍耳聪目明,精力未衰;也完全可能未进花甲就老眼昏花,精力不济。 3角色年龄:又叫 “社会学年龄”(Sociological age),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与所显现的角色。对该年龄的认同来自既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一个人的角色年龄与其日历年龄和生理年龄大体一致,但又有自己的评判准则,在既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社会角色的转换(如退休回家;当了爷爷/奶奶)是判定人们社会学年龄的重要依据。 4心理年龄:即“心理学年龄”( Psychological age ),是指根据人们对人世的不同生存态度和人生体验而做出的年龄评价。心理年龄的确认往往取决于个人对自我的主观认同

5、或心理感受,它与上述的几种年龄判定有较大的出入。所谓“未老先衰”,就是指日历年龄和生理年龄尚年轻,但精神萎靡不振,致使心理年龄衰老;而“老当益壮”则正好相反,它是对那些精力充沛、且“不服老”的老年人的一种赞誉。,二. 统计指标,1、性比重(Sex Proportion ): 分别表现男女两性人口各自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指标,公式表达:,二. 统计指标,2、性别比(Sex Ratio): 反映两性人口之间的对比关系,通常依据每100名女性人口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来统计。公式表达:,资料:历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性别比,二. 统计指标,3-1、年龄中位数(Median Age): 按年龄自然顺序排列的总

6、人口构成一个连续的变量数列,所谓年龄中位数,就是这个连续变量数列的中间值。它恰好把总人口分成两半,一半在年龄中位数以下,另一半在年龄中位数以上。 年龄中位数可用来分析人口年龄的分布状况或集中趋势,借以表明一个人口(群)的年龄。如果按一岁一组顺序从小到大排列年龄数列,从零岁起累计到总人口一半的年龄组,就得到某个人口的年龄中位数。计算公式如下:,年龄中位数计算公式:,具体计算实例参见人口统计学第3839页。,二. 统计指标,3-2、平均年龄(Average Age)既定群组中人口年龄的平均水平。,注意区别:“平均年龄”与“年龄中位数”,两指标统计口径不同,在对人口年龄结构的观测与解释上各有侧重。平

7、均年龄(Average Age)指标表示人口年龄的平均水平,强调的是“年龄均值”;年龄中位数(Median Age)则反映“人数均等”,通常也称之为“中位年龄”。另外,AA不受年龄结构影响,MA则与人口年龄结构密切相关。对于年轻型人口, MAAA;对于老年型人口,MAAA,二. 统计指标,4、人口年龄系数(Age Proportion ):即不同年龄人口群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统计“少儿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二. 统计指标,5、人口负担系数(Dependency Ratio ):即某一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14岁的少儿人口和65岁的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之比

8、,分为“少儿负担系数”;“老年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数”。,总负担系数 少儿负担系数 + 老年负担系数,三. 构成与关系,1、人口性别构成(Sex Structure):性别构成是人口的一种自然构成,体现即定男女两性人口的性别结构或比例关系。如果跟踪观测一个人口总体,在正常情况下,该人口群的性别结构变化往往遵循着这样一条有规律的变化轨迹,即在从低龄组向高龄组发展的进程中,其性别比例的变化将是有规律地由男多于女逐渐演变为女多于男。对此,生物学上甚至总结出了如下四个性别比:,人口不同生命阶段的性别比,实证观察: 世界人口不同年龄段的性别比变化(1998),数据分析: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按已有子

9、女性别分的下一婴孩性别比,资料来源:“透视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人口研究03/5.,三位一体的传统生育观时间取向:早生数量取向:多生性别取向:生男,相关论域: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探讨,在生育数量受到限制的前提下,“生男”意愿势必变得更加强烈。,19902000年中国分孩次出生性别比,实证观测:“1990年代中国出生性别比:究竟有多高?”,陈卫,翟振武人口研究07/5,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探讨:,根本原因: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等观念主导着强烈的“生男”偏好。这种性别偏好实际上是性别不平等(Gender Inequalities)必然导致的性别比失调(Sex Imbalance)。实现途径

10、:产前性别检测;产时溺弃女婴;产后隐报瞒报。因素解析:关于Missing girls的争议。参阅高凌“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因素”,人口研究1995年增刊。“透视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人口研究03/5.,出生性别比升高导致的直接后果,男多女少,婚姻挤压,“剩男”现象。参阅李树茁等“性别歧视和婚姻挤压:中国、韩国和印度的比较研究”,中国人口科学98/6对失衡人口规模的正确评估。区别“正常多生”与“偏高多生”。参阅原新“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规模的判断”,人口研究07/6,Female Study on Demography,Schultz, T. P. : Investment in Wom

11、ens Human Capital, Chicago Press,1995. Krishnaraj, M. : Gender,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Jejeebhoy, S. : Womens Education, Autonomy, and Reproductive Behavior: Experi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5. Sweet. J. A. : Women in the Labor For

