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八章 中外犯罪原因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各种犯罪原因理论,并能运用其中的一些理论对我国现实存在犯罪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4课时,预备作业,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一节 我国学者 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与观点,一、本能异化论 “本能异化论”是有关犯罪本源的理论,试图找出解释一般犯罪行为的根本原因。由中国学者皮艺军提出。 主要研究方法是回溯法和还原法。 回溯法:既然是探索犯罪的本源,就必然从犯罪的源头追起。 还原法:把典型的、法定的犯罪简化为在基本属性上和犯罪相似的原初形态的非规范行为,以
2、此作为探索本源的钥匙。 二、犯罪综合动因论罗大华、何为民 三、犯罪原因多维结构立体论储怀植、周密 四、深层敌意论白建军,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一、犯罪人类学理论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意大利学者龙勃罗梭,他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论。 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犯罪者通过许多体格和心理的异常现象区别于非犯罪人。 2、犯罪人是人的变种,一种人类学类型,一种退化现象。 3、犯罪人是一种返祖现象,是蜕变到低级的原始人类型。 4、犯罪行为有遗传性,它从犯罪天赋中产生。,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
3、理论,评价 缺点:英国犯罪学家查里士戈林经过12年的工作,根据96种特征考察了3000名以上罪犯,在科学验证的事实之上,戈林断言,不存在天生犯罪类型,犯罪不是由遗传而来的。 龙勃罗梭在后期的著作中也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从只注重犯罪的遗传等先天因素,到把犯罪原因扩大到堕落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天生犯罪人在罪犯总数中的比例也一再降低,由此形成综合的犯罪原因论。,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优点:龙勃罗梭对犯罪问题进行了富有创新精神的、孜孜不倦的探讨。 1、他将实证的、归纳的方法引入犯罪研究领域,引起了犯罪研究领域中的一场方法论革命,使犯罪学向科学方向大大的迈进了一
4、步; 2、他用许多富有挑战性的观点,激励人们对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进行科学探讨; 3、他的观点是在占有大量的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二犯罪原因生物学理论 犯罪生物学理论主要是指对20世纪初期一些有关犯罪人的生理学特征与犯罪关系的理论的统称。从整体犯罪生物学研究的情况来看,犯罪生物学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分支:遗传生物学研究和体质生物学研究。,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一)遗传生物学 现代犯罪遗传生物学的研究认为,犯罪人的犯罪与其人格等个人素质密切相关,而他们的人格等个人素质又深受遗传因素的影
5、响,形成不良的或反社会的人格,并且由此而产生犯罪行为。 1遗传决定论 2双生子论 3、染色体异常论,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二)体质生物学研究 体质生物学学说从犯罪人的身体素质方面探讨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人的关系,其中包括身体的生理结构方面的特征,例如体型等,也包括特殊的生理功能或生理状态,例如腺体分泌等。 1内分泌论 2体型决定论,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三犯罪原因的心理学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其创始人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由于成年人心理性欲发展中的固着和倒退现象导致的恋母情结,使个
6、人在超我的作用下产生一种很深的无意识的罪恶感。 (二)挫折侵犯理论:该理论主张,侵犯经常是挫折的后果,挫折往往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 (三)行为理论:行为理论的基本设想是,人类所有行为几乎都是学习而来的,侵犯行为也是如此。,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四犯罪原因的社会学理论 (一)芝加哥学派: 该派认为,社区人口流动频繁,促进社会文化多样性,有限资源加剧了生存斗争,削弱了社区共同利益,甚至家庭纽带也趋于瓦解,于是出现了社会解体状况,形成了犯罪发生的温床。,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二)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论产生
7、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1925一 )。该理论认为人并不是生而具有侵犯性的,侵犯性反应是学习得来的。 (三)差异交往理论:也称“不同联系理论”,由美国著名学者萨瑟兰于本世纪40 年代提出,其核心观念是,犯罪是文化上的定型行为,犯罪以和任何其他文化因素相同的方式而被习得;在同他人(主要是在亲密的群体内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同时用法典规范和反法典规范进行人际交往;其最终的社会效果取决于一种规范超过另一种规范这样的差异。,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四)社会异化理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obertKMer
8、ton)提出的一种犯罪原因理论。默顿的社会异化论有三个基本点: 1、人之所以犯罪,主要不是由于生物因素的驱使,而是由于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2、犯罪是由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不一致所引起的。 3、不同个体对上述社会压力有不同的适应方式,而不同的适应方式又与不同的越轨形式有关。,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个体适应社会压力的五种方式:(备注:“” 表示接受,“ ”表示拒绝,“ ”表示拒绝并代之以新的。),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对默顿社会异化理论的评价: 第一,社会异化论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责任论的犯罪原因理论。
