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与防治缺血性卒中,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龚 涛,重要性-流行病学,目前现状: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占卒中的85%),且有年轻化趋势 危害大: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抑郁症与血管性痴呆 缺血性卒中防治的综合效益大:针对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等的综合防治,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大有益处,缺血性卒中的讲授内容,认识:概念、分型、机制、 诊断与鉴别诊断 预防:危险因素(易患人群)与预测;一级、二级与三级预防 治疗:急性期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恢复期的治疗与康复,病 例 1,男性,70岁,反复、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1周;每次发作3-5分钟,每天发
2、作10余次,绝大多数发作均在由卧位至坐或立位时发生,平卧后缓解。给予抗凝治疗2周,但一直未停止发作。遂行DSA检查,发现左侧ICA起始段严重狭窄(95%),经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TIA终止,出院。,ICA狭窄所致TIA支架置入术前后,病例1说明,诊断: TIA,左颈内动脉系统(TIA的概念,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因:血流动力学异常严重的左ICA狭窄后,体位变换导致脑灌注量下降; 治疗:解除血管梗阻,增加脑灌注量(支架置入术),辅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病 例 2,男性,54岁。因“头晕伴视物模糊20天,加重伴言语不清,视物成双,行走不稳1小时”就诊 6月23日下午5时:急诊CT示左侧枕
3、叶梗死 6月24日下午2时: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不规律服药,无其他特殊病史,病例2,6月25日上午9时查房:诉夜间两次发生头晕伴视物模糊,每次发作持续30分钟后,症状消失,但临床查体阳性体征增多且范围增大(双侧)。 6月26日上午11时:轻度嗜睡,不能言语,左侧眼裂小,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呃逆。 6月26日下午4时:DSA,基底动脉主干梗阻,在家属强烈要求下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离发病96小时),之后因多部位出血死亡。,病例2急诊头部CT,病例2-动脉内溶栓前后,病例2说明,后循环基底动脉主干梗阻: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认识-诊断)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卒中
4、的TOAST分型) 基底动脉主干梗阻病情的演变(从既往到现在,预测、寻找预防时机) 急性期的处置原则与方法(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CNS矢状位(前后循环),脑血管病的基本概念,定 义,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脑动脉、毛细血管网、脑静脉)。 “血管源性病因”指(1)心血管系统和其它系统或器官的病损,累及脑部血管和循环的功能。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脑灌注不够;(2)颅内血管本身发育异常、创伤、肿瘤。,脑动脉大体解剖(前后位),脑动脉大体解剖(侧位),大脑外侧面静脉,大脑大静脉(内侧面),CNS矢状位解剖图,脑血管病分类,1、按起病形式 急性: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
5、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或脑卒中。 慢性:如慢性脑供血不足、血管性痴呆。 2、按病理性质 缺血性、出血性、其它(占位/高血压脑病) 3、按部位:动脉、静脉、静脉窦等。,卒中的概念,卒中:因为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功能突然受损,症状与体征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 “突然”:发病时间可精确到时刻(分、小时); 血液循环障碍:脑动脉梗阻,或脑灌注不足,可称为“脑梗死(影像学概念)”、“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破裂:“脑出血”、“脑溢血”(血在大脑实质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流进蛛网膜下腔),大脑中动脉区梗死类型,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
6、出血破入脑室,卒中的分类,1、缺血性(“缺血性卒中”)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4小时内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1-3周后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也称小卒中 (3)完全性卒中(complete stroke ,CS),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留有持久的后遗症 2、出血性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卒中的分型 TOAST 分型,1. 大动脉粥样硬化(LAA) 2. 心源性栓塞(CE) 3. 小动脉阻塞(SAO) 4. 其他病因确定的卒中(OC) 5. 未确定病因的卒中(UND),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动脉粥样硬化进