12、ce, Seminar Press, 1973.,三. 构成与关系,2、人口年龄构成(Age Distribution) : 年龄构成亦是人口的自然构成之一。国际社会通常按一定特征把一个人口群划分为“少儿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这样三大人口组,相应的年龄划分为:少儿人口:014岁成年人口:1559岁或1564岁老年人口:60岁或65岁,概念引介:桑德巴模式:,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Sundbarg)在1900年发表的人口年龄分类和死亡率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年龄结构与人口增长率的实证分析,发现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在各国呈现出较大差异。由此按不同年龄结构所导致的不同人口增长态势划分了

13、三种人口类型。这种把年龄分组与人口变动类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即被后人称之为“桑德巴模式” 。,桑德巴模式: 按年龄分组划分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资料来源:见吴忠观主编人口科学辞典,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84页。,概念引介:人口年龄金字塔 (Population Pyramid),三种典型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示,1953年“一普”时东西部人口年龄金字塔,1982年“三普”时东西部人口年龄金字塔,2000年“五普”时东西部人口年龄金字塔,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参量,1956年联合国制定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65岁老年人口系数 4% 4-7% 7% 14岁少儿人口系

14、数 40% 30-40% 30% 老少比 15% 15-30% 30% 年龄中位数 20岁 20-30岁 30岁 注意!有学者(游允中)撰文指出,联合国报告对上述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是“随意”(arbitrarily)的,并没有什么理论依据。但却被广泛认同。参见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对概念载人口与发展08/1。,“老年人”年龄起点与 “老龄化”界标确定,历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年龄结构相关指标变化,相关论域1:人口老龄化,涵义阐释: 所谓“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 aging或Aging of population ),意指一个人口总体中的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抑或青少年人口所占比例

15、不断递减这样一种渐进过程 。俗称“人口老化” 。 当我们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老龄化人口,或处在老龄化状态时,就是指这个人口中的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口比例在上升,或者是青少年人口比例在下降。当然,这两种人口比例的增减变动既可源于少儿人口的(绝对或相对)减少;也可出自老年人口的(相对或绝对)增加。前者主要是通过降低出生率或生育率,后者则是依靠降低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来实现。这表明,人口老龄化的显现有两条路径,参见简图。,人口老龄化形成图示,相对老龄化 绝对老龄化,底部老龄化 顶端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或“老龄化”形成示意图,对“人口老龄化”认识的拓展,1)“个体老龄化”

16、 与 “群体老龄化”,2) “数量老龄化” 与 “质量老龄化”,3) “绝对老龄化” 与 “相对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涵义层次关系图示,老龄化,广义 老龄化,狭义 老龄化,数量 老龄化,相对 老龄化,绝对 老龄化,质量老龄化,群体老龄化,个体 老龄化,“老龄化”与“老年型”辩析:,“老龄化”是一个渐进的人口过程,而“老年型”只是一种既定的人口类型。“老龄化”是一种动态评说,而“老年型”只是一个静态量纲。“老龄化”本身是一种客观现象,而“老年型” 人口则是一种主观认同。“老龄化”是隐性的,而“老年型”却呈显性化。,“老龄化”进程与“老年型”结构,年龄结构与人口类型,老龄化,年轻化,年轻型,老年型,

17、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剖析,生育率下降(Fertility-dominated)即“底部老龄化”或“相对老龄化”,死亡率下降(Mortality-dominated)即“顶端老龄化”或“绝对老龄化”,老年人中年人 生育率主导 死亡率主导 青少年逆老龄化 底部老龄化 顶端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从生育率主导 向死亡率主导的演进图示,数据观测: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与格局,部分国家老年人口系数达到“老年型”界标的年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的年份 到总人口的7%的年份法国 1850年 1866年前后瑞典 1882年 1889年前后英国 1925年 1929年前后资料来源:见

18、索维著人口通论下册,第59页;侯文若著全球人口趋势,第314页。,纵向观测:19502000年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横行对比: 19502000年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格局变化,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历史显现:三个时期,肇始于20世纪以前的个别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的局部地区(指西方国家)的人口老龄化。,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全球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格局:三分天下 (20世纪下半叶),发达地区(MDR)的“老年型”人口与深入老龄化,欠发达地区(LDR)的“成年型”人口与初始老龄化,最不发达国家(LDC)的“年轻型”人口与逆老龄化,20002050年世界人口老龄化走势 (中

19、方案预测),19502050年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几点结论:1)世界人口老龄化大致显现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这一“银发浪潮”的来临,21世纪上半叶,全球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发展态势。2)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参差不齐,欠发达地区正在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主导力量。3)纵观前后一百年间世界人口老龄化态势,全球人口老龄化格局正在从“三分天下”走向“一统天下”。1997年“世界老年大会”提出:展望21世纪,全球只有一个老龄化前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指标观察,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19501970年中国人口转变“初期加速”阶段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变化19701990年中国人口转变“中期扩张”阶段的人口年