9、第二、社会异化论属于犯罪学理论中的结构理论。 第三、社会异化论还结合了犯罪学中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一些特点。,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五)亚文化理论 1科恩的少年犯罪亚文化理论:在下层阶级贫民区中存在着一种少年犯罪亚文化和少年犯罪亚文化群(帮伙),他们是下层阶级少年为克服社会适应困难或地位挫折而产生的群体性反应;这些亚文化与中产阶级的文化相矛盾,遵从这种帮伙亚文化必然导致越轨与犯罪行为。 2米勒的下层阶级文化理论:犯罪和少年犯罪是对下层阶级文化环境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一种正常反应。下层阶级文化本身就包含着犯罪的成分,按照这种文化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
10、观行动,就必然会产生犯罪;下层阶级文化会世代相传下去。,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六)贴标签理论。 标签论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犯罪学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霍华德贝克尔和莱莫特等人。 标签论的主要论点是:个体变成罪犯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 标签论是从两个方面去探索犯罪原因的:一个方面是贴标签与法定犯罪定义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回答犯罪这个概念的产生原因;另一方面是贴标签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回答犯罪这个事实产生的原因。,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犯罪定义的原因:
11、 贝克尔认为,是各种社会群体创造了越轨行为,其方式是制定那些一经违反就会造成越轨的规则,并把这些规则应用于特定的人,给他们贴上不受欢迎的标签。 犯罪行为的原因: 该理论认为,社会对确有一定越轨行为的人贴标签,反而会刺激、加强或促成了被标定者的恶性转化。 思想原型可追溯到美国学者查尔斯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对标签理论的评价: 标签论为犯罪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把法定犯罪定义的产生问题纳入了犯罪原因研究的范畴。另外,标签论还通过罪犯形成的心理学剖析,大胆批评了立法、司法、社会舆论等社会反应中存在的弊病,揭示出犯罪原因的又一
12、侧面。 但是标签论并非十全十美。它对标签化的后果似乎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另外,标签论解释犯罪的范围也是有限的。,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七)文化冲突理论。 20世纪三十年代末在美国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塞林。 其基本观点是:刑法是主流文化行为规范的表现,犯罪则是与主流文化规范相冲突的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群体文化的产物;由于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群体文化与主流文化相冲突,所以,遵从下层阶级和少数民族群体文化,就必然会产生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这种理论有三个基本前提: 第一,认为异质性(多元化的
13、组成部分)较强的社会中存在许多社会集团或群体,任何个体都从属于一定社会集团和群体。 第二,认为绝大多数社会集团都具有自己的文化规范。 第三,认为任何个体指引自己行为的准则都是他所处的社会集团的文化规范。,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规范冲突有两种: 第一,随着文明发展而带来的规范冲突。 1、旧犯新。 2、新犯旧。 第二,不同文化规范接触时产生的冲突。 1、不同文化规范在相邻文化圈的连接地带发生冲突。 2、一个集团或文化圈的规范,企图扩张到另一个社会集团或文化圈里时发生的规范冲突。 3、一个文化圈里的个体移居到另一个文化圈里发生的规范冲突,从而引起犯罪。,
14、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五、合理选择理论 合理选择理论又称为犯罪理性选择理论,是指犯罪人是有理性的、会思考的的人,犯罪是犯罪人对犯罪所得和损失经过理智思考后进行的行为。犯罪学家把犯罪理性理论看成是古典主义在今天的一种发展。它是是一种从个体层次上分析的微观理论。,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二节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六、重整羞耻理论重整羞耻理论是由澳大利亚社会学家约翰.布雷思韦特提出的。其基本观点认为,在一些文化当中,把犯罪看作是一种羞耻的事情,认为犯罪羞耻的这种观念,有助于减少犯罪的发生,因此,为了预防和控制犯罪,应当在社会中复兴或者重
15、整认为犯罪羞耻的观念。,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本章小结,本章关键名词:本能异化论 社会异化论 天生犯罪人论 标签论 文化冲突论 本章主要理论:本能异化论 天生犯罪人论 社会异化论 标签论 文化冲突论 本章要点:本能异化论 天生犯罪人论 社会异化论 标签论 文化冲突论,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本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本能异化论 社会异化论 天生犯罪人论 标签论 文化冲突论 二、简答与论述 1、简述“本能异化论”的主要内容。 2、社会异化理论是怎样解释犯罪原因的?这一理论对解释我国现阶段犯罪原因有什么借鉴意义? 3、文化冲突理论是怎样解释犯罪产生原因的 4、贴标签理论是如何解释犯罪产生原因的? 5、试评述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论”。,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作者 辛 科,第六九章课堂讨论作业,教材第六九章关于犯罪原因的分析仔细看一遍 你认为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可以对某一类犯罪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比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女性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犯罪原因 网络犯罪的原因 农民犯罪原因 贪污贿赂犯罪的原因等 也可以对某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课堂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