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欣 赏,高中选修课,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闺意献张水部 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选择:A爱情诗 B闺怨诗 C行卷诗,导入,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了解背景,(一)以意逆志,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
2、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讨论,何文焕的批评恰当吗?他的批评表现了什么道理?请认真阅读课文“赏析指导”的“以意逆志”部分,并勾画要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体现了对杨慎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说明诗歌鉴赏要充分考虑作者创作的意图,进而理解作者创作的艺术内涵。 这正是“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什么是“以意逆志”呢?,“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 “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
3、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 、鉴赏诗歌,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学以致用,举一反三,(1)“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李白在说梦话吗? (2)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错误出在哪里? (3)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为呢?,(1)“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李白在说梦话吗? 当然不是!没有“以意逆志”,不了解诗人创作的目的
4、和表达的特点。由于诗人向黄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气势,写出他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符合常人的感觉。诗人这样写并不是为了说明黄河的真正源头在那里。,(2)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错误出在哪里? 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意。“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3)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为呢? 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
5、的达官贵人。,小结,怎样做到以意逆志? 注意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创作背景 创作意图 艺术手法 表现内容,(二)知人论世,不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甚至是曲解诗意,原因是不能“以意逆志”(即不能整体把握、不能由表及里)。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请阅读“欣赏指导”的“知人论世”部分,思考: 什么是“知人论世”? 为什么要“知人论世”? 怎样“知人论世”?,(1)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2)为什么要“知人论世”? 王国维说:“是故
6、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寡矣。”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旨。,(3)怎样“知人论世”? 尽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创作背景。 提示: “知人论世”,不可忽略对原文的探究,否则必然会望文生义,穿凿附会,造成新的曲解。,比较下面杜甫的两首诗,说说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
7、阳向洛阳。,背景材料,第一首: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蝶舞莺歌,景色秾丽,愉悦轻快。,第二首: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正月,叛军的残余在河北投降,至此安史之乱彻底结束了。饱经乱离的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高兴得要发狂,于是饱含着激情抒写了自己急于回家的喜悦。 欣喜若狂。,竞赛: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以小组为单位,从自己学过的诗歌中寻找同类题材的首,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方法,说说它们在主旨或情感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备选诗歌类别: 边塞诗、送别
8、诗、爱情诗、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讽喻诗 婉约词、豪放词,竞赛规则,1、念出本组选择的两首诗,说明主旨、情感的差异,并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 2、每个小组发言不超过1分钟。 3、同小组同学可以补充。 4、根据回答的质量,加1030分。,小结,怎样做到“知人论世”?请一同学来小结。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了解作者 了解对象 了解背景 注意内容,知人,论世,课后作业:,阅读“赏析示例”部分,谈谈你对长恨歌主旨的理解:本诗是爱情诗还是讽喻诗?,长恨歌,学习目标:阅读“赏析示例”部分,找到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读解分析诗歌的具体方法。,一、读一读,1、诵读长恨歌全诗。 2、阅读赏析文字。 (1
9、)找出表达作者的观点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得出这样的观点的。,(1)作者的观点:从这篇作品的结构和意脉看,作者无不是围绕着对“汉皇重色思倾国”的讽喻和批判展开的。 (2)作者如何得出这样的观点: 分析作品的结构、内容 抓住关键性的诗句 结合写作对象的身份,分析作品结构,第一部分(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三十二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找出重要句子。,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奠定感情基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总写杨贵妃的美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迷恋声色,荒废政事) 缓歌慢舞凝丝
10、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迷恋声色,荒政误国)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昏庸腐朽,倾倒崩溃),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马嵬兵变,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找出重要句子。,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杨贵妃死于兵变,亦即民愤)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无可奈何)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睹物思人)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睹物思人)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生离死别),第三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描写二人天人永隔的悠