7、程,缺血性卒中的分型 OCSP分型,1全前循环梗死(TACI) 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 3、后循环梗塞(POCI) 4、腔隙性梗塞(LACI),缺血性卒中的分型 CT分型,1.大梗死:超过一个脑叶,直径5cm以上 2.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3.1-5cm 3.小梗死:1.6-3cm 4.腔隙性梗死: 1.5cm 5.多发性梗死:多个中,小血管及腔隙梗死,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2个主要发病机制,三个致病环节,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病因),栓子学说:心脏、动脉、反常栓子 血流动力学异常学说:脑灌注不够,如血压过低、血容量不够、心衰、大动脉病变远端灌注下降等 其他:炎症、血管痉挛、机械压迫(颈
8、椎病)、高凝状态、血液学异常等,缺血性卒中的三个主要致病环节,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脑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梗阻;动脉源性栓子 心 脏:心脏功能异常导致排血量不够,致脑灌注不够;心源性栓子 血 液:促进血栓形成因素:脑动脉狭窄、血流缓慢、高凝状态,心脑血管的构成简图,颅内外大动脉常见病变部位,缺血性卒中的诊断,缺血性卒中定义与分类,定义:因为血液循环障碍(脑灌注不够或脑动脉梗阻)导致的神经功能突然受损。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与体征持续时间小于24小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1-3周后,症状、体征恢复正常 (3)完全性卒中(CS):症状与体征持续时间大于2
9、4小时,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全貌,高级皮层功能,意识(consciousness):嗜睡、昏迷等 语言功能(linguistic function):言语困难等 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糊涂等 其他,感觉功能,躯体感觉(Somatic sensations) 一般躯体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深感觉:关节位置觉、音叉震动觉等;复合感觉:图形觉等; 特殊躯体感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平衡觉 内脏感觉(Visceral sensations),运动功能,肌肉容积:肌肉萎缩、假性肥大 肌肉力量:无力、力弱、瘫痪 肌肉张力:肌张力高(僵直)、低 共
10、济运动:共济失调 异常运动:抽搐、震颤、舞蹈运动,神经系统疾病症状,1、无定位意义的 头晕、头痛、疲乏、焦虑 2、有定位意义的 (1)高级皮层功能 (2)感觉功能:头面部、躯干 (3)运动功能:头面部、躯干 植物神经功能:霍纳氏征,突发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特点 + 头部影像学检查确定卒中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同时鉴别诊断病因诊断对因治疗,诊断程序,诊断依据,病史 临床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一般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其他,病史询问,年龄:老年人更容易患脑血管病 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急性起病的神经功能缺损 同时注意及时辨别出其他可以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免延误转归(更好的疾病的救治),
11、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缺血性卒中血液学 心脏 脑动脉 全身状况确定可能的致病原因针对病因治疗,辅助检查内容,血液学:血常规、血沉、感染三项、凝血象、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必要时进行特殊的血液学检查 心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进行特殊的心脏检查 脑动脉检查:超声技术(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CTA、MRA;必要时DSA 全身状况检查:尿便常规、血生化、胸大片、腹部B超;必要时进行相应脏器的特殊检查,鉴别诊断:突发神经功能缺损,完全性卒中(脑梗死) 急性意识障碍:昏迷 脑出血 脑炎 多发性硬化 TIA与发作性疾病的鉴别:如癫痫、低血糖等,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治疗中的循证医学,级证
12、据:RCT的meta分析证据 级证据:1个RCT试验 级证据:设对照组的、科学的试验 级证据:病例对照、个人经验、个案报道等A级推荐: 、B级推荐: 、C级推荐: 、,什么是缺血性卒中 急性期的有效治疗,院前处理,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 静脉溶栓:3小时内,约11%到达 动脉/静脉溶栓:6小时内,约21%到达 院前处理的关键:缩短到院时间 及时送至有条件的医院(有急诊CT、神经专业人员、DSA),院前处理,卒中的识别 突然发作 症状: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老年人突然发生的头晕、眩晕 神经功能缺损 - 高级皮层功能 - 运动功能 - 感觉功能,院前处理,1、一般支持治疗:监测和维持生命体征 2