20、龄金字塔变化,人口年轻化,初显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续),19902010年中国人口转变“后期减速”阶段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变化20102030年中国人口转变“低位静止”阶段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变化,加速老龄化,继续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特点,速成性: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的时间远远短于西方国家。据报道,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5%增加到7%只需20年,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日本大体相当;从7%增加到14%,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预计中国只需25年左右。巨量性:老年人口的绝对量居世界之首,截止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1.3 亿,65岁及以上老

21、年人口总数约9000万。超前性:发达国家进入“老年型”社会时的人均国民总产值在4000美元左右,即使是发展中国家的乌拉圭和阿根廷在成为“老年型”国家时的人均国民总产值也在2000美元左右;而我国在世纪之交成为“老年型”国家时只有850美元。正所谓“未富先老”。,对“未富先老”的讨论,“未富先老”是一种普遍认同 最早在1986年由邬沧萍先生提出,并认为这是富国的“人口病”,如今“穷国也患上了富国的人口病”。 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比较,中国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未富先老”的鲜明特征。对“未富先老”观点的置疑 “何为老”?不能将年龄结构的人口学统计意义泛化为社会经济意义。达到“

22、老年型”人口结构进入老龄社会。 “何时老”?中国现在还未“老”,预计在2030年进入老龄社会时,才可称“老”。 “老时富否”?慎用时空分离的简单类比,综合观察其它相关指标。中国更可能属于“即富即老”。,人口老龄化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参阅人口研究06/6论坛 “中国真的未富先老了吗?”。,对“老龄化”之说的几点置疑,观念本身的歧义相对性(比例扩张)vs绝对性(增龄过程) 理论依据之局限传统的老龄化理论没有解释死亡率反降为升的情况。 基本因子的质变人类体质改善,健康预期寿命增加,挑战“老年人”观念。 生成条件的隐退死亡率主导的”顶端老龄化“取代生育率主导的”底部老龄化“ 参量力度的减弱当

23、全球人口走向同一个”老年型“结局,未来各国人口只有量(老龄化程度)的差异,而无质(老龄化类型)的区别。,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参量标准及其效果对比,进一步思考:“高龄化”概念能否接替“老龄化” 来阐释21世纪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高龄化(Aging of the Aged)简单说,就是老年人口的老龄化,确切讲,即指年满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The oldest old)占全体老年人口的比例趋于上升的现象。可参照老年人口系数创设“高龄人口系数”。,数据观测:全球高龄化态势,1950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全球三个年代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龄金字塔,数据观测:未来高龄老人增长态势,联合国前

24、秘书长安南在“99国际老年人年”启动仪式上发言指出:“世界人口在老龄化的同时,老年人自身也在老龄化”。,1998年和2050年分年龄组统计的全球高龄老人状况,高龄化的性质与状况,高龄化更好地体现出老龄化的“增龄”本意。 高龄化是一种直接老龄化。 高龄化反映了人类的长寿现象,可视为一种“质量老龄化”。,老龄化导向高龄化的演进过程:定性描述,老龄化从以生育率下降为主导的“底部老龄化”转向以死亡率下降为主导的“顶端老龄化” 。 当高龄老人增长率快于老年人口增长率,或当高龄化速度快于老龄化速度之时 。 老龄化演进到高龄化的分界标志发生在当老年人总量(或系数) 少儿人数总量(或系数)之时,亦即当“老龄化

25、指数”1时。,老龄化导向高龄化的分界标志:定量确认,相关论域2:人口红利,概念辨析 “人口红利”(Population bonus)是人口转变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特定阶段。此时人口年龄结构中,一方面是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扩展,比例上升,“人手”增加;另一方面是人口抚养比下降,“人口”减少。形成一种有利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年龄结构或人口机会窗口。 1998年David E. Bloom, Jeffrey G. Williamson在关注人口转变对东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时首先提出“Demographic gift”,随后阐明了人口转变将产生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即“Demographic dividend

26、”。 值得注意:人口红利人口机会窗口,中国“人口红利”期将持续40年,1990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达到66.7,总抚养比下降到50,人口机会窗口开启,进入“人口红利”时期。 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到70.1,预计在未来二三十年间,这一比例将始终保持在70以上。人口总抚养比徘徊在3745。 预计到2033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下降到66.3,总抚养比回升到50.9,人口机会窗口关闭,“人口红利”时期结束。,19502050年中国总人口抚养比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变化,资料来源:UNPD.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6 revisi

27、on.,19502050年中国人口抚养比变化,资料来源:UNPD.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6 revision.,“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郎咸平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仅凭着“摸着石头过河”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的“奇迹”,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得益于“人口红利”所提供的充裕劳动力和较轻的人口抚养比。 蔡眆等人研究认为:中国总抚养比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提高0.115个百分点;19822000年间,总抚养比下降推动中国人均GDP增长速度上升2.3个百分点,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4。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互动关系还需要深思。,余论:,刘易斯拐点与后人口红利:人口机会窗口关闭是否意味着劳动力(数量)短缺时代的来临?参阅蔡眆刘易斯拐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未来的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中国人口科学09/1有“红利”,必有“负债”。(确定人口抚养比阀值)参阅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人口研究05/6,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