11、悠情思、绵绵长恨。 找出重要的句子。,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寻寻觅觅)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仙人永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爱情誓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绵绵长恨),哪些句子是重要诗句?,总起句 收尾句 议论句 抒情句,想一想:,标题是“长恨歌”,“恨”什么?,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悲剧背景。 2、作者风格。 白居易诗歌的分类 :讽谕诗 、感伤诗 、闲适诗和杂律诗。 总体上说,白居易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贴近现实,体现着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3、主人公情况。,可见,本诗既是一首歌颂爱情的抒情诗,又可以看作是一首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12、的政治讽喻诗。 裴多菲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对于一个承担着国家命运的帝王来说,爱情虽然是可贵的,但与国家前途相比,则必须有更加明智的选择。我们说,从本质上看,二者也并非完全是相互排斥的。,本诗的艺术特色:,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叙事比较完整,描写比较细腻,情节也比较曲折,感情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 诗歌充分发挥了乐府七言歌行体的语言形式特点,语言明丽晓畅,精确生动;音节和谐流畅,婉转自然,造成了优美的艺术境界。高超的艺术表现使全诗显得回环往复,流利婉转,声情并茂,摇曳多姿,极富艺术感慨力。 历史事实的描写和浪漫的
13、想象相结合。,方法探讨:,我们是如何得出本文的主题的? 我们得出这样的主题,就是采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以意逆志”,就是不停留在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是根据作品的全貌探索原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就是根据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的背景来分析和判断。,总结:,一首诗歌,哪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进而把握主题或主旨? (1)诗歌标题。标题往往承载着诗歌作者的感情,或者抒情的范围。 (2)诗歌作者。作者的生活年代、写作风格等。 (3)关键字句。长诗的总括句、抒情句、议论句;短诗的关键词句、诗眼等。 (4)诗歌注解。包括时间、地名、事件、
14、相关人物等背景材料。 (5)诗歌小序。主要是长诗。,课后作业,预习“自主赏析”部分,诵读各首诗歌。,自主赏析,学习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讨论具体的作品,湘夫人,一、读懂诗歌 1、关于九歌 九歌:楚辞篇名。“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
15、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辞海年版),本诗译文:,第一段 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 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一直忙得月昏黄。 鸟儿啊为何聚集在苹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担心约会失期。,第二段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 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二、写湘君把思念埋在心中,神情恍惚,迷惘。,第三段: 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 清晨我骑马江边奔驰,傍晚我渡大江西岸旁。 听说佳人召唤我,
16、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 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 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 桂树作栋,兰树作椽,辛夷楣门,白芷铺房;,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 洁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 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 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写湘君为迎接湘夫人而建造宫室、装饰爱巢。,第四段: 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 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 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写湘君与湘夫人
17、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怅惘。,小组讨论(课后练习四),1、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全诗所起的作用。 明确: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湖,仿佛湘夫人飘然而至,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 开头这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惘、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感情?会不会显得烦琐? 明确: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着、深挚的爱情和共同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采用赋的写
18、法,不会烦琐,反而是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了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材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1)写作背景。屈原生活在战国中期的楚国,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政治,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嫉妒和陷害打击,曾两次被放逐。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2)风格特点。屈原的诗歌有微婉隐约的特点。即幽深含蓄,婉转委曲的艺术风格,屈原有理想、有抱负,想在祖国推
19、行美政,却得不到国王的信任与支持;明明看到国王的昏庸,却不能不忠诚于他,依赖于他;怀着满腹的牢骚与怨愤,却无法痛快地、直截了当地倾吐出来。于是用美人香草作比兴,借神话传说为寄托,甚至以女子的口吻与情态来表现。 (3)从本诗的内容看,剥去了爱情的表层,我们看到,湘君对湘夫人的追求的执着和痴情,失望、惆怅、哀怨、焦虑,但又满怀期待,这正与其身世悲剧相对应,富有极强的暗示性。,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人。 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顼起兵失败,照为乱兵所杀。其诗反映出庶族地主对当时士族专权政治(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20、世族)现状的不满。,1.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参考:这个比喻的字面意思是,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表现了在那个时代,人的遭际被家庭门第的贵贱决定的现实。 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顽固的封建门阀制度。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作者认为极不公平,但没发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2.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看,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有何影响? 参考:影响深刻。 从思想内容看,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感情。都写到了“借酒浇愁愁复愁”的困顿。 从艺术手法看,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从诗歌结构看,都是一唱