13、、收集有关诊治信息 3、合理控制血压,避免血压过低除非伴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颈动脉夹层动脉瘤 4、脑水肿的控制:20%甘露醇 250ml 静脉点滴,急诊科的处置,急诊诊断 1、是否为卒中 2、卒中类型及亚型 3、若为缺血性卒中是否有溶栓指征 急诊处理 1、基本生命支持(生命体征的监护和维持) 2、需紧急处理的情况(严重颅高压、消化 道出血、癫痫、血糖异常、发热等),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 (参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药物治疗 血管再通:溶栓、抗凝、抗聚、降纤 维持血容量:血压、扩容 脑保护剂 其他:血液稀释、中药、减轻脑水肿等 卒中单元 宣教、护理、康复 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常见
14、的误区,敏感性:对疾病演变敏感性不强-导致延误转诊 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卒中的促发因素或其致死的危险因素认识不够,如大动脉严重狭窄或梗阻时,起立不能太快;脑干延髓梗死时,翻身即可促发呼吸停止等 忽视:忽视康复、护理、心理情绪调整及家庭与社会支持对患者康复的巨大作用 夸大诊断:病史(头晕)、影像学检查结果,如慢性脑供血不足,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左侧大脑中动脉梗阻,左侧大脑中动脉区梗死(DWI),一级预防 “达标治疗”,阻止发生新的缺血性卒中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 、遗传、种族 可以干预改变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心脏病 颈动脉狭窄 糖尿病 吸烟、酗酒,一级预防,潜在可干预改变的危险因
15、素 肥胖 缺乏合理运动 高半胱氨酸血症 食盐摄入量高 血小板聚集性高 口服避孕药 遗传因素 季节与气候 膳食营养素缺乏 药物滥用 促凝危险因素 其它疾病,高血压治疗目标,一般成人 140/90mmHg 伴有糖尿病 130/85mmHg 伴有肾脏疾病 125/75mmHg*原则: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心脏病,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在监测INR的情况下使用华法令(24mg/日)抗凝治疗(INR:2.03.0);年龄75岁者,INR控制在 1.62.5; 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 /日) 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阿司匹林(50150
16、mg/日),血脂异常,1、成年人应定期复查血脂;重视并采用生活方式治疗;对既往有卒中或冠心病史,且总胆固醇(TC)高于5.0mmol/L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甘油三酯(TG)增高选用贝丁酸类药物治疗 2、低密度脂蛋白(LDL-C)控制目标:无CHD和2个CHD危险因素者,目标:160mg/dl;无CHD但2个CHD危险因素者,目标:130mg/dl;确定有CHD或其他动脉硬化性疾病:目标100mg/dl,糖尿病的防治建议,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测定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2、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活动,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佳,应使用药物治疗3、积极控制
17、血压、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多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重度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但应全面评价其他危险因素,并征求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吸烟,吸烟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尤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更是确定的危险因素(RR 2.55.6);吸烟加速动脉硬化,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促进血小板聚集,降低 HDL-C 等;被动吸烟同样有害(RR1.82),酗酒,1、对不喝酒者不提倡用开始喝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病; 2、喝酒者应适度,不可酗酒; 3、男性饮酒者每天喝白
18、酒应50ml(一两),啤酒640ml(一瓶),葡萄酒200ml(四两);女性饮酒量应减半,孕妇禁止饮酒。,其他危险因素,肥胖:成年人BMI应28,或腰/臀围比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6mol/L者可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联合治疗 认识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等,其他危险因素,缺乏体育活动:成年人每周应有34次适度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30分钟,心率=170-年龄 口服避孕药:35岁的女性,伴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者避免长期口服避孕药 饮食营养素摄入不合理:饮食种类应多样化,总脂肪入量30%/日摄入能量,饱和脂肪入量10%
