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6 ,大小:7.74MB ,
资源ID:3392687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33926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3节裸头绦虫病反刍兽绦虫病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微传9988)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3节裸头绦虫病反刍兽绦虫病课件.ppt

1、第三节 裸头绦虫病(P112),裸头科绦虫病是裸头科的多种绦虫引起的疾病,此科绦虫一般均以成虫阶段危害家畜,寄生于哺乳动物(一般为草食动物)肠道,中间宿主多为一些地螨类昆虫。裸头科绦虫为大、中型虫体,头节上无顶突和小钩。每个体节有一组或两组生殖器官。睾丸数目众多。子宫形状为横管或网状。幼虫为似囊尾蚴, 一、莫尼茨绦虫病(甲) 二、曲子宫绦虫病 (甲) 三、无卵黄腺绦虫病(乙) 四、马裸头绦虫病(乙) 裸头科绦虫病是反刍兽主要的肠道绦虫病,有时也称为“反刍兽绦虫病”。,2,一、莫尼茨绦虫病(甲,P112-315),病原:裸头科莫尼茨属,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 终末宿主:反刍动物; 寄生

2、部位:小肠; 中间宿主:地螨; 分布: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分布广泛,我国三北牧区普遍存在本病,多呈地方性流行。 危害:消化功能障碍,影响犊牛和羔羊的生长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1、成虫莫尼茨绦虫 为大型绦虫,长约15m; 头节小,无顶突和小钩; 体节宽而短,成节内有两套生殖器官,每侧一套;生殖孔开口于节片的两侧,虫体外观边缘整齐;卵巢和卵黄腺在近体两侧构成花环状;睾丸数百个,分布于整个体节内; 子宫呈网状。,(一)病原形态,4,我国常见的莫尼茨绦虫有两种,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它们在外观上颇为相似,其主要区别是: 虫体节间腺的形态不同:扩展莫尼茨绦虫节间腺为一列小圆囊状物,沿节

3、片后缘分布。贝氏莫尼茨绦虫的节间腺呈带状,位于节片后缘的中央 。 此外,扩展莫尼茨绦虫长可达10m,宽1.6cm,呈乳白色;贝氏莫尼茨绦虫呈黄白色,长可达4m,宽为2.6cm。,1,2,3,4,扩展莫尼茨绦虫模式图1.头节2.成熟节片3.虫卵4.中间宿主地螨,1,2,3,贝氏莫尼茨绦虫模式1.头节2.成熟节片3.虫卵,7,贝氏莫尼茨绦虫,8,扩展莫尼茨绦虫(绵羊),9,莫尼茨绦虫孕节,10,11,贝氏莫尼茨绦虫成节 扩展莫尼茨绦虫体节,12,2、虫卵 莫尼茨绦虫卵内有灯泡样的梨形器,内含六钩蚴。虫卵的直径为5667m。 扩展莫尼茨绦虫卵近似三角形;贝氏莫尼茨绦虫卵为四角形。,13,莫尼茨绦虫虫

4、卵,14,15,粪便中的莫尼茨绦虫虫卵,16,(二)生活史,中间宿主地螨类; 终末宿主将虫卵和孕节随粪便排至体外,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六钩蚴穿过消化道壁,进入体腔,发育至具有感染性的似囊尾蚴。动物吃草时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地螨而受感染。扩展莫尼茨绦虫在羔羊体内经3740天,贝氏莫尼茨绦虫在绵羊体内经4249天,在犊牛体内经4750天发育为成虫。 绦虫在动物体内的寿命为26个月,后自动排出体外。,17,莫尼茨绦虫中间宿主-土壤螨,感染莫尼茨绦虫幼虫的土壤螨,18,(三)流行病学,分布: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内蒙古牧区流行广泛,在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也经常发生。 易感动物:反刍动物

5、,主要危害幼畜,后随年龄增长而获得免疫性。临床上常与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混合感染。 中间宿主:已查明有30余种地螨可作为中间宿主。 流行有明显季节性:流行与地螨分布、习性有密切关系(地螨主要分布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地螨对热和干燥很敏感,一般在早晨和黄昏时活动较多,晴天少,阴天多。),19,(四)致病作用,(1)机械作用:为大型虫体,大量寄生时,集聚成团,造成肠腔狭窄,影响食糜通过,甚至发生肠阻塞、套叠或扭转,最后因肠破裂引起死亡。 (2)夺取营养:虫体在肠道内生长很快,每昼夜可生长8cm,从宿主体内夺取大量养料,使幼畜迅速消瘦,体质衰弱。 (3)中毒作用:虫体的大量代谢产物常引起宿主中毒