21、三叹,起伏跳荡。 但李白行路难显然比鲍照更富于积极的人生追求,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的期待。这也许与他们所处的大时代的特征有密切关系。,杜甫蜀相,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参考: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另外,题为“蜀相”,更能引人沉思,抒发悲凉的情怀。以诸葛亮之才,足以担当大任,但奋斗一生,也只是“蜀相”,而非“汉相”,凸显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痛惜。,2.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哪两个
22、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参考:“自”“空”二字。“映阶碧草”、“隔叶黄鹂”表现的是一派大好的春光。但对这盎然的春意,作者却产生了独特的感受:这样的美好的春景,却是徒然摆设,没有人来,只有作者独自凭吊伤怀,美好喧闹反而使这种不和谐的冷清更加刺痛人心。真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全因这异常的不和谐的两个字,使怀古思贤的悲怆之境界全出。,3.诗歌中的“英雄”指谁? 明确:指那些壮志未酬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从抒情的角度看,更多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慨。,4.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参考: 武侯庙确实不错,但相比而言,还是显得有些刻露浮薄,不及蜀相含蓄
23、深厚。从情感上看,武侯庙显得太过冷静,而蜀相则满怀痛惜与悲怆。这与作者的身世遭际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武侯庙作者所不可企及的。,5.比较上述两首诗中的“空”字的艺术效果。 明确: 武侯庙中“空”字与“秋草”相连,意思是“只有秋草”,写出的只是荒凉,而蜀相中的“空”则与“黄鹂”“好音”相连,以盎然的春意反衬祠堂的冷清,表现出了诗人的孤单冷落,为后面的悲怆之情的抒发做出很好的铺垫,显然更为深沉,更耐人寻味。 本诗主旨:凭吊诸葛亮的功绩和遗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6、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概括 本诗主旨,凭吊诸葛亮的功绩和遗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4、。,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背诵陆游书愤,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注意:每个人推荐2首陆游诗歌,下节课交流。,书愤,陆游,一、探究讨论,1、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背景,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书愤即写于此时。,陆游在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杭州)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皇帝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之后,陆游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一诗。,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25、。全诗风格沉郁顿挫,深沉蕴藉。,临安春雨初霁更加蕴藉含蓄,表达的是不被重用的悲愤,却用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风格上,优美动人,富于情趣。,2、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 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背景材料: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主张北伐和反对北伐这两种声音一直都在对抗。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但一直受到压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3、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26、,功绩方面: 杜甫:“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陆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个人情感: 杜甫: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 表现手法: 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二、规律领悟:,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书愤起句,“世事艰”,暗指投降
27、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是贯穿全诗的意脉。 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望。把全诗推向高潮。,猜一猜:作者的性别?,渔家傲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三、交流共享:,用一
28、个作者,创作内容会根据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创作风格也往往都会有所变化。 近人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称赞陆游:“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有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课外收集陆游的爱国诗词,选择你喜欢的一两首推荐给大家。,陆游塑像,参考:陆游诗歌主题分类,1. 陆游诗中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部分是爱国诗。 (1)热情讴歌北伐抗战,大声呼吁抗金救国。 代表作品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旧 等。 这些诗作既表现了作者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洗雪国耻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作者横扫敌寇的英雄气概和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感旧 当年书剑揖三公, 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
29、战尘孤壮志, 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 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硖骨, 灯前慷慨与谁同?,(2)抨击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和戎政策,揭露朝中奸佞投降卖国的罪恶行径。代表作品有关山月、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追感往事等,这些诗作具有尖锐的批判性和强烈的战斗性,甚至把批判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在当时的爱国诗歌中是极其少见的。,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3)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英雄迟暮的感慨。作者有