19、/日摄入能量胆固醇入量300mg/日,钠盐摄入8g/日,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合理膳食、适量活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2.控制危险因素:见一级预防+防治抑郁症 3.专科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房颤所致脑栓塞、外科与血管内介入治疗 其他治疗定期输液?,专科治疗,抗血小板聚集 (1)单用阿司匹林50150mg/日; (2)联合用药: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及潘生丁缓释剂(200mg)的复方制剂,每日二次。 (3)有条件者、高危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选用氯吡格雷,75mg/日。,专科治疗,抗凝治疗 卒中急性期不宜抗凝治疗,一般可在2周后
20、开始; 非瓣膜性房颤可用华法令(24mg/日)治疗,并应限于有监测INR条件的医院。 注意:INR值应控制在2.03.0之间,专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剥除术- 技术条件- 适应证与禁忌证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技术条件- 适应证与禁忌证,三级预防,降低死亡率,减轻残疾程度 并发症的防治 护理 康复,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强烈的整体医学观念 神经系统: 高颅压、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继发癫痫 内分泌系统:血糖异常、水电解质紊乱、体温异常 心血管系统:血压异常、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呼吸系统: 肺炎与肺部水肿 消化系统: 上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 泌尿系统: 急性肾功能衰竭、尿失禁与泌尿系感染 防御系统: 褥疮
21、、各种感染,卒中的康复,卒中的康复原则,康复应尽早进行 调动患者积极性 康复应与治疗并进 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康复前的准备工作,评估:一般状态、神经功能状态、心理状态、个人素质及家庭条件、丧失功能的自然恢复情况 确定康复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卒中的康复分级,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体系 一级:7天脑血管病病房 二级:20天康复科 三级:2个月 社区80%康复脑血管病专科康复中心20%,各级康复任务,一级:协助临床治疗,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 二级: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三级:80% 进行社区康复,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交流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20%经专科康复中
22、心治疗患者能达到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力自理,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运动功能的康复 感觉障碍的康复 痉挛的康复 失语症的康复 构音障碍的康复,吞咽障碍的康复 泌尿功能障碍的康复 废用综合征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 肩手综合征的康复,运动功能的康复,急性期(早期卧床期)康复 - 正确的卧位姿势 - 床上的坐位 - 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 正确的椅子及轮椅上的坐姿 - 转移动作训练 - 上肢自我主动辅助训练 - 活动肩胛骨,运动功能的康复,恢复期康复 - 上肢功能训练:PT与OT相结合 - 下肢功能训练:主要以改善步态为主,建 议,重视早期康复 强调持续康复 重视心理康复 重视家庭成员的参与,卒中的中医
23、中药治疗问题,需要循证医学的进一步证实(RCT,随机对照研究) 血液稀释治疗的疗效受到质疑 每年需要静脉点滴吗? (1)不支持、不反对、有症状、重心理 (2)注意不良反应,卒中的心理疗法,现状:重视极其不够。60%的卒中患者最后会患抑郁症 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异常分不清 环境:个人心理、家庭氛围、社会环境有很多不健康的成分 治疗:诊断不准确、治疗不充分,卒中的护理提示,观念的变化在改善卒中患者预后方面,医生所起的作用往往不及高质量的护理工作。 护理方法- 基本的护理工作- 病情的动态观察,随访与疾病监控,由于卒中患者的复发率极高,因此首次卒中发生后,防止卒中复发的工作就要长期计划和坚持下去 建立患者医疗档案 建立稳定、可及的联系方法 定期复查、身体检查,防止新的危险因素出现,健康教育,重点内容:经常化、了解自己的血压、定期体检、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方法:采用医院/社区健康教育、利用大众媒体开展健康教育,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老年人: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心脏病(特别是非瓣膜性房颤)常见;动脉粥样硬化问题更重 妊娠妇女:注意高凝状态、妊娠高血压问题 青年人:病因方面除动脉粥样硬化外,应注意心脏疾病、血管畸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问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