6、,导致动物发育不良,衰弱,抵抗力降低。,成年动物一般无临床症状。 幼年动物最初的表现是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饮欲增加,消瘦,离群,腹泻、腹痛,粪中含粘液和孕节。 进而症状加剧,动物衰弱,贫血。 后期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如无目的的运动,步样蹒跚,有时有震颤。神经型的莫尼茨绦虫病羊往往以死亡告终。,(五)症状,21,(六)诊断,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作用初诊; 确诊粪便检查或尸体剖检。 粪便检查法: 一般检查:清晨清理畜舍时,查看新鲜粪便可能找到活动性的孕卵节片,放载玻片间检查,根据虫体的内部结构特点即可确诊; 集卵检查: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常用的驱绦虫药吡喹酮、丙硫咪唑、硫双二

7、氯酚、氯硝柳等药物都有良好的作用。,(七)治疗,23,(八)预防,1、选择合适的时机驱虫:应在放牧后45周时进行“成虫期前驱虫”;间隔23周后,再进行第二次驱虫。全群动物同时驱虫。驱虫后的的动物要及时地转移到清净的安全牧场。 2、牧场净化: 污染的牧地空闲2年;采用轮牧减少感染机会。 3、减少地螨滋生:土地连续几年耕作,大大减少地螨量,有利于绦虫病的预防。 4、合理放牧:避免在低湿地、清晨、黄昏和雨后放牧。,24,二、曲子宫绦虫病(甲,P113-316),曲子宫绦虫属于裸头科,曲子宫属。常见的虫种为盖氏曲子宫绦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内。我国许多省区均有报道。,25,1、病原形态,曲子宫绦虫:大

8、小与莫尼茨绦虫类似。 节片中仅有一套生殖器宫,生殖孔左右不规则地交替排列于节片的侧缘;雄茎囊外伸,虫体外观边缘不整。 孕卵节片子宫呈波状弯曲,几乎横贯节片的全部。 虫卵呈椭圆形,无梨形器。每515个虫卵被包在一个副子宫器内。,头节,成节,孕节,26,27,曲子宫绦虫成节,28,曲子宫绦虫孕节,29,曲子宫绦虫,30,曲子宫绦虫(牛小肠) 曲子宫绦虫(羊小肠),31,2.生活史 生活史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中间宿主为2种甲螨。 3.流行病学 动物具有年龄免疫性,45个月前的羔羊不感染曲子宫绦虫,故多见于68个月以上及成年绵羊。 5.致病作用及症状 一般情况下,不出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出现腹泻、

9、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6.诊断 粪检时可在粪便中检到副子宫器,内含515个虫卵。 7.防治 参阅“莫尼茨绦虫病”。,32,三、无卵黄腺绦虫病(乙,P113-316),无卵黄腺绦虫属裸头科,无卵黄腺属。常见的虫种为中点无卵黄腺绦虫,寄生于绵羊和山羊的小肠中。 经常与莫尼茨绦虫和曲子宫绦虫混合感染。 中点无黄腺绦虫主要分布于西北及内蒙古牧区,西南及其它地区也有报道。,33,1.病原形态 虫体长而窄,可达23m或更长,宽度仅有23mm,节片极短,且分节不明显,在体节中线上可看到由含有虫卵的子宫所形成的半透明的纵带及两侧的粗大排泄管。 成节内有一套生殖器官,生殖孔左右不规则地交替排列在节片的边缘。卵巢位于生殖孔一侧。子宫在节片中央。无卵黄腺和梅氏腺。睾丸位于纵排泄管两侧。 虫卵被包在副子宫器内。虫卵内无梨形器,直径为2138m。,34,无卵黄腺绦虫孕卵节片,无卵黄腺绦虫成节,35,无卵黄腺绦虫(羊),36,2.生活史生活史尚不完全清楚,现已确认弹尾目的长角跳虫为其中间宿主。 3.流行病学绵羊无卵黄腺绦虫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秋季与初冬季节,且常见于6个月以上的绵羊和山羊。 4 .病理变化剖检 见有急性卡他性肠炎并有许多出血点,死亡羊只一般膘情均好。 5 .诊断、防治 参阅“莫尼茨绦虫病”。,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