30、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使陆诗在激昂的声调中又加入了悲怆的音符,书愤、夜泊水村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沉痛压抑又不失慷慨的风调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的复杂心理,这也正是陆游爱国诗歌所独具的个性特色。,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 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 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 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 卧闻新雁落寒汀。,(4)描写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他们对故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希望,歌颂了广大民众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追忆幕中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
31、又一年。,2. 吟咏日常生活情景的闲适诗和表现隐逸情趣的田园诗,是陆游诗歌的另一重要内容。作者善于即景生情地发掘生活中的诗意,咀嚼出其中的隽永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情状,笔调轻灵,别具风采,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代表作:,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幽居书事 莫叹人间苦不谐, 清时有味是归来。 已因积毁成高卧, 更借阳狂护散才。 正欲清言闻客至, 偶思小饮报花开。 纷纷争夺成何事, 白骨生苔但可哀。,3. 描绘农村生活景象、反映劳动人民疾苦,在陆游的诗歌创作中也是颇为突出的。此类诗作有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32、,有的描写了农民勤劳艰辛的劳动生活,有的歌颂了农民的纯朴品质和农村的淳厚风俗,表现了诗人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代表作:,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东村晚归 蜀道还吴鬓已丝, 历年二纪固应衰。 宁知病思沉绵日, 又见秋风摇落时。 锦雉白鱼供野饷, 青林红树入新诗。 东村寂寂风烟晚, 酒挂驴肩又一奇。,4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爱情诗,主要抒发他对前妻唐琬始终不渝的情感,深挚凄婉,代表作品是沈园二首,这在爱情诗几乎是一片荒芜的宋代诗坛上是弥足珍贵的。,沈园,其一 城上斜阳
33、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尤吊遗踪一泫然。,钗头凤,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唐婉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杭州沈园陆游题壁手迹,古典诗歌的 起 承 转 合,“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
34、不可偏也。”(苕溪渔隐丛话)“善救首尾”这是从宏观的谋篇而言; 所谓“长篇须曲折三致意远志斋词衷”、“一步一态,一态一变”即“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励语(沈谦填词杂说)”是就诗歌内在的情节和脉络而言; “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穷(刘熙载词概)”是就诗歌的收束而言。,(一)注重“起”式。,“凤头” 煞费苦心先声夺人、 “意在笔先” 。,“起”的方式,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 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臆,或比兴寄托; 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起
35、到振起全篇的作用,古人谓之“突起”。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长调尤重单起之调,贵突兀笼罩,如东坡大江东去是。有对起之调,贵从容整炼,如少游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开门见山的“起”例,“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平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作者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迂回入题的“起”式,“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二)明辨“承”接。,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
36、,有暗接。 无论那种方法,依据文本中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应该是体察诗歌结构的不二法门。 “承”不仅在结构上起缝合传递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的铺垫和蓄势使得后面的“体物写志”更有根基,所以“承”决不可轻忽。,常建题破山寺后蝉院,杜甫的登高,(三)聚焦“转”式。,“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它不仅使诗歌在章法上给人一种回环往复、摇曳多姿之感,更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进而品味出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故历代诗人在诗歌的“转”上,无不绞尽脑汁,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妙在衬跌”
37、,(刘熙载艺概) “词须愈转愈深,一转一深,一深一妙。”(刘熙载艺概) “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温柔敦厚,诗教也,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刘体仁七颂堂词绎),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从贬所渡江逃归,离家愈近,思乡之情会强烈,但作者却宕开一笔,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形象的说明了作者一方面渴望得知家人的“音书”的急切心理,另一方面作者又怕家人受自己牵连的消息得到证实,所以才“情更怯”和“不敢问来人”。这里,“近乡情更怯”的“转”上接“音书断”,下“关”“不敢”句,把诗人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抒发的淋漓尽致。,(四 )善抓“
38、合”句。,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它既可浑圆章法,更是作者“感发意志”“体物写情(刘勰文心雕龙)”“神光所聚(刘熙载艺概)”的“诗眼”和“词眼”所在。,我们在解读古典诗歌时,更应钟情于此。古人曾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俊”(填词杂说);“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尽。”(刘熙载词概)都是指的诗词的结句的要领和作用而言。 诗词的结句的方式很多,但不外乎明结和暗结两种。,一是直接抒情、言志、阐理。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句叙事点题,结句更是扬“青春作伴好还乡”之乐,抒“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惊喜之情。确然是“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
39、”(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引);孟郊的登科后中的“一日看尽长安花”,又体现了作者何等的畅快得意乃至神采飞扬的情态。古人所说的“本只是常语,一经道出,便成独得。词得此意,则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矣。”(艺概)完全可以说明此类结句的明快、质朴、无意造语却自然天成的特点。,另一种是“以景语结情语”(张炎)。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如李益汴河曲的结句“风起杨花愁杀人”,就借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遥寄了作者的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现实的政治感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结句“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那惋惜、愤懑、悲痛相互交织的情感,全都蕴含于景语之中,含蓄蕴藉、深藏不露,确实是“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