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0 ,大小:504.50KB ,
资源ID:31673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3167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斯密型动态经济增长.ppt)为本站会员(无敌)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斯密型动态经济增长.ppt

1、第 8讲斯密型动态经济增长及其形成机制 方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n“当亚当 斯密提出他著名的劳动分工受限于市场范围的定理时,他至少弄出了一个表面上的两难困境 ”。 施蒂格勒( Stigler, 1951, p.185)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本次课程内容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2.1 斯密型动态经济增长*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n 在上一讲中,我们已对 “斯密型动态经济增长

2、 ”和 “布罗代尔钟罩 ”等几个概念做了初步解释。n 但是,要真正理解斯密型动态经济增长的形成或言运作机制,弄清 “斯密型动态经济增长 ”与“布罗代尔钟罩 ”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把它们置放在世界近代史的过程中来理解二者所涵指的社会历史现实,我们还需要首先回到一些经典作家的原著,进而从经济理论上理清各个概念的精确涵指及其各自形成的社会机制。*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n 国富论 第一篇第 1章的第一句话:n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绝大部分技艺、熟练、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 ”( Smith, 1776/193

3、0, p.5)n 在此基础上,斯密提出了他的分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的重要思想。更为重要的是,斯密把劳动分工与市场交换以及市场范围( the extent of market)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出了如下著名论断:n “由于交换的力量( the power of exchange)为劳动分工提供了契机,分工的程度必然总是受限于这种力量的范围( the extent),或者换句话说,总是受限于市场的范围。 ”( Smith, 1776/1930, p. 19)*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n 斯密对分工理论的这段精典论述,曾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扬格( A

4、llyn Young, 1928, p. 529)在不列颠协会 F小组的会长致辞中称赞为 “在经济学的整个文献中所能发现的最辉煌和最富有成就的推论之一 ”。n 在演讲辞中,扬格并不是像斯密在 国富论 中那样从各种视角来讨论分工的好处以及分工和专业化形成机制的方方面面,而只是集中探讨了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间接迂回生产方法的增加与各行业内部分工(或者专业化)的加深 ”,是互相依赖和相互促进的。n 斯密在 国富论 中的这句话,曾被后人(如 George Stigler)称作为 “斯密定理 ”( the Smithian theorem)。沿着斯密 -扬格的分析理路,我们这里把斯密的这一经典论述视

5、作为斯密本人对后人所称为 “斯密型动态经济增长(机制) ”的最为精彩的解说。 *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n 然而尽管分工和斯密型动态经济增长问题在斯密的经济理论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 国富论 前3章全部是讨论分工问题;尽管扬格本人在他的那篇经典文章中对斯密定理做了如此高的评价。n 但是这一理论却在很大程度上为当代大多数经济学家所忽视了,以至于施蒂格勒到了 20世纪 70年代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 George J. Stigler, 1976, pp. 1209-1210) :n “斯密最后一个令人可叹的失败在于他的著名的分工问题上。作

6、为他那鸿篇巨制开篇的分工问题,以及书中关于制针厂的不朽的例子,怎么会被视作为一种失败?它们不是被所有的经济学文献所经常引用吗?的确,多少代以来都是如此。我们这里所说n 的失败,另有它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几乎没有人运用分工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就缺少这样一种理论; 没有一个标准的、可操作的理论来解释斯密所描述的经济进步之源泉。斯密不惜重墨地对分工做了令人信服的描述。在我看来,斯密的例子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关于专业化作用的例子具有同样的说服力。但是,据我所知,迄今没有证据表明在他之后分工理论取得过显著的进步,从而专业化也就没有成为现代生产理论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n 自 1951年施蒂

7、格勒在芝加哥大学 政治经济学杂志 上发表了 “劳动分工受限于市场的范围 ”之后, 20多年里仍然没有引起人们对亚当 斯密分工理论加以重视。直到 90年代后,当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提出了他的 “新兴古典经济学 ”的宏大框架,这一状况才略有改观。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n 其实,在斯密的 法理学讲义 中,也有 “关于劳动分工的两个残篇 ”。n 在这两个残篇中,斯密提出,那些采取了竞争做法的人,随着其数量的增长,会取代那些遵守着另一些习惯的人。n 很显然,斯密这里的意思是,随着市场分工范围扩大和程度的深化,一个社会中会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到市场交易中,从而那种只为自己和家庭的生存而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生产者的数目会越来越少。由于市场交易本身意味着竞争,而竞争不仅意味着淘劣存优因而不断提高生产和市场的效率,而且会逼迫着市场参与者发现新的生产方法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更优质量的商品,从而蕴育了技术和科学发明和创新的动力和可能性。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